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8
如何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

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除了语法上稍有变化外,表达的意思上并无太大区别。从现在流行的“理念”层次看,什么是“教教材”,也许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那种;什么又是“用教材教”,也许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实际灵活处理、调整、重组教材的那种。在我看来,这样的理念纯粹是文字游戏,关键看你怎么理解。在我眼里,“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为最高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很明显,“用教材教”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导,无非是提醒老师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要……,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一个“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实这个理念就是“活用教材”,把教材用活,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这样的理念更简明,更实在,更容易使老师们理解、把握。也许,这样的说法有点“过时”,有点“老套”! 教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罢,首先要把握教材,这是“活用教材”的前提。所以,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当前用教材教的问题:随意删减教材、随意改编教材,那是不可取的。所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它在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前后的联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每个教师教学前的必修课。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活用教材”的保障。处理教材,并不是那么简单地事情,教师也要有这样的能力,不要赶时髦,学新潮,“活用教材”不仅仅是跟着感觉走。再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是“活用教材”的落脚点,也是根本目标,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不管如何“活用教材”,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脱离了这个前提,“活用教材”只能停留在“形”上,永远也抓不住“活用教材”的“神”。

"教教材”在教学中只是死的教学方法,不能活用教材,只是围绕教材来讲解,而且都是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方式古板,比如同样一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教教材”的教学方式就是紧紧围绕教材中的注释、翻译、故事发生背景来展开。
“用教材教”,意思就是把教材当作例子,要活用,要用活,要以教材为起点拓宽、延伸。比如同样一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用教材教”就是不仅把那些该讲的注释、翻译、故事背景讲清楚,还灵活加入一些同类型故事来进行对比展开。

同时呢,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比如引导学生们仿写,或者以里边的人物口吻、立场出发写一篇文章等等,以达到既有知识的学习,更有知识运用在其中的目的。
扩展资料:
教师要备好课又必须做好一下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
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学生
不但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合理选择教法
这就是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彬 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很多新意,相信课程专家用三天也解读不完。可一线教师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听这些解读了,他们只关心一个更为切身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发生哪些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变化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虽然感觉过于功利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比较实在。从个人的体会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够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个转变,相信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要求的其他变化也随之实现了。可是,这样的回答不但没有解决一线教师心中的困惑,反到让大家觉得更困惑了,平时自己拿着教材去上课,拿到就不是用教材教吗,怎么就变成了“教教材”了呢?当然,自己平时也的确是在“教教材”,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呀:你不教教材,那还需要用教材教吗;你用教材教,其目的也还是教教材呀?一你相信教材会出错吗?人尚无完人,就更别谈教材了,因此教材出错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我们并不希望教材出错。可是,当你发现教材已经错了,你在课堂教学中是捍卫已经出错的教材,还是鼓励学生勇敢地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并坚持与教材相左但却是正确的观点?这个问题看起来比前一个问题更简单,但却远比前一个问题难回答。从理论上讲,既然知道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当然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但在实践中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可那毕竟是教材上的知识呀,如果以后考到了这个知识点,虽然明明知道这个知识点错了,但只要你照着教材答上去,你还是会得分的;可如果你勇敢地在课堂教学中纠正这个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可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这道题目,学生如果用正确的知识点答题,究竟能不能得分就不一定了。所以,在理论上,教材肯定有对与错之分,而且课堂教学肯定是对正确的知识负责,而不是对教材负责;但在实践中,虽然教材有对与错之分,但课堂教学肯定是对学生分数负责,那就意味着遵循教材是肯定可以得分的,但对正确知识负责只是有可能得分,也有可能失分的,从保险的角度出发,可能遵循教材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可是,谁告诉你遵循教材就一定可以得分呢?这还需要告诉吗,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我拿着教材去找改考卷的教师,他是一定会给我分数的,哪怕我和他都知道教材上的知识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知错了,但还一定要给分数的现象呢,那是因为长期以来“一本教材一统天下”的格局导致的,既然天下一统于同一本教材,那么教材也就在敢真理的代名词了。可是,在课程改革之后,当你再拿着教材去要分数时,就不一定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改考卷的教师可能会拿出另外一本教材,而你拿的教材是错误的,但他拿的教材却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再以教材是怎么说为标准,就难以保证能够得分了。在这种情况下,让课堂教学对正确的知识负责,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课堂教学可以借助于教材来展开,但并不能以教材为唯一依据来展开了。其实,教材出错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在这儿如此强调教师对待出错教材的态度,只是想借此区分一下究竟什么是“教教材”,什么是“用教材教”而已。从以上分析可知,其实“教教材”就是“为教材而教”,当教材是对的时候,要捍卫教材的正确性;即使当教材错了,也要捍卫教材的正确性,是教材的唯一性确定了教材的正确性。对于“用教材教”,则要求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在以寻求真知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错了自然是要纠正的,即使教材是正确的,如果有更有利于学生寻求真知的教材版本,也是可以放弃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当然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将课堂教学依赖于一本教材上,而是教师能够以学生寻求真知为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综合分析现有的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用教材教”。二课堂教学究竟是用来育分的,还是用来育人的,这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理念差异。如果课堂教学只是用来育分的,那么即使教材上的知识错了,但如果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分数,对错误教材的坚持也是值得的。如果课堂教学是用来育人的,不要说教材上的知识错了,即使教材上的知识是正确的,只要存在更有育人价值的教材时,这些教材都是可以撤换的。事实上,随着课程标准权威性的增强,教材的权威性已经被大大减弱,教师们不但承担着传授教材知识的职责,还承担着鉴别教材知识的职责,还承担着对教材知识进行课堂开发的职责。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育分”已经不再是盲目捍卫教材的借口,对教材的盲目捍卫却是教师疏于对教材知识的鉴别、懒于对多种教材的横向比较、懒于对教材内容的课堂化开发的表现。教师究竟是被教材奴役,还是教材被教师奴役,这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能力差异。根据课程标准编撰出来的教材,并不暖和来约束教师教学的,而是用来约束学生学习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中哪些应该重点掌握,哪些应该泛泛了解,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指引。那么教师在教授教材时,自然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能力结合起来,在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丰富教材内容,在不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简化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做到把教材当作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教学工具。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装寻求真知而使用教材,那就意味着教师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与解读教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跳出教材看教材的视角,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教材进行课堂化开发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看起来是教材在奴役教师,但教师却因为教材的奴役而可以获得思想上的怠惰;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看起来是教师在奴役教材,但却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按照教材知识逻辑,还是依循学生心理逻辑,这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实践差异。如果把掌握教材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那么按照教材自身的知识逻辑来展开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一条捷径,尽管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在学习上牺牲自己的兴趣,但却可以换来学生对教材模仿能力的提升。可是,如果我们把教材当作是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简单地模仿教材,而是要通过教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时,我们就可以跳出教材自身的知识逻辑,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来重新组合教材,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双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下,教师也成为教材的代言人,学生成为教材高峰的攀登者,通过磨损学生的兴趣换来教材知识的掌握;但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通过对教材的重组与重构,来帮助学生寻求真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三科学解读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一步。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寻求真知,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并不是什么真知都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内掌握,也不意味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可是,究竟哪些真知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呢,究竟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哪些真知呢,这些并不是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了,而是在学科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之后,以学科课程标准的方式来选择和界定的。因此,对课程标准的的深度解析,是对“用教材教”的目标的设定,自然也是对“用教材教”过程中基本原则的明确。深度研判考试标准,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二步。课程标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课堂教学只是以课程标准为标准,那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低效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符合考试标准。从逻辑上讲,课程标准既应该是教材撰写的依据和准则,也应该是考试标准的依据和准则;在实践中,在撰写教材的过程中,虽然会遵循课程标准,但并不意味着教材会百分之百地体现课程标准,正因为不同的教材会各有千秋地体现课程标准,所以鼓励教师要跳出教材开展教学;同样的道理,在确定考试标准和编制考试试卷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课程标准,但由于对考试功能的界定不一样,考试对课程标准内容的侧重不一样,从而使得不同的考试标准和考试试卷,虽然都会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准则,但各自的要点与特征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可是,到最后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并不是看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适合程度,而是看课堂教学与考试标准的适合程度,因此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有利于课堂教学明确方向,但具体的教学重点还有待于教师对考试标准的研判。深入分析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走向“用教材教”的第三步。如果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归宿,那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牺牲自己的教学个性,牺牲自己的学习个性,来满足教材对教学和学习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教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教师教学肯定是刻板的,当教师与学生基于“以教材为本”而相互折磨时,彼此之间虽有怨言但却认为这是必须的。可是,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作为一个工具时,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成为如何帮助学生寻求真知和建构知识;要帮助学生寻求真知,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前提就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深入了解。如果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了解,我们就无法保证为他们提供的课堂教学会有助于他们寻找真知与建构知识,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我们本来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真知与建构知识,但却事与愿违地越帮越忙。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让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材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但并不等于课堂教学可以随心所欲了,而是希望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因此,这样的转换,既需要教师有从教材中跳出来并反过来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要求。

  • ...强调教师应从“教教材”的教学范式向“用教材教”的范式转变,是否正 ...
    答:(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去课本“繁、难、偏、旧”的弊端,要精选那些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
  •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是否正确?_百度知...
    答: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
  • 如何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答:“用教材教”首先要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其次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活用教材”的保障,再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这是“活用教材”的落脚点,也是根本目标,即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活用教材的关键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 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答:从以上分析可知,其实“教教材”就是“为教材而教”,当教材是对的时候,要捍卫教材的正确性;即使当教材错了,也要捍卫教材的正确性,是教材的唯一性确定了教材的正确性。对于“用教材教”,则要求教师只是把教材当作帮助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在以寻求真知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错了自然是要纠正的,即使教材是...
  •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境界,怎么理 ...
    答:“用教材教”,意思就是把教材当作例子,要活用,要用活,要以教材为起点拓宽、延伸。比如同样一篇课文《郑伯克段于鄢》,“用教材教”就是不仅把那些该讲的注释、翻译、故事背景讲清楚,还灵活加入一些同类型故事来进行对比展开。同时呢,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比如引导学生们仿写,或者以里边的...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是什么?
    答:4、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兴趣、背景和能力都是独特的。用教材教可以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材的作用 定向作用: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育的重要工具,经过严格审查,整体是富有科学性的。示范作用:教材挑选...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关系辨析。
    答:“教教材”——是指依据教学大纲,忠实讲授教材的教学行为,教材的观点、标准,反映“以本为本”的教学观。“用教材教”——是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和研究,把教材作为一个中介或范本,自主探究的教学行为。是对教材的深加工、再创造的动态生成的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答:回答: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重要媒介。很多时候,我在备课中,对教科书的使用下意识存在如专家所说,“仅在直观素材的表面‘做文章’”;“将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隐喻’式呈现方式显性化、成人化”;“误解生活情景背后的学科含义”等解读误区。究竟教科书...
  • 1初中思想品德 :如何认识和处理 教教材 与 用教材教 的关系?
    答:如何“用教材教”呢?下面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一、 “教教材”从教学行为上看,就是忠实地传授教材内容。其特点就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的梳理,到位的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其中最为简单化的是照本宣科,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教材”从观念上看,是把教材当作教学的目的,把教材规定的任务等同于课堂教学任务...
  • 教师必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请简述教师处理教材的策略有哪...
    答:教师处理教材的策略水平,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成为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改、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当然反映。教师处理教材的策略有:(1)教材的情境化处理。(2)教材的生活化处理。(3)教材的问题化处理。(4)教材的操作化处理。(5)教材的结构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