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评说“中国模式”:有何意义 能否推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3
时事政治是什么意思?

时事政治就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时政新闻则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它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扩展资料
在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基本上只是新闻,往往未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因而也很难使受众有深刻的思考与认知。而网络却不一样,网络凭借其“超链接”功能,使网民上网阅读新闻除了获得信息“量”上的满足,还获得了信息“质”的满足。
网络“超链接”功能使时政新闻报道可以有更多背景资料的支持,新闻的报道因此显得厚实且有深度,使时政新闻报道“立体、多维,有厚度、有质感”,让网民在浏览新闻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政治认识能力。

1、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咬定总攻目标,严格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能擅自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整合创新扶持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精准施策,有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
2、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3、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5、2018年5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本文略作综述。 国内外学者怎样看“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1.国内学者总结的“中国模式”基本特征 俞可平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特色,即“一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同时辅之以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三是推行增量的经济与政治改革,以渐进改革为主要发展策略,同时进行必要的突破性改革。” 刘宝三总结了“中国模式”的特点:一是方向正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二是目标明确,始终着眼于广大人民的利益。三是基点准确,立足于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四是步伐稳妥,实行渐进式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五是视野开阔,大胆借鉴和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决不封闭自守。 田春生论述了“中国模式”的制度“内生性”,认为在向市场经济过度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不是依靠从西方“引进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制度内生性不仅体现出‘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模式’的创新之所在。” 2.国外学者视阈中的中国发展主要特点 一是“七特征说”。海贝勒认为中国发展有七个特征:(1)中国共产党目前已进入“适应阶段”;(2)中国是分散的或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3)中国是发展主义的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4)具有政治实用主义的显著特色;(5)中央领导层和政权拥有合法性与信任;(6)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具有越来越多对内职能;(7)中国正在迈向自治、法治和参与程度更高的开放社会。 二是“六特点说”。安德烈阿尼认为“中国模式”有以下特点:(1)国有部门具有重要地位;(2)股份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仍然受到国家监督;(3)农村特殊的社会主义面貌;(4)中国经济仍然主要是负债经济;(5)计划尚未消失;(6)基础公共事业有待完善。 三是“三定理说”。雷默的“中国模式”三定理指出:一是利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失。二是建立可持续性和平等性为首要考虑而非奢谈的发展模式。三是自主理论,即“强调运用杠杆推动可能想要惹怒你的超级大国。” 1 1 “中国模式”有哪些基本经验 邹东涛认为中国成功的最基本经验有三点:一是强有力的政党及在党领导下的权威政府;二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改革;三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但又高度警惕和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 托尼·安德烈阿尼总结了“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首先,中国经济惊人增长与“中国模式”不可分离。其次中国的成功是实施整个公共政策的结果。第三中国模式似乎已经渡过危险阶段。“现在的中国模式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并且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模式的抵御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张维为指出“中国模式”的六个独到之处:首先,在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方面找到平衡点。第二,指导方针非常务实,即首先就是消除贫困,并取得显著成绩。第三,实事求是,一切都要经过试验,不断地进行大胆又慎重的制度创新。第四,拒绝“休克疗法”,推行渐进改革。第五,改革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后政治改革。第六,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长处,但“以我为主,绝不盲从。” “中国模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一,“四隐忧”。庄俊举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诸多隐忧:一是当前经济发展是高消耗、低产出。二是整体环境不容乐观。三是金融风险。四是社会两极分化、城乡差距在加大。 第二,“改革不足”。张维为指出“中国模式”还是衍生出不少严峻问题,例如政府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发育不足;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导致行业垄断和寻租腐败;贫富差距问题、生态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 第三,“四大弱点”。托尼·安德烈阿尼认为:一是能源和一些原材料不足,二是银行体制不健全,三是耕地面积有限,四是受到国内矛盾和环境问题威胁。 第四,“高代价”。邱耕田认为中国高代价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成本的高投入,二是消极后果的严重化。中国高代价的增长模式导致中国“资源威胁论”。 第五,“多重危机”。汪曙光指出,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承受,表现为沉重的人口基数与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贫富分化与对立、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分裂等现实矛盾与冲突的共时展现,而且这些危机相互关联、影响、叠加。 第六,“五大瓶颈”。常修泽认为“中国模式”面临以下问题:(1)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首要“瓶颈”。(2)金融领域的“基因”滋生金融市场风险。(3)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社会矛盾。(4)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权力资本化问题不容忽视。(5)未来还面临若干不确定性。 第七,“五种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概括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三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四是社会问题。五是国际安全问题和国际挑战。 2 2 “中国模式”有何世界意义 陶文昭梳理出“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1)发展中国家看重中国农产品交易发展的经验。(2)转型国家看重中国有效转型的经验。(3)大国看重中国和平崛起的经验。(4)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中国模式的启发。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各国艰难探索。“中国模式”对这些国家既是鼓舞,也提供了一些经验。 卢荻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就具有了普遍性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似乎是在内外条件的约束下,中国维持经济增长以及将经济增长的益处转化为实际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国家与社会为抵制新自由主义方案付出了明显而又有效的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归纳了“中国模式”的基本意义:(1)启示了一个国家应该独立自主地走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2)启示着一个国家应该在发展中大胆创新、勇于实践。(3)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做出的真正贡献。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评价 国内外学者都对“中国模式”的价值和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发展尚不足以称为“模式”,并不具备供其他国家借鉴的条件。 首先,“态度相异”。中国人民大学一些学者指出,在理解“中国模式”概念时,尽管国内外学者的观点都基本反映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但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评价有夸大的成分,显得比较乐观;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概念的运用则“比较谨慎”。 其次,“崭新认知”。张维为认为“中国模式相对成功带来的不仅是中国崛起,而且是一种新思维、新话语、新范式变化,一种现有西方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诠释的新认知。” 再次,“四大倾向”。沈云锁概括了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基本倾向:一是侧重于总结中国改革发展成功经验;二是试图揭示“中国经验”的普适价值;三是从对抗的意义上诠释“中国模式”;四是强调“印度模式优越论”。 “中国模式”能不能推广 一是“独特本质论”。韦伟强认为“中国模式”不会主动推广,因为在改革路径上依据中国自身特点选择发展道路;文化方面肯定多元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照搬外来思想;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上既不要求别国按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走,也不屈从于大国压力。所有这些决定中国模式不会作为世界经验向外推广。 二是“制度创新论”。田春生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理解“中国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因为它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象征,是发展中国家制度创新的尝试,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制度安排的选择。 三是“韬光养晦论”。刘国新认为中国既不会根据各种所谓的“共识”指导自身的改革,也不向外“推销”自己的经验。“中国只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能够解决13亿多人口大国的富足,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极大贡献。” 当“中国模式”被热议之时,我们其实应当更加自警自检,谨行审思,决不可自我膨胀,自夸“盛世”。“中国模式”的研究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深化,而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中国才能在实现自身伟大和平复兴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崭新范式。(郑云天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 3 3 关键词 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 “中国模式”的内涵是什么?蔡拓提出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积极回应和参与全球化。第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三,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第四,以人的全面需求和全面发展为皈依。第五,开始关注社会功能、挖掘社会潜力、发挥社会作用。第六,坚持社会主义,强调民族特色,但同时又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共处竞争、对话合作”。 沈云锁从发展道路和经验的角度定义“中国模式”,特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或发展经验,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视野来看待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也称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 胡伯项认为“中国模式”有四大部分:(1)系统优化模式:发展由片面向全面转变,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2)协调发展模式:宏观上要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中观和微观上要求城乡、区域以及阶层协调发展等。(3)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环境友好型的资源循环经济以及公平的可持续新型适度消费模式。

  • 古代中国的"王"字象征何意?
    答:对于古代中国的"王"字,学者董仲舒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王"象征着参通天地的力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在甲骨文的解读中,"王"字则形象地描绘了一柄斧头,象征着权力和统治,这反映在周公负斧的形象中,他“负斧依南向立”,寓意着君主的权威和决策力。总的来说,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以君王...
  • 此句何意???请帮忙解释一下!
    答:是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的,这才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老子的"无为"管理思想中,"无为而治"最具有其代表性。浓缩了"为一无为一无不为"的管理全过程,形成了典型的"无为"思想管理模式。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无为而治"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对领导者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又有管理...
  • “独二代”何意?
    答:从工作、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自我认知等方面考察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表明:除了未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独立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外,两类青年在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不存在明显差别,认为“独生子女不适应社会”的看法没有获得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