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故事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柏拉图的故事?

1、有关柏拉图名字的故事
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亚里斯多克勒斯的意思是取名恰当的(well-named),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后来,柏拉图的名字就被延用下来。
2、有关柏拉图师生关系的故事
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争议。
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其实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一般推测柏拉图出生的年份应该是在公元前427年五月七日或前428年的5月或12月 (如同其他早期的西方哲学家,他的出生日期也依然未知) 。

3、有关柏拉图家庭的故事
柏拉图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雅典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阿里斯通 (Ariston) 、母亲是伯里提俄涅 (Perictione) ,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他的家庭宣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他也是当时雅典知名的政治家克里提亚(Critias) 的侄子,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仍有争议。
依据后来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 ,后来因为他宽阔的肩膀而被称为柏拉图 (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但第欧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流畅宽广 (platutês) 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额。
4、有关柏拉图的成就
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柏拉图起初打算继承家族传统而从政,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随即“三十僭主”上台执政。“三十僭主”转而又被新的代议制政府取代。
5、和柏拉图有关学校的故事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
据说他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Akademy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学院的名字与学院的地址有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柏拉图

1、徒劳行动
柏拉图在未被人们理解以前,曾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有名的“徒劳行动”。六十岁那年,柏拉图受人邀请离开雅去给狄奥尼修一世的儿子小狄奥尼修讲课,讲授的内容是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柏拉图决定先从几何教起,他认为几何学有助于小狄奥尼修掌握严密的推理技巧,也有助于处理政治改革中更为复杂的问题。课程就这样开始了,无论是小狄奥尼修本人,还是他的宫廷人员都参加了“学习”。不过这种热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小狄奥尼修很喜欢柏拉图,也很喜欢这种刺激,但就是不喜欢几何学。人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几何学这种难懂的学科。反对柏拉图的人趁机给小狄奥尼修找了另一个哲学家。面对人们的不理解和反对派的排斥,柏拉图最终不得不在夜里逃离宫廷,并绕远路乘船回到稚典,匆匆结束了这次徒劳之行。

2、柏拉图辞世
走过漫漫人生路,柏拉图晚年生活得相当快乐。这时.他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人们的崇敬。他的学生热爱他正如他热爱他自己的学生一样。
一个学生结婚时,盛情邀请柏拉图参加婚庆喜宴。年届八十的柏拉图如约而至,高高兴兴地加人到狂欢的人群中。随着良辰在欢乐中飞快地流逝,这位哲学老人退到安静的角落,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他想休息一下,人们没有打扰他。
第二天早晨,宴会结束了,疲倦的狂欢者们走过来想把他唤醒时,才发现他已在夜里安详恬静地告别了人世。整个雅典城万人空巷,送他进人了墓地。

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已,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朵花也没有。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在爱情中,我们总是追求另一半的完美,却忘记了自己的不完美,因此最终空手而归。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随缘:你所遇见的适合于你的就是最好的。

4、柏拉图甩臂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都齐刷刷地回答:“能!”过了一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5、柏拉图除草
一天,哲学家柏拉图手中拿着一本书,带着他的弟子来到长满野草的旷野里,席地而坐。柏拉图开始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儿上一堂课,我要问弟子们一个问题。”弟子们惊奇地问道:“师傅,您要问我们什么问题?”
柏拉图慢条斯理地说:“弟子们,请你们谈一谈,如何除掉这块地中的杂草?”“用铲子把它们铲掉”一个弟子说道。另一个弟子接着说:“师傅,用火可以把这些野草烧掉”第三个弟子马上说:“往这块长满草的地上撒许多石灰”“将这些草斩草除根。”第四个弟子充满信心地说。
这时,柏拉图慢慢地意味深长地说道:“弟子们,你们回去以后,都用自己的方法分别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他们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了,它变成了长满谷子的一片庄稼地。弟子们在谷地前的空地上坐下,等待柏拉图的到来,可是柏拉图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以后,柏拉图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心灵无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柏拉图的故事及柏拉图其人

柏拉图的故事
某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老师把他带到一片稻田前面说:“你一直向前走,不能折回头,摘一棵最大最黄的稻穗回来。”柏拉图走了不久就回来了,什么也没有带回来。老师问为什么?他说:“一路上有很多又大又黄的但又怕前面有更好的,走到前面才知道好的已经错过了。”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过了一段时间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把他带到一片树林前面说:“你一直向前走,不能折回头,砍一棵最大最粗的树回来。”柏拉图走了不久又回来了,手里拿这一棵很平凡的树,老师问:“你的树很平凡,为什么呢?”
柏拉图说:“一路上我是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树,这一棵是平凡了一点,我怕前面的更差。”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柏拉图式恋爱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的梦
柏拉图,如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伟大的人,是个梦想家。在他的幻界之中,人本应是雌雄同体的;只是为了人所犯下的罪,人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于是就有了男人和女人的分别。
柏拉图还证明了:完美的世界不能多于五个,因为正则的数学体系只有五种。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的最紧要的梦幻的体现。在柏拉图的幻境里,人先是睡觉,然后醒来张着眼四下观看,然后又是睡觉;人也不应该把了肉眼去看日食,要弄桶水来看水中的到影,不然会变成瞎子的。梦幻,在柏拉图的时代,还有极好的名誉。
柏拉图(希腊语:∏λ?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教义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公元12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一直被梵蒂冈排斥,甚至欧洲已经不再流传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当时,柏拉图的学说占统治地位,因为圣奥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图的思想,以服务神学教义。直到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解释宗教教义,建立了烦琐和庞大的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视。

参考http://www.baidu.com/baidu?word=%B0%D8%C0%AD%CD%BC%B5%C4%B9%CA%CA%C2%CA%C7&tn=360se_3_dg

  • 关于柏拉图的故事
    答: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清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竞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
  • 柏拉图的一则故事?
    答:柏拉图的故事: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
  • 柏拉图小故事
    答: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 你们知道柏拉图的故事吗?!
    答:2020-09-14 你们有谁了解柏拉图的故事? 4 2005-12-02 柏拉图的故事? 228 2020-02-08 谁知到柏拉图的故事? 3 2008-08-31 柏拉图的故事??? 22 2010-12-06 有谁知道柏拉图的故事? 10 2005-12-18 谁知道有关柏拉图的故事? 18 2007-04-11 谁知道关于柏拉图的传说或是故事?告诉我吧!!! 2 20...
  • 柏拉图的励志故事有哪些
    答:柏拉图拜师的励志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柏拉图20岁那年,有一天去听苏格拉底的演说。演说听完之后,立即下定决心,要拜苏格拉底为师。他敲开苏格拉底的家门:“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你的学生。“年轻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你已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为什么还要拜我...
  • 有关毅力的正反面例子?
    答:有关毅力的故事(正面反面)【柏拉图的故事】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
  • 各位好,谁能告诉我“柏拉图的永恒”的故事
    答:柏拉图的故事:有些爱情只注定了缘分,因为上帝忘了给他们交错点,于是爱情就只能成为永远的平行线.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做永恒!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也是“柏拉图的永恒”要向...
  • 谁知道柏拉图的事迹,详细的,谢谢!
    答: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
  • 柏拉图甩手的故事?
    答:柏拉图甩手的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想深邃,思维敏捷,关爱众生又为人谦和。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听从他的教导,都期望成为像老师那样有智慧的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赋极高,天资聪颖者济济一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的继承者。有一天,大家围在一起,问苏格拉底如何...
  • “大西国”的神秘传说是什么?
    答:还在古时候,许多人就不遗余力地去寻找这个神秘的国土,但是谁也没有找到什么证据。人们开始怀疑了,甚至柏拉图的学生、人们熟悉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这是个虚构的故事。 过了300年,希腊人直拉托尔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铭文和功像,讲到了大西国的事情。大西国的幽灵又出现了。斯特拉邦在公元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