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3
怎样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深化综合改革。
首先把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全校办学实践之中,给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打算出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和国际理解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培养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让学生突破狭窄学习环境的定式,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抓好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发展公平优质的教育,满足社会公众愿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其次,通过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联合培养与合作研究,访学、游学与国际会议,结成友好学校与构建中外办学机构的方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生涯与进行课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语言应用的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将外国文化的本土化与本土文化的国际化相结合。全球化、国际化越是深入,本土化、民族性越要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质朴的道德操守,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要重视优秀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优质教育资源拓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教育的独到经验。为推进教育国际化,做出中国的贡献。
第四,保持敏锐目光,密切跟踪,主动应对高考改革,互联网教学,STEAM教育等带来的新挑战。要转变教育资源观念,积极探索教学组织调整,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要构建选课制走班教学的教学新常态。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要协调改革、协同创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携起手来,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边缘产物。我想,教育国际化基本目标就是促进世界范围内教育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协调发展。进入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从人力资源上讲,留学生数量快速增加、教师的国际流动明显加速;从物质资源来看,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迅速增长,这些国际化的课程、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跨国传播和融合。
怎样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第一,要把握世界教育发展大趋势。
在教育发展方面,现在世界各国政府主要聚焦到两点上,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尽管国情不同、教育体制不同,但各国在融合中相互借鉴,也形成了一些共性发展。
比如,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重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育和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提高办学质量,等等,这些各国都高度重视。
第二,要加强战略思想。
我们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师生国际竞争意识,注重培养教师及学生多元文化理解、沟通、交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提高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这是我们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
第三,要探索国际经验本土化。
比如,要尊重学生选择和心理特征的发展,让学生突破现在狭窄定势,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把国际化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办学实践之中,给全体学生而不是只给少数准备出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机会。明确应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生涯规划、课题探究、自主学习以及跨文化学术交流。推进中国优秀文化弘扬和优秀教育资源拓展,为教育国际化作出中国贡献。
任何问题都有两方面,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校情提高我们自身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促进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拓展。不能妄自菲薄,尽管存在困难,也要通过努力、扎实改革,对教育的国际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以上内容根据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长春二道)教育改革实验区启动大会上的讲话整理)

程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基础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要“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加强基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真实经验”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应对策略;理性思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1983 年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时就明确提出的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时隔27 年,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国际化”再一次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思考。人们在欣赏人类文明成果,分享各国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国际化”的来势汹涌。 而在教育领域,“教育国际化”正在悄然起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也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就站在每位家长。学生选择教育的背后。面对悄然起步的教育国际化,基础教育该如何应对与思考? 一、何谓教育国际化 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日益凸显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文化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孔夫子时代的教育满足于“述而不作”;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提出“班级授课”法,培养专门人才;19 世纪德国学者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思想;20世纪初美国提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的变化都是立足于本国地域上时代、社会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正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和社会大潮之中。经济的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导致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交融。而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更是把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国际社会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去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要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要求。这不仅要求高等教育在教师、科研、学术等方面必须走出国门,加强国际交流,发挥各国高校间合作的职能,与之紧密联系的基础教育也一样担负着重要责任。 三、基础教育的应对 1.深入国际理解教育,建立价值信念 国际化不仅仅是建设好一个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且要让人们有能力在全球生活,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化,成为有挑战能力的世界公民。这就要求首先把国际理解教育深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 在世界大家庭中生活的人有着许多共性和共识,面临着诸如环境、能源、民族等共同问题,这是国界所无法划清的,也并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可以单独解决的。要与一个国家打交道,就须先了解该国的政治、文化、历史;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否则就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误会。因此编写中小学阶段的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研究等国际理解教育的读本在上海、北京等易得风气之先的城市已经开始。中国未来的政府公务员、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等需要具备的融入主流经济的素质、国际文化知识和国际社会公共价值理念等,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长远规划,逐步培养。 现阶段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虽未达到普及的水平,但不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一些二类三类城市,一批有一定办学实力、国际交流意识到位的中学已经积极开展探索,并呈现出持续不断和愈加深入的态势。很多学校都经历了从“走走看看,开开眼界”到有目的、有意识的向海外学习的时期。教师的出访都带有了解海外教育体制、课程、教法的任务,回来之后也有义务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对于学生出访,学校也有礼仪、民俗方面的培训,回来之后也有写感受、案例的任务。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很多学校从单纯的“看世界”过渡到也向海外传播经验,从单纯的向海外学习过渡到反观民族文化,树立爱国情怀。国际合作与交流既拓宽了视野,也强化了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表面上的你来我往,扩展到深层次的课程的整合融合;从屈指可数的国际访问项目到形成校与校,城市与城市之间广泛和稳定的国际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交流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升。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质量还需断提升,范围也要从一些校史悠久、实力强大的名校向普通学校扩展,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3.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培养育人精英 聘用国际优秀人才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引进外籍教师进入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课堂,这种引进速度和规模正在不断加大。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搞合作研究,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建设境外教师培训基地,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的力度。知识是无限的,但每位教师的知识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的。因此,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相互促进提高。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派出大批教师到国外访问、进修、讲学,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如学习和吸取了大量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和接触了当代最新的实验设备,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从外国学校学到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也提高了外语水平。但教师的受训面还需进一步扩大,需要完善的培训制度和资助政策,需要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教育国际化的实现和教师国际意识的提升、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四、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1.国际交流是否越多越好 国际交流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当中,必须要有有效的载体,要有落脚点,学校拓展的课程,开设的专题都应该与之相互整合。国际交流的过程也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研究和设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顺畅,学生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不是说交流越多越好,也不是交流后学生马上就能得到提升。有的学生在国外看到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回来以后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环境不满意,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外国际交流需要一定的资金,不论是相关机构资助还是学生自行出资,对于没有机会出去交流的学生也需做好思想工作,减小学生的思想波动。总之,如果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准备,对于思想上还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国际交流越多,反而适得其反。 2.国际化不能变成“某国化” 教育的国际化不等于教育的一体化、统一化、趋同化,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化。教育国际化首先是用一种国际视野的理念,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民风的认同、理解、包容和接纳。教育国际化并不是要将国内孩子的思维方式纳入国外轨道,而是要培养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了解还有其他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存在。正是那些特色鲜明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构成了多样的世界。 五、小结鲁迅曾说: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它在促进全面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新技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对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当地传统文化形成一种侵蚀和影响,并容易在意识形态、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带来问题。因此我们应把基础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机遇,只有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才能从挑战中获胜。 当中国的教育拿来了西方有用的东西,而且使之本土化、民族化,并最终成为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输出国时,当文化交流真正变成双向时,才算真正达到了教育的国际化。

  • 如何做好国际化视角下的学生工作
    答: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学生的派遣与接受,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至今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论述。总体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及...
  • 基础教育要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必须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答:笔试、口试与面试相结合,实验实习操作与作业答辩相结合等。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国际化和科技化的社会,是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焦点在于人才,在于全体国民的素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
  • 如何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答: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交流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课程国际化:设计和实施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基础。这包括在课程中融入全球视角,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问题。同时,应该增加...
  • 我国语文教育如何走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
    答:我们应该注重推动汉语的国际化,促进汉语教学在海外的传播和普及,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
  • 开放尊重【开放办学尊重成长】
    答:在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基础教育何去何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疑问。四川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园长何蓓蕾认为,教育国际化其实是一种开放办园的方式,要借鉴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让他们健康地完成成长历程。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儿童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
  • 教育国际化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哪些影响?
    答: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提高适应能力,教育国际化为学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容易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们应该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答:“本土化”意味着我国的教育质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准,我们能够摆脱对有限的国外合作机构的依赖,更加独立自主地利用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也意味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要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外国先进文化。中外合作办学人力资源培养国际化指随着我国教育的...
  • 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如何?
    答:学生学业负担重: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这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国际课程体系,如IB(国际...
  • 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图书目录
    答:2.2 演进历程:追溯教育国际化概念的发展演变。2.3 基本含义:明确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涵。三、动因与分析框架 3.1 动因理论:介绍影响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理论基础。3.2 多元动因:深入分析教育国际化背后的多元驱动因素。3.3 发展模式框架:构建一个综合的教育国际化分析框架。四、全球教育进程与模式 4...
  • 教育思考:一个城市的教育国际化水平是可监测的吗
    答:经合组织的教育指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以“国际学生比例”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国际经验带给我们启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素养”应成为教育国际化评价的重要指标。教育扩大开放程度要求标准引领。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