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

2002  已知二次函数y1=x2-2x-3  (1)结合y1的图象,确定当x取何值时,y1>0,y1=0,y10,x2-2x-3=0,x2-2x-30时,x3  当y10……①  -10……③  当x=3时y>0……④  由① bk  b>-3k  当k>0时 当kk  b>-3k    综上所述  -4  -3k  或 0  k  [归纳点评]此题的难点为一般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有两个或一个或0个交点,如何有三个交点呢?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分段函数,当x≤-1或x≥3时,y2=0是x轴,此直线与x轴必有一个交点,外加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所以有三个交点,写k、b满足条件时最好画数轴。  2003  关于x的方程x2-(p+q+1)x+p=0(q≥0)的二根为α、β,且α1  ∴BC边上不存在M  2°当M(α、β)在AC边上,A(1,2),C(1,1)得α=1,1≤β≤2  由α+β-1=■ ∴β=1-α+■=■  ∴1≤■≤2满足条件  ∴AC边上存在点M(1,■)  3°当M在AB边上时,A(1,2), B(■,1)  ∴直线AB:y=2x,设M(α,2α)  又∵p+q=α+β-1=■  ∴α+2α=■,α=■  β=2α=■ ∴M(■,■)  ∴在△ABC的AC边和AB边存在M(1,■)和M(■,■)  [归纳点评]此题难点在第(2)问,若使α≤1≤β,则必有(α-1)(β-1)≤0,第(3)问求AB上的点采用求直线AB的解析式比较简便,减少运算量节省了时间。  2004  已知函数y1=2x,y2=x2+1  (1)根据表中的x值计算y1、y2的值。  (2)观察(1)中的表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对应的值y1≤y2成立。  (3)试问是否存在y3=ax2+bx+c过(-5,2),且在实数范围内对于同一个x值对应的y1≤y3≤y2均成立,若存在求y3,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代入求值(2)利用比差法看y1-y2的值(3)关键求出a的值,根据条件求出b、c用a表示,把点(-5,2)代入可得一个关系式25a-5b+c=0,再由对于同一x值有y1≤y3≤y2,得a+b+c=2,从而用a表示b、c,再由y1≤y3,y3≤y2定出a的值。  解:(1)填表    (2)y1-y2=2x-x2-1=-(x-1)2≤0  ∴无论x为何实数均有y1≤y2  (3)把点(-5,2)代入y3=ax2+bx+c得  25a-5b+c=2……①  ∵对于x的同一个值,有y1≤y3≤y2,即当x=1时,y1=2≤a+b+c≤2=y2  ∴a+b+c=2……②  由①②得b=4a,c=2-5a  ∴y3=ax2+4ax+(2-5a)  由已知y1≤y3  ∴2x≤ax2+4ax+(2-5a)  整理:ax2+(4a-2)x+(2-5a)≥0  a>0  △≤0   ∴△=(4a-2)2-4a(2-5a)≤0  ∴(3a-1)2≤0 ∴a=■  又由已知y3≤y2  ∴ax2+4ax+(2-5a)≤x2+1  整理:(a-1)x2+4ax+(1-5a)≤0  a-1c过(p,-2)点,求证b≥0  (3)若a+b+c=0,a>b>c,且过(q,-a),试问当自变量x=q+4时y=ax2+bx+c所对应的函数值是否大于0,并证明结论  [思路点拨](1)把值分别代入即可求b的值。  (2)把已知条件代入解析式得关于p的方程,再利用“△”讨论b的范围从而证得b≥0。  (3)由a+b+c=0知二次方程 ax2+bx+c=0必有一根为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q+4的取值范围。再把点(q,-a)代入抛物线解析式,由△≥0可得a>b≥0,从而可求出当x=q+4时y>0。  解:(1)当a=2,c=-3,y=2x2+bx-3,又过(-1,-2)点 ∴b=1  (2)当a=2,b+c=-2,二次函数化为y=2x2+bx-(b+2)过(p,-2),把点代入得2p2+bp-b=0 ∴p是此方程的根  △=b2+8b=b(b+8)  又 b+c=-2  b>c  ∴b>-b-2  ∴b>-1  ∴b+8>0 ∴b≥0  (3)由 a+b+c=0   a>b>c ∴a>0,c0  cb≥0  2a≥a+b=-c  2a>-c  ∴■>-2  ∴■+4>-2+4=2>1  ∴q+4>1  ∴当x=q+4时,y的值大于0  [归纳点评]难点在(3)采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把点(q,-a)代入解析式,当x=q时y=-a0)  ∴可知y的值在x轴下方  即x21,则y>0。  2006  已知抛物线y=ax2+bx+c顶点为(2,4)  (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c。  (2)若直线y=kx+4(k≠0)与y轴及抛物线依次交于D、E、F且  S△ODE:S△OEF=1:3,O为坐标原点,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k。  (3)在(2)的条件下若线段EF的长为m,且满足3■≤m≤3■,试确定a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1)把顶点代入即可求得b=-4a,c=4a+4(2)直线和抛物线相交联立解方程组设出E、F的坐标,把面积比S△ODE:S△OEF=1:3可化为xE:xF=1:4,从而确定k的值。  (3)分类讨论,由(2)得k=a或k=-9a,m2=EF2=(xE-xF)2+(yE-yF)2代入3■≤m≤3■,从而定出a的范围。  解:(1)∵顶点为(2,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4=ax2-4ax+4a+4  ∴b=-4a,c=4a+4  (2)直线与抛物线相交  y=kx+4  y=ax2-4ax+4a+4  整理:ax2-(4a+k)x+4a=0……(*)  设E(xE,yE),F(xF,yF)  xE+xF=■……①  xE·xF=4……②  由②知xE、xF同号  S△ODE:S△OEF=1:3即S△ODE:S△ODF=1:4  ■OD·|xE|:■OD·|xF|=1:4  ∴xE:xF=1:4,把xF=4xE代入②  解得xF=4,xE=1或xF=-4,xE=-1  ∴由①■=±5  ∴k=a或k=-9a  经检验k=a,k=-9a,△>0,是方程(*)的根。  (3)由勾股定理m2=(xF-xE)2+(yF-yE)2  而(xF-xE)2=9  由yF=kxF+4,yE=kxE+4得(yF-yE)2=k2(xF-xE)2=9k2  ∴m2=9(1+k2) ∴m=3■  由已知3■≤m≤3■  ∴■≤■≤■,即1≤k2≤4  ∴1≤k≤2或-2≤k≤-1  当k=a时,有1≤a≤2或-2≤a≤-1  当k=-9a时有1≤-9a≤2或-2≤-9a≤-1  即-■≤a≤-■,或■≤a≤■  [归纳点评]第(2)还可以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有E(xE,yE),F(xF,yF),则m=EF=■,直接代入3■≤m≤3■,可求a的范围。  2007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x有两个实数根x1、x2,且满足x1>0,x2-x1>1  (1)证明c>0  (2)证明b2>2(b+2c)  (3)对于二次函数y=x2+bx+c,若自变量取值为x0,其对应的值为y0,当0  [思路点拨](1)把方程化为一般式,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已知条件可得c>0(2)由根的判别式△>0可得(3)把(x0,y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把x1代入方程,再用比差法即y0-x1的正负来确定。  解:(1)把方程化为x2+(b-1)x+c=0  x1+x2=1-b,x1·x2=c……①  由已知x1>0,x2-x1>1  ∴x2>x1+1>0……②  由①②知c>0  (2)方程x2+(b-1)x+c=0  x1、x2为不等实根  ∴△=(b-1)2-4c>0  b2>2b+4c=2(b+2c)  (3)当0x1  把(x0,y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y0=x02+bx0+c  把x1代入方程x1=x12+bx1+c  y0-x1=x02-x12+b(x0-x1)=(x0-x1)(x0+x1+b)  由已知x0  又∵x2-x1>1 ∴x2>x1+1  两边同加x1得  x1+x2>2x1+1(x1+x2=1-b)  ∴1-b>2x1+1,2x1+b0 ∴y0>x1  [归纳点评]第(2)问可采用2007年标答上的方法,同学们对照看哪种简单,第(3)问用比差法。  以上是我们对压轴题的分析,有的采用了与标答不同的解法,仅供参考。  ∴  {  {  ∴b>k  {  {  {  {  {  ∴b>-3k  b>k  b>-3k   x -3 -2 -1 0 1 2 3  y1=2x -6 -4 -2 0 2 4 6  y2=x2+1 10 5 2 1 2 5 10  x -3 -2 -1 0 1 2 3  y1=2x  y2=x2+1  ∴  {  ∴  {  {  {  ∵  {  ∵  {  {  ∴3a-c>0  ∴

弧PC长=圆O长/6=1/6piD=2pi
因为OD垂直于AB,PE垂直于AC
所以<ADO=<PEO=90
在三角形AOD与三角形POE中
AO=PO
<AOD=<POE
<AOD=<PEO
所以三角形AOD全等于三角形POE
所以OE=OD
连接BP,AP,PC
则<PCF=<PAB=<PBA=<PCA=<OPC
所以<F=180-<PCF-<CPF
<DPF=<PCF+<CPF
又<F=<DPF=180
所以<F+<FPD=90
所以PF为圆O的切线

中考压轴题24.(2010广东广州,24,14分)如图,⊙O的半径为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 上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DE⊥AB于点E,以点D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A、B作⊙D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1)求弦AB的长;(2)判断∠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3)记△ABC的面积为S,若 =4 ,求△ABC的周长.CPDOBAE【分析】(1)连接OA,OP与AB的交点为F,则△OAF为直角三角形,且OA=1,OF= ,借助勾股定理可求得AF的长;FCPDOBAEHG(2)要判断∠ACB是否为定值,只需判定∠CAB+∠ABC的值是否是定值,由于⊙D是△ABC的内切圆,所以AD和BD分别为∠CAB和∠ABC的角平分线,因此只要∠DAE+∠DBA是定值,那么CAB+∠ABC就是定值,而∠DAE+∠DBA等于弧AB所对的圆周角,这个值等于∠AOB值的一半;(3)由题可知 = DE (AB+AC+BC),又因为 ,所以 ,所以AB+AC+BC= ,由于DH=DG=DE,所以在Rt△CDH中,CH= DH= DE,同理可得CG= DE,又由于AG=AE,BE=BH,所以AB+AC+BC=CG+CH+AG+AB+BH= DE+ ,可得 = DE+ ,解得:DE= ,代入AB+AC+BC= ,即可求得周长为 .【答案】解:(1)连接OA,取OP与AB的交点为F,则有OA=1.FCPDOBAEHG∵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OF= OP= ,AF=BF.在Rt△OAF中,∵AF= = = ,∴AB=2AF= .(2)∠ACB是定值.理由:由(1)易知,∠AOB=120°,因为点D为△ABC的内心,所以,连结AD、BD,则∠CAB=2∠DAE,∠CBA=2∠DBA,因为∠DAE+∠DBA= ∠AOB=60°,所以∠CAB+∠CBA=120°,所以∠ACB=60°;(3)记△ABC的周长为l,取AC,BC与⊙D的切点分别为G,H,连接DG,DC,DH,则有DG=DH=DE,DG⊥AC,DH⊥BC.∴ = AB�6�1DE+ BC�6�1DH+ AC�6�1DG= (AB+BC+AC) �6�1DE= l�6�1DE.∵ =4 ,∴ =4 ,∴l=8 DE.∵CG,CH是⊙D的切线,∴∠GCD= ∠ACB=30°,∴在Rt△CGD中,CG= = = DE,∴CH=CG= DE.又由切线长定理可知AG=AE,BH=BE,∴l=AB+BC+AC=2 +2 DE=8 DE,解得DE= ,∴△ABC的周长为 . 【涉及知识点】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内切圆 切线长定理 三角形面积【点评】本题巧妙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综合在一起,需要考生从前往后按顺序解题,前面问题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25.(2010广东广州,25,14分)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 =- + 交折线OAB于点E.(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 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CDBAEO【分析】(1)要表示出△ODE的面积,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果点E在OA边上,只需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底边OE长(E点横坐标)和高(D点纵坐标),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②如果点E在AB边上,这时△ODE的面积可用长方形OABC的面积减去△OCD、△OAE、△BDE的面积; (2)重叠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边上的高不变,因此决定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变化的因素就是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落在OA边上的线段长度是否变化.【答案】(1)由题意得B(3,1).若直线经过点A(3,0)时,则b= 若直线经过点B(3,1)时,则b= 若直线经过点C(0,1)时,则b=1①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b≤ ,如图25-a,图1 此时E(2b,0)∴S= OE·CO= ×2b×1=b②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 <b< ,如图2图2此时E(3, ),D(2b-2,1)∴S=S矩-(S△OCD+S△OAE +S△DBE )= 3-[ (2b-1)×1+ ×(5-2b)·( )+ ×3( )]= ∴ (2)如图3,设O1A1与CB相交于点M,OA与C1B1相交于点N,则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DNEM的面积。本题答案由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金杨建老师草制!图3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DNEM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轴对称知,∠MED=∠NED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DNEM为菱形.过点D作DH⊥OA,垂足为H,由题易知,tan∠DEN= ,DH=1,∴HE=2,设菱形DNEM 的边长为a,则在Rt△DHM中,由勾股定理知: ,∴ ∴S四边形DNEM=NE·DH= ∴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 . 【涉及知识点】轴对称 四边形 勾股定理【点评】本题是一个动态图形中的面积是否变化的问题,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否变化,关键是看决定这个面积的几个量是否变化,本题题型新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难度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分度.

请问你是哪里人啊

  • 初三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是什么?
    答:强化五大类压轴题专题训练,提高素质塑造.(1)基础: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最值、圆的三大定理;(2)模型:对称模型、相似模型、面积模型等;(3)技巧:复杂问题简单化、运动问题静止化、一般问题特殊化;(4)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 求初中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答:我为您提供以下10道图形移动的数学练习题,包括求阴影面积和最大最小值等方面的考查内容。难易度均匀,供您参考练习。1. 把一个长方形沿x轴正方向移动m个单位,求移动前后阴影的面积差。2. 一个小正方体沿着x轴正方向移动,它的一面在x轴上翻转,求翻转前后阴影的面积比值。3. 一个方形沿着y轴...
  • 中考数学必做的36道压轴题有哪些
    答:第1题 夯实双基“步步高”,强化条件是“路标”第2题 “弓形问题”再相逢,“殊途同归”快突破 第3题 “模式识别”记心头,看似“并列”实“递进”第4题 “准线”“焦点”频现身,“居高临下”明“结构”第5题 莫为“浮云”遮望眼,“洞幽察微”探指向 中考数学压轴题做题技巧 构造定理所...
  • 一道数学中考压轴题
    答:解:(1)由点B的坐标为(5,5√3 ),AB=10 可以知道sin∠BAO=5√3/10=√3/2 所以∠BAO是60度角(同时根据题意可以得出CA垂直OA)(2)△OPQ的面积S=底边OQ*高*1/2 假设P点和Q的运动速度为v(两点运动速度一样,这是题意)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底边OQ=vt+2;高为P点的横坐标,过...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一般有几分啊?
    答:中考数学压轴题一般是三问,十分左右。一、二问比较简单,五至六分。第三问就难了,不过分值不大,四到五分左右。解题思路和答案是必须要有,中间的计算过程可省略。压轴题一般指在数学试卷最后面出现的大题目。这类题型一般分数多,难度大,考验综合能力强 ,在考试中能够拉开学生成绩的题目,也是很多...
  • 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题
    答:解:①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a(x-1)^2+4 把A(3,0)代入解析式求得a=-1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x-1)^2+4=-x^2+2x+3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kx+b 求得B点的坐标为(0,3)把A(3,0),B(0,3)代入y2=kx+b中 解得:k=-1,b=3 所以y2=-x+3 ②因为C点...
  • 如何应对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感谢您的答复)
    答:应对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的思路,共五种思路,情况如下:在中考数学考试中最后一道题一般都是比较难的,称之为中考数学压轴题。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出题目的一般就是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几种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常用解题思路介绍。一、 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纵观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压轴题...
  • 数学中考压轴题怎么做
    答:首先纠正你一个错误观点:中考数学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压轴题,因为这些题的区分度微乎其微,一般都能解出来,所以放正一个好的心态.然后得看是哪类题目,明确一点,花在中考数学最后一题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3分钟左右没想法,5分钟左右没思路就不要碰了,至于思路怎么培养,这就得平时做多的训练,而且练的...
  • 一道数学中考压轴题
    答:(1)根据题意,易得Q(1,0),结合P、Q得运动方向、轨迹,分析可得答案;(2)过点B作BF⊥y轴于点F,BE⊥x轴于点E,则BF=8,OF=BE=4,在Rt△AFB中,过点C作CG⊥x轴于点G,与FB的延长线交于点H,易得△ABF≌△BCH,进而可得C得坐标;(3)过点P作PM⊥y轴于点M,PN⊥x轴于点...
  • 初中数学压轴大题怎么做?
    答:我们之所以说数学成绩的分化,是看后面的压轴大题做没做对,是因为其实前面的选择填空题以及大题的前两道是偏基础型的,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其实都可以拿下。而后面的大题,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就会缺乏信心,干脆直接放弃。今天我们就两种经常出现的典型题型进行分析,将它进行深刻剖析,分化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