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教育知识与能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凡是对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方面起到教育影响 作用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以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学习者身心的变化和发展。

父母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更能适应个体发展。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传统教育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没有思考的余地,甚至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而教师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因此限制了受教育者的思维。

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智慧,另一个是探究。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企图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长知识、长身体和形成各种观念、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教育向青年一代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体系,对今后社会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

校园隐性文化。在校园中,存在着一个无形的环境,如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也同样体现出学校的文化沉淀,成为极具教育意义的隐性文化。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园人际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总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却随个体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

处在同一个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为个体具有能动性,对环境的作用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态度。

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或公民。必须把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应试教育搞选拔、淘汰,属于精英教育,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三基:读、写、算,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时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明确教学目标,钻研理解教材,分析研究学生,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包括:整体把握法、单元教学法、单篇钻研法、教例收集法、专题比较法、立体展现法等。

教学方法得当:1是所采用的方法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2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师生配合默契;3是要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应当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加以辅导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外辅导的内容: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

要了解人,必须先了解人如何从他的观点去感知他所处的世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的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就具有不同的意义。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仅从行为表现上加以纠正,而必须从改变他的知觉或信念着手。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某种情境下表现的某种行为,必须了解学生如何感知该情境。

学习有两种含义:1是学到一种新知识;2是该知识使个人产生了新意义。

学生的情意需求,是指他们在情绪、情操、态度、道德以及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需求。

人本主义强调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的适应及尊重他人的态度,在教学上重视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

要成为一位真诚地与学生建立积极友谊关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真诚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人格特质中必须具备亲切和热心的素质。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作文多少分及格呀
    答:一等作文(38-5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真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二等作文(25-37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三等作文(12-24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是、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多少分及格
    答: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八大模块。题型比较固定,单选、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四种题型,其中单选题占比28%,辨析题占比21%,简答题占比27%,材料分析题占比24%,单...
  •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多少及格
    答: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八大模块。题型比较固定,单选、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四种题型,其中单选题占比28%,辨析题占比21%,简答题占比27%,材料分析题占比24%。
  • 2021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主观题汇总2
    答:24、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主观题的相关分享,希望...
  • 2020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2
    答:推荐阅读:2020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16.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17. 简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怎么样?
    答:Ⅰ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内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
  •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与解析
    答:C.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生产力展高等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人口 4.在学制发展过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物中阶段接受统 的基础教育,打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A.单轨学制 ...
  •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怎么样?
    答:⑴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都有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题型: 幼儿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综合素质 难度最小的一科,...
  •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已公布】_百度知...
    答:(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8.参考答案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2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8分...
  • 2024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是多少
    答:拓展内容:教资笔试的科目根据不同的教师资格有所不同。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的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笔试科目则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资笔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