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进行物理科学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做好哪些指导工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科学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做好哪些指

实验室的规矩,实验顺序、器材操作规范,整理实验器材,合作讨论。在学生有困难时,提供适当的帮助。

不知能不能帮助你

微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课题研究总报告
《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xx河小学 德育课题组
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案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二年来,课题组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
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
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经商、离异,孩子由爷爷、奶奶管理,或生活在后组合家庭中,孩子的隔代教育,单亲现象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全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三、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农村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其包括的内容如下:(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研究的对象:我校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二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二)实施阶段:
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
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三)结题阶段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六、课题实施的策略
近二年来,我紧紧围绕“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全员育人德育网络,通过课题组研究落实开展各项活动,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
1、学校德育领导小组。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政教处、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两年来, 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训练内容。
2、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3、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政教处主抓养成教育,学校学生会成员、值周生、大队部干部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4、家庭人员评估组。
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 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 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
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红领巾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纪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 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
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 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少年宫活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 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拉大手”、“我是环保小卫士”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
最满意的事;九月十日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共筑中国梦”、纪念抗张胜利70周年大合唱比赛, “做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诚信”“感恩”“安全”等为主题开咋还能各类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聘请关工委和有资深的领导来为家长学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
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四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
(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几大类,每周定时进行评价。将班级量化考核与班主任工作挂钩, 常抽查,勤公示,每周一在升旗仪式后进行总结。对于各班表现突出的同学, 结合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评选为校级校园之星,学校将先进学生实际与图片张贴在宣传栏中,引领全校学生向榜样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
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A、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B、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C、教师评价。随着教师们观念的转变,都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所以在评价时,都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D、家长评价。通过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也有效地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与示范性。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近二年来的实验和研究,本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
1、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3、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4、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八、结论:
1、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农村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
2、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工、团、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
4、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
5、实验效果明显:通过两年的努力,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能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
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首次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与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列在内容标准中,“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课标》和新教科书已经将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明确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变为“探究水的沸腾”,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变为“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等。

通过两年的课改实践,物理教师已经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科学探究的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对科学探究的认识问题

有较多的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课标》,不能很好地用物理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内容标准的学习不落实,因此对科学探究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主要表现在:

1.对科学探究的内涵认识不足,甚至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做物理实验。内容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成,它即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人们为了检验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显然,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含了物理实验,但并不等同于实验。

2.对科学探究中的能力培养不明确。科学探究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而物理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课程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3.对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不清。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科学探究一般也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它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构成,而这七个要素的结构关系是环环相扣,彼此促进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或部分要素。

二、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1.不重视对教材的学习分析。新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将以往教材中较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改为科学探究,这些改变的目的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等问题,教师在课前需要认真的分析理解。

2.科学探究的组织问题。由于教师在认识上的不足,在教学中首先面临的就是组织问题,较多的教师只是将学生进行了分组,然后按要素进行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要充分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3.重视探究要素,轻学生探究行为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机械的按照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但对学生在各要素中的行为并不重视,如在“提出问题”环节中,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自己的经验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通过讨论确定探究的问题等。另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适当突出不同要素的探究活动,如在初期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彩导入,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到九年级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和评估的能力。

4.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某方面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如“信息收集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收集了什么信息,而不重视学生是如何收集到这些信息的;如“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提出较多的问题,但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教学的内容相关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多,这与教师不重视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的过程有较大关系。

5.过分强调结论的正确,不重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对学生在各过程中的行为关注不够,造成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不落实,忽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的教育。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要注意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操作、分析时就草率得出结论,而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就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一定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

6.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当。一方面,教师指导过度,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指导不到位或完成放手,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作用,何时介入,如何指导,何时提供背景资料或信息,提供什么信息等,真正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

7.不重视对科学探究的评价。教学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的评价中的问题,一是没有进行评价;二是评价不及时;三是评价方法不正确;四是评价方式单一,如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没有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等,因此没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科学探究作为新增的教学内容,同时作为一种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现教学目标,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以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欧姆定律》为例,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阅读《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对比教材的变化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

《课标》明确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而原《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仅对知识与技能方面作了要求,相比之下,新《课标》更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降低了要求,但更强调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更加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和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材方面,原教材此内容放在初三学习,第一节直接运用“控制变量法”利用演示实验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在以上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学习应用欧姆定律,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很被动,新教材将此内容放在了初二(下),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在整个电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先安排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让学生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欧姆定律,并能正确表述和理解欧姆定律,学会用数学公式表述物理规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材把这两个内容合成一节,但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仍然要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这里着重谈第一个内容即科学探究的教学。

根据所教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及已有知识的经验,确定教学的重点: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以及评估。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学生应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提出探究问题,完成探究过程。由学法定教法,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引导法、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

1.设置情境,激发疑问。学完《电阻》后,布置了与本节探究有关的预习作业,即让学生小结前面学习的电路中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处理为本节探究作了一个铺垫,不致让学生感觉很突然。上课一开始向学生展示:一个灯泡接一节电池和接两节电池亮度的对比实验。根据此情境,让学生归纳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由此可知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同时联系实际,分析家庭电路100W的灯泡比40W的灯泡亮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由此可知,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既有课前的准备,又有课时的情景设置,引导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进入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个物理量的定性关系有了,教师顺势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和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可否计算出它的电流呢?即: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这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勇气。

2.各抒己见,大胆猜想。提出探究课题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这里,不管学生怎么猜,首先应鼓励,特别是初二的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很踊跃。我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而后用朋友式的口吻说:你们能说出猜想的理由吗?对这一问题,很多的学生都不知如何回答(在期末考试题中,这一问的得分率也是最低的),要么沉默,要么答的不着边。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此问题与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认识相联系来作答,并告诉学生,猜想和假设也应该有根有据,合乎情理,这样可以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中少走弯路。

3.合作交流,设计实验。作出猜想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电路图。之前,我提示:既然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请思考: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研究?②实验室给的是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应针对某一定值电阻进行,还需测量什么物理量?怎么测?用什么仪器测?③你怎样改变电压?④选择什么电路图研究更合理些?在这里,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不能说的太多,甚至完全包办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让学生随心所欲。由于初二学生知识预备不足,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是必需的,教材中没有直接运用“控制变量法”来处理,而只是让学生研究“固定电阻情况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样处理,主要考虑要降低探究的难度。在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直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更深入细微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又张扬学生的个性,通过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情态和信息交流,相互启发、促进,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能力的目的。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后,学生按照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新学期伊始,我便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但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每组3—4人,组内的角色分工明确,有负责统筹组织的组长,有负责发言的,有负责记录的,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轮流转换,上一次你当组长,这一次你就负责记录,依次类推,这样使得组内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可以各抒己见、质疑,从而营造了学生自主表达、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分工与协作。实践两年,效果非常好,有的平时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都很大,只要一说探究,便非常兴奋,表现出成功的喜悦。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数据处理时,根据取得的原始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结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勇于改正自己错误。学生可能会得出I=U/R,R=U/I,U=IR三种表达式,首先也要肯定学生很聪明,然后引导分析:因为我们研究的是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三者存在一个因果关系,所以我们最终采用I=U/R这个关系式。在这个环节中,有个别数学基础好的组,还运用了图象法处理,通过分析,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我当即表扬了该组的同学,给予适时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

6.评估交流,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哪些问题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设计合不合理,测量结果是否可靠……。让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评估”,学会自我发现,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先讨论,再交流,课后将心得体会写下来,有同学提出:①测量过程中,改变电池的节数改变电压,如果电路闭合时间太长,测量会有误差,可能是由于电阻发热引起的;②过程中应更换定值电阻反复实验,至少测量三组以上;③前面学习了滑动变阻器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在利用滑动变阻调节电压时,应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1V、2V、3V……),这样分析处理数据时方便些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智慧所在,学生的点滴闪光点。教师做好课堂记录,记录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在适当的时候公开表扬或私下沟通,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在整个探究教学中,评价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环节。其实,当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作为教师,就应该留心观察,主要是去发现学生好的、积极的、新奇的、独特的表现,评价要即时。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应该对他们参与物理学习的欲望和参与状况进行积极的评价,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个别学生刚进实验室,就很兴奋地立即就动手操作,如果是以前老师就会严厉地说:进了实验室不准动桌上的仪器。这使他们的学习欲望降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老师则说:你对这个探究活动很感兴趣,我想你今天一定会很成功,但在操作之前,应当先做些什么呢?这样评价使得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评价方式很多,探究活动完后,让学生完成探究报告,认真评估、交流,每个学生先自评,组员之间互评,最后收起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等级为: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每次的探究报告放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袋中,当然,不是每个科学探究都这样评价,主要针对重要的探究活动,一些简单的,不太重要的进行口头评价即可。

应该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既重视探究的过程,也重视探究的结果;重视对资料的收集、处理以及对结果的评价。在探究中学生处于主要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也可以是指导者或评价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改变和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胆子变大了,能力提高了。由于评价体系变了,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太好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同样也很受大家的肯定,同样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正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答:为每个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
  • 如何在物理新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学习的思考
    答:结合学习、自身实践,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教师应该做到: 一、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
  • 浅谈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探究方法
    答: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的“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科学探究逐梦月球怎么写?
    答:引言:介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本次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逐梦月球。活动概述:简要描述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例如,通过学生们的参与和实践,探索关于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活动过程:提出问题:列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回答的问题,例如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
  • 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答: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则打破了这些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实现了小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小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设置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开放式教学,...
  • 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研究
    答: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二、教师在自主学习的教学中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在探究物理或化学反应前后...
  •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答: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二、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探究中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
  •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向全体学生,以综合实践学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综合运用弧学知识及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学生情感、行为、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
  • 16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答: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狠抓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在探究性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实验教学,大胆实验,反复实验切切实实地加强实验,才能从实验过程中深刻领会知识,掌握原理,得以验证。一、激发学生...
  • 怎样上好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课
    答:回答:[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课;创新能力 新课程已走进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物理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物理学科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养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