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3
太极是什么意思?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科学太极八卦图,描绘了《易经》阴阳理论中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阐述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原理。二者经过比照辉映确是惊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证明了同是真理必然产生殊途同归的结果。


太极,是儒家经典《周易》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 分,太极一词见于《易传·系辞上》;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①对于此段文辞,历来有两 种解释。一种解为筮法,筮占者执蓍草于将分未分之时,即称太极;一种解为易理,视 太极为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两仪指的是天地,四象和八卦指的是四季和八种自然现象。 易理的解释后来有很多发展。汉代以谶纬解《易》,以卦气讲说阴阳灾异。《河图·括 地象》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 为地。”②意为天地未分前的太极是混沌一气,气分清浊,升降为天地。《汉书·律历 志》中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③将太极和元气并列起来。为了解释“元气”之前 的世界,《易纬·乾凿度》称:“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 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 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又称:“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 弗法。”④魏晋时期,韩康伯称:“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 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⑤他将太极又等同于“无”。宋明时 期,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以太极解释宇宙形成的过程: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 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 变化无穷焉。”⑥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 “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 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 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 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⑦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 无二致的。朱熹也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⑧“太极非是别为一物, 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⑨同时,朱 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 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CD朱熹的“太极”、 “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朱熹的理学受到 官方推崇,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 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太极”成了朱熹理学的基础。 有人认为《易传》是道家思想的作品。但是《道德经》中并无“太极”的概念,在 第二十八章中,有“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句,尽管一般认为上述文字系 后人所加,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种《老子》帛书写本中皆有相同的字 句。无极,相当于道。不过在后来的道学著作中很少使用“无极”的概念。《南华真经 ·大宗师》篇,有“太极”一词:“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在太极之先而不为 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CE有人认为此 “太极”指宇宙的本体。但太极和六极对举,六极指东西南北和上下,即可度量空间, 而“太极”应解作六极之外的空间,故称“先而不为高”。因此可以认为,《南华真经》 的“太极”并非是抽象的“道”的意思。《天下》篇有“太一”一词:“古之道术有在 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 空虚不毁万物为实”。CF太一,可作“道”解,因此,后世有人认为“太一”即“太极”。 《吕氏春秋·仲夏纪》称“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 CG《淮南子·览冥训》称:“夫阳燧取火于日,方诸取露于月,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 其数,手征忽恍,不能览其光。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阴 阳同气相动也”,汉高诱注:“太极,天地始形之时也,上犹初也。”CH显以《周易》 的《系辞上》为据。但是,清代俞樾认为高诱注有误,“太极”是“天之上”的意思, 指称六极之外的空间。《冲虚至德真经·天瑞篇》,在解释宇宙之发生时称: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CI其后关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明文字与《易纬·乾凿度》全同。可知《易纬》 的宇宙发生论已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所容纳。 太平道的《太平经》有受到五行、八卦学说的明显影响,但将天地起源归结于“一”。 在《太平经》中,有近二十处使用“无极”一词,如“无极之天”,“无极之地”、 “无极之国”、“无极之境”、“无极之世”、“无极之术”、“无极之殿”、“无极 之道”,等等。“无极”之义大致指极深、极广、极远、极长、极为有效等意思,并未 同《易传》的“太极”概念相联系。五斗米道的《老子想尔注》,在解释“复归于无极” 时,称“唯有自守,绝心闭念者,大无极也”。CJ“无极”相当于“道”,“大无极” 即大道的意思。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二次提及《易》,还曾提及《河图》 《洛书》和“八卦”,但是并无“太极”的说法。 南北朝的道教文献中,特别是南方道教上清派的文献中,突然有大量“太极”字样 出现。齐梁道士陶弘景在《真诰·甄命授》中称:“道者混然是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 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意为道生元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即由太极 生天地。因此,这一太极观直接源于汉儒。在《真诰》中,太极又有天上仙界的意思, 同卷称青鸟公“服金汋,而升太极”,“尸解之仙,不得御华盖,乘飞龙,登太极,游 九宫也”。CK在《协昌期》中,太极又是神灵的名称:“大方诸宫,青君常治处也。其 上人,皆天真高仙、太极公卿、诸司命所在也。”《稽神枢》称“张激子当为太极仙侯”, “受行《玉珮金铛经》,自然致太极真人”,太极真人就是“太上之弟子也,年七岁而 知长生之要”。另外“太极”又是道术的名称,《甄命授》称“服金丹为大夫,服众芝 为御史,若得太极隐芝服之,便为左右仙公及真人矣”。《协昌期》称“此太极上法, 常能行之,则魂魄和柔,尸秽散绝,长生神仙,通气彻视”。CL根据历代高道的传记, 上清派道士有不少是精研过《易》学的,因此,在上清派的《太上玉珮金铛太极金书上 经》《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 诀》,等经典中,也有不少论及“太极”的。 唐末五代时,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以“太极”解释“道”,将易理和 《道德经》明确地联系在一起。在阐发“无名,天地之始”句时,杜光庭疏引《系辞》, 注称: “义曰:太极者,形质已具也。形质既具,遂分两仪,人生其中,乃为三才也。” CM金元以后,理学家们的“太极”观,对于道教教义思想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元明清 高道的论著中,多以太极与道互为诠释。元代全真道士李道纯《中和集》的《无一歌》 云:“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无一斯 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又有《抱一歌》云: “无极极而为太极,太极布妙始于一。一分为二生阴阳,万类三才从此出。本来真一至 虚灵,亘古亘今无变易。”ND意思是“太极”由虚无的“道”派生出来,将“道”放在 “无极”的意义上,由“无极”产生的“太极”,“太极”就相当于“道生一”之“一”, 故称“太极布妙始于一”。李道纯又在“问答语录”中,以“太极”解释天地、阴阳、 人身、金丹等,称:“天地即乾坤也,乾坤即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以太极言之,则曰天地。以易言之,则曰乾坤。以道言之,则曰阴阳。若以人身言之, 天地形体也,乾坤性情也,阴阳神气也。以法象言之,天龙地虎也,乾马坤牛也,阳乌 阴兔也。以金丹言之,天鼎地炉也,乾金坤土地,阴汞阳铅也。散而言之,种种异名。 合而言之,一阴一阳也。”NE而一阴一阳,就是太极。以“太极”代替“一”或者在相 同意义上理解“太极”和“一”。 唐代以后,道教的内养术逐渐成为各种长生方术中的主流。内养理论也上承《周易 参同契》,而多采用易理。五代北宋时期,道士陈抟“明《易》深造玄妙之理,视人之 祸福,物之休咎,其应有如蓍龟”。NF据传他有《先天图》传种放,以《太极图》传穆 修,穆修传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据清代经学家考证,陈抟所传《太极图》本 名《无极图》,陈抟曾刻石华山,今已佚。《无极图》是方士之术。因此,陈抟的太极 已用于内丹修炼理论。《道藏辑要·玉诠》卷五收有陈抟降坛所述言论五段,降坛事属 无稽,所述可录以备考:“陈真人曰: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濛 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以 前之面目。二仪者,人身呼吸之气也。鸿濛者,人身无想之会也。日月者,人身知觉之 始也。山川者,人身运动之体也。故四者之用,运之则分为四象,静之则总归太极。” NG他将“太极”视作未生之面目,修炼的目标就是返归太极。北宋张伯端在《玉清金笥 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将人身和天地相比类,认为:“以吾身之天地言之,自太 极既分,两仪判矣,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立而天地人之道备矣。天以动为体, 地以静为体,天地之气往来不息,而日月行乎其中,盖父母构形育我之后,始生脉络也。 自形完之后生缕络。”NH意即太极是天地创造的发端,也是人身的初始。天地有太极, 人身之中也有太极。 宋代还有一些道士将“太极”实指人身中的某一部位。曾慥编纂的《道枢·太极篇》, 其题注称:“身有横津,太极之根;葆其中黄,形可常存。”认为“人受中气以生,与 天地同于一禀者也”,“人之有黄庭,即天地之有太极,老氏之谷神”。NI曾慥称为 “太极之根”的“横津”,在“脐之下三寸”,也就是一般所称“下丹田”。因此,人 身之横津、黄庭就是人的太极。俞琰在《易外别传》中则主张邵雍“心为太极”的说法, 认为“人之一生即先天图也,心居人身之中,犹太极在先天图中”,“在易为太极,在 人为心,人之心为太极,则可以语道也”。NJ但是,南宋末年的雷思齐不以太极实指体 内某处,而将太极仅仅称作“特阴阳变化之宗会焉尔”,他从筮法的“太极”意义出发, 认为“易有太极。极,中也,一也,中自一也。是生两仪。仪,匹也,二也。匹而二也”, 因此“易由太极以标其一,所以为成象之谓”。NK意思是从筮法和象数的角度出发, “太极”和“中”、“一”是一致的。元代全真道士李道纯的内修理论,以折衷南北两 派,开创“中派”理论著称。他在《玄门宗旨》中将太极等同于金丹,称“释曰圆觉, 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因此,三教所说“体 同名异”。三者“初非别物,只是本来一灵而已。本来真性,永劫不坏,如金之坚,如 丹之圆,愈炼愈明”。“人生于天地之间,是谓三才。三才之道,一身备矣。太极者, 元神也。两仪者,身心也。以丹言之,太极者,丹之母也;两仪者,真铅真汞也”。NL 意思是内丹修练就是通过静定、凝炼,返于“太极”。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周易阐真》 将易理和道教内修完整结合在一起,认为金丹之道就是造化之道,内丹修炼就要法天法 地。在《象言破疑》中,刘一明称“无极”为“太空虚无”,是人的“未生身面目”时; 称“始极”为“浑然一气”,是人的“婴儿面目”时;称“太极”为“阴阳混合”, 是人的“孩儿面目”时。在《周易阐真》中,又称:“古人强图之以○,强名之曰道, 曰虚无,曰先天一气,曰无极,曰太极。曰道者,无名之名也;曰虚无、无极者,自未 生物时言之;曰太极一气者,自方生物时言之。 其实虚无一气、无极太极,总是道之一个物事,非有二件。这个物事,即是金丹, 在《河图》《洛书》即中五之中一点,在《先天》《后天》即阴阳相交之中一窍。”NM 清末全真道士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也认为:“大道非它,不过一太极而已。 天地之间,化化生生,极奇尽变,不可测度。岂后天尸气为之哉,殆先天一元之气 而已。”又称“天地间至神至妙,至精至粹而变化无方、隐显莫测者,莫如太虚元气, 即无极也。此气浑浑沦沦,实无物象。又曰:虚生太极是。然古今来,神圣贤豪,及一 切飞潜动植、胎卵湿化之灵而异者,无不各得此元气而来,然第曰太极,犹是虚无之端, 不可以神变化。迨至气机一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而太极之功始著。夫太极,理也; 阴阳,气也。理气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矣。理气合一,而圣贤仙佛之丹成矣。”同时, 在谈到修炼之要时,称“道即太极也,心犹阴阳也,精神魂魄意犹五行也”,道“落于 人身,成血肉之躯”,“修道岂有他哉,不过教人去其本无之污,以还固有之良己耳。 初下手时,先要认自家太极,太极即本来人也”。本来人的意思就是先天之人,先天之 人有先天之气,即元气,“盖此气为太极之气,先乎天地而有者也。 未有天地,先有此气。有此气,然后有天地,故曰先天。人得气于天地,实得此先 乎天地之气也,有此气则生,无此气是死,是气也即人之命也。人欲固命,不可不固此 气。”OD先天之气于人为命,于天为太极。因此,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 金元以后,道教吸收易理不仅适应了官方哲学的要求,也将易理同道教教义和内修 理论相结合,并且在法衣、法器中广泛采用了太极阴阳的图案,于是太极阴阳图,在民 间就成了“道”和道教的标志。并且由于道教多有祈禳镇邪的仪式,因此,在民间遂多 以太极阴阳图挂于门框积厅堂之中,作为驱邪之用。

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 太极二字是孔子在注解《易经》的时候用的,后来成了一种中国文化的代表。

《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 太极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
  • 太极是什么?
    答:太极是什么?太极是什么?太极是什么?顾名思义,“太”就是最大的;“极”就是相对性其中的一个,宇宙就是最大的太极。虽然整个宇宙就是最大的太极,但其它的任何具体事物都属于宇宙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都有自己相应的太极。故古人曰:一物一太极,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地人的...
  • 太极是什么意思
    答:太极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普通人应该怎么科学应对『甲流』?丶零系列懸 2023-03-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何人太极?何为无极?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无极和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1、“无极”是指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 2、“太极”是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所以无极就是空无、静止;太极就是初生、将动。古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从一片“混沌”开始的,是静止的,没有方向、没有时间,不存在具体形态的物质;这种混沌...
  • 太极是什么呢?
    答:‍‍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太极是道家哲学概念。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
  • “太极”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
  • 太极是什么,谁创立的太极,有何由来?
    答:人们一提到太极,总是会有很多说不明道不清的感觉。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太极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也是一门很高深莫测的文化,甚至于对太极是何时起源都很难说明白。其实,在历史上人们把太极过于神化了,把它看成一种神理昭示而不是一种文化了。太极,应该是创立于周朝,来源于道家和儒家。一、太极...
  • 什么是太极?无极又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
  • 23、一物一太极 ——“太极”到底是什么?
    答:明代张三丰将自己根据太极原理领悟和编创出来的一套拳法,称之为太极拳。太极的理念影响遍及中国传统文化所到之处,如东南亚许多国家。韩国甚至把太极图案援引至国徽国旗之中。丹麦量子力学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则以太极图作为其族徽。[if !vml][endif]“太极”到底是什么呢?“太极”是中国古代对...
  • 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太极拳
    答:“太极”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概念,名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产生规律。“太极拳”是清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武术拳法。据史料记载,太极拳始于武禹襄、杨露禅,追溯此拳历史,可至陈清平、陈长兴,再往前追溯就是蒋发。虽然蒋发,对于赵堡及陈家沟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