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是一场人为的灾难还是另有隐情?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5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不是人为造成的?

震动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源自于一人作弊,出动60万人救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原因,一步致命的操作失误加上违反安全规定

1986年4月,位于前苏联统治下的乌克兰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其泄漏释放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整个切尔诺贝利城因为这次爆炸被整体放弃。

在事故发生后的15年内,有9万人相继死亡,27万人遭受辐射折磨。而辐射的尘埃随着大气飘散到东欧北欧地区,也给其他很多国家带来个核污染。即使到了今天,核爆炸现场仍然不适合居住。

该事故与2011年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是世界上唯二的两起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

然而,那场灾难完全是人为失误所造成的。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测试时发生异常,而当时安全规则中明确表示核反应堆控制感最低数量为30个,工程师自以为是的以为6个就够用,在事情变得更不好之后又下达了紧急停堆的错误指令。最终导致核反应能量急剧上升,蒸汽压力不断上升,最终达到极限,将反应堆顶盖直接炸飞。(注意这里,这次事故爆炸不是核爆炸而是蒸汽爆炸)融化的核反应堆芯和其他带辐射尘埃迅速逃逸进入大气,之后又引起是石墨火导致辐射扩散的更广。

更麻烦的问题来了,苏联政府并没有重视,只是单纯的认为是简单地起火。直到48小时之后才开始疏散附近居民,此时很多人已经吸收了致命剂量的核辐射。1个礼拜后瑞典政府向苏联政府抗议苏联政府才意识到严重性,派出了作战部队强行进入核电站收拾残局。

随后当地居民就被下令马上撤离,四万五千多居民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之时就抛下了自己的一切,整座城市瞬间变成一座“死城”。紧接着方圆三十里以内实行强制隔离,更多的民众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

然而,这已经太晚了。当时爆炸地区的核辐射数值比正常范围高出一万五千倍,去处理的工人们即使穿着装着铅块的防护服进入爆炸中心,也只能进去两分钟。

在两分钟之后必须返回,但就算是两分钟,也有些工人们出来之后严重的有全身开始腐烂,轻的也都是不同程度的辐射影响。在核泄漏的影响下这些人的后半生都生活在痛苦当中,他们的身体机能受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人在多年后慢慢痛苦的死去,更多的人是承受不住痛苦选择了自杀,这些人明知道下场如何,却选择了这样的行为,他们不畏死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的,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勇士。

然而事故产生的带辐射尘埃已经经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到达了西欧,包括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芬兰、丹麦、挪威、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野生鱼类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达到每千克几千贝克,更有地区达到每千克40000贝克,是欧盟标准600贝克的10—40倍以上;在挪威,驯鹿因为吃了受辐射的地衣而感染。

这次事故主要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是应急人员、管理人员和发生爆炸之后未及时从污染区内撤离的居民。在当时参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抢救的60万苏军官兵,当场就牺牲10%,另外还有30%残疾,。其总计导致9.3万人死亡,27万人受辐射。根据调查,2006年,有240万乌克兰人受到辐射影响,包括42.8万名儿童;许多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急剧上升,新生儿畸形的概率也在一直攀升。至1994年,在周边国家查出来的患有甲状泉癌的儿童600多例,还有众多甲状腺过高的。

这些东西将会潜伏在他们的身体里,伴随他们走过一生。一次威胁世界安全的核电事故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仍然没有完全脱离这次灾难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苏联及欧洲部分国家还在不断地为这次事故在买单,损失的金额已经有达到2000亿美金。有农田停止生产,森林禁止采用,善后处理金额,康复、治疗等一些对受灾人员的补贴,对儿童健康问题的检查与治疗等方面。

一些稍微受一点影响的地区所生产的商品也因此而滞销,导致部分人员失业,经济不断下跌。

这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严重性,受灾人口不计其数,所受到的影响是永生无法磨灭的,他们是一些无辜的人,但是因为天降而来的横祸使他们遭受了这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很多家庭因此四分五裂,很多无辜的孩童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无妄之灾,为一些人为的错误承受了恐怖的惩罚,还有一大块的土地在未来的几百年内便成了一块禁地。

尽管后来苏联不断地在做着补救挽回的措施,但是因这一次疏忽造成的损失实在太过于严重,广大的公众很难再去相信政府。

所以这次事件,与其说是天灾,更不如说是人祸,一连串的自以为是,反应迟钝导致了事件的麻烦越来越大,也反应出当时苏联的各级管理系统有多么的差。

这件事情造成的国际影响,让苏联本身的形象大大受损,有很多人把这件事当做促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成为了一个参观的地方,只要按照要求穿上防辐射服,并且遵从工作人员的之事,普通民众也可以见识一下这座城市。不过如今的它已经恢复了生态,外表看过去也一片生机。

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树干的颜色和动物的体积都跟正常情况不同,虽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可怕,但是这里的生物确实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这场永远会留下痕迹的核浩劫,将永远提醒着人类该怎样小心的使用核能。



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5大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只是其一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造成的影响,在什么时候才能消除?
    答: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
  •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答: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核泄漏事故,这一事件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事故不仅导致了众多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而且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故前的背景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的普里皮亚季市,是苏联最大的核电站之一。为了满足...
  • 世上最大的一次核泄漏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地点在哪?
    答:原因:这场核泄漏事故是由于反应堆设计缺陷、运行操作人员严重违反安全规程、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以及缺少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准备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人为因素。伤害: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导致的直接死亡人数不到50人,但...
  • 当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为何苏联选择独自承担?
    答:2. 苏联独自承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后果,对国内造成了巨大压力。事故导致大量苏联民众伤亡,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核泄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苏联政府不愿公开详细原因,以免对国家体制造成冲击。3.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对苏联国内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有责任处理由此引发的一...
  • 为了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谎言,苏联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答:有47万的儿童患有疾病。谎言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恶意的。结果可能是轻微的或灾难性的,但是,我今天要谈论的不是这种谎言存在于个人之中,是善意且无害的,而是一种具有制度性,恶意并造成真正灾难的谎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上午1:23,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核爆炸,位于前苏联统治下...
  • 历史上共有几次核电站事故?原因是什么?
    答:其中两枚氢弹的“非核武器”撞地时发生爆炸,致使490英亩(约合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放射性钚污染。搜寻人员在地中海发现了其中一个装置。三、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被称之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灾难。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
  • 说一下前苏联切而诺贝利核电站
    答:与该书中所写相类似的现实例子,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这个事故同样说明了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事故基本情况: 1.发生地点:切尔诺贝利位于当时苏联的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大约100公里,毗邻白俄罗斯。2.发生时间: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凌晨,切尔诺贝利爆发了世界上...
  • 历史上有三次重大核事故,哪次核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
    答:人类核能利用历史上严重核事故有三次,第一次是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第二次是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第三次是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从事故后果而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最严重,因为人为误操作导致了反应堆核爆炸,并且由于战斗民族没有为反应堆设计安全壳,导致了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是不是与天蛾人有关?
    答:3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他们认为天蛾人的出现并不是好兆头,而是灾难的预兆。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了巨大的核泄漏事故,由于操作不当,直接导致了4号反应堆爆炸,这场爆炸也导致了数万居民被迫迁移,即使到现在还有很多居民患有辐射引起的病症,切尔诺贝利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鬼城”。当...
  • 为什么会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答:第二、199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出具的第二版调查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他们二人的观点,这份报告认为,尽管现场工作人员的确存在为数不少的错误操作,但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仍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长期以来未被纠正的设计缺陷,以及广泛存在于苏联核工业——或者说是整个工业系统——中的“安全文化的普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