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要大力推进和发展生态农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简单地说,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事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活动。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发展为基本原则,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传统农业种植经验,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利用自然过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正常的更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渔塘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桑基渔塘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耕作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鱼塘四周种桑,以桑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地,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目前,我国农业化肥每年要使用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使用量达400千克,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使全国1.4亿亩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蔬菜、水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污染超标。
化学农药一旦进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久而久之,还会使得害虫产生一种抵抗这种毒性的反作用,成为抗农药的“超级害虫”。针对化学农药的种种弊端,人们已研制出一系列效率高、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的生物农药。例如真菌杀虫剂白僵菌和绿僵菌,能防除400种害虫。
生物农药不污染环境、对害虫天敌无害、对人体和家畜没有副作用,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保证。
总的说来,生态农业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一、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三方面的动向值得注意:
1.是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却越来越小;
2.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亦不大;
3.种粮亩均纯收益率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的潜力十分有限。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人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之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还必须要依靠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额,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约20个就业岗位。
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人均收入上的差距
调研结果表明,在2005年,种植业收入仅占农民纯收入的1/3,农民外出就业的收入也只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3。近年来,在农民纯收人中,来自非农业的收入比重在逐年加大。因此,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的综合功能,才能使农民实现收入的逐年增加,并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最关键的是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促进。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最关键的是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促进

我认为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的终极模式,高效、高产、低投入。

  • 绿色农业生态发展理论如何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该理论不仅为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为实际操作中的示范项目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原则,旨在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实践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生态化的道路迈进。这无疑是我国农业转型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一步,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农业的地位与作用,论中国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答:农业对经济建设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制约着大规模建设的规模,而且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警示,强调了农业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农业在服务城市、保护生态、提升品质和推进科技应用上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食品供给与工业原料支持</:农业不仅提供日常的口粮,还为...
  • 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农村的发展?
    答: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产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农村地区的发展无疑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 农村地区是资源丰富的区域,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农村地区有很多自然生态资源,可以承载更多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和资源,进一步丰富农村公共品质与市场发展空间...
  •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什么是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答: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推进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农业科技进步奠定基础,科学技术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型生产经营体制提供条件,传统分散的家庭经营是农业发展缺乏规划和有效监管,影响资源、物质与能量的...
  • 建立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构想
    答: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力已大大提高,许多农产品开始出现过剩,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型、质量型农业的开发,农民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已大大增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条件也已具备。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已有20余年历史。我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
  • 浅谈生态文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答:而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人们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形成以及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绿色农业 生态文明 作用 生态文明是...
  • 未来农业可以做什么?为什么我国要发展现代化农业?
    答:要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改善和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从加强科技、改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源物质流动、资金价值流动、信息流动将进一步...
  • 我国开展农业地质的重要意义
    答:我国农民贫困化程度。而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它不仅有利于农民根据市场导向,增加农产品种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还有利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和资源利用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生态农业是劳动...
  • 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答:所以,我们只有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当代中国又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 我国农业现状及政府政策是怎样的?有比较了解的大佬吗?
    答:农业现状主要以手工农业为主,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较高,效率很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远景设计院认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鼓励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建设新农村为机遇,生态农业以作为国家第一类鼓励发展项目,政府已采取措施,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