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虚词用法与举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1. 18个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和例子及例子的翻译
1.【而】
(1)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承接: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假设: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表因果: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音节助词。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音虚词”。如:“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2.【何】
(1)疑问代词。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问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问“什么”、“哪”,可译为“什么”、“哪”。
(2)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3.【乎】
(1)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3)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4.【乃】
(1)副词。表示顺接,可译为“就”、“这才”等。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表示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仅”等。表示出乎意外,可译为“竟然”。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4)“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而且”、“可是”、“却”、“于是”等。
5.【其】
(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
6.【且】
(1)连词,表递进、并列。
(2)副词,译为将要,姑且。
7.【若】
(1)代词,表对指(你,你的),表近指。
(2)假设连词。
(3)选择连词。
8.【所】
(1)助词,表被动。
(2)组成“所”字名词性结构。
9.【为】
(1)读去声,介词表对象。
(2)介词,表(替代,时间,目的,原因)。
(3)助词,表诘问。
10.【焉】
(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2)助词,表反诘。
11.【也】
(1)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陈述或解释语气、肯定、感叹语气、疑问或反诘语气、祈使语气。
(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12.【以】
(1)介词,表(工具或方法,起提宾作用,原因,时间或处所,对象)。
(2)连词,表(并列递进,承接,目的或结果,因果关系,修饰关系)。
13.【因】
(1)介词,表原因、凭据、方式。
(2)连词,顺接上文。
14.【于】
(1)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2)表比较。
(3)表被动。
15.【与】
(1)给予,授予。
(2)结交。
(3)和、同、跟。
(4)参加。
(5)赞许。
(6)帮助。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16.【则】
(1)表承接。
(2)表假设。
(3)表并列。
(4)表转折。
(5)表判断。
17.【者】
(1)助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2)起停顿作用。
(3)置于数词之后。
18.【之】
(1)指代人或事物等。
(2)指示代词,表近指。
(3)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
    答: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部分虚词例句:【而】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1、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3...
  • 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是什么?
    答: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而 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
  • 文言文18虚词用法与举例
    答:2. 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
  • 文言文中的虚词有多少?麻烦大家告诉我
    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
  •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及意思
    答: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 、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
  •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答:1. 文言文的十八个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高中文言文18个常见的虚词
    答:《蜀道难》)怎样学习文言文相关知识 文言文作为高考语文里的重点知识,学习掌握是很有必要的',上述知识简单的介绍了两个虚词的讲解,想要了解更多文言文相关知识,我推荐《蝶变文言文阅读专项》里面包含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等重要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是个非常适合高中同学学习使用的教辅书。
  • 文言虚词18个及用法是什么?
    答:2、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十八、则 1、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
  •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答: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如下: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连词而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文言文 文言文是指由中国古代的...
  •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十八个虚词是哪十八个?
    答: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副词,偷偷的,暗暗的)味苦而微辛。(副词,稍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动词,没有)17、每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副词,每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副词,常常)18、幸 大王亦幸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