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6
什么是地壳运动?


地壳自形成以来,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这种运动引起地壳结构不断地变化。地震是人们直接感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更普遍的地壳运动是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也是人们不易觉察到的,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例如,大地水准测量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地球在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虽然不能通过直接测量得知,但在地壳中却留下了形迹。在山区岩石裸露的地方,沉积岩层常常是倾斜、弯曲的,甚至断裂错开了,这都是岩层受力发生变形的结果。在我国山东荣城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现已高出海面20~40米。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面20米左右,说明这些地方的地壳在上升。我国渤海海底发现了约达7千米的海河古河道,这表明渤海及其沿岸地区为现代下降速度较大的地区。再如,美丽的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这些夹有美丽花纹的光滑的卵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雨花台大量堆积着卵石,说明这里过去曾有河流,以后地壳上升,河道废弃,才成了如今比长江水面高出很多的雨花台砾石。 地壳运动分类表 序号 分类依据 地壳运动类型 1 参照物 1、以黄道面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2、以地轴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
3、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4、以地表物体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 2 运动方向 1、 经(南北)向地壳运动;2、纬(东西)向地壳运动;3、北东-南西向地壳运动;4、北西-南东向地壳运动。 3 运动方式 1、水平地壳运动;2、垂直地壳运动; 4 运动结果 1、折曲地壳运动;2、断裂地壳运动。 5 地质时代 1、前寒武纪地壳运动;2、古生代地壳运动;3、中生代地壳运动;4、近代地壳运动;5、现代地壳运动。 6 地名+时代 1、阜平地壳运动;2、吕梁地壳运动;3、晋宁地壳运动;4、加里东地壳运动;5、华力西地壳运动;6、印支地壳运动;7、燕山地壳运动;8、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 7 作用力来源 1、 内力地壳运动;2、外力地壳运动。 8 运动规模 1、 全球性地壳运动;2、区域性地壳运动;3、局部地壳运动。 9 成 因 1、 地震地壳运动;2、火山地壳运动;3、风化剥蚀地壳运动;4、塌陷地壳运动;5、沉积地壳运动;6、陨石撞击地壳运动;7、人为地壳运动。 10 深 度 1、地表地壳运动;2、浅层地壳运动;3、深层地壳运动。 11 力学性质 1、压性地壳运动;2、张性地壳运动;3、扭性地壳运动;4、混合力学性质地壳运动。 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其成因是不同的。
以黄道面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叫做黄道面。地壳及其组成岩石以黄道面为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是最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本类地壳运动分为三小类:一是,地球自转发生的地壳相对黄道面的位置变化;二是,地球公转发生的地壳相对黄道面的位置变化;三是,地轴倾角变化,发生的地壳相对黄道面的位置变化。
本类地壳运动引起昼夜、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引起太阳、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变化,进而引发其他类型的地壳运动。
本类地壳运动的成因:由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所致。
以地轴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地壳及其组成岩石以地轴为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其规模次于第一类地壳运动,引起地极、磁极位移。相对于地轴发生的变化,即地极发生了移动。此类型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及地面地理坐标的变化,也引起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引起地日、地月引力平衡的变化。
本类地壳运动成因:层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外球发生了转动而形成的。
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地壳及其组成物质岩石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本类地壳运动形成大规模的地壳抬升隆起和凹陷沉降,形成山脉、高原,形成平原、盆地,形成峻岭、沟谷。
本类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以下:
一、水、风的剥蚀和搬运及沉积作用
本类地质作用不仅形成规模大小不等的地壳运动,而且所形成的沉积物与沉积岩是形成山脉、高原的物质基础。
水的剥蚀与搬运及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壳运动,降低了地壳的相对高度,剥高填洼,使地壳趋向平衡。
风的剥蚀与搬运及沉积作用,风对岩石的剥蚀及搬运与沉积作用特点:
风蚀发生在少雨干旱地区,不仅对高山高原进行剥蚀,而且对沟谷洼地也进行剥蚀。
风的搬运作用,其搬运距离远近不等,近的只是离开剥蚀原地,远的可以达上千上万公里。其沉积面积大小不等,大的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
风的沉积,可以在陆地,可以在水域;可以在洼地与平原,可以在山脉与高原;即能形成准平原沉积,也能形成山脉沉积。
风成地势易改变和迁移。风成沉积,可形成产状为高倾角的碎屑岩,可形成沉积褶皱构造。
风的沉积可以和水的沉积同时或交替进行。
二、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由两极向赤道的离心力
关于地壳物质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地球赤道方向运动的试验,地质力学已做了模拟试验予以证明。
三、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时,地壳不同质量区块产生由东向西运动。在没有其它星球引力作用下,地壳各部分物质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太阳、月球的引力作用下,由于地壳各部分组成物质的不均,产生沿纬向的差异运动,形成挤压和分离。
地壳在大区域或小面积上其组成物质是不均匀的。
在大区域上,陆地有欧亚、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等大区块,海洋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等几大区块。这些大区块在地势、物质组成、面积大小、几何形态、地理位置、质量、构造等都不一样。在大区块内有众多的小区块。地壳上这些大小区块,受太阳、月球的引力不同,在地球自转时,它们的运动速度慢不一。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地壳上这些大小块体形成自东向西的相对运动。
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及成因
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发生的地壳运动,地壳组成物质岩石相对运动距离小,属于小范围的地壳运动。除大范围的地壳运动能引起本类地壳运动外,地震、火山、塌陷、陨石撞击、生物的一些活动等等都能引起本类地壳运动。 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我们认识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尚无统一的认识。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 地球外球转动说是张伟智于2012年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了修改。江氏依据参照物将地壳运动划分为:1、以黄道面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2、以地轴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3、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4、以地面物体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以地轴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的成因,江氏解释为是地球外球转动而形成的。 江氏将固体地球结构进行了重新划分,如下表:
固体地球结构表 地球圈层名称 深度
(公里) 地 震
纵波速度
(公里/秒) 地 震
横波速度
(公里/秒) 密度(克/立方厘米) 物 质
状 态 一级
分层 二级
分层 传统
分层 外
球 地 壳 地 壳 0—33 5.6—7.0 3.4—4.2 2.6—2.9 固态物质 外


层 外过渡层
(上) 上地幔 33—980 8.1—10.1 4.4—5.4 3.2—3.6 部 分
熔融物质 外过渡层
(下) 下地幔 980—2900 12.8—13.5 6.9—7.2 5.1—5.6 液态—固态 物 质 液

层 液 态 层 外地核 2900—4700 8.0—8.2 不能通过 10.0—11.4 液态物质 内
球 内 过
度 层 过度层 4700—5100 9.5—10.3   12.3 液态—固态 物 质 地 核 地 核 5100—6371 10.9—11.2   12.5 固态物质 地球的外球运动
地球倾斜在轨道上自转和公转,在夏至时,地球的北半球距离太阳近,受到的太阳引力比南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大。在冬至时,地球的南北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与夏至时的相反。由于地球绕地月质点转动、地球的章动、地轴的进动产生了地球的晃动作用。 地球的晃动作用使地球的外球产生了向太阳引力方向的转动,就像簸箕里的豆子,在晃动簸箕时,豆子就会向簸箕的倾斜方向转动。 地球的内球运动 在装满水的瓶子里放入一个石子,系上一根绳,握绳一端让瓶子旋转,其结果是:瓶子里的石子始终偏向引力的另一侧。同理,地球的内球始终偏向太阳引力的另一侧。地球外球的转动形成了地极和磁极的移动,形成了地壳相对地轴的运动。南极洲由低纬度转动到现在的南极位置是地球外球转动而形成的。



  • 哪些属于地壳运动?
    答:一般将地壳运动方式划分为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表方向的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能造成巨大的褶皱山,也能形成海洋;垂直运动也称升降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表方向的运动,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能引起地势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 什么是地壳运动?
    答:是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的形态。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平移甚至旋转。升降运动是指组...
  • 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整个地球的历史,可以说是地壳运动的演变史。造山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之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连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曾经就是汪洋大海。为什么大海会变成高山?科学家已经为我们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在...
  • 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震和火山运动。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内应力)。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弓|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
  • 地壳运动有哪些表现?
    答:地壳运动的表现:地球表面上存在着各种地壳运动的遗迹,如断层、褶皱、高山、盆地、火山、岛弧、洋脊、海沟等。同时,地壳还在不断的运动中,如大陆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都是这种运动的反映。
  • 地壳运动是机械运动吗
    答: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1、地壳运动的定义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发生的相对位移,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山脉形成等现象。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位置或形状变化,包括平移、转动、振动等形式。2、地壳运动的原因 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来自于地球形成时的...
  • 地壳为什么会运动?运动的能量从哪里来
    答:地壳为什么会运动呢?现今流行的说法是,地幔里具有塑性的物质因为各处冷热不均而发生对流,带动了上面的岩石圈层.现查明这个岩石圈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许 多被很深很大的裂缝分割开来的板状块体相互嵌合在一起,由于组成“板块”的岩石比 下边的地慢里的物质轻,所以它们有点像冰山浮在水上一样“浮...
  • 区域地壳运动
    答:武陵运动是湖南省境内最早的地壳运动,由湖南省地质矿产局 413 队于 1959 年创名,与广西的四堡运动、贵州的梵净山运动、湖北的神功运动 (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1988) 。武陵运动属中元古代晚期造山运动,使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发生区域褶皱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导致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与新元古代早期板溪群呈...
  • 为什么会出现地壳运动,他是什么意思?
    答:地幔里的物质因冷热不均而对流,带动了地壳,导致了地壳运动.我国一些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地球高速自转时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这种力和地球的重力都在对地壳起作用.它们相互抵消后还产生一种指向赤道的水平方向的压力,使赤道一带稍稍凸出,地球略微有点扁...
  • 地壳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答:(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李四光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是致地壳运动的重要原因.核心思想:地质构造可分为走向东西向的纬向构造带.走向南北向的经向构造带.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地壳物质向赤道集中,相当于受到南北向的挤压,形成纬(东西向)构造带.相反地球自转减慢时,地壳物质从赤道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