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孔子说: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这个句子的出处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评析与感悟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学习他人的长处,大多数人都能办到;但发现他人的缺点,并以之反观自身,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这与“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意义大体相近。


介绍《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这句话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里仁》。

深入解析:

『见贤』的贤是贤人,「贤人高于君子」,所以说贤人比君子要高。君子是入道第一个层次,再上去是贤人,再上去是圣人,等于是三个学位。这里的贤人比君子就高。

君子见到贤人,立刻生起向他学习的心,他自己想到要跟他齐等,能不能齐等?一定能齐等,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可成圣人,更何况贤人?圣人是证了道的人,贤人虽未圆满证道,但是在证道的过程中,他在修行、修身。

见到『不贤』者,这里讲的不贤不是说这个人很不好,而是贤人低一等,君子比贤人低,他也属于不贤这一类。换句话说,他有行为上的瑕疵,他并不是一个完人,他有瑕疵,比贤人要低一些。君子常常都是反求诸己,自我检点,见到外面的这些人,立刻反省自己,这是君子学问。他反省,我看到这个人有瑕疵、有不足,我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德行学问才能够不断进步。这样贤与不贤都是我的老师,都能使我进步,这是君子善学。

不善学的人见到贤人很赞叹,但是觉得自己不行,没办法跟他齐等,人家那个是天生的贤德,我们比不上。他不愿意去跟他学习,发不起志向来,要跟他做的一样,自己退步、退心。见到不贤的人,他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差,生起批评的心,去那里评论,这是不善学。你看,错过了两位老师。

代入现代:

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不失为自我修养的捷径。其实,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人有缺点或者过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身错误而不知。面对我们自己的种种不足或过失,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它,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的相关历史故事:

据史载,苏轼在年少的时候,他的母亲程氏教他读《后汉书》。当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为范滂母子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就问自己的母亲说:“如果有一天,我做官成了范滂,那母亲将如何呢?”程氏回答说:“你要是能像范滂一样为国尽忠,我难道不能像范滂的母亲那样吗?”范滂是东汉名士,因清廉正直而得罪权贵。

第二次党锢之祸时,十常侍诬陷范滂,下令将他逮捕。许多人劝范滂逃走,不少地方官甚至有意纵放。但是,范滂的母亲却劝他学习李膺,慷慨赴义。苏轼母子这番对话,就是典型的见贤思齐。也正因为有这样向善自省的修为,苏轼后来才成为一代贤士。


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要保持自谦的精神、自信的状态、自律的意识和自责的勇气,无私坦荡,虚怀若谷。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一、出处:《论语·里仁》

二、创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创作年代:春秋

三、解析:贤:,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四、原文翻译: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五、原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扩展资料:

1.《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2.《论语》鉴赏: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
    答:这句话意思是:“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原句是什...
    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是什么?
    答:意思: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出处: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思:思考,心里想。
  • 吾日三反省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出处:《论语》——战国·孔子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吾日三...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解释!帮帮忙
    答:【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
    答:【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
    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论语·里仁》【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的意思是什么,
    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齐: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翻译 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 。
    答:意思是:看到贤明的人就想自己应该怎样学习他的长处,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思:希望,想着。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赏析: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