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怎么划分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怎么区分土家族和苗族?

按照血统划分,土家人属于藏缅系民族,苗族属于苗瑶系民族,土家族和白族,纳西族,羌族(正儿八经蚩尤后裔),大和民族,彝族,藏族为兄弟民族。
探讨民族之间的区别,离不开,历史,文化,起源。
土家族和苗族的区别: 土家族属于藏缅民族,是直系巴人后裔,祖先为廪君。其民族文化特点为藏缅文化的特色,与苗族(东苗)分科不同,他们并不属于兄弟民族。

土家族和苗族(东苗)最大的区别就是历史与文化,土家族是巴人直系后裔,祖先为廪君,有浓厚的巴楚文化特色。
土家族具有浓厚的当地土司文化特征。土家族历史上是当地的,土丁,土民,土兵,土官。宋之后逐渐成为当地世袭的大土司,形成了强宗大姓,有自己的族谱,有氏族史,有部族史,有土司史,有完整的历史传承,是五陵山脉土司王的后裔以及后裔部群组成。
由于土家族历史上和汉人高度融合,导致汉人也是土家族的祖先神之一,比如彭士愁,比如秦良玉,比如马千乘等。当初土家族土司王彭士愁从江西吉安带来的一批百花白匠也是土民的祖先神。
五代十国以前,土家人就有自己的土王,史书上记载的三冲,惹巴冲,春巴冲,吴著冲,正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覃鼎(西南王),覃垕,曾,田老汉,向伯林,田秀,田瞬年,等都是土家族的祖先神
五代十国时期土家族首领彭士愁和南楚国王马希范之间爆发了“溪州之战”,最后双方约定合解签到“溪州盟约”,将盟约内容记载于溪州铜柱之上,自此土家人重新融于天下一统,南楚王仁义,彭公爱好和平,因此缔造了土司制度,开启了土家族人土司治理的先河。
土家人自五代十国以后,在土家族聚集的地区先后形成了十多个土司王,分别为“永顺土司”,“唐崖土司”,“容美土司”,“石柱土司”,“茅岗土司”,“保靖土司”,“思南土司”,“桑值土司”,和“慈利土司”,茅冈土司等。土家族土司之间互相联姻,也互相争夺地盘,互相送牌坊,张家界就先后是恩施唐崖土司的治理地,永顺彭氏的治理地,还有一个本地的茅岗土司。
土家族明朝时期抗击倭蔻,获得“东南战功第一”,被嘉靖皇帝赐“翼南牌坊”,土家族平定叛乱又获得明帝朱由校封“镇国大将军”赐功德牌坊,上书“荆南雄镇,楚属屏翰”八个大字,明朝后期白杆土家军跟随土家先祖之一秦良玉四次上京勤王,大破清军,镇守山海关,载入二十四史,最后封侯。“爱国”是土家人的性格底色。
而苗族是迁徙的国际民族,土家族是聚集在四省交界之地,而苗族却是全国分布,和东南亚,美国分布,属于国际民族。
苗族自称“獴,果雄”等等,但由于苗族先民历史上不服王化,经常性的叛乱,从宋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苗族进行征伐,但基本上苗族由于文化落后,组织能力不足,武器不行,基本上都是战败被驱赶。“永镇边夷”“平苗功柱”“苗疆长城”都是留下来的历史遗迹。
苗疆长城就是为了阻止苗族进入荆楚屏障之地。
贵州东苗首领“干把猪”抢劫粮食,攻入贵州都匀卫,杀人抢粮食,自以帝号。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官兵平定叛乱,现在贵州还有,“永镇边夷”的字样,高坡,猪场,这些地名至今依然存在。
历史上对苗族的记载多为“”“猫蛮”“干把猪”等歧视字样,苗族迁徙去了老挝之后,当地自称中华正统的王朝也同样称呼苗族为“毛”,“猫民”“猫族”“蛮”“曼人”等歧视性字样,当地老族非常歧视迁徙过来的苗族。
王宝失败后,大量的苗族去了美国,形成了苗族国际民族的特点。
民国以后苗族认蚩尤为祖先,苗族崇拜蚩尤。“银饰文化”是中华民族里面最出名的,还有苗族特色的乐器,特殊的苗绣都非常出名。还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大量具有民族风情的传统习俗。
要论土家族和苗族的关系,必须了解与他们各自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看待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起源,从哪里来,历史渊源等。
“干把猪”(苗族)的起源和,干把猪民族的形成,与苗族相关的“苗疆长城”,“平苗苗功柱””永镇边夷”的历史,这些历史互联网上没有,但史书上大量记载。
土家族历史相关的的“溪州之战””溪州铜柱”和“溪州之约”,唐崖土司遗址,老司城遗址,容美土司遗址,张家界清朝土司城,石柱土家秦良玉封侯事迹和白杆土家兵,唐崖的功德牌坊,永顺的“翼南牌坊”,永顺土司,保靖土司,唐崖土司,思南土司,大庸土司所组成的土家联军,抗击倭寇的事迹。
总得来说土家族和苗族历史不同,祖先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性格自然也就不同,如果有什么遗漏之处欢迎补充。

按语言大致分是三种,湘西方言苗族,黔东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细分。
湘西方言苗族自称果雄,旧时称红苗,因为女性会穿红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间系红丝带,清朝时期,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没有这种服饰了。湘西方言内部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东部土语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泸溪两县以及吉首市的东部,他们的服饰特征是挑花,以几何图案为主,无论衣服、头帕还是围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纹,少银饰;西部土语分布较广,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保靖县、龙山县、吉首市西部、怀化麻阳、新晃、贵州松桃县、重庆东南部以及湖北宣恩县是主要分布地区。西部土语苗族服饰颜色以深蓝、黑色为主,上面有刺绣的花纹,以花鸟为主,银饰较多,特别是凤凰、松桃的苗族,银饰繁盛,不输黔东南苗族。
黔东方言苗族自称木、嘎闹、孟等,旧时称九股黑苗,分布于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广西融水县、湖南怀化靖州等地。黔东苗族的语言差别不大,放慢语速基本都能交流,广西融水苗族除外。黔东苗族支系多,服饰不下两百种,且银饰繁多,目前各媒体、旅游胜地中的苗族银饰和服装样式大多来自黔东苗族。
川黔滇方言苗族数量最多,可分为白苗、黑苗、花苗,黑苗主要松散地分布于贵州西部所有地区,集中分布在黔西南,白苗分布云南南部如文山州,西部如丽江,以及四川南部兴文、宜宾、木里等地,黑苗和白苗都自称“蒙”语言能想通,由于战争迁移,在东南亚和美国也有分布。黑苗服饰比较多且没有突出的共同点,白苗服饰色彩绚丽,帽子上串有吊珠。
花苗主要分布在乌蒙山地区、云南东部昆明、昭通一带,花苗自称阿卯,内部又有大小花苗之分,主要信仰基督教,有专门用来书写苗语圣经的苗文。语言是川黔滇方言中滇东北方言,和黑苗、白苗的差别较大。服饰的话,不知阁下可否看过赛德克巴莱,和片中赛德克人的服饰有点像。川黔滇方言的白苗、黑苗、花苗几乎没有银饰。
此外在湖南怀化东部、邵阳一带的苗族,旧时称为青衣苗,苗语已经消亡,只有一种特殊的平话。到底是湘西方言苗族,还是黔东方言苗族,尚有争议。

苗族支系
历史上的苗族不断迁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东南亚各国,继而远徙欧美。目前,国内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个省区市。其中,贵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为最多,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遵义市。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县也有部分苗族。云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蒙自等县,其余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四川535923人,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蔺、兴文、筠连、珙县、马边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海南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现代苗族支系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湘西黔东支系:该支系自称“果熊”,旧时称为“红苗”,以湘、黔、渝、鄂边区(即武陵地区)为分布中心。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内分东部和西部两个土语。东部土语主要通行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及古丈部分乡镇,西部土语则通行于湘西凤凰、花垣、吉首、保靖、永顺、龙山、麻阳、新晃,贵州松桃、铜仁、江口、印江、石阡、德江、沿河、玉屏,重庆市秀山、酉阳、彭水、石柱,湖北宣恩、咸丰、来凤等县。现今除湘西、松桃、铜仁和秀山、彭水等县有部分仍保持本族语言和服饰外,其他县已基本汉化。该支系服饰为湘西型各式。
施洞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贵州台江施洞、老屯、良田、平兆、四新、五河、宝贵、坝场及与之相邻的施秉县马号、六合、双井和黄平县山凯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又称黔东方言)北部土语施洞话,服饰为清水江型施洞式。
革东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其与施洞支系为亲邻支系,分布于台江革东、交东、宝贡,剑河县温泉、岑松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革东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革东式。
革一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主要分布在台江革一、台盘,凯里凯棠、翁项、地午、旁海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革一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革一式。
台拱支系:该支系自称“蒙”,清史称“九股苗”。分布以台江台拱镇为中心,遍及县境内台浓、南省、方省、红阳、登交、坝场、报将以及革一、革东、宝贡等乡镇的部分村寨。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台拱话。服饰为清水江型台型式。
巴拉河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清史称“九股苗”、“黑苗”等。分布以巴拉河两岸为中心,遍及雷山县全境,台江县排羊、台盘、南瓦、南宫、交下等乡镇部分村寨,凯里市挂丁、平乐、开怀、格冲、九寨、地午等乡镇部分村寨以及剑河县太拥乡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其中西江、丹江、桂丁土话各有差异,挂丁话被子确定为中部方言苗文标准音点。服饰为清水江江型西江式。
黄平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与之相邻的凯里市旁海、湾水、冠英、平良、大风洞、施秉县之白洗、翁西、新桥、福泉市哲港、萱花、翁军、凤山及麻江县下司等乡镇部分村寨。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黄平话。服饰为清水江型黄平式、贞丰式。
高标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在剑河县稿旁、温泉、高标、镇江、观摩乡及台江县革东、交东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稿旁式。
柳川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剑河县柳川、久敢、九仪、南哨、远通、太拥、展模、翁座、南包、返排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柳川式。
高丘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于剑河县高丘、柳富、新柳、展牙、南寨、观摩、反皓等乡。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清水型高丘式。
久仰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于剑河县久仰、摆尾、久敢、镇江等乡的部分村寨和台江县翁脚乡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久仰式。
巫门支系:该支系自称“姆”,分布在剑河县温泉乡上、下巫门为中心,相邻的岑松、稿榜乡部分村寨及台江县方召、翁脚等乡的部分村寨亦有分布,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巫门话。服饰为清水江型巫门式。
六合支系:该支系自系“木”,分布在黎平县尚重、六合、大稼、平寨、锦屏县固本及剑河县南加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清水江型六合式。
大塘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为“短裙苗”之一。分布于贵州雷山县大塘、桥港、掌雷、排告、桃江、柳乌,丹寨县孔庆、排调、配寨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短裙型大塘式。
太拥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为“短裙苗”之一。分布在剑河县太拥、南哨、久敢、九仪、远通、展模、南包、返排、柳川,台江县交下、南宫及雷山县方样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短裙型久敢式。
舟溪支系:该支系自称“嘎闹”。分布在贵州凯里市舟溪、青曼、鸭塘、万潮、荷花,麻江县下司、白午、回龙、铜鼓、卡乌、共和、宣威,丹寨县南皋、大兴、兴仁,雷山县公统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短裙型舟溪式。
丹寨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被称之为“八寨苗”。分布于丹寨县城关龙泉镇、金中、杨武、长青、兴仁、岩英、新华、龙塘、合心,三都县高硐、阳基、普安、交黎、苗龙,都匀市基场、桃花、羊列、坝固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服饰有二种,一种存留在杨武乡为中心的短裙型古装式,一种是普遍的丹都型龙泉式。
平永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在榕江县平永、平江、仁里、乐里、太元、锡里、平阳、塔石、桥来、三江、八开,丹寨县雅灰、排路,雷山县达地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平永式。
打渔支系:该支系自称“木”,被称为“高坡苗”,“白领苗”。分布在贵州三都县打渔、都江、盖赖、巫不、甲雄、羊福、坝街,丹寨县雅灰、排路,榕江县兴华、定威、八开等乡镇,与平永支系为近亲支系。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雅灰式。
八开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为平永支系、打渔支系的近亲支系。分布在月亮山周围的贵州榕江县八开、定威、兴华、计划、水尾、加宜,三都县坝街、板甲,从江县加牙、孔明、加鸠等乡镇,广西环江县驯乐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八开式。
加鸠支系:该支系自称“木”,为与八开支系等近亲的支系。分布于从江县加鸠、加勉、加牙、寨坪、尧贵,榕江县加宜,荔波县水维及广西环江县驯乐等乡镇之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加鸠式。
榕江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为清代“古州苗”、“车江苗”之一部分。分布于榕江县古州、八吉、腊酉、车民、中宝、宰麻、加利,从江县停洞、加哨、加民、下江、高岑、信地、增冲,黎平县银潮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高增式。
岜沙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分布在从江县岜沙同乐及相邻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岜沙式。
加勉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为加鸠支系近亲支系之一。分布在从江县加勉、加鸠、加牙,荔波县水维等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系加勉式。
融水支系:该支系自称“木”。其内分为两个亚支系:分布在广西融水县安泰、洞头、四荣、安陲、中寨、杆洞,从江县高武、中里、潘里等乡镇为一亚支系;分布在广西融水县白云、大年、拱洞及贵州黎平县,广西三江县、龙胜县为另一亚支系。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月亮山型融水式。
丹都支系:该支系自系“嘎弄”。他族称之为“白领苗”。该支系分布在丹寨县复兴、金中、乌湾、排调,三都县普安、高硐、交梨、苗龙、三合、拉揽、阳基、尧麓、打渔、介赖及都匀市王司等乡镇。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三都型。
坝固支系:该支系自称“嘎弄”。分布在都匀市坝固、明英、绕河、羊列、新场、基场,丹寨县兴仁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南部土语坝固话。服饰为丹都型坝固式。
重安江支系:该支系自称“戈莫”。分布在黄平县谷陇、黄飘、重兴、代支、马场、重安、崇仁、新州、罗朗、浪洞,凯里市冠英、大风洞、洛棉、龙场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重安江次方言。服饰为罗泊河型重安江式。
罗泊河支系:该支系自称“朦”。清史有“西苗”、“花苗”等称呼。分布在贵州福市县干坝、王卡、仙桥、沙坪、道坪、高石、双谷、汪谷、安谷、杨义司、高坪、岔河、鱼酉、甘巴哨、双龙、城厢、云顶、马场坪、凤山、龙昌,贵定县定东、定南、新铺、光明,麻江县乐坪、景阳等乡镇及龙里县巴江和开阳县等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罗泊河次方言。服饰为罗泊河型罗泊河式。
中排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之为“白裙苗”。分布在贵州龙里县中排、民主、六广、羊场,贵定石板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中排式。
云雾山支系:该支系自称“莫”,分布在贵定县云雾、铁厂、小普、江比、谷撒、仰望,惠水县岗度、本底,龙里县岱林、渔洞、摆省等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云雾山式。
高坡支系:该支系自称“某”。他族称之为“高坡苗”,分布在贵阳市高坡,惠水县大坝、半坡、甲烈,龙里县摆省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高坡式。
打引支系:该支系自称“们”。分布在惠水县打引、长安,长顺县敦操及罗甸县巴沙等乡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黔中南B型董上式。
摆榜支系:该支系自称“满”。分布在惠水县摆榜、斗底,平塘县西关、大塘、新塘等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摆榜式。
摆金支系:该支系自称“毛”,他族称为“打铁苗”。分布在惠水县摆金、甲烈、甲浪、大华、和平、鸭绒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东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摆金式。
花溪支系:该支系自称“谋”,他族称为“花苗”。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党武、青岩、黔陶、马林、石板、燕楼、麦坪、孟关,清镇县中八、麦格、龙窝、百花湖,平坝县林卡等乡镇,修文县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贯首型花溪式。
乌当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花苗”,分布在贵阳市乌当、下坝、东风、偏坡、龙洞堡、黔灵、永乐、龙里县洗马、谷龙、猫场、平寨、落掌、龙场、坝子及开阳县与之相邻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贯首型乌当式。
麦格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之为“四印苗”。分布在清镇市麦格、麦西、龙窝、甘沟、五里、新发。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服饰为贯首型麦格式。
长顺支系:该支系自称为“蒙”,他族称之为“尖尖苗”。分布在长顺县东部、东北部各乡镇及相邻之惠水县长田、赤土、高镇、平坝县大坝、林卡、马路、马场,贵阳市燕楼和清镇县相邻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黔中南A型广顺式。
边阳支系:该支系自称“答蒙”。分布在贵州罗甸县边阳、董王、冗翁、逢亭,惠水县董朗、新场,长顺县代化及与罗甸县交界的望谟县乐旺、麻山、桑郎等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与当地布衣族服饰相同。
南丹中堡支系:该支系自称“仡迷”。分布在广西中堡、月里乡的部分村寨 。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南丹话。服饰为贯首型坪岩式。
鸭寨支系:该支系自称“木”,清史称“谷蔺苗”。分布在惠水县鸭寨、鸭绒、雅水、甲浪、合爱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中部土语。服饰为黔中南B型鸭寨式。
安清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分布在安顺、清镇、普定交界之乡镇的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安顺型华岩式。
安普支系:该支系自称“蒙拉”,他族称之为“花苗”。分布在安顺市城郊、东南部、北部、西部及普定东北部、镇宁城关及东部各乡镇村寨中。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
麻山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他族称“白苗”。分布在贵州望谟县麻山、乐旺、桑郎,安龙县洒雨、化力,罗甸县逢亭、纳平、床井、罗悃、罗苏等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麻山次方言南部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乐旺式。
岔河支型: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毕节市东南部、大方县境各乡,黔西县部分乡镇,贵阳市乌当、孟关,平坝县下坝、林卡,清镇市中八,镇宁县空洞河等地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乌蒙山型甘河式。
西林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广西西林县境各乡,隆林县德俄、蛇场,云南广南县董堡、洛里、阿科、黑支果、富宁县田逢、董干,邱北县八道哨、平寨及马关县、文山县、麻栗坡县、砚山县等均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西林式。
寨和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四川古蔺观文、寨和、石宝及叙永县、兴文县、珙县、合江县,贵州赤水县、仁怀县、金沙县等部分乡镇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寨和式。
遵义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娄”,“白苗”之一。分布在遵义泗渡、布政、板桥及桐梓县相邻之乡镇部分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
德峨支系:该支系自称“答孟”,他族称之为“栽姜苗”。分布在广西隆林县德峨、田坝、新街、蛇场及相邻西林县的一些村寨。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贯首型德峨式。
鲁沟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青苗”。分布在贵州安龙县鲁沟、洒雨,兴义县佐舍,兴仁县三角地、鲁础营,贞丰县核桃树、纳盘、下烟山及镇宁旧场坝等乡村。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贵阳次方言西南土语。服饰为贯首型鲁沟式。
鲁打支系:该支系被称为“喇叭苗”,分布在贵州晴隆鲁打、中云、长流、花贡、纳屯、普安县丫口、龙吟、茅坪、石古,六盘水花戛、格所、鲁戛等乡镇。
叙永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花苗”。分布在四川叙永县合乐、分水、摩尼、金尼、两河、小洞等。

威宁支系:该支系自称“阿卯”,史上多称“大花苗”。分布在贵州威宁各乡,贵州赫章、六盘水市和云南昭通、彝良、宣威、武定、禄劝、曲靖有零星分布。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服饰为乌蒙山型威宁式、武定式。
六冲河支系:该支系自称“蒙”,被称为“小花苗”。分布在黔西北六冲河两岸,南岸以赫章、纳雍、威宁、织金较为集中,北岸以毕节、大方沿岸乡村较为集中。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服饰为乌蒙山型六冲河式。
阿弓支系:该支系自称“蒙”,他族称之为“角角苗”。分布在织金县阿弓、顺聋、普戛、倮木、鸡场,纳雍县德科,六枝特区梭戛、冷坝、鼠场及普定县煤硐、马场等乡镇。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阿弓式。
盘县支系:该支系自称“蒙”,“花苗”之一。分布在贵州盘县、普安两县交界地区。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滑石板式。
开远支系:该支系自称“蒙博”,即“黑苗”之意。分布于云南开远、蒙自、广南、文山、马关、个旧以及文山、红河所属的其它县市的部分乡镇。服饰为川黔滇型开远式。
蒙洒支系:该支系自称“蒙洒”,即“汉苗”之意。被称为“歪梳苗”。分布在贵州大方、毕节、织金、黔西、平坝、安顺、普定、镇宁、郎岱、六盘水、安龙、兴仁、晴隆、兴义、广西隆林、西林,云南广南、邱北、蒙自、个旧等县市的部分乡村。语言为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服饰为川黔滇型织金式。
海南支系:该支系由大陆迁去,语言、服饰与瑶族“金门”支系基本一致。

  • 怎么区分土家族和苗族?
    答:按照血统划分,土家人属于藏缅系民族,苗族属于苗瑶系民族,土家族和白族,纳西族,羌族(正儿八经蚩尤后裔),大和民族,彝族,藏族为兄弟民族。探讨民族之间的区别,离不开,历史,文化,起源。土家族和苗族的区别: 土家族属于藏缅民族,是直系巴人后裔,祖先为廪君。其民族文化特点为藏缅文化的特色...
  • 苗族共有多少支系和种类?
    答:湖北省的苗族人口为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海南省的苗族人口为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根据服饰的颜色,苗族支系可分为“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根据服装的款式,可分为“锅圈苗”、“披...
  • 苗族为什么分生苗和熟苗?
    答:苗族分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与世隔绝的苗人,而熟苗则是被汉化的,与正常的汉人一般无二,也不会说苗话。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
  • 苗族因划分土山型和石山型地区的依据是什么?
    答: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50%以上,生活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地。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一般几家或十几家形成村寨,但主要是和其他民族杂居。苗族居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其地理环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苗族语言使用苗语,但多...
  • 苗族人居然也分“生、熟”,生苗和熟苗究竟有何区别?
    答: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又优秀的民族,它在大众眼中一直是个神秘又特殊的存在,可是在他们之中也分“生苗”和“熟苗”,关于这个划分有很多定义。“熟苗”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这一支的苗族之所以被称之为“熟苗”是因为他们几乎被汉化了。换句话说,如果他们不在自己的苗寨中出现或者是穿着...
  • 苗族b有啥区别
    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汉语,穿着打扮与汉族人相似,如果不是在苗寨中或者不穿传统服饰,很难与他们区分开来。而生苗则是指那些保持着较为原始苗族生活方式的人群,他们通常居住在偏远的山区,维持着独立的社会结构和语言系统,这些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或藏缅语族的彝语支。这种划分主要基于历史上...
  • 苗族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答:由此可见,第一,从血缘说,同为炎黄后代;第二,从居住地来说,可分华夏和苗蛮;第三,楚国因在南方而曾被看作是苗蛮。后来,因为楚国参与春秋战国的争霸,又不被看作是苗蛮了。4,所以,可以说,苗族本与华夏族同祖同宗,只是属于不同部落和部落集团;在部落联盟争做古国共主过程中失势了,所以才...
  • 苗族的由来和风俗习惯,支系划分
    答:来历;苗族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故与苗族可能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也有人认为现在的...
  • 苗族之贵黔诸部|乡野拾遗
    答:贵黔诸苗 黔於汉,属西南夷。明始设府州县,苗族乃日渐繁,後有自粤迁至者,亦隶属之。白苗在定龙里,低头黄晴,躯短小。红苗在铜仁府,青苗在贵阳,镇宁,黔西,修文。黑苗在都匀八寨,镇远,清江,古州。箐苗亦黑苗别种,在平远州。爷头苗为黑苗类。洞寨苗与爷头苗分寨居。花苗在贵阳,...
  • 苗族主要分布在哪几个省?
    答: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七个省区。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是蚩尤,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海南等七个省区。另外,苗族还散布在世界各地,除了中国外,还分布在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