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战中,鬼子都犯了哪些错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历史事件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历史事件对二战的主要影响:
一、直接影响
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使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
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二、长期影响
1、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2、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
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华民国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
3、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的参战,因而其他战场的压力大大减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胜利。



扩展资料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代背景
自1937年至1941年,日本已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沼当中,4年来耗费大量资源但无所进展,各殖民地的收成与经济都不好,日本开始寻求其他地方的资源以进行长期战争。
1940年7月,日本声称为了截断重庆国民政府自中南半岛获取国外军援(援蒋路线),趁法国向德国投降时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以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但此举使得控制缅甸和马来半岛的英国感到日本扩张的威胁。
1941年7月2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军队,接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其中对日本来说以石油与钢最为重要),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跟进。
此政策被日本称为ABCD包围网(乃取美、英、中、荷四国之英文缩写而成),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石油的日本受到重大打击。
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也显示不排除武力干预的可能性。在日本试图以外交谈判解决却接连碰壁,德国进攻苏联,南进无后顾之忧后,大本营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的可能性。

由于大大小小的战役非常多,我这里只说重点的,如有不足还望各位补充。
1941年12月7日,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经过充足的准备,在事先并未告知美国的前提下(甚至在开战前几小时日本谈判团还在和美国谈判),出动几乎所有海军装备长途奔袭轰炸珍珠港。由于美军事先没有任何准备,美军阵亡2000多人, 日本仅仅伤1000多人,这场战争彻彻底底的震怒了美国人,也从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次月,美国一改隔岸观火的态势,主动加入盟国同法西斯作战,任命尼米兹将军为美国太平洋海军总司令,战役之一:经过密集的情报分析(也可能是出于日本人的自大),美国切实掌握了日本的下一个轰炸目标——中途岛。这次美国经过缜密的分析和准备。以大大少于日本海军力量的前提下。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狠狠地还击日本海军,(具体过程你上百度-中途岛海战),这次战役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和最具决定性的一次。日本海军4艘航母沉没,美国仅仅损失一艘重型巡洋舰。著名的美军企业号航母弹痕累累,硬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母港。毫不夸张的说,这次海战基本上打垮了日本海军的全部家底,以后的日本海军仅仅是苟延残喘,诚然,太平洋战场上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海战,比如,硫磺岛战役,爪洼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塞班岛海战等等,这些都是美军顺势而为而已,真正祈祷决定性的非中途岛海战莫属。

主要的错误是当时日本只重视对珍珠港内的军舰和机场飞机的攻击,忽略了对珍珠港油料补给基地和干船坞的轰炸。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之所以能够较快地组织力量恢复基地并进行反击,与珍珠港的油料弹药补给基地在袭击中受损较小、大量油料和弹药都完好地保存下来有很大关系。据悉,当时珍珠港的美军油料库存储的油料达到1800万升,这些油料当时可以供美太平洋舰队用很长时间。
至于干船坞的重要性也绝不容忽视。在海上作战中,军舰很容易被击中受伤,没有干船坞维修就无法正常进行,美军受伤的军舰就不能重返战场,因为日军的疏失,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美军从最初的打击中混乱中清醒后,日本就完全丧失了优势。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的情报不太完整,没有对轰炸的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轰炸计划,第二是日本指挥官相对保守,因为担心深入瓦湖岛会有飞机的损毁而放弃扩大战果……

偷袭珍珠港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连山本五十六自己都说他们打醒了一只沉睡的狮子。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大部分的钢铁及石油都是来自美国,他们这样做纯粹是自找死路。就算他们没有犯任何错误,以美国的资源储备以及制造能力完全可以碾压日本。

日本的战略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日本计划侵略东南亚。可是,美国不允许日本这样做。日美之间的矛盾在此,日本想完成它的野心,就必须清除美军能够抵达亚洲的海军力量。即便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可美军还是会派舰队攻击日本的海上战略资源运输线的,最终向日本开战。在日本这个错误的战略中,珍珠港袭击无疑是正确的战术行动。

渊田向南云报告:“确定击沉4艘战列舰,也造成敌方机场相当严重的损毁;虽然反抗加剧,但我建议再度发动攻击。”,源田实和山口多闻都也建议再次攻击,以摧毁美军更多油料(约有4万加仑的燃油,若摧毁太平洋舰队至少有4个月无法出动)、鱼雷、船坞和基础设施,但南云却回应“已达到预期战果”,下令撤回本土。下午1点30分,舰队迅速北驶撤退。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南云若发起第三波攻击,对美军造成的损失会超过战列舰的损失,如果珍珠港被彻底摧毁以致丧失其基地功能,美军舰队势必撤回本土,预估将使得美军对太平洋的反攻推延1年;而美国后来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上将认为这将延长太平洋战争2年。

明知实力相差悬殊还要开战,从开始制定作战计划就是个错误。

  • 个人认为偷袭珍珠港是日军的一大错误,他把本来打算坐山观虎斗的美国引...
    答:第六,日本没有炸掉珍珠港5英里以外山上的油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一架日军战机飞到那里,就可以将它们炸得一滴不剩。倘若如此,美军所有的船舰和飞机都将变成动弹不得的一堆废铁。美国海军储存在珍珠港有450万吨重油。如果珍珠港的工厂设施和重油全毁了又会怎样?用尼米茨的话来回答吧:“把攻击...
  • 为什么日军要偷袭珍珠港?
    答:严重损害了英、美在华的政治、经济利益。1940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舰队不返回美国西海岸,而是留驻珍珠港,实施对日威慑。1941年8月1日,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这对于资源极为缺乏的日本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为此日本不惜偷袭珍珠港,进行一场致命的赌博。
  • 珍珠港被日军轰炸的事情
    答:偷袭珍珠港 简介: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 事件过程 11...
  • 日本为何攻打珍珠港?
    答:日本偷袭珍珠港确实取得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日本军队所向披靡。但是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日本的颓势渐渐显露了出来。美国在中途岛和瓜岛取得的胜利重创了日本联合舰队,日本自此开始从进攻转为防御。从第一道防线到绝对国防圈,再到硫磺岛和冲绳岛接连失陷。日本军国主义最终吞下了自酿的...
  • 日本明明打不过美国,二战为何还要偷袭珍珠港?
    答:(这个理论和美国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文明冲突论非常相似,可能当一个国家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都会以为自己的文明就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不幸的是日本军方和不少政府官员都相信石原莞尔的理论是正确的,而美日之间的大战是必然的。按照石原莞尔的规划,日本要首先占领满蒙,臣服中国,获取东南亚的地区的石油、橡胶等...
  • 误炸军舰,日本人如何给美国道歉
    答: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这是一次有预谋、精密部署的偷袭,内部争论了近半年。这不是日本第一次偷袭美国海军了。4年前,有一次小型的偷袭,发生在中国,鬼子把美国人打了个落花流水、狼狈逃窜,但最后美国还是原谅他了。偷袭珍珠港 这段“微版的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37年,也是12月...
  • 日本为何攻打珍珠港?
    答: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奇袭珍珠港。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对外扩张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
  •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哪一年?
    答:战争原因: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同时日本方面认为通过此次偷袭行动可以打击美国军民的士气。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日本于1932年占领了东三省。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
  • 兵不厌诈,日本偷袭珍珠港,究竟错在了哪里
    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根本没有错处,计划非常完美,只是运气不好而已,美国的主力舰正好临时出港,才导致最终的没有按照计划完成,但依然使得美国海军遭到重创。抛开具体的规划,而从全局上看,日本还是低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山本五十六最初反对这个计划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