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社会学怎么复习??

不是高手,只是考过来觉得有些经验教训吧,说几句,觉得不适合自己的话应该去探索自己的路。 1.第一遍认真看书,做笔记。 第一遍仔仔细细的看课本,把每一章每一节讲什么都认认真真看,然后自己总结提炼,看到哪儿就做笔记做到哪儿。因为总结提炼笔记其实就是你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自己都不理解也就做不了笔记,其实这也是个强迫自己理解书里每一段话的过程。身边也有人不做笔记,从开始就背书的,反正看你觉得怎样适合自己吧。 当时学校指定了三本书,有一本是入门的书,就看了一遍就放下了。风笑天《社会学教程》的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这两本书是主要看的书,但两本书主题思路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就综合了两本书的内容,相互补充着做笔记,所以做完一遍笔记就已经把两本书啃得差不多了。有些东西两本书说的不同甚至相反,当时挺困惑的,不知道该按哪个理解,就求助前辈了,前辈告诉我研究生入学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考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考得是学生自己的观点,听完觉得恍然大悟,希望这句话对你们也有用。 2.在做笔记的同时结合看一些社会学经典著作或者是没指定的教材 在做指定书目笔记的同时,用小块儿的时间看看别的书,拓宽点儿知识面儿。我当时做的其实不是很好,经典著作都没整本看过,只是看了些没指定的社会学史方面的书,对于我这种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这还是很必要的,能补充点儿专业背景知识。 3.看笔记,背书,写大纲 做完笔记,对整本书内心有个数以后就差不多要背书了。要定计划多久背过一遍,一本书怎么也得背过两三遍才行,其实放心,在做完笔记之后背书其实很容易。第一遍用多点时间把书好好背,后几遍基本就可以快速的过了。我在背书的同时,过一章就把每章每节的框架再整理到白纸上,就像写提纲一样,一张a4纸写一章的提纲,然后看着纲差不多就能把整章的内容说个大概。这样心里会比较清楚,不会想起来某章觉得乱七八糟很多内容,会清楚地回忆起讲过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几个方面阐述的,不过缺点是我这人完美主义,把提纲都写得很整齐,拿尺子画大括号什么的,结果很浪费时间,到后来时间不多了我就不注重形式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结合真题 一门课重点只有那么多,老师出题一般也都有自己的习惯套路,所以分析真题很重要的。在做笔记那遍开始就结合真题看,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但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就要重点看,而且不能局限于真题的考法,要弄透,有可能老师还考这个点,但换个角度,所以要做到考过的问题要完全理解。不要觉得考过肯定不会再考,其实分析前五年的题就能看出来,很多点都是隔一两年就出现一次,不过换个角度换种形式而已。接下来,到后面的时间,还要适当的分析卷子,押一些重点,我周围几个要好的朋友都是自己押的题,而且押得比较准,因为前面说过了,老师出题一般还是有点儿规律可循的。自己押的时候肯定范围比较大,或者是好几年没考的重点问题,只有自己觉得有可能的,就总结起来,完整地整理一遍,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考都能应付。真题很重要,要反复看,有心的同学还会把北大中科院等院校的真题也都打印出来看,其实很有用,看过之后会对一个问题理解更深入,也知道都可以从哪个角度考。 以上是具体的,讲讲习惯和时间安排什么的吧。 1.时间安排: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吧,而且具体的英语水平也不同,要按自己的实际来分配时间。但是专业课方面一定要保证时间,现在这段时间和九月十月十一月可以说是专业课打基础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每天大块儿的时间用来看专业书做笔记。英语政治要用比较散的时间来做,尤其是政治,可以每天看一点儿,但不要用太多时间。 2.态度:然后就是打基础阶段态度一定要认真。因为前面的时间是打基础,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时间,如果粗心不认真,很可能误导后面的学习。我就老是粗心大意的,教训还是很深刻的。我当时一看真题,怎么每年都考那几个派别的重要理论,都不是书上的,觉得自己特聪明,知道分析出题思路,觉得只有先搞定这个才行,所以狂找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史来看,还把每个流派整理好,可以说对书的把握都放松了些。直到快考试了,我才发现自己看错了题,自己的惯性思维一上来,其实一开始就把题读错了,而且连着好几个月反复看真题都没发现自己读错了,害怕了好一阵,赶紧又巩固指定书目,还好笔记背书什么的都跟着计划走的,也没耽误太大,还正好补了补基础知识,考试也用上了,要不然后悔死我了。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尤其是在复习第一遍,一定要认真。 3. 未完待续...

学分数: 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 学 内 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
绪 论 社会学研究对象11
第一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1
第二章 文化与社会运行11
第三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22
第四章 社会互动11
第五章 社会群体12
第六章 家庭与婚姻11
第七章 社会组织11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11
第九章 社区与城市化22
第十章 社会问题11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11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11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1
总计1616
(八)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绪 论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点:使学生初步明确社会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初步认识社会学的特点及功能,了解社会学的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3、社会学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历史依据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四、社会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特点与功能
一、社会学的特点
二、社会学的功能
考核要点: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1.1、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历史依据(识记)
1.2、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识记)
1.3、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识记)
1.4、社会学基本问题(识记)
2、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2.1、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2.2、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社会学的特点与功能
3.1、社会学的特点(识记)
3.2、社会学的功能(领会)

第一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运行的必备条件,明确社会学社会运行的具体机制
1、什么是社会
2、社会运行的条件
3、社会运行机制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二、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第三节 社会学考察和研究社会的角度
一、宏观与微观
二、个体与整体
三、结构与过程
三、均衡与冲突
第四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
一、人口条件------------------ 基础条件
二、生态环境条件------------- 基础条件
三、经济条件------------------- 决定性条件
四、政治条件
五、文化与心理条件
六、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七、迟发展社会和迟发展效应
第五节 社会运行机制
考核要点:
1、什么是社会
1.1、社会的概念(识记)
1.2、社会的特点(识记)
1.3、社会的功能
2、社会运行的条件
3、社会学考察和研究社会的角度(应用)
3.1、宏观与微观
3.2、个体与整体
3.3、结构与过程
3.4、均衡与冲突
4、社会运行的五大机制(领会)
第二章 文化与社会运行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文化的的涵义,明确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2、文化的要素与分类
3、文化的结构
4、文化的功能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文化的涵义
二、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要素与分类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一、文化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改造
二、文化影响社会的发展速度
三、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团结、稳定的基础。
四、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的素质
考核要点:
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1.1文化的涵义(了解)
1.2文化的特征(识记)
2、文化的要素与分类
2.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识记)
2.2、主文化与亚文化(识记)
2.3、文化与反文化(识记)
2.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了解)
3、文化的结构(了解)
3.1、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3.2、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3.3、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4、文化的功能(识记)
第三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教学要点:使学生明确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了解社会化的过程,明确社会角色的涵义
1、社会化的含义
2、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
3、社会化的过程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三、社会化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 社会话的条件与主体
一、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二、社会化的主体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机制
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概念
一、社会角色概念
二、角色集
三、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五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四、角色距离
考核要点:
1、社会化概述
1.1、社会化的含义(识记)
1.2、社会化的类型(识记)
1.3、社会化与社会运行(了解)
2、社会话的条件与主体
2.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领会)
2.2、社会化的主体(应用)
3、社会化的过程与机制
3.1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了解)
3.2、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了解)
3.3、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领会)
4、社会角色的概念
4.1、社会角色概念(识记)
4.2、角色集(识记)
4.3、社会角色的类型(识记)
5、社会角色的扮演(了解)
5.1、社会角色的确定
5.2、社会角色的表现
5.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5.4、角色距离
第四章 社会互动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明确几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社会互动的涵义。
2、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3、社会互动的理论
4、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
5、集合行为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和基本方式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二、社会互动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涵义
二、集合行为的条件
三、集合行为的类型
考核要点;
1、社会互动概述
1.1、社会互动的涵义(识记)
1.2、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识记)
1.3、社会互动的理论(了解)
2、社会互动的维度和基本方式
2.1、社会互动的维度(识记)
2.2、社会互动的基本方式(识记)
3、集合行为
3.1、集合行为的涵义(识记)
3.2、集合行为的条件(识记)
3.3、集合行为的类型(识记)
第五章 社会群体
教学要点:使学生明确社会群体的涵义,了解初级群体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1、社会群体的涵义。
2、社会群体的类型。
3、社会群体的结构与作用
4、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概述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及作用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与发展趋势
考核要点:
1、 社会群体概述
1.1、社会群体概述(识记)
1.2、社会群体的类型(识记)
1.3、社会群体的结构及作用(了解)
2、初级社会群体
2.1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识记)
2.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识记)
2.3、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识记)
2.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与发展趋势(领会)
第六章 家庭、婚姻与性
教学要点:使学生明确家庭、婚姻与性的关系,从而确立正确的家庭、婚姻观和性观念和研究性、婚姻、家庭的意义。
1、性、婚姻、家庭的主要相关物
2、性、婚姻、家庭的独特的研究视角
3、婚姻家庭的定义
4、婚姻家庭的功能
5、性的社会因素及影响
6、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意义
二、主要相关物
三、研究的独特角度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婚姻的定义
二、家庭的定义
三、婚姻家庭的宏观研究
四、家庭的分类
五、婚姻家庭的研究过程
第三节 性社会学
一、学科发展史与主要理论
二、性存在的概念(略)
三、性的社会因素
四、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考核要点:
1、 研究概述
1.1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相关物(了解)
1.2、研究的独特角度(了解)
2、婚姻家庭的涵义
2.1、婚姻的定义(识记)
2.2、家庭的定义(识记)
2.3、婚姻家庭的宏观研究(了解)
2.4、家庭的分类(识记)
2.5、婚姻家庭的研究过程(了解)
3、性社会学 (了解)
3.1学科发展史与主要理论
3.2、性存在的概念
3.3、性的社会因素
3.4、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第七章 社会组织
教学要点: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社会组织,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社会组织的涵义与要素
2、社会组织的类型
3、社会组织理论
4、社会组织结构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与要素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三、社会组织理论
第二节 组织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
二、组织目标的作用
三、组织目标的制定、转换和承接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一、什么是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
二、科层制
三、官僚主义
考核要点:
1、社会组织概述
1.1、社会组织的涵义与要素(识记)
1.2、社会组织的类型(识记)
1.3、社会组织理论(了解)
2、组织目标
2.1、组织目标的涵义(识记)
2.2、组织目标的作用(识记)
2.3、组织目标的制定、转换和承接(了解)
3、社会组织结构
3.1、什么是组织结构(识记)
3.2、组织结构的类型(识记)
4、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领会)
4.1、家长制(领会)
4.2、科层制(领会)
4.3、官僚主义(了解)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
教学要点:使学生明确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涵义,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和流动状况。
1、社会分层的涵义
2、社会分层的主要相关物
3、社会分层理论
4、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5、我国的分层状况
6、社会流动的涵义和类型及原因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概念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特征
二、社会分层的主要相关物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与我国的分层状况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的分层状况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概述
(一)社会流动的定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二、社会流动的原因
三、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考核要点:
1、社会分层的概念
1.1、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特征(识记)
1.2、社会分层的主要相关物(识记)
2、 社会分层研究与我国的分层状况
2.1、社会分层理论(领会)
2.1.1、阶级理论
2.1.2、精英理论
2.2、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识记)
2、3、我国的分层状况(领会)
3、社会流动
3.1、社会流动概述
3.1.1、社会流动的定义(识记)
3.1.2、社会流动的类型(识记)
3.2、社会流动的原因(领会)
3.3、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识记)
3.4、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领会)
第九章 社区与城市化
教学要点:使学生明确城乡社区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我国城乡发展的各种模式及利弊以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1、社区的涵义和特点
2、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社区发展的影响因素
4、城乡社区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5、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6、城市的空间变动及结构
7、城市化的影响与后果
8、我国的城市化历程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二、社区的类型
第二节 社区研究
一、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二、社区发展
三、我国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三、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
四、中国城市化理论
五、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六、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见310页人大版第三版)
七、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略)
八、城市化的影响与后果
考核要点:
1、社区概述
1.1、社区的含义 (识记)
1.2、社区的类型(识记)
2、社区研究
2.1、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了解)
2.2、社区发展(领会)
2.3、我国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领会)
3、城市化
3.1、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识记)
3.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了解)
3.3、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了解)
3.4、中国城市化理论(了解)
3.5、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了解)
3.6、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了解)
3.7、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了解)
3.8、城市化的影响与后果(领会)
第十章 社会问题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问题,一般掌握社会问题的涵义,重点掌握中国的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涵义
2、社会问题的特征
3、社会问题的分类
4、社会问题理论研究
5、中国的社会问题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一、功能学派的社会整合理论
二、冲突学派的社会冲突理论
三、文化失调理论
第三节 中国社会问题
一、人口问题
二、环境问题
三、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考核要点:
1、社会问题概述
1.1、社会问题的涵义及构成要素(识记)
1.2、社会问题的特征(识记)
1.3、社会问题的类型(识记)
2、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2.1、功能学派的社会整合理论(了解)
2.2、冲突学派的社会冲突理论(了解)
2.3、文化失调理论(了解)
3、中国社会问题
3.1、人口问题(领会)
3.2、环境问题(领会)
3.3、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领会)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控制,一般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重点掌握中国的社会控制的功能。
1、社会控制概述
2、社会控制体系
3、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
(一)社会控制的普遍性
(二)社会控制的阶级性
(三)社会控制的统一性
(四)社会控制的强制性
三、社会控制的作用
(一)社会秩序的保障
(二)阶级斗争的手段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途径
四、社会控制的分类
(一)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三)个人控制和团体控制
(四)有组织的控制和无组织的控制
(五)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政权、法律与纪律
二、习俗、道德与舆论
三、宗教
第三节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一、越轨行为概述
二、越轨的原因探讨
三、越轨与犯罪的社会控制
考核要求:
1、 社会控制概述
1.1、社会控制的涵义(识记)
1.2、社会控制的特征(识记)
1.3、社会控制的作用(领会)
1.4、社会控制的分类(识记)
2、社会控制体系(领会)
2.1政权、法律与纪律
2.2、习俗、道德与舆论
2.3、宗教
3、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3.1、越轨行为概述(识记)
3.2、越轨的原因探讨(领会)
3.3、越轨与犯罪的社会控制(领会)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含义,明确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对社会安全运行的作用。
1、社会保障概述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3、社会工作概述
4、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方法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的构成
三、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五、建立社会保障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考核要点:
1、社会保障概述
1.1、社会保障的含义(识记)
1.2、社会保障的构成(识记)
1.3、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了解)
1.4、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了解)
1.5、建立社会保障的意义与作用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2.1、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了解)
2.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领会)
2.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领会)
3、社会工作概述
3.1、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识记)
3.2、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识记)
3.3、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领会)
4、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4.1、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识记)
4.2、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识记)
4.3、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领会)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般掌握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涵义,重点掌握社会变迁的动因和现代化的内容。
1、社会变迁的涵义
2、社会变迁的类型
3、社会变迁的动因
4、社会变迁的途径
5、现代化的含义
6、现代化的内容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三、社会变迁理论
四、社会变迁的动因
五、社会变迁的途径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二、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三、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第三节 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化的理论模式
一、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有关社会现代化模式与道路的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特征
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考核要点:
1、社会变迁概述
1.1、什么是社会变迁(识记)
1.2、社会变迁的类型(识记)
1.3、社会变迁理论(了解)
1.4、社会变迁的动因(领会)
1.5、社会变迁的途径(领会)
2、社会现代化概述
2.1、社会现代化的概念(识记)
2.2、社会现代化的涵义(领会)
2.3、社会现代化的内容(识记)
3、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化的理论模式
3.1、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识记)
3.2、有关社会现代化模式与道路的理论(了解)
3.3、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特征(识记)
3.4、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领会)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三版
2、《社会学教程》 吴方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二版
3、《社会学》 陆学艺 知识出版社 1991年版
4、《社会学概论》 刘豪兴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二版
5、《社会学原理》 孙本文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5年版

  • 社会学教程的图书目录
    答: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文化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第四...
  • 社会学研究生考试科目都有哪些?
    答:2018研究生考试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619社会学理论(4) 816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1、专业特色 社会学是一门紧扣“时代脉搏”的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到我们身边的家庭、学校、企业到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另外,社会学还有自己一套专门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观察、采访、...
  • 法社会学教程图书目录
    答:第一编: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 介绍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其核心内容。第二节 - 阐述法社会学的不同观察视角。第二章 经典法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 萨维尼的“民族精神”法律理论第二节 - 埃利希的“活的法律”思想第三节 -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与法律联系第四节 - 韦伯的...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音乐社会学教程目录
    答:前言 音乐社会学理论基础社会音乐生产的类型与动力分析音乐受众的探索与研究音乐流行现象的剖析音乐传播的演变与发展音乐与社会的互动深入探讨 音乐商品与市场环境中国音乐历史与当代分类重要音乐类型的中国视角本教程通过理论思考与社会观察,全面解读音乐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从音乐生产、受众、流行、传播、...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音乐社会学教程内容简介
    答:《音乐社会学教程》是一部在现有音乐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编撰的教材,它充分考虑了音乐现实的变迁和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作者们在新理论思考与整合的指导下,将当代社会特性鲜明的音乐传播内容融入其中,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音乐现象进行了全面而动态的剖析。这本书以历史为论据,通过历史与理论的互动,...
  • 有谁有社会学复习的选择题啊~谢谢哈~明天要考试了呢、
    答:1。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原理》B.《社会学研究》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族是( )A...
  • 社会学教程新编内容简介
    答:以当代社会实践中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为研究背景,《社会学教程新编》以中国化社会学为学术导向,汲取了国内外社会学理论的前沿精华。这部教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阐述,旨在展现其全面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作为高校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教材,...
  • 结合社会学教程理论解释并说明有哪些价值行动、情感行动,、传统行动...
    答:价值行动:因慈善事业而捐款、义务劳动。情感行动:因愤怒而拍案而起、横眉冷对。传统行动:刷牙、洗脸、吃早餐。
  • 山大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都是哪些啊?
    答:1、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只有大纲,去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即可了解。2、可以使用大学同名教材复习即可,其实原理都差不多,关键是掌握并运用。如 613社会学原理:《社会学概论》,李芹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06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内容简介
    答:此外,我们还关注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探讨人文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未来城市案例的分析。每一章节都通过深入的案例剖析,帮助读者掌握城市社会学的关键概念和实践技能。参考文献和后记部分则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资源,为教学研究提供支持。通过《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学生和教师能够获得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