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看、怅、问、忆、记”等词语,表现了一个放眼天下,深思未来,激情满怀的青年革命家形象。

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和时局形势,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势力,具有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斗争精神。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朝代: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对照: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沁园春·长沙》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多数悲秋。翻阅毛主席诗词,以为对秋日好像情有独钟,大体是由于秋日寥廓、苍凉、大气,与兵士的胸怀和英雄的气概较为符合。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便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誉的秋日,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日,“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清闲自由,得其所哉。“虽万类之浩繁,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

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日,诗人的难过像秋日一样“寥廓”,面临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由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迷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候“天”的答复。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明了于胸的,那便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在沁园春长沙朗诵时也将会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革命情势不甚明朗,因而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以为奇异,毛泽东诗词的开卷之作怎样没提国家和人民?的确,那“问苍茫大地”,不便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可以“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便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

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从古到今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期间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期间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挚友,是期间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迷茫大地“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方向。爱国诗人陆游有句诗“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出色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慨“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不值一提!”诗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与旧天下的透彻分裂。

扩展资料

《沁园春·长沙》赏析: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表达了作者蔑视反动统治者,励志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
  •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写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长沙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这首诗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风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在诗中写道:“独此一城,不容分说,天下英雄,俱踏破它赤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长沙的热爱之情,他认为长沙是独一无二的,是...
  •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沁园春。 长沙》是毛主席1925年深秋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影响世界形势巨大变革的事件。处于这样大变革的时代,诗人与他的战友们满怀救国救民,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这首词就充分抒发了他的...
  •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沁园春长沙表达了此人豪迈的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情感。
  • 沁园春长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
  • 沁园春长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沁园春长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下:这首诗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读者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表达了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和奋发前进的信心力量。1、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
  •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作此词时作者时年32岁,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作者意气风发,心情是舒畅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作者当时要大展抱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 沁园春长沙的 诗歌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背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展望革命前景,表达雄心壮志。正因为他有经天纬地...
  • 沁园春长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雄性壮志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