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怎样?药学的考研分数线,一般是多少?学费都是自费?

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曾先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南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生物研究所,1978年启用现名。1999年6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



成都生物所设有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生态研究中心、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机构。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以先导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为主,同时开展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及结构优化研究;生态研究中心重点围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成都生物所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国内众多高校、研究所、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错!
1. 其实,我是想说“很不错”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但又怕你认为有些不好。中科院的专业都很牛的!每年的竞争也很激烈。
2. 中科院待遇很好的!只要考上,不论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学费一律全免!(全公费!)研一,补助1K;研二,2K;研三,3K。(真有钱啊!没办法,国家掏钱)
另:复试的时候,导师大都喜欢硕博连读的…
祝你成功!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330人。其中,科技人员193人、科技支撑人员7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4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5人。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4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80余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不全) 入选者 入选时间 专业 张国林 1997年 天然产物化学 孙 健 2003年 天然产物化学 邵华武 2005年 天然产物化学 吴中柳 2006年 生物转化 姬建新 2006年 药物化学 唐业忠 2007年 两栖爬行动物行为与神经科学 唐卓 2009年 天然产物化学 王刚刚 2011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李香真 2011年 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设有5个所级研究机构,是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的依托单位。
所级研究机构:天然药物与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生态研究中心、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 科研设备 据2016年3月该研究所网站显示信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建设有一个所级公共实验技术中心,存放并管理该研究所拥有的400兆、600兆核磁共振谱仪、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飞年时间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紫外分光光谱仪、红外分析仪、旋光仪、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生物分子快速纯化系统等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多色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双向电泳系统、倒置式荧光显微镜、多功能显微镜、多功能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这些设备总价值约9000万元人民币,并对社会开放。 生物科技图书馆 截至2009年,该研究所生物科技图书馆馆藏以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主要特色的中外文文献21万册,其中中文图书40000余册、外文图书17000余册、中文期刊1300种80000余册、外文期刊1000种80000余册;每年订阅300多种中文期刊和50多种外文期刊,交换50多种中外文期刊,采购中外文图书1000多册;每年采购并开通专业及综合英文全文数据库近10个。图书馆实行数字化建设与网络化管理,其网站平台共集成与生物研究相关的中外文文献数据库70余个,以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同时开展书刊借阅、电子资源利用、文献检索与原文传递、专题文献检索与分析、研究动态通报、信息技能培训、战略情报研究、科技文献翻译等各项信息服务。 两栖爬行动物、植物标本馆 该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植物标本馆由原来植物标本馆(建于1958年)和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建于己于1965年)合并建立,是集科研、标本馆藏、科普、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标本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截至2009年,该馆拥有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0万号,其中两栖类标本占全国已知种类的90%,爬行类标本占全国已知种的85%,模式标本占中国科学家发表新种的90%,保藏量在全国处于第一位,在亚洲居第二位。
植物标本以长江省优特别是横断山区的标本为特色,保藏维管植物蜡叶标本约25万份,6300余种,其中模式标本270余份,约160种;真菌标本900份。 2014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368项(新增项目113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新增1项),参加课题4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5项(新增10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项(新增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新增课题1项);承担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8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1项)、参加课题4项。承担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新增1项)、普通国际合作项目18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50项(新增14项)。共发表论文264篇,其中SCI194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6件,申请专利45件(其中发明专利44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获奖方面,“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所参与的成果“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技术装备及应用”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水生能源植物浮萍直接利用废水生产生物质液体燃料”获2014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
2013年,该所共有在研项目324项(包括新增项目120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课题3项、子课题3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3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7项(新增16项)、青年基金项目31项(新增1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5项(新增1项),主持院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1项)、参加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新增3项),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4项(新增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246篇;其中SCI论文178篇;出版科技专著5部;申请专利39件,授权专利44件。获奖5项,包括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12年,该所共有在研项目344项(包括新增项目129项)。其中,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新增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1项(新增14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70项(新增27项)。全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70篇;其中SCI论文173篇;出版科技专著4部;申请专利27件,授权专利32件。全年共获省部级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单位),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高黏度块根类非粮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通过高压二氧化碳定向选育乙醇酵母、自主知识产权的降黏酶系及相应的降黏预处理工艺,解决了影响薯类乙醇大型化发酵效率低的关键难题和薯类原料发酵黏度高不利于传质的技术瓶颈,。“芒苞草科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学术期刊。
办刊宗旨:交流国内外生物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加强生物科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功能。
学科定位: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整治、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在农、林、牧、医、能源、轻工、食品等领域的生物学研究。
报道内容:应用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及相关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包括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本刊邀约的综述或述评。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2010年3月获得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并于2010年9月25日面向中国国内外正式出版发行。该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第一主办,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第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刊创刊4期后便正式被SCI-E数据库收录,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两栖爬行动物学SCI英文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人才队伍
    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截至2003年底,该所的在职员工总数为309人,其中科技人员占据了显著的比例,达到了225人。在科研创新的推动下,共有93名研究人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为研究所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在高级职称方面,研究所的科研实力更是不容小觑。他们...
  • 成都901所
    答:成都901所是指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901所,全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它是我国电子科技领域的一所重要研究机构,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电子科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都901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子科技的前沿研究。在这里,汇聚了大量的顶尖科研人才,他们每天...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展成果
    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自1998年成立以来,研究所经历了一个关键发展期,尤其在2008年以后,通过学科聚焦和结构调整,确立了五个主要研究领域:天然产物、恢复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两栖爬行动物、环境微生物与生物工程以及农业生物技术。通过六年的创新试点,研究所成功完成了...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怎样?药学的考研分数线,一般是多少?学费都...
    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当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1962年9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南生物研究所,1971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生物研究所,1978年启用现名。该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有天然药物与人口健康、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业生物技术及现代农业等方面。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人才培养
    答: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设有7个专业的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的并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二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二级...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交流合作
    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近期在多个核心学科领域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致力于拓宽合作领域并深化合作关系。我们已经成功地拓展了一系列新的合作渠道,与全球23个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以及台湾等地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领域,我们与...
  •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好吗
    答:好。中科院的专业都很牛,每年的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待遇也是十分不错的,不论学术型还是专业型,学费一律全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一级学科建所的国立科研事业单位。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图书馆
    答:位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技信息情报中心图书馆,以其独特的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为主题,馆藏丰富。目前,馆内共收藏了中外文文献约21万册,包括中文图书40000余册、外文图书17000余册。中文期刊方面,馆内拥有1300多种,共计80000余册,而外文期刊则有1000种,同样达到80000余册的数量。每年,...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历史沿革
    答:1970年12月,研究所再次改名为四川省生物研究所,这次的变动标志着研究所从中国科学院划归四川省的领导,其管理权限有所调整,但仍保持着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到了1978年9月,研究所再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由中国科学院为主导,四川省提供辅助支持,这一模式为研究所的...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简介
    答: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是一个拥有丰富科研力量的机构,其在职职工总数超过3000人,其中包括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研究员及同级科技人员约有200人,副研究员及同级人员接近500人。在科研人才结构上,博士(含博士后)和硕士总计超过500人,他们分布在12个博士学位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