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学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9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是一个过程,它依赖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依据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制定的教育计划,通过科学而周密的组织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年管理。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3.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5.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受教音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肤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按组织结构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

6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7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二、简答题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1)联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2)教学与智育的区别:①两者所属范畴不同。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并列: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途径,与课外活动等概念并列。②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它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2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关系:

(1)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2)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3)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学生发展(首要因素):(2)教学内容(关疑因素):(3)社会需要(重要因素)。

4.表述教学目标:(1)行为目标表述:(2)表意目标表述:(3)综合目标表述。

5.怎样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2)第一,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第二、引导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而不能独立完成。第三,简捷性。教学过程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过程。第四,制约性,学生的认识过程还受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制约。

6.如何理解教学的方向性原则:(1)坚持教学的马克思主义方向:(2)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致性表现为:(1)认识主体具有一致性,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2)认识的检验标准具有一致性,都要在实践中被检验。

(3)认识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都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感性-理性-实践

(4)认识结果具有一致性,都是通过认识客观世界,掌挥科学真理。最终达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目的。

2.举例论述堂握知识与提高思想道德的关系:一方面,堂据知

识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的重要梅成部分,因为思想品德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知"这个要素不仅是思想品德的构成部分,它还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形成了知识与思想品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产生了知识对思想品德的影响和作用科学知识(真的知识)与人的思想品德也有密切联系。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另一方面,道德认识也只是思想品德的一个因子,科学知识也只是影响思想品德的一个要素,所以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品德得到了提高。也就是说,品德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掌握,但知识与品德之间不存在必须的正比关系。根据知识与思想品德的联系和知识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过程要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思想品德

3举例论述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热练,越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如果离开掌握知识的活动去谈提高能力,则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说,有了较丰富的知识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不能离开传授知识来培养能力。同时,能力发展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掌握知识快慢、难易、巩固的程度又依赖于一定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就不能掌握知识,知识掌握受能力的制约。能力越提高,知识掌握得越好。而且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在于提高能力。

4.举例论述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1)教学目标指向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比如说课程实施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搭建几何模型,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几何图案:(2)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从老师授课到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搜集资料。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展开课程,也有了圆桌式、会议式、辩论式等的座位排列方式:(3)教学评价走向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老师在选课时不仅关注本次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而且注重本次课程的价值,询问学生评价,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也是很重要的。

四、材料分析题

针对利用互联网探究沙尘暴的课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带来了什么影响?教师的挑战及其如何应对?

(1)影响:①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让课堂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这一单一探讨对象:②提高了教师教学目标,让教师不仅仅是讲课程上完就结束了,而是让教师对本次课程更加深刻地

理解与探究:自促进了师牛关系的发展,从以前的老师教学生知识到现在的老师和学生在电子的帮助下互相学习,深刻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观点:@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根据学习目标去搜集相关内容,深入学习知识。

(2)挑战:有可能造成学生知识面大于老师和能力者学生自主却不需要老师帮助学习的现象。

(3)应对方法:老师应从自身出发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控制好课堂气氛,用更专业的知识授予学生,让教学目标完美完成,真正做到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