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痕迹: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司马氏权倾朝野。作为曹魏集团的人物,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合作。他隐于竹林,喝酒赋诗。以嵇康为首的「 ”竹林七贤”常常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 ”清谈”。 嵇康精通音律,工于草书、绘画,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而且,他深邃独到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源网络,侵删 「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核心,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研究和分析嵇康的思想时,我们绝对不可能避开这一重要思想。 关于「 ”自然”和「 ”名教”的关系,是魏晋时期「 ”玄学”在伦理方面的主要议题。所谓「 ”名教”,一般指儒家的纲常礼教,而这里嵇康所言的「 ”名教”则是指被司马氏集团所利用、所提倡的虚伪的伦理道德纲常。而「 ”自然”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指道家思想,也不是指自然界本身,而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道、人的自然本性和无私之心。 首先,「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伦理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他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他所主张的「 ”越名教”是要否定司马氏所推行的所谓「 ”名教”,这「 ”名教”是为司马氏政权而服务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教。他对于儒家的伦理纲常进行了猛烈抨击,但是他又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嵇康「 ”以六经为污秽,以仁义为腐臭”,他看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并对其进行抨击,更直接把矛头对准司马氏集团。而另一方面,在《家诫》中,他对儿子提出的各项要求和告诫完全是按照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展开的;在《太师箴》中,又婉言规劝君主「 ”弃彼佞幸”,选贤纳谏。可见,他还是深受儒家影响的。而他的儒家思想又与当时司马氏倡导的「 ”名教”相背离。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攻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用,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 … ,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 其次,「 ”越名教”的目的是「 ”任自然”。嵇康主张人们在精神上超越「 ”名教”,回归人性的本来面目。「 ”自然”的生存境界,就是过一种「 ”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的生活,然而只有「 ”气静神虚”、「 ”体亮心达”的人,也就是「 ”君子”才能达到。在嵇康的《释私论》中提及:「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情不系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 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由此可见,「 ”自然”是完全自在的,非人为的。在我看来,嵇康的「 ”任自然”更多的强调是一种人生境界。超越「 ”名教”,实现自我的解脱,达到「 ”自然”的境界。 「 ”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体现的儒道兼修 众所周知,玄学实际上是儒道合流的产物。而嵇康的「 ”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作为玄学的重要代表思想,更是不可避免地表现了嵇康的儒道兼修。 在儒家思想方面,嵇康虽然「 ”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并不排斥儒家思想。首先,儒家思想非常重视「 ”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以「 ”修身”为先决条件的。而在嵇康那里,「 ”越名教”并不否定「 ”修身”。「 ”任自然”亦可以看做是在通过「 ”修身”达到其人生境界。正如嵇康本人,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其「 ”修身”之事:《晋书·嵇康传》中说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 ”(王)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在道家思想方面,嵇康在《释私论》中吸收了老子「 ”无为”思想,认为「 ”君子则以无措为主”。「 ”无措”即要做到「 ”心不存乎衿尚”、「 ”情不系于所欲”,摆脱世间的一切法则,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自然地舒张,名、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回归自然。 总结 魏晋之际,司马氏集团为了强有力地控制政权,排除异己,大肆杀戮持不同政见的名士。司马氏集团利用「 ”名教”作为维护其统治和篡政的工具。而嵇康本人作为魏氏宗室的女婿,官居中散大夫,虽是七品微职,但毕竟与曹魏有姻亲关系,不自觉地已处于与司马氏集团根本对立的阵营之中。加之嵇康本人内心是笃信真正的儒家思想的,对司马氏所标榜的「 ”名教”十分痛恨和厌恶。在这一背景下,嵇康主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对司马氏所谓的「 ”名教”,超越这些为司马集团服务的纲常伦理,以达到「 ”自然”的人生境界。 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表现了其儒道兼修。事实上,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玄学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儒道合流而成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① 《晋书·嵇康传》 ② 《释私论》 ③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1962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⑤ 岳强:《超越与回归:名教与自然——对嵇康思想的再认识》 ⑥ 杨晓赔:《浅析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德意蕴》



  • 嵇康简介百度百科
    答:他与阮籍齐名,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其个人风骨对后世的时代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名字叫嵇康。世人初识嵇康,皆因他天人之姿的容貌,而铭记并敬重这个名字却因嵇康这一生,不以色侍人、不恃才傲物、不谄媚权贵,如清风朗月般美好却偏偏隐入...
  • 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意思是:还有我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超越儒家的各种伦理纲常束缚,任人之自然本性自由伸展。原文节选: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 嵇康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鄙薄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德的君王和周公、孔子这样的贤人忠臣,鄙视、不理会儒教的规矩和思想,而是任意而为,随心所欲。1、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
  •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 )提出来的
    答:嵇康,阮籍。拓展:“名教”指的是社会的等级名分、伦理仪则、道德法规、制度典范等等的统称;“自然”则是指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状态。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三国魏晋时期嵇康,阮籍提出的哲学美学命题。意指超越儒家的各种伦理纲常束缚,任人之自然本性自由伸展。《释私论》:“夫...
  • 竹林七贤简介
    答: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主要成就: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主要...
  • 如何看待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答:"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名分教化,也就是古代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也可以把它看成儒教(儒家)的权威思想(因为汉代以后,黜百家,独尊儒).自然,则是佛学和道家中常提及的事物都有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即应顺应天时,自然行事.以道家观点来说,则名教属有为,自然属无为,两者是对立的;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 如何理解"越明教而任自然"
    答:意思是:不以名教为评价标准,而上升到以自然天理为判断准则。出自:《绝交书》原文: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译文:去除成见,便能够不以名教为评价标准,而上升到以自然天理为判断准则。清心寡欲,便能不被情感所拘束而能更清晰的洞察事态的本质。
  • 哲学"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超越儒家的各种伦理纲常束缚,任人之自然本性自由伸展。“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三国魏嵇康、阮籍提出的哲学美学命题,出自《释私论》。节选原文: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
  • 曹魏最信任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是怎样的人?
    答:而作为第一偶像天团竹林七贤的首席巨星,嵇康或邀朋友于竹林间饮酒作诗,或游历名山大川,采药炼丹,过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当时,社会正值司马家族逐步篡夺曹魏政权之际,世家大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挤压,尔虞我诈。嵇康对此甚是鄙夷,常作诗抨击。司马昭曾多次派人拉拢嵇康,但都被嵇康拒绝了,...
  •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自然。说的是哪位古人?
    答:指嵇康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非在此处就是贬低议论的意思,薄和它是一样的用法。汤武是指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和周朝的开国君王周武王。周孔是指周朝的大贤人大忠臣周公旦和伟大的孔子。名教就是指儒教(儒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鄙薄(儒家推崇的)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