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宋有人说北宋的灭亡王安石要负主要责任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7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其实自北宋末以来一直是被基本否定的,直到近现代才开始出现转机。按照宋高宗时期《神宗实录》的定性,,王安石变法不仅被称为“急政”或“苛政”,认为变法本身就有问题,且直接引发了激烈的“党争”,进而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北宋末以来一直持否定观点,直到近现代才出现转机

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晚期时,其实已经很难持续下去,而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之后,司马光等守旧派被重新启用,新法几乎被完全废掉,史称“元祐更化”,变法就此彻底以失败告终。

随着变法派的失败,王安石新法不仅被“划革殆尽”,他们更是通过修《神宗实录》的方式对新法进行全面否定,即墨本《神宗实录》。而在宋哲宗亲政之后,又重新启用变法派,并通过重修《神宗实录》的方式对变法进行正名,即朱本《神宗实录》。

到了南宋高宗时期,再度对《神宗实录》进行重修,而此时宋高宗的态度已经极为明确,他曾于绍兴四年(1134年)八月对担任《神宗实录》修撰官的范冲说,“至今犹有说(王)安石是者,近日有人要行安石法度,不知人情世故直至如此?”范冲立即领会圣意,表态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于安石之意,此所谓害天下人心术”。

至此,“王安石”变法就此被定性。此后历朝历代直至清朝均以此作为依据,以至于在宋元话本中甚至有文章专门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讽刺,虽然也曾有陆九渊等人进行争辩,但总体呈否定态度。而其中的批判意见主要有三点:

1、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大儒朱熹,对王安石变法的后果有一个评价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南宋文人罗大经,写了一本著名的文学史料著作,叫《鹤林玉露》,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2、对荆公新学进行了严厉抨击。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孔庙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定。

3、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佑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直到民国时期,面对当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在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的氛围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才开始出现转机,梁启超、胡适等人均将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尤其是梁启超的《王荆公》成为了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

“王安石变法”有优有劣,不该完全否定也不该完全肯定

毫无疑问,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为的就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而从持续十几年的变法成效来看,虽然均能起到一些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但同样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

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不仅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而且杜绝了官僚和大地主的漏税行为,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得以大幅度增长,宋神宗年间的国库积蓄一度足以供应朝廷二十年支出,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一定程度改变了朝廷积贫积弱的局面。

通过保甲法、裁兵法、保马法等一系列“强兵之法”的推行,极大提升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使得北宋国力有所增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指挥军队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取得了北宋军事上的一次空前大捷。

不过,虽然变法成效显著,但变法过程中同样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例如均输法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以此手段来积累国家财富,但却造成了国富民贫的不利局面。又如免役法出,百姓都叫苦不迭,连担水、理发、茶贩之类的小买卖,不交免疫钱都不许经营,税务向商贩索要市利钱,税额比本钱还多,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争。

同时,由于王安石变法过于激进、用人不当,不仅使得变法无法持续进行,而且激起了激烈的党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北宋中后期的政局。也正是由于变法有优有劣,导致直至现在,关于“王安石变法”仍然是褒贬不一。

个人认为,对于“王安石变法”不该完全否定,但也不该完全肯定。当然,王安石变法虽然对北宋末期的政局产生了影响,但如果将北宋灭亡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王安石变法”,显然也是不恰当的。



这主要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动摇了北宋的根基,虽然变法最终失败了,但是对宋朝的打击是很大的。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还给当时的国家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这些措施大多数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太过超前。下层官员在实行这些政策的时候,还使用强制性的手段,使得当时的人们苦不堪言。北宋的灭亡,源于靖康之耻。而许多人把靖康之耻出现的根源归结于王安石身上,认为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实施,才导致了靖康之耻的出现,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王安石的变法损害了北宋的军队实力,导致北宋灭亡。

  • 王安石变法让北宋富强,为何却遭南宋帝王辱骂,成乱国奸臣?
    答:宋高宗赵构,他下诏重修宋神宗时期的史书,要求“直书安石之罪”。到了南宋,一众理学家也开始批判王安石,大名鼎鼎的朱熹也在其列。后来的皇帝也深信理学之说,更是让王安石的地位一再下降。就这样北宋灭亡怪王安石,南宋偏安东南也怪王安石,在官方舆论的主导下,王安石的地位越来越低。
  • 为什么有人说安石变法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根?
    答:后来,徽宋的儿子赵构做了南宋的皇帝,大臣如秦桧也不能说他不奸,国家之弱不能比北宋,金国并了辽、北宋后不能不说更强大,但终金国之世,不能灭了南宋。为什么?南宋不再搞王安石变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与北宋灭亡有这么大的关系呢?王安石变法被称为“三不足”变法...
  • 王安石变法让北宋富强,为何却遭南宋皇帝辱骂,成乱国奸臣呢?
    答:宋高宗还将北宋灭亡的责任推给王安石,“安石之学,杂以霸道,取商鞅富国强兵之说。今日之祸,人徒知蔡京、王黻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乱,生于安石。”除了宋高宗外,理学家们对抨击王安石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原来王安石在世时,就与理学大家程颐、程颢兄弟针锋相对。到了南宋,理学兴起,这些所谓...
  • 林语堂把宋朝的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变法是否有失偏颇?
    答:可以看出,虽然林语堂不是专业历史学者,对历史人物王安石的评价其实也并不是专业的,尽管人人都可以对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二、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其实是秉承了南宋以来官方对王安石的一贯评价 自从建炎南渡,南宋君臣就反思过北宋灭亡的原因,他们将矛头指向了王安石,指向了改革派,认为正是王安石等改革...
  • 真的是王安石北宋灭亡是谁的错?
    答:为什么繁荣的北宋会亡国?靖康之耻灾难过后,一经常受到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批评。尤其是南宋的,杀了一个好人,送钱求和;年,至王安石、王安石中国的政治改革;这场怒骂,也突然达到了高潮。南宋很多名人似乎正是这个大胆的王安石,做出了震惊天下的变法,把繁华的大宋搞得一塌糊涂,折腾出了半壁江山覆灭的悲惨灾难。学者罗大靖...
  • 宋朝的灭亡,和王安石变法有关系吗?有何关系?
    答:宋朝的灭亡和王安石变法是有关系的。王安石变法太过不切实际,让地主阶级们非常不满,朝廷内部也发生了动乱,这才加速了北宋灭亡。
  •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凶手?
    答:毫无理智可言,新旧党之间水火不容,变与不变因新旧党的轮替几经反复,而且在变法后期变法集团内部混入了许多企图借着变法升官发财的投机分子,成为了导致北宋灭亡的害群之马。因此王安石变法没有一个好的环境,而且在客观上造成了北宋政治局面的混乱,从这点上看,王安石变法对于北宋的灭亡也有着间接的联系。
  • 王安石让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答:王安石明里假作廉洁博得了“拗相公”(一说是:“执拗公”)的清名,暗里网罗一批“极不妥档的腐败官吏”(也就是以王安石一手提拔的亲信兼姻亲的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这“北宋六贼”不仅活跃于王安石生前,而且把持朝政直到北宋灭亡前不久,才被铲除)以高利贷资本主义的形式刮骨吸髓的搜刮民脂民膏动摇了北宋国本。
  • 王安石为什么被称为北宋灭亡的元凶,他到底做了什么?
    答:北宋王安石,便是其中之一。在文学上,他的才华毋庸置疑: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雅丽精绝、意境高妙。但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后世对他却褒贬不一。赞赏他的人,视他为贤明宰相,“一代圣人”;反对他的人,则称他是“元凶极恶”,视他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是,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