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秦军的军制,如果一个秦国小兵击杀了敌军总司令,他是否可以立刻升将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秦国有哪些有名的将军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2、王翦
王翦(出生和逝世时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司马错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秦国夏阳(陕西韩城)人,学属纵横家,亦能领兵战斗。曾与张仪有过辩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武安君白起副将,起获罪,靳遂同遭赐死。

4、蒙恬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5、蒙毅
蒙毅(?―前210年),秦朝时期的将军,与兄蒙恬同侍秦始皇。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蒙家三代蒙骜、蒙武、蒙恬与蒙毅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
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毅在内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
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右。秦二世继位后,蒙毅因遭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陷害,被秦二世囚禁杀害。

  先浅谈一下秦的奖励制度,秦人奖励制度分20等级制,以战时获人头数量来进级,20级为得一人头,19级得2人头以此类推(每等级都有名称,太熬口,这里不议)最高1级相当我们现在的团长.再往上就直接是大将军或秦王,这样建制的好处在于更安全的控制军队.由最高统帅直接领导每个‘团长‘

  公元前210年之前的秦人

  正文:浅谈秦灭六国起决定性因素的兵种及后勤

  兵种一:矛兵

  秦矛兵分两种,正面矛兵和辅助矛兵

  正面矛兵:使用7米长矛,行军时矛90度竖起,战时第一排180度矛,后排依此角度向上.类似同时代马其顿矛兵,但比马其顿矛兵的矛还要长.

  辅助矛兵:使用2到3米长矛用来机动和侧翼的掩护,每一方阵设有一指挥官(你家凉衣的竹竿知道吧!辅助矛兵的矛也就那么长)

  特点:克制轻重骑兵冲刺,用于大规模作战和决战,由于机动性差,所以必须数万甚至10万矛兵一起使用,形成有利的正面防线

  兵种二:重弩手(脚拉弩)

  因为是重型弩单靠手杀拉不开的,所以要放在脚上拉

  有人问蒙古弓骑和秦弩哪个厉害!我只回答你一句:

  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秦重弩是用脚加手拉的射程比蒙弓骑远了

  近150米,况且在马上晃动那么厉害命中率大为降低,100米开外几乎无法采用精准射击了.

  下面以长平之战为例子,(我只计算射击速度,不算有多少方阵)

  秦弩兵9万横成三列,每列3万卒,卒右臂于旁卒由臂间隔一丈(1.5米)

  前排射完,后排走前三步补射第二次,三列如此循环,补箭时间为30秒这样长达9里(4500米)的正面15分钟可以射出90万只箭,敌500米内开始抛物射(下雨你见过吧,就是那种感觉)接近350米开始精确瞄准射击(也就是说这时候箭不在走抛物线了而是几乎走直线)这样一次齐射(我认为那时候的齐时就是把箭全射完)一次可以放倒5万人.

  西安兵甬新坑(没完全挖掘的那个坑,应该叫4号坑)的弩手就是三横列的,所以我这样论述应该不会错误的.

  下面讲重弩手的方阵:

  方阵大约有我们现在不到一个排的人组称,一般都是拿下3个人头以下的人居多,每阵设一指挥官.指挥官旁有一长戈手,用于消灭冲近了的零散骑兵,每一重弩手皆配短剑

  顺便说一下:后朝重弩就失传了.多数原因我们丛出土的兵甬坑里一看就明白了,秦重弩构件之复杂后朝远不能比.(五金件的工艺直接决定了他的精确度和射程,要知道弩本身就比弓来的稳定性好啊)

  秦重弩于其它比较:1000年后欧洲人开始拿脚拉弩守城堡了,

  1900年后欧洲出现‘毛锥‘火枪,也就是最早的排枪(打完一排下一排补枪,看过红河谷没?西藏人用的就是那种枪.)

  特点:无论是大面积使用还是小阵使用都能造成未短兵相接前就灭敌一半的恐怖效应

  兵种三:死士(最快荣华富贵的捷径)

  秦死士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的,而非后世的死士,那些多数是刺客门人,和破于无奈情况下组织出来的敢死队.

  秦死士15成群(相当我们现在的一个加强班)

  由想迅速改变地位的士兵组成,可以喝酒.

  秦20级卒食粗粮(类似我们现在喂猪的酒糟还差的东西)

  秦19级卒可以食米(不是我们现在的白米,应该是类似粟的谷物,现在猪都不吃所以绝种了)

  秦18级卒可食菜食米(靠,吃口草的资格是必须先杀3个人)

  秦17级卒餐时可饮酒(估计也就一二两)

  综上所述喝酒已经算是高等的待遇了

  护具:秦死士不披肩不持甲,甚至上身赤裸,完全牺牲防御换取速度

  武器:他们之所以厉害在于他们的斗志,但武器占了绝对的优势

  他们使用1.4米青铜剑.(关于剑请看兵种四)其他国家一般都是小于1米最长的铁制剑也不过1.2米,也就是说你刺进人家身体里了0.4米

  人家边都没沾上你

  顺便说一下:秦所有部队在后朝看来都是疯子

  所有士兵将领皆无头盔,代替之的是各式布制皮制的帽子,以区分其等级,身上的甲也只是向T桖衫那么多,下面几乎不穿这与宋的全身甲(传说重40公斤)简直没的比

  西安秦甬的卒各个都肚子略鼓,说明那时战前都饮大量的酒的

  玩过全面战争公司的游侠网升级:的都知道什么是死士.手持大剑,腰挂人头,赤裸上阵,喘着粗气(绝对喝高了)

  特点:为了军功一切皆可失(不要命的人外加喝醉了可怕的)

  两卒一役后互杀,被一卒见,定重罪

  一场仗打完了,一个士兵想杀了另一个士兵因为那个士兵手上有敌人头,被在场的另一个士兵看见,告发了,于是被判了罪.为了能升一等级连自己人都杀!可怕的

  兵种四:后勤武器匠

  武器:春秋战国末期铁制武器大量出现,由邯郸最具闻名

  而秦鼓励农民使用铁器(犁)使用坏了的可以以旧换新

  但在武器方面还沿用传统的青铜器,因为工艺精湛,能造出1.4米的青铜剑,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梯型弧度的制剑方法,同一时代(青铜器晚期)其他各国因易断,1米以上剑不可出.(铁剑最多出到1.2米)

  举例:这里最有利的证据就是金柯刺秦,秦王拔不出背着的配剑,困绕着历史学家,知道兵马甬出土,我们挖到了那把1.4米长剑才知道,那时的技术的确长的我们都不敢相信.所以秦王拔不出也正常了!

  恐怖的追查系统:秦皇现在要活着该笑我们是多么的落后了

  我们的ISO9002认证还不如他们那时的制度呢

  秦法规定每一生产出的兵器都要经过工厂主刻名(在武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检验合格了)工匠刻名年月日(留下名字,武器出了问题,你就等着丢小命吧)从上到下道道把关,一旦有把剑在使用时断了,死的绝对不值一两个人!一个工匠干同一道工艺,基本上是一辈子的事情了.不能改行.

  强吧ISO9002也没说把每个生产者的名字刻在物品上哦!

  特点:特点:武器已经占绝对优势虽然和六国的武器差一个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兵种五:特种兵

  长平之战,秦出轻兵,断赵粮道.

  晕啊!中国最早的特种兵就这样被司马匹夫一笔带过了

  老实说他并没有站在公正的前提下去写秦,而是多言暴政,片语丰功伟绩那段史记说的太过笼统,我以为是这样的,秦派出机动部队迂回到赵后方断他的粮草,出的是骑驽手,因为那时候没有马鞍马登,就是说人无法手持重武器固定在马上作战

  ,那给后人留下的疑问就很多了,总之是骑马抄到了后方,然后应该是火攻粮草了,至于是否用了同一时期欧洲的亚博罗汉环形阵就不知道了,那是一种用于弓骑进退皆可,四面制敌的战术,就是摆开环形阵然后不停的绕圈子,可向任何方向绕而不必改变队形,没有敌人的那边可以有时间补箭说远了.(马镫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是到北魏时期才出现)

  特点:机动性强,出奇制胜

  兵种六:马拉战车

  与同一时期的欧洲战车不同,欧洲战车基本都是单人战车,只有将军或特别场合才用4人战车,也就是说装备不精良,而秦统一的使用了三人战车,马夫,弩手,戈兵

  这种当时的庞然大物犹如我们现在的坦克打起仗来也就是几百乘

  效果:它的战士杀伤力绝对没有它的碾压杀伤来的大,我认为恐吓作用大于实际士兵的杀伤一旦碾入密集步兵群可想而知的效果了

  相对来说同一时期的欧洲战车是装甲车的话,秦的就是坦克了.

  当然经济能力摆那的,欧洲同一时期全部人口才和秦相当.

  特点:恐怖的碾压效果,恐吓作用,另敌步兵迅速退散

  兵种七:百人丈弩

  最神秘的武器,主要是由于没有出土实物的关系,但却确实存在

  里出现过大弩,无非是三五个人一起拉的

  里出现过强弩,专门射杀敌方主将的,当然因为是神话所以不要相信那家伙一个人真能拉的动那东西

  我这里说的百人丈弩是指一个方阵(相当于一个排)的人来维护,搬运,拆卸,射击用的大型弩,作用应该等同于投石车,但透石车的石头走的是抛物线,而弩箭走的几乎是直线,也就是说弩精确度远大于投石车!

  因为这庞然大物没有出土过,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猜测了,但历史上秦的确是大量装备了这种攻城武器的!

  特点:穿透作用极强,用于消灭敌步兵群,主帅,破城墙.

  参考:(可悲的三件事)

  秦的兵役制度(我们今日都没做到)

  终身职业制军人

  秦人之所以强大,在于他的武器,还在于他不同于六国的兵役制度

  秦士兵就是士兵,一辈子是士兵,整天练功夫,而其他六国的士兵没有战事时都是农民,有了战士才召集起来,所以秦灭六国可以说是正规军与保家卫国的农民军之间的较量,结果可想而知.秦人口500万,地处战国偏远地区,长平之战以400万人养一只100万的部队持续一年之久.

  秦法制:(以身试法了)

  秦灭六国时期的法制基本是商殃所确立的,法制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举一例:商殃秦国混不下去了,见势不妙,开溜,途径一客站,他的法典里规定在客站留宿均需登记备案,以防犯人潜逃.好么.自己登记了,第二天就被抓了可悲的一件事.

  秦战马:(快绝种了)

  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

  秦人养的是河曲马,所用战马高度一致,河曲马使秦400万人养活了

  100万军队的长平之战的有利的运输保障,不然千里之外的秦百万部队的粮草供应会成为战败的唯一理由,河曲马耐寒,体力好,耐高原气候影响.

  最后一次大规模利用河曲马做战是对印自卫反击战,由于高海拔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河曲马对那场战争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可悲的是今日的河曲马不过2000匹,而且品种质量开始下降

  至今没有任何记载的谜团

  关于历史上秦军主力的去向,那支征南蛮的精锐,按照史料证明:50万主力军的确没有回去,第一点:秦二世征集修陵墓的10万努力和犯人抵挡了陈胜吴广的起义,而非用秦军,这表明国中无主力,第二点:唯一参加平乱的秦主力也不是这只部队,应该是各地调来拼凑的中央军,要不也不会被项羽一战就灭了,然后坑杀(战斗力不高)

  始终没分析明白当年赵佗带领的那50万秦主力部队的去处.公元前210年左右,秦灭6国.赵佗领秦主力军50万南下争蛮失利,随即修灵渠,它沟通了漓江.当时在南方的50万可都是秦步兵精锐啊,他们不回去对于后来的决战影响很大啊,但为什么农民起义他们不回防.如果说他们听赵国人赵佗的命令不回去是不合理的解释,第一:赵是异族人.第二:秦法之严,军令如山.

  但后来楚汉相争这只部队哪去了?被蛮人灭了?50万精兵不是说灭就灭的吧?

  秦军的矛兵采取方阵作战,密集程度超过马其顿方阵,只穿轻型甲胄或者不穿甲胄,同时也不使用盾牌。秦军骑兵并不参与主要作战,也并不重视骑兵,骑兵在秦主要起到的作用是突袭和护卫步兵。

  秦军同时还重视远程武器的使用,而且非常注意打击对方有生力量,在每次作战之前如果时间充足,一定会用弩或者车载弩将对手的阵型冲垮,然后步兵在骑兵护卫下迅速跟进,极少数情况下步兵在没有远程武器支援下进行方阵消耗战。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实行二十等级军功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初期可能晋升快一点,但后期限制却很高。像秦国大将白起,早期的军功只是大良造,后来屡立战功也没有得到晋升。如果一个秦国小兵杀了一个敌军将领,他并不会被直接晋升为将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秦国的军功爵制。

根据二十等级军功爵制,秦国士兵只要杀斩获地方军官的一个首级,就可以晋升为公士,拥有田一顷,住宅一处,仆人一个。要想从公士晋升为上造,还得在军队服役。第十级为左庶长,白起就曾经担任左庶长,攻击韩国。到了第十六级为大良造,掌握一个国家的军政大权。白起当年在伊阙之战中答辩了韩国和赵国联军,斩杀敌军24万,才被封为大良造。试想如果一个小兵仅仅是杀了敌方将领,肯定不能直接升为将军。白起是中国四大名将之一,打了多少胜仗才被封为大良造。所以一个小官只是杀一个将领,肯定不能直接逆袭为将军。

二十四等级的前四个等级为“士”,最高的两个等级是“侯”,即关内侯和彻侯。彻侯有自己的封地,还可以征收赋税,为一个平民小兵晋升的最高等级。商鞅的二十军功爵制,给秦朝士兵的晋升立下了一整套体系。想要当将军,就必须不断地拿人头。这一办法促进了秦国兵力的增长,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严格地按照军功爵制来说,即使小兵杀了敌方将领,也不能直接当将军。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何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答:故而,如果赵武灵王没有遭遇沙丘宫变,而是按原计划率军从九原、云中、雁门等郡大举南下,则会遭遇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秦国的北地郡、上郡、河西等地的驻军和义渠游骑将分批堵截、侧击南下的赵军,如果没有韩魏两国从秦国东侧边境至函谷关一线展开攻击,牵制秦军主力,则赵军绕过函谷关奇袭咸阳的计划很可能成为泡...
  • 孙子兵法的注释
    答: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
  • 战国时期,兵荒马乱,秦始皇能统一七国!问:除了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外有哪些...
    答: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
  • 大秦帝国蒙恬的蒙家军与王翦的王家军相关历史越详细越好
    答: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去,蒙恬也因被构陷而被诛杀。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当时有个人说:“王离,这是秦朝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战胜它是必然的。一个过客说:“不是这样的。说来做将领的世家到...
  • 秦国为什么打败赵国 长一点
    答:期间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一时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导致的长平之战。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
  •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撰写一篇论文500字
    答:军事 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以适应政治、经济变革的顺利实现。如齐国“作内政以寄军令”,郑国“作丘赋”,鲁国“作丘甲”,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尤其是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军功爵制,健全户籍,什伍编组,向农民征收军赋等。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以《孙子》...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什么?
    答: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历史上的龙且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龙且的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公元前208年七月,此时距离项氏一族在江东起兵,过了整整十个月。【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史记�6�1项羽本纪》这短短的一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注明一下:“引兵攻亢父”的主语为项羽,省略主语是司马...
  •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什么
    答:刘邦绕过□关,大败秦军于蓝田。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的军队进抵灞上,秦王子婴奉皇帝符玺投降,秦朝灭亡。 由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朝的黑暗统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陈胜和吴广虽在起义不久即先后牺牲,但秦朝的灭亡是和他们首倡起义的功绩分不开的。 已赞过...
  • 关于中国古代战争的人数问题 我和欧洲吧的白痴吧主争执一些问题 结果...
    答:不过蒙古军不适合丛林战,能不能征服西欧不好说,打越南就是个例子。郑成功收台湾,打死的荷兰人就有1000多人,郑成功的部队一共25000人。有几十万他也不用躲到台湾去和满清对抗。长平之战是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赵军45万人(死亡人数),秦军估计在百万以上。但别忘了,战国时期,为了威吓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