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要最新版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新版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
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
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课本P117)图8-2,图8-3,图8-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图8-5,图8-6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
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百度文库客户端 免财富值下载文档
1/14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本(P120)图8-12,8-13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9、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
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
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根据课本(P122)图8-20提出两个与所学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①仍出的石头受什么力?②石头抛出后,只受重力为什么还会向上运动?③抛出的石头是变速运动吗?④抛出的石头运动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⑤如果没有重力,石头会如何运动?
、力的合成:
⑴合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合成定义:求两个力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
2/14
相同。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⑷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经常把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现象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相互替代.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除定义合力时用等效替代法,电学中,定义串联总电阻和并联总电阻都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练习:☆分析课本(P122)图8-19,图8-20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现象,能共同反映出那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三点)
共同现象:失去支持后最终都会向地面降落。 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
①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重力的方向总是方向竖直向下的。 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一、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
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
3/14
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
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
厚的泡沫塑料。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
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P136图9-6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4/14
⑴ 由图9-6实验1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⑵ 图9-6实验2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⑶ 图9-6实验中的木块换成两个木块分别受力,得到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作用
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
2、分类:滑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

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许多常见的现象,例如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3、光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m/s。
4、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5、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用符号i表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
6、光的反射定律: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C、发射角等于入射角。
7、光滑表面把光线向同一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8、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9、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的反射都是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的。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上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也就是说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1、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不能被屏幕承接。
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也会发生折射。光垂直于界面射入的时候传播方向不改变。
1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空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比较大的,即“空角大”)
15、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16、凹面镜(反射)能使平行光会聚,利用它可以制作太阳灶。根据光路可逆,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以反射出平行光——手电筒的原理。
17、凸面镜(反射)能使平行光发散,利用它可以增大视野。例子: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处的反光镜。
18、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2、凸透镜(折射)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折射)对光有发散作用。
3、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
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用F表示焦点,f表示焦距。
5、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6、凸透镜成像的情况以及应用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像的情况 像到凸透镜距离V 应用或分界点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像大小的分界点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光源放在焦点处可以得到平行光 虚实像的分界点
U U 放大镜

7、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的光线相交所成的像,是由真实的光点会聚而成的且与原物相似的图样。实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来,能用底片感光。小孔成像、电影院屏幕上的像、照相机成的像、投影仪成的像都是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并且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8、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光线,是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成的像。虚像不能在屏幕呈现出来,也不能使底片感光,只能用眼睛观察到。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物体在焦距内的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必须放在小于焦距的地方,这时凸透镜起放大镜作用,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9、凸透镜的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且比焦距大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0、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形成物体的像。
11、眼晴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靠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厚度,从而改变这架高级相机镜头的焦距。
1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
1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次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
15、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到眼前,增大了视角。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起放大镜的作用,相当于再次增大了视角。
16、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大小有关,还和距离有关。视角越大,看得越清楚。



专题·电路知识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加深理解电路中有关概念和规律;

  (2)进一步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特点.

  2.通过复习总结,使学生学会处理电路问题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电路连接的基本特点和处理方法.

  难点是电路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电路的结构变化时,常常会引起一些电路参量(如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等)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对电路连接形式的理解和电路知识的运用上的困难,因而也就形成教学上的难点.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关系;

  (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关系;

  (3)电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义式、决定式、测量仪器等内容.

  2.归纳上述内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应内容,打出投影片.

  
  适当指出各处要点,讲述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单电路计算

  1.求等效电阻(投影片).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阻R1=6Ω,R2=3Ω,R3=2Ω,R4=12Ω,求外电路的总电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要点.在这类问题中,可从电流的流向出发,在外电路中,由高电势点向低电势点流动,从而确定电势变化和等电势点,画出等效电路图.

  
  在图1所示电路中,a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电势最高;b点与电源负极连接,电势最低;a点和d点等电势,在外电路中,电流由a点流向b点的过程中,要流经c点,由于电流流经电阻时电势要降低,故c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电路中有a、c、b三个电势高低不同的点.如图2所示,将a、c、b三点重新排列,并把原电路图中的各个电阻画在相应的两点间,从这一改画后的电路中,很容易看出各个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R1和R2并联后与R1串联组成一条支路,再与R4支路并联.

  根据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有

  
  解得外电路的总电阻为 R=3Ω.

  2.基本关系的运用(投影片).

  例2 图3中电阻R1的功率P1=15W,R2的电流I2=2A,R3=2Ω,电压UAB=9V.求:电阻值R1=? R2=?

  
  首先组织同学明确三个电阻的连接特点和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使问题明朗化可引导学生在原图标明已知量,成下图.

  如图4所示,将R2、R3划入一个圈内成RCB,整个电路是R1和RCB串联,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并联,如图5所示.

  
  UCB=I2R2=I3R3.

  
  
  解得 R2=3Ω.

  
  小结:从本例可体会到,将已知数据标在图上是非常必要的,对解数据离散程度高的电路尤为有利.这样,就使原来分散在题文中的数据,经过电路沟通,看到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使解题有的放矢.

  例3 有3盏电灯L1、L2、L3,规格分别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电压是220V的电源上,使每盏灯都能正常发光,可以使用一只适当规格的电阻,应如何连接电路?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思考.由于本题欲求电路的连接方法,这就需要对每个元件的特征量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关系逐步分析推理,使问题的解答思路明确.

  
  
  
  
  这样选择R的规格是“345.7Ω 35W”的电阻.

  归纳简单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为含有电表和电容等的电路分析作些准备,然后提出如下问题.

  (二)电表问题

  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是作为已知量给出,就是作为未知量待求,无论是哪种情况,正确分析电压表所测量的是电路中哪两点间的电压,电流表所测量的是通过哪些元件的电流,是搞清楚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含义的关键.

  例4 (投影片)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不计,电阻R1=12Ω,R2=6Ω,R3=4Ω,求电流表 的示数.(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不计)

  首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识别电路,看清楚电流表的作用,即测量哪一部分的电流;各元件的连接特点,从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在分析电路结构的基础上,画出电路中电流的通路,从中分析确定电流表示数的含义.

  
  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A点电势最高,B点电势最低,D点与A点等电势,C点与B点等电势,电阻R1、R2和R3并联接在A、B两点间.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通路如图中所示,其中I1为流过R1的电流,I2为流过R2的电流,I3为流过R3的电流,IA1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IA2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从电路中电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2和R3的电流之和.因而电流表 的示数为

  
  通过电流表 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和.故电流表 的示数为

  
  归纳本题思路和要点,引出如果在电路中由于开关S的断开与闭合,会使电路的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表的示数也会随之改变.

  例5 如图9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和闭合时,指明各表所测量的意义.

  作为复习课,教师可直接提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画等效电路图时的作用.由于与一般电阻相比,电流表内阻小得可略去不计,因此删去电流表,两端应短接;电压表内阻可看作无穷大,因此删去电压表,两端应保持断开,即“ 通 断”原则.

  
  S断开时,电路如图10、11所示.由于R2中无电流通过,故I2=0,则电压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即为R1两端电压UAD=UAC=U1.

  
  
  S闭合时,电路如图12、13所示.图13中RCB为R2与R4串联再与R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电压表示数为 UAD=UAC+UCD

  =I1R1+I2R2.

  电流表示数为I3.

  
  小结本题后,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

  例6 (投影片)如图 1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不计,电阻R1=R4=2Ω,R2=R3=4Ω,R5=3Ω,求电压表 和 的示数.(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不计)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识别电路,看电压表是测哪两端的电压,几个电阻是怎样连接的.从而确定它们间的关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电路如图15所示.

  讲述:分析电路中电压表示数的思路是:先分析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那两点的电势高低,进而求出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即是电压表的示数.

  
  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根据图15所示电路的结构可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

  
  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因R1+R2=R3+R4,故通过两条支路的电流

  
  电流流过R2的电势降落为UBD=I2R2=2V,即B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2V.电流流过R4的电势降落为UCD=I4R4=1V,即C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的数值,即B、C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即是电压表 的示数.故电压表 的示数为

  U1=UBC=UBD-UCD=1V.

  同理,C点电势高于E点的数值,即C、E两点间的电势差,则是电压表 的示数.故电压表 的示数为

  U2=UCE=UCD+UDE=UCD+IR5=1+1×3=4V.

  归纳总结:电压表、电流表的运用情况.

  (三)电容问题

  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升高时,电容器被充电;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降低时,电容器对外放电.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中形成充电或放电电流.

  电容器对电路起着断路作用.在研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时,可以去掉电容器以简化电路,若要计算电容器所带电量,可再将电容器接入相应位置.

  1.当电容为C的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改变量为△U时,其充电或放电电量△q=C·△U.

  例1 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ε=10 V,内阻不计,电阻R1=3Ω,R2=2Ω,R3=5Ω,C1=4μF,C2=1μF,开关S原来是闭合的,求当S断开后,通过R2的总电量.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归纳解答思路.

  当S闭合电路稳定时,仅R1、R2中有恒定电流通过,R3为无流电阻,N点与Q点电势相等.跨接在电路中的电容C1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M点与Q点间的电势差,即从UC1=UMQ=UR2=4V.而与R3串接的电容C2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P、Q两点间的电势差,即UC2=UPQ=10V,两电容器每个极板上带电性质如图16所示.

  当S断开后,电容C1通过电阻R2、R3放电;电容C2通过电阻R1、R2、R3放电.放电电流都是从M点流入电阻R2而从Q点流出,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因此通过R2的电量

  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

  2.当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充或放电电量为△q时,电源的能量也会随之变化,即

  △E=ε△q.其中ε为电源电动势.

  例2 (投影片)如图 1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ε=6V,内阻r=1Ω,电阻R1=3Ω,R2=2Ω,电容器的电容C=2μF,开关S是闭合的.求将S断开后电源所释放的电能?

  
  组织学生讨论一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谈分析思路,集中引导学生,再由典型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下:

  (1)S断开前,加在电容器C两板间的电压为电阻R2两端电压,此时电容器C所带的电量为

  
  (2)S断开后,电源向电容器C充电,直至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增到等于电源电动势,这时电容器C带有的电量为

  q2=Cε=2×10-6×6=12×10-6(C).

  电容器C充电的过程中电源要释放电能,所释放的电能为△E=ε△q,其中△q即等于电容器C充电后所增加的电量q2-q1,据此电源所释放的电能为

  △E=ε(q2-q1)=6×(12×10-6-4×10-6)=3.8×10-5(J).

  3.在△t时间内,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改变量为△U,那么充放电的平均电流强度I=C·△U/△t.

  例3 如图18所示,将一电动势为ε=6 V,内阻r=0.5Ω的电源与一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相连.电阻丝的长度为L=0.30m,阻值为R=4Ω,电容器的电容为C=3μF.闭合开关S,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后,将滑动触头P向右以速度v=0.6m/s匀速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计的读数为多少?流过电流计的电流方向如何,

  
  组织学生认真审题,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明确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阻丝上滑动端P的对应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t时间内,长度变化△L,电压变化△U,相应电量变化△q.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电容器通过电流计与电阻丝PB部分并接.当P向右匀速滑动时,PB间电压随时间均匀减小,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也随时间均匀减小,电容器放电,形成恒定的放电电流.流过电流计的放电电流方向为从右向左.

  在△t时间内,触头P移动的距离为△L,则△L=v·△t,由于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电压值为UAB/L=R/L(R+r),因此在△t时间内PB间电压改变

  
  而 I=Δq/Δt=C·ΔU/Δt,

  
  最后做课堂小结.

  五、教学说明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学设计中所出现的电路,大多数属于最基本的混联.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和领会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上.

  2.由于是单元复习,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这需要教师做好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在复习课中,许多问题不宜求全,重点是点清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从复习内容上看,由于时间限制,本设计只提供了简单电路计算、电表问题、电容问题,而还有其他方面并未涉及.这可另外安排时间,再加补充.

  4.由于内容较多,本设计可安排二至三课时完成.因各地情况不同,教师可针对实际,具体掌握.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电压 电阻》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基本)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3.电池组串联:U=U1+U2+U3; 电池组并联:U=U1=U2=U3;2节干电池串联是 3 V,2节干电池并联是
  1.5 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应先看 量程 ,再看 分度值,最后读数。
  3.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 并联 。
  ②电压表介入电路时,应使电流从电压表的“ 正接线柱 ”流入,从“ 负接线柱 ”流出。否则指针会 反偏 。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量程 。
④量程范围内,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 两极 上,测 电源电压 。
⑤在预先不能预测被侧电压值时,应先进行 试触 。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两极
不能

量 程
0—0.6A  0—3A
0—3V   0—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分析电路时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内阻很大
相当于开路(断路)

使用前应先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或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即电压表之外的电路有断路)。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的大小。 符号: R 。
  (二)单位
1.国际单位: 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1 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 106 Ω 1KΩ= 103 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超导体的电阻为 零 .
  (三)影响因素 (材料、长短L、横截面积S、温度T)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材料 、 长度 和 横截面积 ,还与 温度 有关。 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无关 。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电阻丝(阻值很大)、滑片P、金属杆、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
  ①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②滑动变阻器应 串 联在电路中;③接法是“ 一上一下”接;④接入电路前(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 阻值最大处 。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优缺点:能够逐渐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是多少。
3.电阻箱的读书方法:
A:旋盘式:各旋盘下小三角指示的数×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B:插孔式:插入的不读,不插入的读 。
以下电阻箱的读数是 和

第七章《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 。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同一性: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必须是同一时刻的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值。三者单位必须是安培A、伏特V、欧姆Ω;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变形式R=U/I,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等于U与I的比值,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而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R= 。
  3.电路图:(如图)
4.步骤: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注意:若测小灯泡的电阻,则不需要求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 保护电路 ,② 调节电阻R两端的电压 。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
  2.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
  3.电阻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
  4.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
  2.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
  3.电阻规律: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五、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1)、根据题意画出简易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符号和数值;(3)、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的三个规律和电压、电流分配关系求解。
六、安全用电:
1.为什么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电器?
答:⑴手湿后人体的电阻会减小,由欧姆定律I=U/R知,电路会变大;⑵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源相连。
2.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 低压 带电体,不靠近 高压 带电体。
第八章《电功率》
一、电功(电能)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用 W 表示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kw·h(度) 1千瓦时=1度=1kw·h= 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10)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压下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是5A;额定最大电流为10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
2
4
6
8

月底读数是
电能表月初读数
  如:
3
2
6
5
4

 
  这个月用电________度合___________ 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___ J。
7、电池充电把 能转化为 能,放电时把 能转化为 能,电动机把 能转化为 能,灯泡把 能转化为 能。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1s)内所做的功或电流在1s 内所消耗的电能。
  2.物理意义:表示 电流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或表示用电器 消耗电能快慢 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 实际功率 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 (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额定电压:用电器 正常工作 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 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PZ: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 P/U = A 灯丝阻值R= U2额/P= Ω。
  ⑵当U实=U额时,P实 = P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 < 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
当U实>U额 时,P实 > 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较亮),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⑶灯L1“220V 100W”,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粗短,L2灯丝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 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 相同)
  ⑷“1千瓦时”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kwh、h”
  6.测量:
  Ⅰ、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 P=UI ;②电路图: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器调到 阻值最大 。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7.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w=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 =pt
  4.应用──电热器是利用 电流热效应 而制成的发热设备。主要有 烤箱 、电炉 、电热毯、电熨斗 等。
    四、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 电能表 、闸刀开关、 保险装置 、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导线。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 并 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 并 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 串联 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⑴低压供电线:
  ①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 220 V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
220 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 V。
  ②测电笔: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使用方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举例:☆测电笔接触火线时,如果观察不到氖管发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至少填两种可能原因)测电笔氖管已坏;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断路。
  ☆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⑵电能表:
  ①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
  ②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③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最大功率,电能表会跳闸、甚至烧坏。
  ⑶闸刀(空气开关:原理电磁铁):
  ①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
   ⑷保险盒:
  ①材料:保险丝是由 电阻 大、 熔点 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②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③电路符号: 。
  ④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 火 线上。
  ⑤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⑥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
应用举例:☆某家庭需要使用10A保险丝,可只有5A和15A保险丝。如何分别来代替使用:①可用两根5A保险丝并起来代用;②可将15A保险丝用刀轻切一小口使剩余部分截面积和10A保险丝截面积相同。
  ⑸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①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②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
可移动插座、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1接火线 2接零线 3接地线  4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  5接用电部分的线路
  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③开关和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不会烧干路上的保险丝。
 ④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每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灯。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1.原因: 短路 、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
  2.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三)安全用电
  1.触电事故:
  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②危险性: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③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工业用电电压 380 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2.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低压触电): 单线 触电、 双线 触电。
  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通路。
  要分清零线和地线,虽然地线和零线正常情况下之间没有电压,但绝不能将地线和零线接通,否则易造成触电事故。
  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3.触电的急救:⑴切断电源。⑵通知医生来抢救。⑶必要时应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
  4.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九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 铁 、 钴 、 镍 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 磁性 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磁悬浮列车底部装有用超导体线圈饶制的电磁体,利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这种相互作用是指:同名磁极的相互排斥作用。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磁北极。
  ☆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钢针被磁化如图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成S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 北 (N) 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北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 南S 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感线密集的地方,磁场 较强 ;稀疏的地方磁场 较弱 。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电生磁)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 奥斯特 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 电流方向 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 条形磁体 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 电流方向 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 安培定则 来判断。 而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则不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内部静止时小磁针N极指向螺线管的 N 极。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应用:电磁铁
  A、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电流磁效应。
  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 电流方向 来控制,磁性强弱由 电流强弱 、线圈匝数 、线圈形状来控制。
  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扬声器、电磁起重机、卫生间感应水龙头等。
  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三、电磁感应(磁生电)
  1.学史:该现象 1983 年被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定义: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感应电流:定义: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电流。
产生的条件: 电路闭合 、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
  4.应用──交流发电机构造: 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
  工作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工作过程中, 机械 能转化为 电能 。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 定子 和 转子 两部分组成。
  5.交流电和直流电:交流电: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直流电: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 交流 电。电压 220V 频率是 50Hz 电流方向1s改变 50 次。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 受到力的作用 。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感线方向 有关。三者关系可用左手定则判断。
 2.应用-电动机
 能量转换: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构造:由转子(线圈)和定子(永磁体或线圈)组成。
 工作原理:通电线圈的磁场和永磁体磁场相互作用,使线圈转动起来

好像改力学了!!!

  • 寒假预习丨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知识点总结-电子课本书教材_百 ...
    答:探索初二物理新里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概览 1. 力的奥秘 (7.1 力) - 力,是物体间无声的对话,施力与受力交织,影响运动与形态。牛顿的舞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它的三重奏,以牛顿(N)奏响生命的交响乐章。2. 弹力的舞蹈 (7.2 弹力) - 弹簧轻盈起舞,测量力的舞台,别忘了它也有...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许多同学想要了解初二物理的知识点,那么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
  •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物理是初中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初二下册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电荷 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
  •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
    答:★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 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二力平衡 ★ 初二...
  •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的知识点
    答: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浮力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 初中物理计算浮力大小知识点归纳 ★ 初中物理计算浮力的知识点 ★ 初二下学期物理浮力知识点 ★ 八年级物理浮力基础知识训练 ★ 中学物理浮力知识点 ★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第十章浮力总结 ★ 初二...
  • 初二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初二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多做习题,还要注意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学习。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答: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
  • 新版初二下册物理学什么
    答: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极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建议楼主去买一本《三年模拟 五年中考》看看,那里的习题、解答很全面,下册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了,对下学期的知识点也有帮助。 求采纳 ...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答:三. 知识要点 (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还可以是其它的一些变形,如圆轮球等。 2、杠杆的五要素: A.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字母“O”来表示。 B.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字母“F1”来表示; C. 阻力:...
  •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答: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