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夷之辨」,现在崇尚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是不都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华夷之辨,到底是血统之辩,还是文化之辩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后理学以君臣大义取代华夷之辨。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
中文名
华夷之辨
或 称
“夷夏之辨”、“夷夏之防”
用 于
区辨华夏与蛮夷
出 自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华夷之辩”是一个文化命题,本质却是政治命题,而两者又建基于“道统”,是个哲学命题。反思“华夷之辩”直接触及到中国文化与历史嬗变的诸重大事实的正当性论证,用什么眼光看待,标志着政治与民族的定位与方向,可谓兹事体大者也 由于两千年里几乎几大文明之间是没有直接而全面深层的交往与摩荡的传统世界而言是可行的,就象基督教政教合一于西方是可行的一样,但是,显然它没有考虑到这个“理”在一旦遇到象今天很容易出现的技术性追问时,把自己置于另类已经是普世观念的“原则”里时还可不可依然保持其原有的合法性——“天”是普世性的,在今天都知道人类有几大文明,而且不能不出现交流与融洽的前提下,如何证明只有中国汉族文化的“道统中心”才是中国正统,现在还是吗?这是“天”的意思吗?这在证明上如何再继续行得通? 实际上““华夷之辩””就是文明之辨,是文明和野蛮之分野。 古人讲:"变夷为夏",孔子作《春秋》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古人认为你只要接受了中原文化,接受了华夏文明就是中国人,而不管你种族和血统。这实质上是文明人群和野蛮人群的区分,西方传教士明末到中国后,利玛窦身穿儒服传播科学和教义,受到了晚明士大夫的普遍欢迎,他们把他引为良师益友,当作同类,所以瞿太素在《职方外纪小言》更进一步提出新人文主义标准:“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由此可知所谓“夷夏之辨”,实际上就是道德之辨,也就是文明和野蛮之辨。 明末顾亭林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钱穆评论道:保国与亡国,是一国之政治而言,所谓保天下与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之绝续言。可见蒙元入主和满清入关都是野蛮对文明的摧残,这自然激起文明国家民众的激烈反抗,怎么能诬蔑为“大汉族主义”呢?。 唐太宗有鲜卑血统,那么没见有人用“华夷之辨”来反对啊?利玛窦是西方人,种族相差更远了,明朝士大夫不是称他为圣人吗?“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个口号在明末士人中相当流行,哪里有民族歧视民族隔离的色彩呢?大体上“华夷之辨”积极的意义更多,促使野蛮向文明的转化。这有什么不好呢?反倒是满清实行彻底的种族主义是极端野蛮、黑暗、落后的。

中国文化在古代世界是独特的存在,在中世纪文明中(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文化,中华文化)中唯一非宗教主导的文化,是一种非常精英化的官僚文化,没有为平民提供一种细致体贴的情感关怀。

而以佛教为代表的印度文明,正如基督教文明,都是一种宗教文明,它们的影响不以领土占有和统治为前提,而是直接影响人心(并不是说儒家文明不影响人心,而是说这种影响是建立在施政的基础上的,而施政的前提是领土主权)。黄药师@_@【转】  我们的民族自称“汉”;我们的华人被叫“唐”人;我们的文化被称作“华夏”文明;我们的国家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央之国”! 高贵而典雅,“中国”何意也! 是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一只手握着宝剑砍下敌人的头颅,一只手拿着书籍保持着最高贵的礼仪,以无限的野心,永不衰竭的欲望,拓展着华夏族的生存空间。

1000年的征战,1000年的教化,不知道踏平了多少国家,不知灭绝了多少民族,直到有一天,当他们将视眼所及的所有肥美土地收入囊中,当他们的面前只有大漠和沙滩时,他们才停下了脚步,他们的武力和高贵让他的所有邻居,全都匍匐拜倒,在他们面前屈膝,而且是自愿的称臣,这些惶恐的邻居敬畏地送给祖先一个伟大的国号“中国”,意思是“世界之中心”!关于印度人和曼尼普尔人如何看待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华夷之辨早过时了,现在讲究的是理性与文明。

我觉得华夷之辨从来都没错,自古以来华夷之辨强调的都是对华夏文化的归附

是一股驱善避恶的向心力,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清朝的华夷之辨已经偏离的真正的华夷之辨的道路了

华夷之辨判断你是华夏还是夷族,主要有三个判断依据

1. 血统、2. 地缘、3. 文化。

血统,就是华夏民族,后来被汉族继承

地缘,坐标中国

文化,比如“右衽”,这和华夏区别于他民族的显著标志(朝鲜、日本也模仿了这一点)

古人,包括孔子和朱元璋都十分注重汉族血统的。

满清不但不讲究华夷之辨,反而反对华夷之辨

雍正撰写《大义觉迷录》,明确反对华夷之辨的血统观念,认为自己入中国也是华夏一部分

蒙元和清朝都是夷狄入中国主天下

可见大清的华夷之辨首先是强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然后想要继承华夏

和汉族一样视周围民族为四姨

这已经偏离的华夷之辨本来的样子了

你可以说大清自大、目中无人,但是和华夷之辨无关,人家是反对华夷之辨的

或者说,大清不过是借华夷之辨的借口歧视外来民族罢了,是伪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真的不是种族主义,也不是民族主义,华夷之辨的最终理想是用夏变夷,即让蛮夷归顺汉文化,对胡人的歧视也只表现在文化汉文化优越感,不会主动攻打蛮夷,因为那是失德和不仁。总的来说,我认为华夷之辨真的非常高明,比什么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高明多了。

所以你说的没错,根据华夷之辨的第三点,虽然身为华夏却行夷族之事,是为夷。



  • 华夏文明的华夷之辨
    答:疏而不戚。” “华夷之辨”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区分呢?文化区分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根据我们中国所有的文化典籍,包括我们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文化的层次,也是解释不通的。据孟子之言,从我们文明的层次来判断,我们文明的层次有‘家、国、天下’,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你提的判断方法,首先必须符合‘家’这个...
  • 夷夏之辨什么意思
    答:夷夏之辨意思是区辨华夏与蛮夷。中国历史上“夷夏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受近代西方民族理论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没有民族主义,但实际上,古人们...
  • 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指的是什么
    答: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指的是在近代中国,对于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的改变。在传统观念中,“华”指中国,而“夷”则指外族,这种观念基于一种华夏中心论,认为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其他民族则相对较劣。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西方文化的传入,这种观念开始受到质疑。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什么
    答: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共产主义、纳粹主义也都诞生于欧洲,是文化意义上广义的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正统中华文化中,有尊王攘夷的观念,春秋大义中的华夷之辨,不以种族...
  • “华夷之辨”一语的来龙去脉?
    答: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710230.htm
  • 晚清时期的 夷狄之辩 如何理解
    答: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
  • [浅析魏晋时期的华夷之辨] 浅谈五胡乱华时期华夷之辨
    答:“华夷之辨”把文化标准放在区分华夷的首位。它强调华夷有别,夷不乱华。这个文化标准包含了语言、风俗、经济形式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周礼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奉行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时期指周礼)的族群是华,不奉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族群是夷。也就是韩愈在其著作《原道》中所说的“诸侯用夷礼则...
  • 关于华夷之辨
    答:即使是 面对的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列强,工业大国,但是这些大国列强都对满蒙贵族的国家政权产生兴趣的时候,还是需要把这些外来户当做落后野蛮的barbarbairian看待的——不是因为西方列强的“落后”是夷,而是因为这些夷对他们的既得利益产生了威胁。说别人是野蛮人,不过是一个借口。通过制造合适的理由,才...
  • 华夷之辨的宋朝时期
    答:实际情况是,在先秦以后,在“华夷之辨”上占据主流的是以文化因素,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一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即遭遇严重入侵和灾难时才稍占主流,而这主要也是为了保护华夏文明与尊严。出生在女真族统治之下的郝经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卷...
  • 简述“华夷之辨”对亚洲的影响,以及元朝和清朝对“中华文化”、“中华...
    答:一:对民族意识的存在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国家、民族,乃至阶级的划分,其实不是单纯的人种划分,而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划分。华夷之辨客观的证实了自古民族意识划分的存在性,并弘扬华夏文明中的精华部分,对于民族意识的认知、民族价值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强化了华夏文明中好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