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太监的传记是梁启超写的,这个忠烈形象是真的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寇连材何许人也,梁启超称他为烈士,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都称他为忠义爱国之士,他因直言上疏被慈禧斩首;梁启超,清流党、维新派都纷纷称赞他的忠烈之举,更有人将他比作大明朝的直臣杨继盛。

他真如传说中的那样正义敢言吗,如果你相信了,那你就太天真了。

抛妻弃子入宫为太监,成了慈禧当红眼线

寇连材出生于北京昌平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小时家境殷实,还读了几年私塾,成年后娶妻生子,靠种地为生,一家5口虽然生活艰难,但也勉强度日,23岁那年,寇连材的父亲因田界之事与财主打官司,丢了家里生存的土地,父亲也抑郁而亡,走投无路的寇连材只好抛妻弃子,流亡到京城入宫为太监。

寇连材长得眉清目秀,能说会道,还写得一手好字,因而得到大太监崔玉贵的赏识,被提拔到储秀宫当差,他又在李莲英那里学会了梳头的功夫,很受慈禧喜欢,而且他忠心,有什么说什么,做事不遮遮掩掩,所以很受慈禧重视,因而派他到光绪身边当差,其实就是慈禧的眼线,随时向慈禧报告光绪的一举一动。

秉笔直书,公然指出慈禧误国,一个太监何来的大局观

寇连材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就是他不顾清朝“太监不得干政”的祖制,公然上疏慈禧太后,指出慈禧误国,最终被慈禧斩杀。

从观点来看,寇连材必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他看到了晚清的弊病,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大义。然而事情就怕琢磨,越琢磨,越能发现问题,寇连材一个太监,整日在深宫中当差,何来的机会接触外界的新思想、新主张,事反必有妖。

谁帮他树立了如此格局呢?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观点,不难发现,这观点和当时维新派的观点相似度极高,这不得不令人怀疑,他的这份奏疏是别人所写。

再回顾一下,寇连材忠烈的形象,是如何而来,此时关键人物梁启超出场了。

《烈宦寇连材传略》就是梁启超所写,文中将寇连材描写成了一个正义、有爱国情怀,敢于直言的诤臣,清流派、维新派都对他进行大肆夸赞,而梁启超本人就是维新派的首领人物。相信此时,许多人都反应过来了,这其实就是文人游戏啊,其目的是慈禧。寇连材的形象越正面,越能体现慈禧的专横、无道、奢侈、卖国等等,这是攻击慈禧最有力的武器啊。

此时,我们不难看出寇连材事件中,最有心机的其实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啊。

小太监,为何会有写奏书的举动

寇连材被维新派利用了,那他为什么会有上折子的想法呢,入宫生存手册第一条“太监不得干政”已经是百年规矩了,他为什么会知错犯错呢?这就要说到人性的贪婪了,寇连材与慈禧身边的掌案太监王俊如关系很好,而王俊如伙同珍妃卖官,结果只是被发配充军,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也打上这个主意。

他想着自己是慈禧身边的当红太监,如果自己上一份折子,慈禧采纳了,他就能升官发财,若慈禧不采纳,最多就是充军。在晚清,太监充军,其实就是走流程,很多地方官一看是当红太监,反而不敢怠慢,一路好吃好喝伺候着,还有贿赂可拿,如同公费出差,所以寇连材一合计,自己里外里都不亏。

1896年2月,寇连材写了有名的《上太后书》,可惜他没有想到,他此文字字诛心,句句刺中慈禧的要害,慈禧怎么能容忍,此事有一必然有二;不杀寇连材,慈禧哪还有面子,那些大小太监还不都学着寇连材的样子上奏折。于是乎,老佛爷发下口谕,斩了寇连材。

寇连材或许真有一颗爱国之心,但他的行为更像愤青,做事不经大脑、冲动,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他被慈禧所斩杀时,正值维新派、清流派被慈禧打压的时候,他的死正好给了维新派攻击慈禧的理由,在梁启超的执笔下,一个鲜活的爱国青年诞生了,再配以文学的加工,寇连材就成了百年来为人所歌颂的忠烈之士,而实际上,他不过是被他人所利用的棋子。



  • 李鸿章贿赂太监出手即几千两,他为什么不把自己这些钱用在北洋呢?_百度...
    答:李鸿章到底“贪”了多少钱呢?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与李鸿章有过不少接触的广东人容闳,在他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中说,李鸿章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这种说法当时很流行。但与李鸿章同时代的梁启超不认同这种说法,梁启超在李鸿章刚去世后写的《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留下的遗产...
  • 慈禧为什么处死寇连材
    答:似乎,寇连材上折子与文廷式有瓜葛,得到了证实,甚至京城流传着寇太监从容临菜市,文学士驱逐返萍乡的传言,赞颂二人。后来,维新派人物梁启超,又用自己的如椽大笔,为寇连材写了传记,称颂寇连材是烈宦,寇连材的美名天下扬了。可是,后来的研究者,在研究了寇连材的事迹和他那份奏折以后,对寇连材的事儿,提出了质疑。他们...
  • \"唐不取太监,宋不取小脚\"这句话到底是梁启超说的还是周作人说的?
    答:梁启超说的, 感叹日本学习中国,唐时不取太监,宋时不取小脚,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
  • 写李鸿章事迹的历史传记书
    答: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
  • 魏忠贤是哪个朝代
    答:历史评价 杨涟: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朱由检: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朱长祚:形质丰伟,言辞佞利。刘若愚:忠贤少孤贫,好色...
  • 郑和是不是太监
    答: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明史·郑和传》里记载,郑和在这场战争中立了功勋,史料上没有说具体的立功地点。但后世人推测,这场战役中涉及了郑村坝这个地点,郑和后来被赐姓“郑”应该与这个立功地点有关。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郑和因为立有功劳,已经是朱棣身边的亲信,能够以太监的...
  • 关于李鸿章的书籍
    答:有两本一定要看,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先读这两本:第一本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应该是李鸿章传记中最有名的。第二本是苑书义的《李鸿章传》,这个是当代众多李鸿章传记中,公认写的比较好。史料充分,观点也比较可观,文笔也是不错的。李鸿章传记写的人不少,但写的好的确实不多,建议你可以看这两...
  • 清朝太监寇连材为何会被慈禧太后处死?他都做了哪些事情?
    答:梁启超称他为烈士。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称他是一个忠诚爱国的人。因出言不逊被慈禧斩首;梁启超,党和改革派都称赞他的忠诚和勇敢,甚至有人把他比作明朝的直系大臣他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吗?如果你相信了,那你就是幼稚。据说中国,历史上有一种人给后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宦官”。...
  • 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这里面究竟有哪样的原因?
    答:什么忠奸、道义、名声、影响,大明王朝倒了,一切都是空谈。只不过,崇祯皇帝直到被逼上煤山,才想起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临终交代的那句“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才觉察到“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皆为奸臣所误”。行文至此,不禁感叹,历史还真是一个任人装扮...
  • 晚清太监寇连材因干政被慈禧太后处死,为什么梁启超称他为“烈士”?_百...
    答:他请了5天假,回到家乡与亲人们诀别,在2月15日,他把早已写好的奏折交给慈禧太后。这个奏折共有10条内容,其中包括:请太后不要揽政权,归政于光绪;不要修圆明园,幽禁光绪;要顾及京师特大水灾,立即停止擅自动用的海军军费去修建颐和园。赎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宁可赔款,不可割地;不宜去掉忠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