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如何回答以下问题?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的设想是在《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的,他以媒介为标准,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部落社会(口语媒介)-脱部落社会(印刷媒介)-地球村(电子媒介)。新媒体的到来让地球村的设想成为了现实,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2.首先麦克卢汉着眼于媒介对于人感官的影响,认为媒介是人感官能力的延伸。这个理论对于我们研究不同的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改变了人们的视觉支配的状况,电视不仅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展了人类的触觉,新媒体在此基础上的效果更加的明显而且还具有更多的自由性。3.热媒体的概念是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了不需要受众调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而冷媒介与之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理解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认为书籍,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属于热媒介,因为他们都作用于一种感官而不需要更多的联想,而电视,漫画,有声电影等属于冷媒介,因为需要多种感官和丰富的想象力。综上所述个人觉得新媒体应该属于冷媒介。

第一、地球村:这个词语已成为几十亿人的口碑’’虽然绝大多数人对其深刻内涵不甚了了。电子信息瞬息万里,使全球生活同步化。
第二、媒介:根据他隐而不显的媒介观念,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最为宽泛、无所不包的定义:媒介是人的一切外化、延伸、产出一句话,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
第三、媒介即是讯息:90 年代之前,人们对此也许半信半疑。人认为媒介仅仅是形式,仅仅是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它是空洞的、消极的、静态的。可是他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


扩展资料:1951年,麦克卢汉第一本专著《机器新娘》出版,这本书广泛分析报纸、广播、电影和广告产生的社会冲击和心理影响,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直到六十年代初,麦氏依然不名一文,在大学教英美文学。衣着随便,丢三落四,清瘦的面相中透出几分厚道。在时尚的美国学界看来,这个北美人像是个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
但接着他的二本著作出版:《古登堡星系》(1962)、《理解媒介》(1964),一时间令人叹为观止,在人文学科领域引起强烈震撼。《旧金山记事报》称为 “最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财富”。

麦克卢汉"地球村"与"部落化"
“个体的、隐私的、分割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观点的’、专门化目标的时代,已经被一个马赛克世界的全局意识所取代”,地球村和部落化是麦克卢汉的伟大预言。不过在对地球村和部落化的理解中,几经爬梳我也没有能弄明白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球是变为一个村庄、一个部落,还是一个村庄、无数个部落,或者,无数个村 庄、无数个部落?照我看来,应该是一个村庄,无数个部落比较好理解,虽然麦克卢汉也有原话如此:“美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都结合成一个部落之后……”。但他同时也提出:超大型国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美国要“巴尔干化”,分裂成为各色各样微型的族群国家和语言国家。所以,不可拘泥于具体的句子。
地球村和部落化概念所要强调的共性,是一体化和整体化,是同步的、瞬时传播的世界。我认为,麦克卢汉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共鸣”,它意味着 瞬时传播,以及即时卷入。这样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外在客观,而是我们与之融为一体的有机实在。换句话说,通过瞬时传播和即时卷入,我们与包括他人在内的所谓环境,已经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了——这样的感受,在后面我还将发现。
但地球村和部落化的概念并非完全一致,否则麦克卢汉也就不会颠来倒去地交错使用了。在我看来,地球村强调的,是瞬时传播的方面,“在这个世界里,空间和时间 的差异在电视、喷气飞机和电脑的作用下已经不复存在。”而部落化强调的,是即时卷入的方面,“部落意志是由全体成员用交感的方式同时作用表现出来的。他们 、的关系千丝万缕,彼此卷入的程度很深。”不管麦克卢汉的思想是多么地庞杂深奥,也不管他的表达是多么跳跃难懂,地球村、部落化这两个词所预言的图景,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从讯息传播的角度,今天的地 球的确已经成为一个村落;而从讯息作用的角度,我们已经被即时卷入,被文字、理性、分类思维所规定的社会,已经以非文字的、非理性的、整体感应的方式,溃散并且凝聚成一个个潜在的部落——可能是黑人部落、白人部落,也可能是性放纵者部落、清教徒部落,特别在互联网世界,人们已经打破了国家、民族、社会等等 的身份规定,甚至打破了自身的个体规定性,成为不同社区、群体的集合,即时地响应着铺天盖地而来地讯息,被其击碎、筛选、集合、融化成不同的部落,而且部 落本身也在不断的被击碎、筛选、集合、融化之中。边际已经消失,边际不断形成,人们被统一到一个巨大的共鸣箱中,人们又同时在即时反应和相互作用中组成自己和他人的部落,这个看似矛盾的图景,就是麦克卢汉描绘出的电子媒介世界。

  • 地球为什么是“村”
    答:这种新兴的感知模式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极其融洽的环境之中,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开创一种新的和谐与和平。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正在建立,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环球村即将产生。事实上,这种环球村已经产生。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是全球化理论...
  •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如何回答以下问题?
    答:新媒体的到来让地球村的设想成为了现实,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2.首先麦克卢汉着眼于媒介对于人感官的影响,认为媒介是人感官能力的延伸。这个理论对于我们研究不同的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改变了人们的视觉支配的状况,电视不仅...
  • 传播学中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实例。请举一个简单的现实例子来解释这...
    答:报刊和微博的对比 报刊和微博都能够传递信息【本质:媒介即讯息】报刊是视觉的延伸,而微博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功能: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报刊属于“热媒介”它传播的内容是经过层层核实的,保证了消息的准确度,但我们在其中的参与度也大大减少了。微博属于“凉媒介”在微博里大家的参与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
  • 地球村是神马
    答:地球村的概念,其实是一个传播学的概念,后来因为很形象,人们了解的就比较普遍的。美国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本来的意思呢,是说:电视、广播、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人们可以即时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整个全球就好象一个村庄,人们可以对世界各地发生的...
  • 地球村是谁提出来的
    答:而不是负面影响。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它不仅影响了传播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也对全球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地球村”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被用来描述世界范围内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 地球村是谁提出的
    答:这概念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麦克卢汉认为,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像村庄一样的社区。“地球村”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于全球化、信息传播和技术发展的深刻认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地球村”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
  • “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答:地球村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又译为世界村,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人类变得相互间更加了解了。
  • 为什么地球叫地球村?
    答:这种新兴的感知模式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极其融洽的环境之中,消除了地域的界限,文化的差异,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开创永恒的和谐与和平。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正在建立,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环球村即将产生。事实上,这种环球村已经产生。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萌芽...
  • 地球村是指什么?
    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这一词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
  • 地球村具有什么意义
    答:这种新兴的感知模式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极其融洽的环境之中,消除了地域的界限,文化的差异,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开创永恒的和谐与和平。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正在建立,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环球村即将产生。事实上,这种环球村已经产生。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