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沟通的概念、形式及层次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旨在传递信息并建立相互关系。沟通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接受者和反馈过程。信息是沟通的核心,信息发出者是沟通的启动者,信息的传递是沟通的关键,信息接受者是信息的接收目标,而反馈过程则确保信息的完整传递和理解。
二、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形式主要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如在护理实践中,口头沟通常用于与患者的交流,书面沟通则适用于健康教育资料和医疗记录。非语言性沟通则涉及身体动作、表情、眼神和触觉等,它有助于表达情感、维护个人形象、确认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调整互动,对维护护患关系至关重要。
三、沟通的层次
沟通的层次从一般性交谈开始,逐步升级到陈述事实、交流意见和感情,最终达到沟通的高峰。高峰层次是一种短暂的一致感,通常在双方建立了信任后自然产生。在护理实践中,不应强求达到最高层次的沟通,而应专注于在双方感到舒适和开放的情况下进行有效沟通。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清洁、消毒和灭菌
    答:一、清洁、消毒和灭菌的定义 1. 清洁——清除物品上的污垢。2. 消毒——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3. 灭菌——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胞。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 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达到消毒或灭菌目的。- 燃烧法:常用于...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答: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皮试液剂量、结果判断、过敏反应表现及护理 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2)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3)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5)青霉素应现用现配。(6)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查对,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每次注射后应观察30min.2.青霉素皮试液剂量:每毫升...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帮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_百 ...
    答:一、帮助病人翻身侧卧 (1)一人法:适合于体重较轻的病人。向病人解释说明目的及方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将病人两下肢外移向护士侧,再将肩部外移,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轻推病人转向对侧,使其背向护士。按侧卧位法安置好病人,使病人安全、舒适。二、帮助病人移...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输血反应及护理
    答: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士考试辅导系列谈之《基础护理学》辅导:输血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致热原引起。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l~2h内发生。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有的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TAT皮试与碘过敏试验法
    答: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士考试辅导系列谈之《基础护理学》辅导:TAT皮试与碘过敏试验法 一、TAT皮试液剂量、结果判断及脱敏注射法 1.皮试液剂量 配制成每毫升含150iu的TAT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内注射15iu/0.1ml.2.皮试结果判断 阴性为局部无红肿。阳性表现为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
    答:一、皮内注射法(id)(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三角肌下缘。(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皮肤
    答:一、目的 2.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增强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二、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1.淋浴和盆浴 适用于全身情况良好的病人,衰弱、创伤和患心脏病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不宜淋浴和盆浴。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禁用盆浴。水温调节在40℃...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病人清洁护理之口腔、头
    答:二、头发护理 头虱及虮灭除法 虱子可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发现病人有虱应立即彻底消灭,常用药液是百部酊。操作时护士需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虱、虮感染。必要时,先动员病人将头发剪短,剪下的头发用纸包裹焚烧。用纱布蘸百部酊将头发分层擦遍,使其全部湿透,反复揉搓10min,然后给病人戴好帽子包严...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答:见于下呼吸道梗阻时。呼气时间延长。多见于哮喘患者。二、测量呼吸的方法 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为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测脉搏后手不离开诊脉部位,观察患者胸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并注意节律及深度变化。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次数,计数1min.
  •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答:一、异常脉搏 1.频率异常 (1) 速脉: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见于发热、大出血等患者。(2) 缓脉: 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2) 绌脉(脉搏短绌):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极不规则。见于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