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修身养性或者道家的阴阳至理的名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有哪些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无私者勇,忘我者清。

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
自警自省自重自爱

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
自警、自励、不自私。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这世间,就像一场迷梦,什么都要看破,不但财不能贪,贪财,痛苦就随之而来,名也不能贪,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没有一样我们可留恋的。  我们修行,就是靠我们的誓愿力在成佛的,自古以来的佛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等,无不是靠著他们本身的誓愿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学佛要有像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的誓愿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愿吃的苦,这样,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萨的,往往都是那些让人家看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我们来这世间,就是须要生活,衣食住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赚的钱,吃能吃得饱,穿足够穿得暖,基本上过得去便可以,不要贪,剩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功德,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挥霍、享受,随心所欲,不知节制,不会做功德,这就变成坏人。  修行人念佛,本身还须受种种的病难与劫厄,以消宿世来的业报,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种种的劫报,方能成就佛道。释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经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若计人我是非,还是属于世俗生死烦恼的况味,不是出家解脱的境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则智慧渐明,当事一触,智慧则通,知道该怎么做,所谓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砺出来的,由此更能引发出神通。  修行成佛,行菩萨行,乃至广度众生,都是靠我们内心的愿力,如果内心的愿力坚强,必能度过重重难关而心不退转。  来出家也是一样,不论你是大学生、是博士,还是不识字,也是要从扫地、劈柴、种菜、煮饭等杂务苦行开始,慢慢消除你的业障,渐渐地智慧清明,而得到解脱。过去的佛菩萨,他们是这样做、这样修而得到解脱成就,我们现在循著过去诸佛菩萨,所修习的路径而修,自然也会得到和佛菩萨相同的结果。  不要看念佛很简单,业感重的人,会念得索然无味,而起烦恼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简单的事。  修苦行的人要有气魄、有愿力,不怕吃苦,各种境缘,都须亲自从其中历练出来,才晓得实际的情况,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无碍,否则,没有愿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缚住了,智慧如何能开?  对人普普通通就好,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无好无坏,平平就好,这就是修行,否则便不称为修行了。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业障、开启智慧。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佛教



  • 有哪些关于修身养性的励志书籍
    答:关于修身养性的励志书籍推荐3 庄子 庄周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
  • 关于道家修身养性的方法!
    答:道德经》《老子》第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做人如何修身养性
    答:75、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76、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77、...修身养性十法: 一、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恼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 二、生活在这里。 对于远方...
  • 如何修身养性
    答:道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流传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文化主旨的“道法自然”,规律生活进而能修身养性,对于浮躁又急功近利的现代人来说,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摒弃不良习惯,...
  • 修身养性的诗歌 诗歌修身养性
    答: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有哪些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赏析 1.天行健,Jun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Zhou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Yi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Yang,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Cai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Ze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
  • 道家关于养生的论著有哪些?可否一一列出?
    答:---辟谷--- 辟谷,非避开五谷,而是开辟谷道...有物有隙,无物不隙,物也隙也,无隙无物。动物之深也,物情乃显,谷道乃辟,显辟会际,格物之几。物格然后辟谷,先天而天,奉天而养,既重其天,复显其人。呜呼辟谷,元元本本,诚不我欺!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医病健身,排毒养颜、驻颜(...
  • 修身养性是什么意思?
    答:修身养性,意思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主要内涵 戒自卑 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要努力丰富自己,自强而后崛起。戒嫉妒 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提高自己便于更有竞争力。
  • 如何培养自身心性,就像道家的静坐,修身养性?
    答:静坐前的准备 (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
  • 请专业人士推荐几部道家修行方法的书 简单点的 比较容易入门
    答:7、《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书,教人清心寡欲,作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为明清扶乩托名吕祖所作与《唱道真言》、《道乡集》、《大成捷要》、《古书隐楼藏书》为明清道家经典著作的代表《太乙金华宗旨》较少用及铅汞、龙虎、坎离等名相, 以道教内丹金丹(金华)之修炼为主, 而以儒...
  • 修身养性有何好处
    答:修身养性有何好处?修身:使身体健康,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修身养性,就是让人心不致动荡不安,达到陶冶情操,平衡心态,事事想得通,顺其自然规律,积极适应环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做到控制好自己心情,不生不切实际的妄念。这样,人体心情处在心平气和状态下,生理功能平和有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