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对刚死的外婆的祭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求对刚死的外婆的祭文

外婆是一个与世无争的慈祥老人!





公元200×年×月×日×时,我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送走了外婆,这是个我永远都难以忘掉的日子。
在外婆最后的时间里,我守在外婆的身边,外婆已经85岁的高龄了。此时外婆的眼睛已经不能完全睁开了,满眼的迷茫,当我叫“外婆”时,外婆还是有意识的,虽然不能言语,但依旧向我点头,当我伸手触摸到外婆那冰冷的双手时,那干枯的嘴唇一直在努力的蠕动,还不时的发出宛如游丝般的声音。当我还没来得及想对外婆说什么话时,外婆就走了......外婆走的那么的安详,没有痛苦,好像她已经完成了她一生的神圣使命......





我最最最慈祥的外婆,您走了,您可知道您的外孙是多么的伤心啊~~
外婆这一生没与人吵过架,没与人红过脸,永远就只有奉献,奉献~~





记得那还是我7.8岁时,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没时间照顾我,我就在外婆家生活了2年时间,那时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外婆每天还是用家里唯一的那只老母鸡下的蛋,让我补充营养。其实我最爱吃的,还是外婆做的揪面块饭,那种味道,再没有人做的出来了。往事历历在目,我想您啊--外婆,您走了,那么安详的走了,天堂的大门一定为你敞开着......
外婆啊--外孙在此为您点亮着一盏盏长明灯,让它为您照亮天堂之路,但愿天堂里您不再寂寞,但愿天堂里不再有烦恼,但愿天堂有您开心的笑容...
诚祝您在天堂路上“一路走好”!!!
200×年×月×日守灵撰写

1、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对方不会喜欢自己的亲人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亲人。
2、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心中依然埋藏着不变的情怀,很多人不再渴望星光灿烂的夜晚,不再奢求云中漫步的浪漫,只盼望当流星滑落天际时,可以带去所有的心愿,让每一个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们都能够幸福快乐,让每一次的感动都能够转化成前行的力量,让每一次失败都能成为幸福的转折,那健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过去的呢?
3、亲人、朋友、知己之母亦是自己的母亲,他们的悲痛等同于我的悲痛!
4、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5、在所有的离别中,亲人的逝去会让人更加地迷茫与绝望,看到曾经熟悉的生命走到尽头,记忆中与之一同经历的坎坷与幸福,在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再次浮上心头。然而,在无尽的缅怀中,我们也明白:逝者已去,生者已矣。

6、于是,学会更加地珍惜身边鲜活的生命,并带着离开的亲人的梦想,勇敢地走下去
7、我知道各地风俗迥异,但共同的是要表达出对亲人离去的悲戚心情,我也只能在数千里之外让他代我叩首作揖进献花圈!
8、这段时间,我总觉得眼色朦胧湿润,总是寻找原因而不知,是清明将至,逝去的亲人在那边思念我,而或我在怀念我故去的亲人?
9、请xxx放心,我们会像你一样照顾你的亲人,并照看你的孩子快乐并健康地成长。当然你会知道,只要我们活着,你就活着,在我们的谈论中,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不经意会流下的泪水中,你都会永生,在一个更快乐更阳光的世界里永生
10、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如何安慰失去亲人的人
1、了解居丧反应的相关知识
亲人离世时,家属感到非常痛苦,号啕大哭,流泪不止,反而是正常的居丧反应中比较好的情况。一方面表明他们已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另一方面悲伤的宣泄也有助于他们更快地调整过来。悲伤的持续期通常自丧亲1周后开始。当时看上去情绪“正常”并不等于不悲伤难过。丧事过后,宾客散去,才是居丧者更需要关注和陪伴的时候。
2、要做一个好的陪伴者和倾听者
这个阶段他们真的特别渴望有人能好好的,耐心的听他聊聊离去的亲人,聊聊他们过去相处的点滴,感受他的悲伤和不舍。而不是被人劝“想开点,振作起来”或者直接被转移话题。
3、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亲人意外去世,或者居丧者很难从悲痛自责中走出时,最好能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闻汝丧之日,乃能衔哀致诚,具时羞之奠,告汝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父母与汝是依,吾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汝之辛悲也。去年,汝曰:“吾年未xx,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长者殁而少者存,病者夭而强者全!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xxx之书,XX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 外婆去世诗句有哪些
    答:毛泽东:祭文·祭母文 (1919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 外婆己过世今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作为外孙女想感慨一下怎么写?_百度知 ...
    答:我觉得没必要这样放在心里就好啦,既然是外婆的生日,外婆已经过世了,没必要拿出来。拿外婆出来做文章,可以放在心里挂念就好了。然后你想怎么写都可以,但是我觉得每个人,抒发感情的方式都不一样,要是我,我就不会这样觉得对老人不尊重。
  • 有没有祭文???急啊!!!
    答: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18-01-09 丧事祭文有哪些? 4 2017-12-02 有关“祭文”的文言文有哪些? 1 2018-10-13 怎样写祭文? 7 2011-08-21 苏轼写过那些祭文??? 12 2019-09-09 祭文大全,祭文的书写格式? 22 2020-08-23 祭文谁给...
  • 外婆(终)
    答:入葬的前一天晚上,道士又要做什么仪式,将剩下的亲人分成孩子一批,女婿媳妇一批,孙子孙女外孙一批,念分别的祭文让大家痛痛快快地守在灵堂前哭一场。当外婆的子女跪在灵堂前时,我在门外的坝子里坐着朝里面看,那时候还在跟黄总开玩笑,说靠近门口的不知道跪的是谁,哭得肩膀都在抖。等他们结束...
  • 姥姥走了外孙应该做些什么
    答:当姥姥离世,外孙可以采取以下行动以示哀悼和纪念:1. 表达哀思:外孙可以通过送花圈或鲜花花篮来缅怀姥姥,也可以撰写祭文,分享对姥姥的回忆与感激之情。2. 守孝与传统习俗:遵循传统文化,外孙可以选择守孝三年,期间避免参与庆祝活动如贴对联、拜年、放鞭炮等,以此表达对姥姥的敬意与怀念。3. 超度与...
  • 清明节祭文征文
    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祭文征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祭文征文1 在不经意间翻开手机日历时,才发现今年的清明节和往年与众不同,不同的是这天刚刚也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生日,于是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哀思和隐隐的痛楚——“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在”。屈指算来,自离开家到外面求学...
  • 给外婆的一封信
    答:这不像祭文,也肯定不算祭文,因为我根本不懂得如何写祭文.只是想写封信给天堂中的外婆,想和您说说话而已. 十八年过去了,我没有停止过对外婆您的爱和思念,我想直到我离开世界那天也会带着您曾经给我的爱一起离开. 此致 敬礼! 给外婆的一封信范文9 亲爱的外婆: 您好!我最近时常会想念您。所以打算写一封信给您...
  • 《清明祭文》作文450字,自己写
    答: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活着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赶回自己家乡祭奠亲人,哀思如四月的春风划过人们的心坎,掀起人们的思绪、怀念!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面对故去的亲人,我还是用文字来祭奠我对亲人的怀念与哀伤,从我的身边已经走过无数的至亲,祖母、祖父,外公、外婆,还有...
  • 有什么古文是母亲去世的祭文?
    答:刚刚出门一年满,奶奶去世外婆连。更说奶奶死得惨,去年疮痛到今年。两个老人都不见,这回上省才算冤。赶到今宵把主点,外婆倒还算有缘。是年田地又换佃,寅哥上庄在冬天。明年朝考期不远,安排游子往长安。宗师约我同作伴,一到万县便开船。说起进京母伤惨,不知回家在那年。衣服要多带几件,缺那一件母亲连。
  • 经典文言文的祭父母文
    答:6. 文言文母亲去世祭文 祭母文 先妣某氏,自XX之华而来吾族中,持勤克俭,相夫教子;温贤讷言于内,执重周顾于外。虽闲邻肆舍皆言其德也。 及吾降,家道因事而稍落。于是仆侍尽去,母亦尽其力而每使吾乐于其中。至总角之年,更延乡中名士就学,每至吾学有所得,欣欣然或有得色,母则曰:“偿闻古之大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