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1
中日甲午战争的的过程是怎样的?

1894年,即中国旧历甲午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1月,朝鲜国内爆发了东学党起义,6月,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7月中旬,入朝日军达到18000多人,大大超过了赴朝清军。这时,日本政府便训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之冲突。”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不宣而战,对中国船队发动了海盗式的偷袭。战火在“渡满洲的桥梁”上烧起来了。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
9月15日凌晨,日军四路重兵向平壤城内的清军发起猛攻。清军统帅叶志超,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不但不组织军队凭险抵抗,固守待援,反而率军逃跑,“一夕狂驰三百里”,在平壤保卫战中,虽出现了左宝贵等英勇抵抗的爱国将领,但终于无法挽回败局,丢掉了平壤城,战火很快就烧过了鸭绿江。
军情万分危机,在国内主战将领的呼吁下,李鸿章决定雇用英国的5艘商船,运送陆军8个营增援在朝鲜的清军,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率大小船只18艘护送。不料,这个重要的军事机密,被李鸿章的外甥在日本特务重金贿赂下,给出卖了。
9月17日,日本舰队又在黄海向北洋舰队挑起一场海战。这是整个甲午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当时双方参战的,有日舰吉野、松岛等12艘,中舰有定远、致远等10艘。战幕一拉开,北洋舰队虽险情丛生,但广大爱国将士莫不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有“定远”、“致远”、“经远”3舰。
旗舰定远号是敌舰攻击的主要目标,战斗一开始,便中弹数发,船上桅杆被打断,船桥被震塌。正在指挥的北洋海军提督身受重伤,但拒绝入仓,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鏖战中见旗舰“定远”号上的帅旗被打落,立即命令升起帅旗,毅然担当起指挥舰队的任务。他见敌舰“吉野”甚为猖狂,认为“苟沉此舰,定以夺其气而成事”,便当即立断,集中火力猛击“吉野”号。炮手们发炮准确,一排排炮弹发着尖厉的呼啸声直朝着“吉野”飞去,打得“吉野”舰火光四起,掉头逃跑。邓世昌下令尾随追击。由于舰上配备的弹药很少,不多时,炮弹便打完了。“吉野”发现这一情况,便又反扑过来。邓世昌在广大爱国士兵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的鼓舞下,毅然决定: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视死如归的官兵们的怒吼声在黄海上空回荡。“吉野”号上的日本官兵被中国水兵的英勇行为吓呆了,惊恐万分,纷纷跳水逃命,就在“致远”号逼近“吉野”的时候,它不幸撞上了敌舰攻击“定远”号的鱼雷,锅炉爆炸了,舰上燃起了大火,船体缓缓下沉。但舰上的200余位中国官兵,无一人跳水离舰,他们在高呼杀敌的喊声中,随自己的军舰,随着舰旗沉没在黄海的怒涛中。
当“致远”、“经远”被敌人炮火分隔开后,“经远”号也在激战中受了伤。管带林永生指挥受伤的“经远”舰独立作战,力图把敌舰吸引过来,让“致远”狠揍“吉野”。在混战中,一敌舰受重伤企图逃跑,“经远”立即开足马力追击,准备给以致命打击,不幸也中了鱼雷。林永生大呼“为国杀敌,死而后已!”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在舰身逐渐下沉的情况下,继续向敌舰猛烈射击。最后,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为国殉难,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气节。
“热血染黄海,丹心映碧波”,“致远”、“经远”将士的英雄壮举,激励了舰队众多官兵的斗志。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在北洋舰队的严厉打击下,敌舰大伤元气;旗舰“松岛”受创极重,官兵死亡100余人,完全瘫痪;“比睿”后舰起火,逃出重围;“西京丸”中弹累累,运转失灵;“吉野”也丧失了战斗力。此时,敌人感到再打下去已力不从心,于是先行退出战场。北洋舰队也返回旅顺。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尚存的军舰,停泊在山东半岛的威海卫军港内,日本侵略者知道,要使清政府屈服,就必须歼灭北洋海军。在日军海陆两路夹击下,威海卫南、北炮台很快失守,日军封锁了威海东西港口,并从南、北炮台和停泊在港口外的军舰上,一起发炮,轰击港湾,使北洋舰队陷入困境。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诱降丁汝昌。丁汝昌严辞予以拒绝。随着威海卫形势的日益危险,窃踞北洋舰队海军副都督的英国人马格禄等人,勾结营务处道员牛昶炳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胁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十分悲愤。2月11日,刘公岛告急,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军的情况下,丁汝昌召集诸将开会,提出“与其在刘公岛坐以待毙,不如冒险突围,与日军作最后的较量。”然而却无人响应他的建议。会后,牛昶炳等人又指使一些贪生怕死的人,用尖刀威逼丁汝昌率队投降。丁汝昌不愿卖国求荣,但又无力挽救危局,遂怀恨自杀以身许国。丁汝昌死后,马格禄等人又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北洋海军就这样“一朝瓦解成劫灭”,不久,牛庄、田庄台、营口相继失陷。中日甲午战争以侵略者的胜利而告终。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按侵略者的旨意,派李鸿章赴日本“议和”。4月17日,李鸿章按日本侵略者要求,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割让台湾给日本等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这一年爆发的中日海上大战,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
在甲午战争过程中,清廷一直在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迅速深化,人民承受着更加深重的灾难。

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60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间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之战。

邓世昌与“致远”舰部分官兵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35营,1万7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1万6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崑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500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之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因这次海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港市)附近海面,亦称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从航速、火力等方面看,日方也占优势。中午十二时五十分开战,日本舰队先绕攻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北洋舰队将其拦腰截断,重创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使之丧失战斗力而逃出战场。日本舰队继而采取背腹夹击的战术,北洋舰队势大不利。其中致远舰已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舰身爆裂,全舰250人中除16人遇救外,其余壮烈牺牲。下午三时许,北洋舰队十舰中,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威海卫保卫战中清军阵亡士兵的遗骸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使之丧失战斗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气衰力竭,不敢恋战;向西南方向逃遁。海战中,提督丁汝昌受伤不退,激励将士;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冲锋于前,誓死搏敌;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带林春曾苦战于后,终于出现转机,粉碎了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82营,约2万8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3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战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2万5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10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瑟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33营,约1万3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瑟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2万5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5营3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晒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晒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晒与伊东枯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与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澂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朝百余营6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答:2. 1892年,日本以帮助朝鲜镇压起义为由,派兵入朝,进一步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3. 1894年6月,日本以中国北洋水师扣押一名日本水兵为由,要求登船搜查,被拒绝后,以保护侨民为名,在黄海巡航,并骚扰中国海上运输船。7月,在黄海大东沟海域,日本击沉清政府运兵船,引发甲午战争。4. 1894年8...
  • 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
    答: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具体经过是什么?
    答: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不久,即侵略中国,曾一度入侵台湾。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旨在以朝鲜作跳板,入侵中国。光绪二十年(1894)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此机会,动员海陆军开到朝鲜,并不宣而战,在海上和陆路向中国军队大举进攻。...
  •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答: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经过: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
  • 中日甲午海战是怎么进行的?
    答:这是指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交战双方海军之间所发生的诸次战斗。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加紧扩军备战,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在台湾遇难为借口,派兵3000余人,在其“孟春”号、“日进”号、“筑波”号等军舰护送下,登上...
  • 甲午中日战争是怎么回事?
    答: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丰岛海战,战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
  • 中日甲午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答: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和日本都有什么样的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及《议订专条》三款、《另约》三款、《停战展期专条》两款。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3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丧失了大量的国家主权。日本既占领了台湾等岛屿,又获得了2.3亿两的白银。这些使日本...
  •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
    答: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爆发甲午战争?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会开战?甲午战争过程怎么样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
  •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
    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
  • 中日甲午战争的大致经过,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答:1.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持续至1895年,是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常以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来命名。2.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主要在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进行。此阶段以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为重要陆海战役。- 第二阶段: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