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银行信贷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谈谈“债务中的美国经济”的看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和现实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文化保障机制。通过培养和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将个人行为与企业发展、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位银行员工都有能以诚实守信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信贷业务,以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信贷审查,以对客户负责、对全行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正确地审批每一笔业务,在这一文化熏陶下,建立一支品行端正、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
  强化信贷人员和银行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一是要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全员风险意识和合规文化。态度可以决定一切。
  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从主观上可以指引信贷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二是要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防范操作性风险。三是加快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
  (二)加强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风险的屏障。银行要想有序、有效地开展业务,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作保证。通过制定信贷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使信贷人员都清楚自己的权限和职责,使所有的信贷业务都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为了适应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各项管理制度还要进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及时补充新内容。
  一是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强化约束机制。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业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机制。比如贷款的审批、信用证的开立等都要明确各级的审批权限。另一方面,明确客户经理职责,加强内部控制。二是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分设不同岗位,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办理。三是加强内部稽核,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稽核部门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还应及时将检查评价的结果反馈给管理层、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改进,以增强内控机制的有效性。要逐步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稽核相结合,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稽核方式,大大增强稽核在防范内部风险中的职能作用。
  (三)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严密的风险监控机制,要从资格审验、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各环节入手,加强各风险点的稽核监督、内控约束和责任认定。建立逐户分析、逐笔测算和定期分析制度,为风险预警提供准确的早期信息。其次,建立分级预警预控机制。按风险程度将预控风险分成若干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设置相应的处置方案。第三,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分析软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开发风险监控预警的系统平台,对每个客户、每笔贷款、每项业务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和警报提示,促使相关人员更有效、更及时地防范业务风险。
  (四)引进、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金融工程理论的迅速发展,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创新,西方银行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学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商业银行要在展开深入分析和历史统计的基础上,对这些模型结合本行实际进行修正、调整,按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级模型、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模型等信贷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准确评估信贷风险,以便于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五)加强金融监管和协调
  推动制度创新,形成合理高效的银行监管体制。首先应尽快实现监管重心由市场准入监管向银行产品或银行工具的经营过程的风险监管以及建立退出机制的持续性监管转移,特别是加强对银行往来业务的监管力度,包括在银、证、保之间的往来业务。督促银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保持资本充足,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监管当局必须加强监管长期规划,强化监管的持续性和预见性,全程跟踪,实现持续性监管。其次,我国的银行监管必须尽快实现由传统的合规监管为主转向风险监管为主。以风险为本的银行监管理念是巴塞尔委员会所希望和要求的,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所遵循和实践的。而风险始终贯穿和伴随着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因此,银行监管的重点应放在金融机构运营全过程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上,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找出最有可能出现风险的业务领域和环节,给予特别关注。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到底是多少?这些债务的风险有多高,会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系统性风险或者区域性风险,应对这些债务和风险有哪些应对举措?基于此,日前,国务院信息公开办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第25次文津圆桌闭门研讨会进行研讨。

债务总量持续增长但整体可控

数据显示,以广义信贷总量的指标,到2016年一季度末,广义信贷为134万亿,广义信贷和GDP之比是193%,比2008年末上升79个百分点。以各项贷款比GDP的指标,到2015年底这个指标差不多是150%左右,比2008年末上升47.5个百分点。这说明这些年我国债务总量在持续增长。

不过,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主任何国锋称,相对债务总量增长,债务结构的问题更加需要引起关注。

何国锋强调,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整个融资体系结构不合理,长期依赖银行体系。他说,近年来,直接融资尤其债券融资这块发展比较快,但股票融资占比比较低。2015年末债券和股票融资总量在社会融资规模占比14%左右,这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压力和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银行业承担了大量本来应该由资本市场解决的一些金融服务,像科技创新、大众创业、兼并重组这些应该由股权融资来做更好一些。

就整个银行体系来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体系的不良贷款率仍较低。何国锋提到,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同时整个贷款损失准备也比较充足,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拨备有2.4万亿,今年以来还在增长,拨备覆盖率175%,贷款拨备率3.06%,对于不良贷款仍有充足的拨备。

此外,企业债市场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2016年3月底,企业债券存量规模4.17万亿元,占整个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财政处处长关鹏表示,发改委管理的企业债券最大的特色是与投资项目直接挂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资金的投入大都形成了一些比较优质的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经营收入,是债券还本付息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债券在整个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各品种中违约数量最少,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另外,财政部预算司债务处处长尹李峰也提到,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尹李峰说,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16万亿,两项合计全国政府债务26.66万亿,占GDP的比重为39.4%,低于欧盟60%的预警线,也低于当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

尹李峰表示,从地方政府债务来看,目前债务风险也总体可控,以国际通用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指标衡量,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9.2%,低于国际通行警戒线。与一些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与债务相对应的优质资产作为偿债保障,加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也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

不过,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前存在的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总体有所下降、局部地区的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地方政府违法或变相举债担保情况仍有发生、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不规范的PPP模式等新情况和问题,尹李峰称,有关部门正在督促地方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从居民负债来讲,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提到,2013年中国达到55.5%,美国为113%(2007年为143%),日本是130%。相对来讲,中国的居民部门负债率还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曹红辉说,消费的贷款在中国是两倍于经营性负债的,占到整个居民负债的32%,其中居民负债中,80%是用于购买房产,其次就是汽车和信用卡的贷款。另外,中国的居民人口结构中,40岁以下占53.71%,这说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并非是造成中国居民负债增长的一个显著制约因素,今后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人口结构没有成为一个约束。按照美国15%的居民负债的边界来看,大概我们可以新增40.69万亿的居民负债空间。综合举措解决结构性债务问题

在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表示,全球债务同样在增长不能光拿中国说事。他说,从全球来看,2000年开始全球债务87万亿,2007年是142万亿,2014年是200多万亿。在2007年到2014年债务危机债务救助中全球性增加了57万亿美元。债务对GDP比例,全球上升了17%,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在上升。到现在为止这种持续上升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但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

虽然总体负债水平上升,但相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GDP负债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位的水平。

曹红辉说,2001年到2014年,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达到49.7万亿美元,新兴市场为14.2万亿美元。从全球来看,数量众多的边缘化国家的负债率在下降,少数重要的经济体的负债率却在快速上升,这其中存在结构性差异。比如,美国2001到2014年负债率从53%上升到100%,日本从153%上升到200%。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美英两国效果最为显著,但其他发达国家的居民债务水平不减反增,比如加拿大、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债务持续膨胀,荷兰、丹麦、挪威的杠杆率大大超过了美国的峰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说,中国的债务状况总的来看有三点,一是赤字总体比较小,二是经济增速仍然全球领先,三是中国政府掌握了很多生产性资源,不大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整体来说,债务水平和状况应该是可控的。但问题是,既然债务实际可控,为什么坊间、尤其外围对中国的债务问题会有这么大的恐慌呢?

她说,这其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债务总体不透明,除了过去不愿意主动公开债务情况外,就是目前提到的大部分债务都是直接显性的债务,有一些直接隐性和间接的债务没有谈到,隐性债务如何清算出来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外,政策的不连续,在某些政策上有一些突然性,转向特别陡,或者一些政策到基层后出现异化,再有可能一些可执行的程度不是那么高,这容易招致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也认为,中国的债务问题是结构性的。总体来看,中央政府的债务水平并不高,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增长速度比较快,企业负债水平较高。这反映出:第一,中央政府不愿意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希望地方多花钱,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并没有明确划分清楚。第二,企业负债很高,跟依靠贷款的粗放增长方式,跟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都有关系。比如,大的央企融资超过了自己的需求,钱到手之后转手倒给中小企业,自己还能赚一笔钱,导致负债率越来越高。如果看这些指标,只能说中国经济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并没有到了马上就要出现危机的地步。

何帆预测,如果真的出现危机,肯定反映在流动性方面。政府债务的腾挪空间更大,很有可能出事情的是企业的负债,企业到最后还不上钱了。只是目前来看,企业的盈利状况大体来讲还比较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化,另外,企业的资金仍然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尚未出现企业资金大量被占用还旧债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还债挤占了投资的情况。

何帆认为,债务问题是必须尽快解决的。不过,中国还远远没有到了马上就要爆发债务危机的时候,不必过分担心。有时候,债务危机是自己吓出来的。

何帆建议,应该密切关注债务指标,同时尽快做好预案准备。各种解决债务问题的政策措施很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解决债务问题,需要“鸡尾酒疗法”,各种药效需要配合,剂量需要斟酌,对潜在的副作用要有充分考虑。

何国锋也表示,要实现经济有序去杠杆,把债务尽可能的降下来,还是应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从银行信贷角度,总的思路还是应该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措施。从银行监管角度来看,企业负债整体较高,同时企业债务风险已经有所暴露。当前,主要以央企作为突破口来研究怎样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和企业债务链,缓解企业相互拖欠资金的问题,同时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的信贷风险。对僵尸企业,现在主要还是尽量推动其进行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尽量少实施破产清算,对于必须要破产清算的也是在多方研究信贷怎么退出来,包括信贷退出的方式、节奏,包括影响,尽量不搞大规模一刀切退出。

信贷角度的话,债务过快增加,表明经济火力不够,市场流动性不足,站在银行本身的话为应对企业违约上升的风险应该收缩信贷,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而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则希望银行的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
风险控制角度的话,首先,信贷受影响自然就会影响到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违约率可能会上升喽
第二,也是更直接的就是市场风险,汇率波动的能能行更大,外币资产之类的风险暴露也会不同。

  • 信贷风险的把控方法及预防措施
    答: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
  •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
    答:第三,风险管理遵循“底线”。这是从风险缓释的角度。风险无法消除,但可以控制。假设被列为小概率事件的“如果”会发生,完成的短板不够强,怎么办?这时候风险管理就需要设置安全垫和底线。正所谓“一个坐垫”,要求客户提供抵押、担保、保证金、账户监管等风险缓释措施,或者对资产负债水平、业务增长水...
  • 信贷风险控制手段?
    答: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
  • 如何控制信贷风险
    答:如何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哪些特征?1、客观性: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2、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3、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
  • 信贷风险如何管理?
    答:9.保证银行风险预警调节传导的有效执行,控制各个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效果,同时确保银行与外部管理部门风险协商机制通畅执行。10.确定当风险进入后期转化阶段时,银行需拟定对风险处置、转移和退出等一系列管理方案,提高风险抗御能力。2***风险管理的实施程序 信贷风险结构决定着一笔贷款的各个风险基点的...
  • 银行如何对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进行管理和控制?
    答:第三条贷款跟踪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中国银行贷款跟踪管理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及贷款本身、借款企业、担保等因素的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转化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二、贷款跟踪管理的职责分工第四条贷款的跟踪管理要坚持...
  • 银行如何防范贷款风险
    答:贷款风险处理系统包括转嫁系统,风险分散系统和风险补偿系统 3.建立起权责分明的贷款保障系统 (1)贷款资产管理要制度化。 (2)健全信贷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信贷风险的控制管理 一场"赌博" 一场"赌博"在进行:如果猜对,游戏者,可获60美元;如果猜错,什么都没有。 "如果需要花费20美元,有谁愿意买这个机会?"伯克·...
  • 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解析
    答: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列化的工作,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自贷前信用分析、贷时审查控制、贷后监控管理直至贷款安全收回。 信贷活动是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行为,在这一运用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风险,回避、转嫁,分散和自留就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信贷风险的...
  • 阅读材料,结合内控、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知识,分析评价该银行信贷管理...
    答:该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1. 风险管理部门过于保守,导致删除了一些值得争取的潜在大客户。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过于注重避免损失,而忽略了对潜在商业机会的挖掘和利用。这样做虽然可以减少信贷损失,但如果同行竞争中其他银行获取了这些优质客户,就会使该银行失去市场份额和竞争力。2. 内部审计...
  •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消除风险
    答: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4、加强贷后管理。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