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隋炀帝的一生:他是英雄还是魔鬼?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01

提起隋炀帝,很多人的脑海里马上会出现几个这样的字:凶残暴虐,穷兵黩武。

不管是历代的正史还是野史中,记载的隋炀帝都是一个暴君,“炀”按照《逸周书·谥法解》,“逆天虐民曰炀”,唐太宗给他定的这个谥号“炀”永远地把隋炀帝钉在了 历史 的耻辱柱上。

其实,要想了解隋炀帝,就要先了解他人生的两个阶段,三十六岁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三十六岁之前他是晋王杨广,三十六岁之后他变成了隋炀帝,而隋炀帝的性格也在三十六岁这一年发生了逆转。

历史 上很少有这样的皇上,三十六岁前,他仁慈、善良、孝顺,是人人交口称赞的天之骄子,是让人敬重的少年晋王,这种赞扬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而是三十六年。

一、成为晋王的幸运的小公子

杨广生在一个贵族之家,父亲杨坚,爵封随国公,是北周赫赫有名的军事贵族;他的母亲独孤伽罗,则是北周柱国建军独孤信的小女儿,也是将门虎女,身家显赫。

北周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构成了所谓的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就是当时 社会 的最高层,无论是皇帝、高官还是贵戚,都从这个集团中产生。杨广可以说是天生自带光环。

《隋书》中记载,隋炀帝“美姿仪,少敏慧”。长得漂亮不说,人又聪明伶俐,非常讨父母的喜欢。

他个性温和、饱读诗书,七岁时就能够写诗;而且擅于骑射,在武功上也不比旁人差,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一个有才华的官二代,却从不张扬、没有傲气,还礼贤下士;和别人交往时,从不摆亲王的架子,更会关心别人,加上为人慷慨,杨广的人缘格外的好。

杨坚成为隋文帝的那一年,年方12岁的杨广成为晋王,他18岁就上战场率兵参与平定突厥的战争,20岁的时候带兵和杨素平定江南,在军事上可谓硕果累累,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开皇十年,为了平定江南叛乱隋文帝派杨广担任扬州总管,坐镇江南,成为一方诸侯,那年他只有22岁,在扬州一待就是十年。

杨广一到江南,就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拉拢儒家知识分子。陈朝博士潘徽,精通“三礼”。杨广先把潘徽罗致在自己的幕府之中,让他领衔修《江都集礼》,通过潘徽,通过修书,杨广把一批江南儒生笼络过来,为他服务。

儒学是中国古代 社会 的基本根基,把儒生笼络住了,对整个 社会 的根基就稳了。

第二件大事,拉拢佛教高僧大德。江南佛教发达。佛教影响力大,杨广去找到著名的智顗大师。是江南佛教界的头号人物,杨广哪能请得动,但是杨广拿出三顾茅庐的架势,终于请到了大师,并在隆重的欢迎大会上,成为大师的弟子,正式拜智顗为师,受菩萨戒。

智顗给杨广起了法号叫“总持菩萨”。“总持”是梵文音译,扬善抑恶,而菩萨则是留在红尘,拯救众生的佛。从这个法号就可以看出来,智顗大师对杨广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

杨广也非常好学,他不仅学江南的诗风、文风,甚至学了一口吴侬软语, 这样更方便和南方人交流。百姓越来越喜欢他。

杨广在扬州的时候,离京城大兴(长安)距离太远,山高水长来往不便,隋文帝和皇后独孤伽罗就经常派人来看儿子杨广,不管来的人什么级别,每次都是杨广夫妻二人亲自接待,如果是男的就和杨广住在一起,如果是女的,就和杨广的妻子萧氏住在一起,走时还要夫妻双双送到大门口,来的人都非常感动。

隋文帝夫妻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也是兄妹几个当中最像父母的孩子,低调、节俭、夫妻和睦,很会做事,深得父母的喜爱。

这时,人们对杨广的评价非常高:孝顺、老成、仁慈;有能力、有胆量、有魄力。

杨广在人生的每一步上都非常得体,他步步为营地构筑出一个完美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二、弑父杀兄,完美形象一落千丈

仁寿四年(604)年初,隋文帝突发重病,传说杨广为了尽快上位,弑杀重病的父亲。

杨广顺利接班登基,成为大隋王朝的第二代君王。

隋文帝去世那天下午,太子杨广居然在百忙之中派使者给父亲的宠妃宣华夫人陈氏去了一个小金盒,盒子上还贴着封条,宣华夫人还以为里面装的是毒药,吓得寒毛直竖,怎么也不敢打开。

后来,在使者的反复催促之下,迫不得已,把盒子打开了。宣华夫人看了一眼,脸刷得就红了。里面不是装的毒药,而是几枚同心结。

这是杨广表示要跟宣华夫人永结同心啊。要知道,宣华夫人可是隋文帝的宠妃,隋文帝才死了几个小时,居然就接到他儿子的定情信物,这也够奇葩的。

这就是所谓同心结事件!

同心结事件直接暴露了杨广的狂妄和阴暗,他不在乎违反道德、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突破人们认知的底线,所有人心里明白了杨广原来的那些好都是在演戏。

正在大家目瞪口呆的同时,他又做了一件让人胆颤的事,杀死了他的同父同母的哥哥杨勇、弟弟杨谅和妹妹兰陵公主。

隋文帝死了,杨广可不想废太子杨勇活着,于是赐杨勇服毒自杀。他拒绝服毒,杨广派去的使者干脆把他活活勒死了。随后,杨勇的十个儿子,也都被二叔杨广相继处死,无一善终。

杀完兄长,还有妹妹。兰陵公主本人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但她的丈夫柳述曾经支持太子杨勇。这样的人杨广当然不能原谅。就把柳述贬到岭南,兰陵公主被软禁,没过多久,年仅32岁的兰陵公主香消玉殒。

汉王杨谅是隋文帝最小的儿子,杨谅能力差,胆子大,隋文帝死后他开始造反,结果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杨广打败杀死。

此刻,人们心目中那个仁慈、善良的杨广不见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手足同胞都心狠手辣、睚眦必报隋文帝出现了,对亲兄妹如此,怎么可能对别人善良?

这样又顽强又蛮横的人当皇帝,对大隋王朝来讲,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三、成就大业,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三十六岁,正是一个政治家施展身手的大好年华,此时的杨广成为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接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帝国。

他给自己的年号起名叫大业。所谓大业,就是千秋万代的伟业,用这样一个年号,足以显示出杨广作为统治者的雄心壮志。

当时确定这个年号的时候,有人提过反对意见,说大业的“业”字(繁体字作“业”),可以拆成一个“苦”字和一个“末”字。所以,“大业(业)”就是“大苦末”,苦而且末,很不吉利,让隋炀帝换一个。

可是,隋炀帝不信邪,坚决不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成就一番大业,在隋炀帝心里有多重的分量。

继位后的第一件大事,隋炀帝决定开建东都洛阳,因为推动汉王杨谅起兵造反的,主要就是南方人。大兴城离江南地区就太远、南方一旦有事鞭长莫及。

这是隋炀帝上台之后的第一项大工程,也正是这个工程,拉开了隋炀帝大兴土木的序幕。

洛阳城修好之后,洛阳总落户人口达到百万之众。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恐怕只有大兴城可以媲美。

从这时开始,隋朝的百姓已经开始了不断地在劳役中挣扎的生活。

隋炀帝刚刚下令营建东都洛阳之后四天,他又下了一道新的命令,征集百万男丁,要开通从洛阳到扬州的水道,把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运回到洛阳,这就是后来的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想把中国局部的、支离破碎的河流。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泽被千秋的水道网,他敢想敢做,也做到了。

于是一条一条四千多里长,沟通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运河,经过前后六年的时间,终于全面竣工。

唐朝安史之乱, 大运河就成了唐朝的生命线 ,就是靠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来东南地区的财富,唐朝才又苦苦支撑了一百多年。

宋朝经济发达,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盛极一时。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 工笔 记录了 北宋 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可是,这个造福千年的工程,给隋朝的老百姓带来却是灾难和死亡。当时参与建设的丁男实在不够用了,居然让妇女服役,这在整个中国 历史 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除了修大运河,隋炀帝也是 历史 上唯一的一个走的最多最远的皇帝,他到处巡视,不过到的地方大部分都很荒凉,人迹罕见,即便是今天交通如此发达的我们也不一定能到那些地方,看看隋炀帝都去了哪儿?

大业三年(607)四月,隋炀帝下诏,亲率五十万大军,十万匹战马,僧、尼、道士、女冠等宗教界人士,以及百戏班子从京师大兴城出发,巡行塞北草原,东突厥完全臣服。

特别是在大业五年(609)巡行青海和甘肃,翻越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脉时,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风餐露宿,随行的许多士兵冻饿而死,隋炀帝本人也吃尽苦头,最远到了玉门关,

的理想,可他的理想却成为悬在全国人民头上的利剑,让他们累死在工地,战死在沙场,或是冻饿死在荒芜的田野中。

隋朝的百姓数量,由高峰时的4500万人到隋朝结束时仅仅还剩1200万人,隋炀帝在位14年,死亡百姓3300多万人。

用百姓的生命换回他的盛世繁华,怎么可能不被百姓所抛弃?

隋炀帝这个步子走急了,过于忽略当时还很强势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终被关陇贵族集团抛弃,大业十四年,杨广这个气吞六合的风流天子。死在了自己多年的亲信手里。

大隋帝国,分崩离析,最终进入了豪杰纷乱争天下的时代。



  • 杨广是暴君还是明君
    答:所谓无德,就是不识人君之大体,不知道君、臣、民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关系。也就是内圣不足吧。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
  • 都说隋炀帝是个暴君,他到底暴在哪些地方?
    答:从此,独孤皇后在隋文帝面前也常夸奖杨广的德行,这样杨坚夫妇越来越喜欢次子杨广。但杨广也并不是只会搞这些“软件”,他的“硬件”也很强。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领兵统帅就是杨广,那时他才二十岁,尽管真正领兵作战的人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实力派,但杨广很善于表现自己,杀了陈后主之后,他封存府库,不贪钱财,被世...
  • 隋唐英雄
    答:还有他荒淫过度(可查隋史),最终导致了众叛亲离,亡国的命运。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个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毕竟他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了科举制度,让广大的寒门子弟有发展的空间;开创了大运河,灌溉了良田数万顷。怎么说,杨广算是个英雄。
  •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他的人生轨迹究竟是怎样的?
    答:隋炀帝肯定不是昏君,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特别会打仗,隋炀帝的父亲杨坚因为特别喜欢这个儿子的勇猛和政治眼光,而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他。据说李世民的打仗风格和隋炀帝是非常像的,而且都属于那种年少英雄,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本名杨英,杨坚次子,公元581年册立为晋王,...
  • 隋炀帝真是“暴君”吗?那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而被称之为“暴君”?_百度知 ...
    答:隋炀帝其实不是暴君,他之所以被污蔑为暴君,所以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啦啦队地方v 2020-12-02 · 西安欧亚学院学生 啦啦队地方v 采纳数:80 获赞数:1832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他真的是暴君,他让人修大运河死伤了许多...
  • 怎么看杨广这个人物?是雄才大略还是昏庸虚伪呢?
    答: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隋炀帝于公元604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及经常南征北伐,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
  • 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评价隋炀帝一生。(请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褒贬两...
    答:这个人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现实不允许他太过理想化,哪怕他是皇帝。他一生的几件大事,出发点都不是坏的,征高句丽,修运河,都是于国家有利的事,只是做法错了。太过急于求成,好大喜功,和后世的乾隆有点像。但问题在于,他的环境可比乾隆差多了。好的一方面说,他平南陈,攘四方,开运河...
  • 对隋炀帝的历史评价
    答: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
  • 隋炀帝到底是怎样的皇帝?到底是千古明君还是千古昏君?
    答:但自古成败论英雄,因为一些事没做完美就说隋炀帝是昏君我个人还是不认同的,都是这么大的事件论世间有几人能做到完美?如果只看结果,后人如何知道这位君王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也想向上天再借五百年,这样就有时间来圆满完成这几件功德千秋的大事了。但时间不等人,也许他知道自己的命数,所以操之过...
  • 隋炀帝扬广是怎么样的人?
    答:”后人评价杨广“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他的另一首边塞诗为《白马篇》,他写的这两首边塞诗,都充满了英雄的豪迈气概,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白马篇》杨广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