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理及辩证施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出血性中风是指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实质出血。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伴有脑内小动脉病变——变性、坏死而形成微动脉瘤,在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破裂而出血,出血后在脑实质内形成一种急性占位性损害。临床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偏瘫,语言和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理体征。按其病理改变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出血性中风的病人约有80%发生在大脑半球,而其余20%发生在脑干和小脑。产生本病的常见诱因有情绪激动、气候变化、腹内压增高(如用力解大便)等。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很高,存活者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偏枯”、“血瘀证”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有内因外因之分: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是本病发病的内因;五志过极,饮食不节,劳伤过度,气候骤变等是本病发病之外因。内外两因相合,致气血逆乱,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脑内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年老体衰,气血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愤怒,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及操劳过度等,均可致肝肾阴虚,肝阳暴亢,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的病理状态。内风或逆乱的气血上冲脑部,并溢于脉外,脑髓受损,而出现舌强语蹇,肢体偏瘫,或神志昏蒙等。气血升降逆乱是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制,病机要点为气血痰火随风上涌,络破血溢,闭塞元神。

  诊断要点

  1)大多数在50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时发病;常有头痛,呕吐,偏瘫等症状。

  3)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意识模糊进入昏迷状态。

  4)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5)头颅CT或MRI检查呈出血病灶。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有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是脑膜刺激征(如深昏迷但不明显),眼底检查可有视神经水肿,视网膜出血。

  辩证分型

  1)急性期:

  闭证阳闭:肝阳暴张,阳升风动。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握固,肢体强痉,半身不遂,大小便闭,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

  证候分析:肝阳暴张,阳升风动,气血上逆,夹痰火上蒙清窍,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火痰热内闭经络,故见面赤身热,口噤不开,喉中疾鸣,躁动不安,双手握固,肢体强痉,便闻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大,均为痰热郁闭之象。

  阴闭:痰浊阻络,蒙闭清窍。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黯,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候分析:痰温偏盛,风夹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症;痰湿属阴,故静卧不烦;痰湿阻滞阳气,不得温煦,故四肢不温,面白唇黯,香黯;苔白腻,脉沉滑缓等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脱证:元真失守,阳虚气脱。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由闭证转为脱证者。证见昏迷不醒,面色苍白,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多汗不止,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阳浮于上,阴竭于下,有阴阳离决之势,正气虚脱,心神颓败,由于阴阳气血虚极所致;或继发于闭证者测因风火上腾,痰热灼炼真阴,元气大伤而致脱;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昏迷不醒,目合口开,鼻鼾,手撒,舌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冷,脉细弱而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

  2)恢复期:

  气虚血瘀症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神疲乏力,面色黯淡无华。舌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考试大网站整理

  证候分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离经之血则为瘀血;病后正气大虚,气虚则血行无力而瘀滞,血瘀则经脉不通,脉络痹阻,并瘀阻清窍,故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气虚不能运行,推动无力,血不上荣,故面色黯淡无华;舌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均为气虚血瘀之象。

  肝肾亏虚症状:肢体偏枯不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音暗失语,喉中痰鸣,或神识痴呆,头痛头晕。舌红少苦,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肾阴亏,精血耗伤,经脉失其濡养,故肢体偏枯,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肾精不能上荣咽喉,则音暗失语;湿痰中阻,故见喉中痰鸣,神识痴呆;肝阳上亢则头痛头晕;舌红少苦,脉弦细均为肝肾阴亏之象。

  施治原则

  1)急性期:

  闭证阳闭: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治则: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阴闭:痰浊阻络,蒙闭清窍。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脱证:无真失守,阳虚气脱。治则: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2)恢复期:

  气虚血瘀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肝肾亏虚治则:滋补肝肾,濡养经脉。

  注意事项

  1)有中风先兆,如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肉拆及一时性语言不利等症,切宜注意,必须加强防治。

  2)当发生中风时,应保持绝对安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出现再出血。

  3)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戒除烟酒。

  • 血压正常会得脑梗吗?
    答:脑梗塞又称脑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脑动脉发生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病变的高度狭窄,常伴有颈动脉斑块儿形成或有血脂、血糖、粘度增高等因素存在中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因此长期高血脂的肥胖者、有中风...
  • 中风该怎么预防?
    答: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只占10-25%。 疾病定义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同时,一天...
  • 中风的病因是什么?
    答:目前比较明确的卒中病因有:(1)动脉的损害:凡是引起脑动脉病变的因素,都可成为卒中病因:1)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血栓栓塞。2)颅内小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3)全身动脉炎性病变影响脑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Buerger病);结节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 中风、脑溢血有什么区别?
    答:血压不高同样可以患中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平素血压不高,但某日某时由于某种原因,使血压出现了一时性的升高,在血管原有某种病理的基础上,过高的血压冲破了某一处的脑血管,亦可引起脑出血而发生中风。2、患者原有动脉硬化,随动脉硬化程度不断加重,使动脉内径越来越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患者的血压是高...
  • 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脑中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出现以上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若堵塞大脑中动脉,则出现上述的前一...
  • 老人中风是什么原因
    答:(2)、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相伴发生,是中风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因。(3)、脑血管的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它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多发性小动脉瘤可以多次反复破裂出血。(4)、脑血管的炎症引起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5)、心脑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
  • 缺血性中风是怎么引起的?
    答: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常因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休克、晕厥、失水、产后出血、疲劳和睡眠等,引起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或血液凝固性异常增高而产生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栓形成的其他原因有脑部各种感染性 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头部外伤和红细胞增多症等。脑栓塞的病因...
  • 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求解中风的原因?
    答: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这是导致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中风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种并发症,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高血压病:中风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65%左右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
  • 中风病治疗与护理目录
    答:2.1 历代论述:回顾中医对中风历史上的见解和理论。 2.2 病因病机:深入解析中医对中风病因和病理变化的理解。 2.3 辩证分析:阐述中医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2.4 类证鉴别:讲解中医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中风病症。3. 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3.1 脑血管解剖:介绍脑血管系统的结构...
  • 什么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及表现是什么?
    答: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其病理变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本病属中医“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