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番禺的历史由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一、番禺区的名称由来

“番禺”之得名,历来说法不一。

主要有三:一是“二山”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志》及《初学记》等,均认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为名。

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

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番禺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为郡治所在地。

二是“一山”说,即番山之隅说。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谓番山之禺也。”

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三是“蛮夷之地”说。

1953年在广州西村石头岗一号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有铸上“蕃禺”二字的汉式铜鼎。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广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据出土文物认为,秦至汉初,番禺的“番”,写作“蕃”,与“藩”通。

即番蛮、蛮夷之意。《周礼·秋官》云:“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禺,犹隅,指区域、边远之地。秦汉之前,番禺一带僻处一隅,中原 *** 视之为边远的蛮夷之地,因以为名。

以上三说,未有定论。历代省志、府志、县志,多持“二山”说。

中国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惯例,多数人相承古说,认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

二、番禺的名来由

番禺市在广东省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全市总面积1313.8平方公里。北上与广州相连,南邻中山、珠海,东眺东莞,西毗顺德、南海。从番禺莲花山港或南沙港乘船到香港只需一个小时,交通十分便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南海郡,番禺为南海郡属下首县,并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原来县境范围很广,从汉至清,先后直接或间接划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县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历史上番禺大都为地方一、二、三级政权所在地,境处广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至民国前期,番禺和南海分东西两半管治广州。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番禺县署于1933年迁至新造,1945年复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广州市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市 *** 仍设市桥镇。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和花都区的批复。7月10日,番禺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在行政办公大楼举行。从此,番禺成为广州市辖的一个行政区。

三、历史

广州地区(不完全是现在的广州)历史旧称番禺,那是秦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后。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史称“任嚣城”,范围现今的仓边路以西,越秀区仓边路以西的儿童公园(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省财政厅一带)。

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

《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四、广州市的历史起源

广州最早的城市有历史记载的是2200多年前的秦番禺城,史称“任嚣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统一岭南,设郡县,番禺为南海郡治,秦军主将任嚣为南海郡尉,人治番禺,修筑城垣。从目前已发现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看,秦统一岭南后南海尉任嚣所筑的"番禺城"才是广州最早的城,也是目前已知的岭南最早出现的城市。前206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建筑了“周十里”的赵佗城。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平南越国,分南越国土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广州之名由此起。“番禺城”和“广州”:而近代广州在明清时期初具定型.

具体的可以资料在下面这个网站,原载于2000新千年元旦的《广州日报》上。网站是 ://people/item/yjxqn/sjhg/0425.。

五、广州市番禺市桥的来历

乾隆《番禺县志》载:市桥“旧议建县治,已立城门,后乃改为附郡。今两水犹称东城涌、西城涌”。据说从前东城涌桥(故址即今大北、东涌、大东、桥东四路交汇处)畔闸门石匾刻有“石桥市”三字,后有人将这三字颠倒读作“市桥石”,复因“石”字残缺,约定俗成读作“市桥”,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但清末其办理乡事机构,仍称“石桥公所”(故址在水边屋上街,1992年建马路时拆除)。

清代,市桥为沙湾都平康社属,是沙湾巡检司驻地。民国时为市桥乡,是第一区署驻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县治于此。1950年为区级镇。1958年12月至1964年5月,一度改称市桥镇人民公社(以下各人民公社均称“公社”)。80年代初,定为广州市卫星城。

镇的西南、北、东北三面为低丘。旧镇区被市桥水道、东涌(民国时辟作马路)、西涌、北涌(1984年改为下水道,上为环城路)四水环抱。80年代中期,先后扩展了新城、东城、北城3个居民点。

全镇总面积(含辖内水域。以下各镇同)5.94平方公里。镇内街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有水田1830亩,旱(基)地906亩,鱼塘147亩。辖大南、海傍、桥东、西坊、新城、东城、北城等7个居民管理区,东郊、南郊、西郊、北郊、沙圩一、沙圩二等6个村民委员会,16个村民小组(1991年数。以下各镇同)。1992年1月,沙头镇并入市桥。

六、历史上广州以前好像叫番禺的,那是什么时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军南下,统一岭南。

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因处番山和禺山故起名为“番禺城”。

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时召见龙川县令赵佗,谓番禺“负山险阻南海”,“可以立国”,并假托秦廷命令,委赵佗代理南海郡尉。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史记·货殖列传》云:“番禺亦其一都会也”,是当时全国九大都会之一。

对于“蕃禺”二字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主流的说法是“番禺”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广州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的缘故,但因不知道“禺山”的具 *** 置,这种说法备受争议。

另外几种说法认为“蕃”与“藩”、“番”在古代是互相通用的,指边远、偏僻的地方,“禺”字是区域的意思,“番禺”指远离中原王朝的岭南地区。

七、广东这个地方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八、广州市的历史起源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旧称省城(简称省),或叫番禺(县)、南海(县)。

地处中国南方,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西江、北江、东江水道在此汇合,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宋元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说广州已经比当时世界著名商贸城市威尼斯大三倍。

清朝闭关锁国时广州十三行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垄断全国外贸,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

*** 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 *** 等在这里领导了广州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

1992年曾邦哲于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讨会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系统医学概念与模型。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彭湃、马思聪、邹小杨、谷希云、余德超、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羊城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

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

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越秀公园内既有“五羊雕塑”,此传说已经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处。

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5649.#2。

九、广州历史久还是番禺历史久

原答案不知所谓。

番禺历史远久于广州。番禺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为南海郡治 。

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亦因古越语“大村”而来)。前204年成为南越国国都,今广州越秀山即为当年越王所名。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又将交州治所迁至番禺,遂为州、郡、县所在地。隋、唐、北宋时并入南海县。

番禺是历代全国的重要港口,担当通商口岸的角色。1949年后复设番禺县。

1975年1月,划归广州市管辖。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仍由广州市管辖。

2000年撤市改区,并入广州市。2005年南沙区从番禺区拆出,现番禺区为沙湾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面积为770.13平方公里。

一、番禺著名的历史英雄人物

邓世昌(1849.10.4~1894.9.17) 清末海军将领,民族英雄,广州番禺(今海珠区)人。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大战时,任"致远"舰管带。在舰伤弹尽危急时刻仍指挥若定,命舰冲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

不幸途中遇日本鱼雷,与全舰宪兵一同牺牲。谥"壮节",追赐太子保衔。

冼星海(1905.5~1945.10.20) 人民音乐家。广州番禺人。

一生创作了50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热血》等。著有《论中国的民族音乐形成》、《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

屈大均(1630~1696) 明清学者、诗人、抗清志士,原籍番禺。积极支持和配合郑成功集舟师围南京,郑军溃退后,继续鼓吹抗清。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反清,遂由粤入湘投军,与吴共商军国大计,后觉察吴三桂反清复明是假,自立为帝是真,便辞职归里,潜心著述。著作有《广东新语》、《皇明上四朝成仁条》、《翁山文外》、《翁山诗外》、《翁山诗略》等。

陈树人(1883-1948) 广东番禺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陈早年师从居廉学画。

1905年加入同盟会,留学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参加 *** 改组工作,1947年定居广州,专心画艺。

作品有:诗集《战尘集》、画集《陈树人中国画选集》、《陈树人写生集》等。1988年11月26日建成开放"陈树人纪念馆"。

该馆位于东山区署前路10号,是在陈树人已毁旧居的地皮上兴建的,为镶嵌白色大理石圆拱形建筑,设两层展览厅,这里另设纪念陈树人之子, *** 员陈复烈士的"思复楼"。 颜浩长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

广东番禺唐夏乡(今棠下)人。农民出身。

爱习武艺,绰号“定拳长”。1841年抗英斗争时,参加团练为义勇。

5月30日,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人民在牛栏岗围歼英军时,他率乡众参加战斗,杀死英少校军需毕霞,并冒雨追击,伺机搏杀,沉着而勇猛。事后,不图名利,仍务农度日。

1854年广东天地会红巾军起义,清 *** 视其为会众,欲捕之,遂逃亡外地,约三年始归。享年八十余岁。

补充: 颜浩长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首领。又名永祥。

广东番禺人。身高力大,爱好武艺,绰号“定拳长”。

1841年5月30日,广州北部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围歼英国侵略军时,率领义勇军多名,在牛栏冈附近杂葬岭杀死英军少校军需毕霞。乡里人交口赞誉:“有‘定拳长’杀番鬼,食光一口烟都唔(不)迟”。

生性耿直,不愿与官府交往。曾说:“生不到衙门、死不到地狱”。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取得辉煌胜利后,不图名利,不报功领赏。鸦片战争后仍务农度日。

1854年,三元里人民响应太平天国起义,遂与天地会红巾军起义队伍联合抗清,被清 *** 呼为“红头贼”,并派兵捉拿。清兵包围前门时,遂猛力推倒门窗而走脱,三年后返归故里,终年时80余岁。

何贤(1908-1983) 何贤原名何相贤,番禺石楼镇岳溪乡应堂村人。父名,澄溪,胞兄何添。

何贤是澳门较早拥护新中国的知名人士之一。他对家乡公益和建设,捐助殊多。

早在1947年,就捐款扩建家乡的岳溪学校。自七十年代末起,先后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番禺宾馆;为人民医院捐建澄溪楼、碧秋楼,添置医疗设备;捐资重修莲花塔,还为石楼镇和岳溪乡兴建多项公益福利设施。

何贤为改善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亲自在市桥选址新建医院(建成时,何贤已不幸逝世,为缅怀他的业绩,又名为"何贤纪念医院")。 1983年12月6日,何贤香港与世长辞。

全澳门下半旗三天致哀,并赠以英勇金质勋章最高荣誉。何贤生前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学校董会副董事长,又任澳门大丰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主席、澳门东亚大学校董会主席、澳门立法会副主席等职。

邓世昌 屈大均 陈树人 何贤。



  • 广东的来历是什么
    答:1. 广东省的历史名称源自宋朝时期,当时设置了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这个名称逐渐固定下来。2. 元朝时期,广东道被设立,进一步巩固了“广东”这一名称。3. 明朝时期,正式设立了广东省,这一行政区划名称一直沿用至今。4. 广东省的辖区在汉朝初期属于南粤之地,因此简称为“粤”。5. 唐朝时,...
  • 广东为什么叫广东,广东省历史的由来
    答:广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0万年至80万年前,那时的人类活动遗迹已在境内被发现。而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地区出现了早期智人(马坝人遗址)。到了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已经开始驯化水稻,这或许是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之一。在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与中原已有经济文化往来。到了战国前后,岭南地区...
  • 广州神山镇历史和由来
    答:广州神山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当时它属于番禺县慕德里司和风社。后来,它的名称多次变化,在1931年改称番禺县第七区和风乡,直到1959年8月8日,在现神山地区成立了石龙人民公社,社址设在神山墟。之后,神山镇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 广东的由来
    答: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 历史 上有现存文献记述的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将赵佗任龙川县...
  • 广东古时候叫什么,古代历史上广东的由来
    答:改革开放以来,自1989年起,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三十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了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在古代历史文化上,广东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1、先秦时期 在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区的部落统称为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
  • 广东明明是在南方为什么还叫广东呢?
    答:这个主要是按照地方来规划的广东虽然在南方,但是广东人比较多所以就称广东。
  • 广东这个地方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答: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 广州神山镇历史和由来
    答:事实上,神山镇原并非称为神山。据史料记载,神山地区清末属番禺县慕德里司和风社,社址设在石龙墟。民国20年(1931)改称番禺县第七区和风乡。后神山地区名称多次变化。1959年8月8日,现神山地区成立石龙人民公社,社址设在神山墟。1984年改称石龙区,设区公所。1987年1月起,广州市郊区易名白云区,石...
  • 广州越秀区的由来
    答:越秀区是广州市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公元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后不断各个历史朝代...
  • 问广州番禺区“旧水坑”这地名的由来!
    答:有一个旧水坑,就有一个新水坑 旧水坑以前就叫“水坑”,是因为那里地居山坑水圳的环绕台地,所以称“水坑”新水坑在“水坑”北部,成村历史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