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火炮与铁骑的碰撞?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宁远之战——火炮与铁骑的碰撞

浑河血战,七千多明军血染沙场,最终还是没能扭转战局,每当想起浑河边上的尸山血海,都不禁要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可是时间既不会倒退,也不会定格,还是依旧向前慢慢地移动,在1626年,大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的正月,大明与后金在宁远,就是今天的辽宁兴城,又进行了一次战斗,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战败,这也是明军首次战胜后金,史称“宁远大捷”。

宁远之战发生在浑河血战之后,当时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势力在辽东快速崛起,不断对大明发动攻击,并且先后攻克广宁等四十余座城堡,一路高唱凯歌,企图进兵山海关,大明这边,天启派出了自己的老师孙承宗督师蓟辽,孙承宗也确实干得不错,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但是后来因为政见不合被高第所替代,当时大明朝堂之上分为两派,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在晋和高第,他们主张固守山海关;另外一派则主张修建关宁锦防线,代表人物就是孙承宗和袁崇焕。

其实孙承宗的战略思路没有错,而王在晋的退守山海关,经济上可能会省钱,我之前也讲过战争打的是钱,而关宁锦防线就是个吞金巨兽,但一旦退守山海关就等于是放弃了战略纵深,一旦抵挡不住后金的攻击,那背后直接就是北京。

排兵布阵方面,孙承宗以马世龙为主将,严守山海关;命满贵与袁崇焕驻守宁远城;祖大寿和赵率教分别驻守觉华岛和前屯卫;与此同时,还把大量的土著辽人安插到宁远和前屯进行屯田,以备军中粮草,老孙的这些安排,其实对大明收复整个辽东多少是提供了准备。到了天启五年的九月,东林党与九千岁又斗了一次,结果九千岁胜出,孙承宗被去职,改由兵部尚书高第来经略辽东,高第的战略就是“请撤关外以守关内”,但是遭到了袁崇焕的坚决反对,但是高经略坚持撤军,袁崇焕说了一句,“我的官职是宁远道,要死,我也死在这里,绝不会离开宁远一步!”,没办法,朝廷只好慰留袁崇焕,毕竟他愿意守就守吧,而且还加封袁崇焕为山东按察使,官阶晋升一级,但实职仍是宁前兵备道,于是袁崇焕又开开心心地回去上班了,接着就是让袁崇焕扬名天下的宁远之战。

《清太祖实录》中有记载,“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号称野战无敌的八旗军,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怎么就拿不下宁远城呢?

当时后金听说大明边关换帅,孙承宗被撤职了,美的连鼻涕泡都乐出来了,于是就发动了六万大军,再次入侵辽东,等兵临宁远城下,后金先试着招降袁崇焕,《满洲实录》中记载,努尔哈赤遣被俘虏的汉人进城,“吾以二十万众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袁崇焕答,“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约有十三万,亦不以尔为寡也。”

得,软的不行,那就直接干吧,转天,努尔哈赤用老办法,集中优势兵力,确定了攻打范围,下令骑兵、步兵开始冲锋,这个时候袁崇焕亮出了“秘密武器”,十一门红夷大炮,明军把大炮巧妙地纳入宁远的城防体系,宁远城的建筑基本是正方形,在城的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它三面伸出城外,一面与城郭连接,把大炮架于台上,可以三面射击,即使敌人冲到城脚之下,门角两台攒对横击,也不会出现火力死角,利用这种新战术,明军完全剥夺了八旗铁骑昔日里平野奔驰、疾不可当的优势。

后金哪里见过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几炮下来就被打懵了,如此激烈的斗争持续三个日夜,只要后金猛攻,城上就用火力极猛的大炮轰击,打死打伤金兵众多,以至于“城下贼尸堆积”。

虽然八旗铁骑飞驰似电,万箭齐射,锐不可当,凡是野战,明军必败。可是你骑马射箭再厉害,你射的透大砖巨石么?你马跑得再快,冲的那宽厚的城墙么?所以袁崇焕定下了“塞门”闭城的死守方略,简单来说就是坚壁清野,就凭城死守,猛放枪炮,明确了不可“与奴兵争锋”,只可“死守”,努尔哈赤眼见伤亡惨重,再这么打下去,自己那点儿家底儿估计全都得变炮灰了,所以只好下令撤退。

努尔哈赤常年征战,加上年岁已老,早已劳累不堪,加上宁远失利、受伤。他生气、忧愁、失眠、积恨成疾,痈疽发作。在七月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温泉坐汤”,过了十三天,努尔哈赤病危,打算返回沈阳,他遣人到沈阳召大福晋阿巴亥,阿巴亥赶忙来迎,俩人在浑河相会,接着一起往回走,可是在走到离沈阳四十里的爱鸡堡的时候,努尔哈赤一命呜呼,享年68岁。

有人说没有袁崇焕,就没有“宁远大捷”,其实一场战争的胜利有很多的因素。袁崇焕作为宁远最高长官,能够把大家凝聚到一起,使“死守”成为集体意志,让上下无二心,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其次,能听取和采纳大家的意见,作出正确选择,能够从实际出发,大胆采用新战术;最后,就是任命满桂总领军事,并且分将把守四面,责权明确。所以说“宁远大捷”是集体成果,绝非一人之功,袁崇焕身处其位,发挥了他应该发挥的关键作用,正所谓,不要因为捧而捧,为了黑而黑。

其实冷静下来 ,宁远之战,袁崇焕赢的很险,如果没有炮中努尔哈赤,当然也有人说根本就没打中,但是后金要是一直围着宁远打,袁崇焕很有可能最终会全军覆没,你想啊,粮仓都被抢了,围点打援一个月,城内无粮,那人心可就散了,当然,袁崇焕开打之前,估计就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就算宁远破,全军败。他自己也绝不退缩,独卧孤城,以当虏耳。但是一炮打中了后金的话事人,一下子改变了战局走向,得以留得有用之身再为国家效力,不过宁远之胜确实振奋了当时明军连战连败的颓风。

后金初期,不过二十几万人口,六万余丁,攻宁远,几乎折损青壮达到总丁数的百分之二左右,绝对说得上是“伤亡惨重”,后金不能承受强攻坚城的重大伤亡,所以才从宁远撤退,至于努尔哈赤是否负伤,现在也还存在争论,但宁远一战,击退后金主力的历史却是无可置辩的事实,所以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看,这场战争都是明军取得的第一场大胜,所以称为“宁远大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 宁远之战中的十几万八旗铁骑为何会被两万明军击败?
    答:宁远之战后金战败,原因有很多,有人认为是袁崇焕仗着有红衣大炮的威力,让八旗损失惨重不能近前。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努尔哈赤轻敌所致。战败后,努尔哈赤每每想到宁远之败,都会咬牙切齿,憎恨袁崇焕。他没有找到真正的战败原因,又或许以他睿智知道内因,但碍于颜面不肯说出来。其实,宁远之败并非是偶然...
  • 宁远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答:明朝宁远大捷的结果也导致了后金的统帅努尔哈赤的间接死亡。在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结果被明军的红衣大炮击伤。他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是他从起兵一来第一次失败,也是他一生的战绩中唯一的一次失败。史载,在战后,努尔哈赤是“大怀忿恨而回”。...
  • 宁远之战这11件秘密武器才是最大功臣
    答:宁远之战虽然让金兵蒙受了极大的屈辱,但皇太极等人却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战略方针,毫不犹豫地吸收先进的军事技术,化劣势为优势。这种善于学习性格的民族,也是满族能够顺利进入中原的关键要素之一。
  • 宁远之战,打败努尔哈赤的为何不是袁崇焕
    答:宁远之战对长期以来傲视中原的满洲贵族也是一副清醒剂,大炮的厉害迫使他们开始向自己的对手学习。皇太极即位后,特别重视在战争中夺取明军的火炮。明军的做法是将这些火器列于战阵之前,战斗打响首先施放火炮杀伤冲击之敌,然后再进入短兵相接的格斗。但后来金兵很快便发现了明军布阵上的弱点。他们发挥铁骑...
  • 袁崇焕关宁铁骑明朝抵御外敌的最后一支精锐
    答:这就是明朝重要官员袁崇焕精心训练的关宁铁骑。宁远之战,明朝一万落魄兵打败十三万八旗,就因为这是一场攻防战,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但在宁晋战役中,关宁铁骑实际上打败了八旗的满人。当时辽东只有七万大军,却打造了一道让满清八旗难以逾越又无可奈何的宁晋防线。后来满清八旗经蒙古入侵北京,关宁星夜策马,九千骑兵在...
  • 宁远大捷为什么是大明朝最后的荣光,宁远大捷发生了什么?
    答:然而无论如何,击毙努尔哈赤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明确史料可以证明。可能后来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牛皮吹大了,毕竟宁远之战之后几个月,努尔哈赤本人还亲征蒙古,接见使者。于是,击毙变成了击伤,然而这个说法依然经不起推敲。宁远城的红衣大炮现在依然还在那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实地去参观一番。这种火炮发射...
  • 历史上宁远铁骑的真实战绩
    答:关宁铁骑首战告捷,在宁远城下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以骑兵——"关宁铁骑"为核心的明军开始敢于跟后金军打野战了!虽然是有宁远城上炮火的支援,虽然明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士多死",但毕竟明军敢于刀对刀,枪对枪的干了,而且还取得了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袁崇焕指出"十年来,尽天下之兵...
  • 明朝时期,崇祯帝为什么非要解散,唯一能正面硬扛八旗军的关宁铁骑?
    答:关宁铁骑第一仗,就是宁远之战。面对皇太极率领的清军精锐攻城,袁崇焕积极防御,在城门上使用红衣大炮积极阻击,然后让新组建的关宁铁骑作为一支奇兵。于是乎,信心满满的皇太极,命令八旗铁骑迅速向宁远城进攻。他们在宁远城下,受到了大炮不断的轰击,死伤累累。为了规避大炮的有效射击,八旗铁骑继续快速...
  • 满清时期兴盛的关键点,真的是宁远之战这场战争吗?
    答:《明史》袁崇焕指挥明军的宁远之战,与8年来历次明金战争相比较,在守城御敌的战略、战术、士气、民心等方面,创造了“七新”,即七个新颖奇特的不同之处。 这第一新就是军 民同心,誓死守城。 从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取抚顺起,中经萨尔浒大战,开原、铁岭之战,沈阳、辽阳之战,平阳桥...
  • 关宁铁骑有多厉害?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战斗力
    答:5月29日,攻伐宁远不成的皇太极,率军退向锦州展开攻击,却在明军西洋火炮的猛烈攻击下伤亡千人后撤围。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军中的伤病越来越多,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返回沈阳。 宁锦之战,关宁铁骑一战成名,自从有了这支劲旅守备宁远,八旗兵再也没敢进犯。但皇太极攻伐大明的想法却一刻都没有停止,崇祯二年秋,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