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莱比锡会战结束后有几位元帅背叛了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2
莱比锡战役中,表现了拿破仑的什么人物特点 巴黎为什么失守,表现了拿破仑的什么特点

拿破仑在吕岑,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终于又在莱比锡被彻底打垮,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治上看,战争的性质变化了。拿破仑在执政初期所进行的战争,尽管有着为其帝国扩张领土,为自己争夺霸权的成分,但是从客观上来说,仍然有着某些进步的意义,因为当时的主要矛头,还是指向各国的封建王室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是受到被压迫人民欢迎的。而在执政后期,当他成为欧洲的征服者和霸主以后,法国所进行的各决战争,已经不是给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制度的桎梏,而是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战争负担和苦难,因此,曾经获得部分解放的人民不希望法国再来压迫他们,反对拿破仑又把战争加在他们的头上。所以,拿破仑晚期的战争是与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相抵触的。同时,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前期对拿破仑的战争中失败后,也被迫实行了某些改革,利用了人民不满法国榨取财富的情绪,鼓动了部分人民起来反抗法军的起义运动。这样,法军就被迫在充满敌意的国家进行作战,缺乏人民的帮助,不能及时得到情报,零散人员经常受到袭击,后勤补给日益困难。法军中的一些外籍士兵,多次出现阵前哗变。所有这些,给法军的士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其次,从战争指导上看,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这样,集最高统帅与前线指挥职务于一身的指挥体系,已经不适应作战的要求。为了在宽广的战场上指挥几十万大军,不仅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参谋班子,而且需要有能够独当一面担任战场指挥重任的得力将才。然而,拿破仑对于元帅们的要求,只不过是唯唯诺诺,象钟表那样准确地执行命令而已。长年累月,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拿破仑在场,一切都是生龙活虎,指挥系统能够高度发挥作用,一旦拿破仑不在,他的元帅们,包括总参谋长在内,常常不能发挥主动性,甚至不敢做出一个那怕是很小的决定。
  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联军参战的兵力急剧增加,经常进行多路作战,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单靠拿破仑一个人已经不能应付情况多变的局面,更何况他的元帅们又不能发挥主动性呢?尽管拿破仑到处奔波,不停地作出各种指示,但毕竟不能及时掌握并处置各方面的情况,以致法军常常陷于被动。例如,在莱比锡会战过程中,拿破仑曾口头指示,要在艾尔斯特河上增架桥梁,以确保法军的退路。但是,总参谋长贝尔蒂埃的办事方针是:没有拿破仑的书面命令便不能贸然行事,因此,他并未积极落实拿破仑的架桥指示,这就使得法军在撤退时只有一座石桥可通,因而造成了严重损失。又如,在包岑作战中,内伊率军进行迂回,比拿破仑规定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敌人的背后,但因为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指示,就一直消极地停留在那里,待新的命令到达时,已经贻误了战机,形成了被动局面。
  再次,从作战原则上看,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忽视了机动歼敌的传统战法。本来,高度地集中使用兵力,是拿破仑指挥作战的一贯特点和优点。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他却多次地分散了自己的兵力,结果,即使在初步获胜的情况下,也不能达到彻底击溃或歼灭敌军的目的。例如,在吕岑和德累斯顿作战中,他一再分兵去攻打柏林,以致在决胜时刻,因为兵力不足而影响到胜利的成果。其实,当时只要歼灭俄军,柏林自然就成了法军的囊中之物。在最后的莱比锡决战中,他也没有把汉堡的达乌军和德累斯顿的圣西尔部集中起来。特别奇怪的是,他在临战前,把本来抽调圣西尔部北上莱比锡参战的决心改变了,让圣西尔率领几万人马空守德累斯顿城,实在是毫无意义。
  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拿破仑一反过去机动作战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过分地看重了地理目标的夺取。始终盯住柏林而必欲攻占这座城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就当时形势来说,夺取柏林对于达成战争的目的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可拿破仑却一再追求攻占柏林的目的。又如,在德累斯顿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实行最初的计划,继续追歼敌主力波希米亚军团,直指布拉格和维也纳,那么战场的主动权就有可能完全转到法军方面。可惜的是,拿破仑居然不敢放弃德累斯顿和易北河防线,致使原来的计划流产。约米尼后来在他的《战争艺术》一书中评论说:“如果拿破仑在德累斯顿取胜后乘胜穷追,进军波希米亚,那么他可能避免库尔姆的惨败,甚至可能威胁布拉格,从而把联军拆散。”
  此外,拿破仑缺乏骑兵,不能在广阔的战场上及时获得敌方情报和扩大战果。法军新兵成分比重过大,也对拿破仑的失败有着重要影响。
  联军方面所以取得胜利,一是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二是采取了灵活的战术。联军决定,专门攻击法军元帅们所指挥的部队,避免同拿破仑本人交锋,这正是抓住了拿破仑指挥体系的致命弱点。从整个战争进程来看,联军的行动是小心翼翼的,是迟缓稳重的,这就使他们少受了过去常常遭受的那种损失。在联军阵营中,普军老将布吕歇尔的积极大胆的行动,对整个联军起了带动作用。他大胆渡过易北河与北路军团会师,从西北方向插入法军的侧后,既带动了过分谨慎的贝尔纳多特,也配合南路波希米亚军团造成了夹击和围攻法军的有利态势,从而牢牢地夺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远征俄国是最差的战术决定。
其实同理,一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远高于凡尔登战役,凡尔登伤亡40W的情况下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伤亡130W还没凡尔登有名。

莱比锡战役战败不久,拿破仑被迫回到法国,然后组建了新军以挡住联军。然而,他现在是在法国本土进行作战,而国内厌战情绪开始升高,立法院对拿破仑的征兵行动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拿破仑指挥军队进行了著名的1814年战役,在此期间他连续打胜仗。2月10日到14日一连串的辉煌胜利表明拿破仑正处于最佳状态。他又重新焕发了年青的拿破仑早年在意大利战役中曾经表现出来的激情与活力,而毫无当年在博罗季诺、包岑和德累斯顿诸战役中使其才智黯然失色的那种死气沉沉、犹豫不决的精神状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蒙米赖周围的这几场战斗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名义上虽然内伊仍在现场指挥近卫军,但拿破仑却将所有命令直接下达给各师师长。

  但是布吕歇尔的韧性战斗拖垮了拿破仑,此刻,联军以压倒之势,兵临巴黎城下。马尔蒙率领那支七零八落的部队,走投无路,不得不于30日签署了投降书。次日,联军进入巴黎。路易十六幸存的长兄普罗旺斯伯爵被宣布为法兰西国王,号称路易十八。1814年战役就此告终。

  当拿破仑得知此事后,一切都完了。但他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仍旧拥有达九千人的忠实的近卫军,尽管经过长途跋涉已疲惫不堪,他依然打算率领他们进军巴黎。科兰古和元帅们(贝尔蒂埃、内伊、乌迪诺、麦克唐纳、蒙塞和勒费弗尔)坚定地向他指出这只不过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拿破仑终于让步,同意退位。但提出拥立年幼的儿子,并由皇后摄政。联军拒绝了这一条件。最终于4月11日正式批准并为枫丹白露条约所确认的退位令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一点。前几天,苏尔特也在图卢兹向威灵顿投降。

  拿破仑战败后,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他保留了皇帝的名号,然而他的主权仅限于那个小岛,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灭亡,后来拿破仑招集旧部返回巴黎又登上了王位,开始了至高无上的百日政权,维也纳会议各国听说拿破仑复辟也迅速组建了第七次反法同盟,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拿破仑又一次宣布退位,又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并被剥夺了帝号。在1821年拿破仑死在了那个小岛上。

麦克唐纳 乌迪诺 贝尔蒂埃 马尔蒙 维克托 絮歇 勒费弗尔 蒙塞 古维翁 佩里尼翁 奥热罗

马尔蒙,内伊,贝尔蒂埃,奥热罗

  • 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斯基,曾赢得著名的诺瓦拉战役的胜利
    答: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义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参谋长策划了莱比锡战役、发展了重兵集团大规模围攻战术。1831-...
  • 拿破仑手下有哪些将领?
    答:内伊 拿破仑所封的元帅、公爵、亲王。勇中之至勇者。后厌战。1814年4月要求拿破仑退位,后效忠路易十八。1815年百日王朝期间,无法抗衡局势的突变,心情矛盾的回到拿破仑麾下。1815年12月波旁王朝不顾大赦令,判处内伊死刑。同月7日被枪决。克唐纳 拿破仑所封元帅。几乎参加了所有拿破仑发动的战役。1815年3月...
  • 莱比锡会战的后世纪念
    答:1813年,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和瑞典的军队联合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迫使后者退回法国,结束了军事入侵。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欧洲各国迅速发现这是个摆脱拿破仑的绝妙良机,英国、俄国、瑞典和普鲁士在1813年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因有许多民族的军队参战,莱比锡战役又被称...
  • 莱比锡决战,法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进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依然保留“皇帝”称号,领土仅限于厄尔巴岛...
  • 莱比锡会战: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
    答:麦克唐纳跳入河里,侥幸游到了对岸,身负两处枪伤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带着“波兰不会亡”的遗憾被淹死,法军全部被俘。震惊欧洲的莱比锡战役,就是这样结束了。这一仗,法军共损失六万五千余人,除战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将官和三万余人做了俘虏。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弹药车、三百余门火炮和四万余枝步枪...
  • 莱比锡会战的战役评价
    答:所有这些,给法军的士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次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这样,集最高统帅与前线指挥职务于一身的指挥体系,已经不适应作战的要求。为了在宽广的战场上指挥几十万大军,不仅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参谋班子,而且需要有能够独...
  • 拿破仑时代,反法联军最厉害的将军是?
    答: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别名“铁公爵”,拿破仑 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第21位英国首相。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 (1808~1814)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1815)中分享胜利,最终更成为了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 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6国授予元帅军衔,...
  • 拿破仑手下最特殊的元帅:贝尔纳多特是怎么成为瑞典王储的?
    答: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王储后掌握整个瑞典的外交和军事大权,出于瑞典利益考虑坚持中立,反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最终于1812年贝尔纳多特和拿破仑公开决裂。1813年10月莱比锡战役中,贝尔纳多特率军参战,成为反法同盟高层之一,贝尔纳多特提出了专门打击拿破仑手下元帅,避免和拿破仑直接作战的主张,先后击败法国元帅...
  • 拿破仑二世的人物经历
    答:1813年拿破仑一世在莱比锡会战中战败,次年1814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国元老院随即废除了拿破仑一世的帝位。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宣布退位,在退位诏书中他希望由“罗马王”即位、路易莎皇后摄政。 但是经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普鲁士国王、俄国外长、奥国代表及拿破仑的前外交大臣塔列朗等人策划,拥护波旁王朝复辟。...
  • 拿破仑手下的有哪些将领
    答:拿破仑将领: 路易斯·亚历山大·贝尔蒂埃, 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亲王,瓦伦金公爵. (1753年 - 181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 若阿尚·缪拉, 帝国亲王,贝格大公, 1808年获封那不勒斯国王 (1767年 - 1815年), 1804年5月19日晋封法国元帅 邦·阿德里安·让诺·德·蒙塞, 孔内利阿诺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