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兵器(比如十八般兵器)代表什么含义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中国的兵器(比如十八般兵器)代表什么含义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钯十八种兵器。

后来演变,亦称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水浒传》写到的十八般武器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另外还有两部同名影片《十八般武艺》。同时有王力宏的最新同名专辑。

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九短:刀、剑、鞭、锏、拐、斧、棒、椎、杵。
九长:刀、枪、棍、钺、叉、铛、钩、槊、戟。
十八般乃: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1、刀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初学记·武部·刀》:历代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昆吾割玉刀、鸣鸿刀、百辟宝刀、百链、青犊、漏影三刀。

2、枪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 度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3、剑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综合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设制,应属可信。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正如拳谚所形容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4、戟
戟为古兵器之一,创于弓箭之后,形与戈略同,周代大戟的出土,说明在周时已广为使用。这种中国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5、斧
与戈矛同时,亦为古仗之一。黄帝时即有斧銊之名,在当时非但用为兵器,抑且用为刑罚之具。宋曾公亮《武经总要》载有大斧、凤头斧,都是隋、唐遗制。元代军队喜用小斧、大斧和宽体大斧。清代将士喜用双斧,斧柄仅有尺余,斧刃甚小,双斧均可插腰,战场上使用灵活。

6、钺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彷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珬U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搆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7、钩
武术器械,古代兵器之一。由戈演变而成。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之。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钩之分。技法有钩、缕、掏、带、托、压、挑、刨、挂、架等。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浪式。

8、叉
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至于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纯为花县人,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

9、镋
武术长重器械。形似叉,中有利刃似枪尖,称"正峰"或"中叉锋",长一尺半;两侧分出两股,弯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楸E ,柄长六至七尺。镋始于明代,逐渐由枪演变而成。至清代常见使用,现今使练者甚少。用法有拍、砸、拿、滑、压、横、挑、扎等。

10、棍
殳(棍)之由来已久,古人山居穴处,不免为蛇猛兽之侵凌,又无锐兵利刃以御敌;山间树木丛杂,随处皆是,往往折之以为自卫之器。殳长约一丈二尺,粗细不等,盖亦视人力而为标准者。
殳法初无一定之组织,任意扑击耳,后人实创之,惟嫌其太长,使展不甚便利,故改为八尺,易名为棍,后又以人体之长度为准,使殳及其人之眉间而止,名之曰齐眉棍,始有棍之传世。

11、槊
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丈八槊:槊的一种。长一丈八尺,故名。

12、棒
同属棍种。棒长约五尺,以坚韧白蜡木制之。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棒的种类较多,仅《武经》记载即有钩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杆棒、大棒、夹链棒七种。

13、鞭
鞭亦为短兵之一种,其由来与锏相同,惟戬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荼I蕖]I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有的鞭首上联缀一条短铁链,上系两节铁棍,称做联珠双铁鞭。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出自西北地区,是受农家打禾连枷启发创制而成的。
鞭、锏二者,始源甚早,但鲜见出土文物。《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用。
明代出现了两节铁鞭,其形略如宋代铁链夹棒,但宋器铁链颇长而短棒怍方体;明器则中链甚短,而上下棒均系细圆体,所以其名叫鞭。其他鞭,明代甚多,何良臣《阵纪》说:「钯尾鞭、丈八鞭、连珠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棍上来。」此可知,明军中多有用鞭者,而且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高鞭的实战能。
清代鞭形制已有软硬之分,但软硬之广用,是在清军入关之後,因为当时满族人及北方人喜练这种鞭。当时为九节鞭,每一节长仅三至四寸,联以铁环,不用时,可以收小握於一手之中,或围绕腰际。用时抽开鞭头,套索於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用其击、笞、勾、缚,善用者常可胜敌人之刀剑,一击而可拖拉敌颈或腿,使其倒地。
鞭有单、双、软、硬之分,其质有铜、铁、铁木、纯木之别,与用皮革制成,驱赶牛马的鞭子,是完全不同的器具。但软鞭类的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与赶牛马的鞭子,在来源上,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鞭与锏使法相似,主要以挡、摔、点、截、扫、盘、板、戳、拦、撩、拨,以及绞压等主。它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奋迅,与手法紧密配合。

14、锏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之不同而变更其名也。
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创自何人,亦不复可考;
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即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之;亦正如单遁I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清王《兵仗记》说:「与剑相类者为铁锏,无刃起四棱,言方棱似也;有与为类者为铁鞭,纯铁为之,状如竹根节也。鞭、锏大小长短,各随力所胜用之。」由以上历史专著,我们可以了解,鞭形戕如竹根节,而状为四棱体,二者长短因人而异,以力量大小而权衡。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唐初的战将秦琼善使双锏。

15、锤
属镐种。锤,是一种带柄的状打击兵器。元朝蒙古骑兵善用铁锤,一种六棱形,称「西夏帕耳」;一种锤头为六角形,用短铁链系於柄上,称「佛来尔」。清军入关前也很喜欢用锤,成立过铁锤军,定鼎中原後,遂不复用。

16、挝
属镐种。挝是一种构造较复杂的兵器。宋代有两种长兵,一种抓枪,长二丈四尺;一种抓子棒,无刃而有铁爪,都有击抓之作用。但这种「抓」与「挝」是否一物呢?明茅元仪《武备志》上图示了一种双飞挝,「用净铁打造,若鹰爪样,五指攒中,钉活,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丢去,著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
挝兼有抓勾之作用,与宋之抓枪、抓子棒相似,但挝要抛,而抓则不离双手;同时挝五指活动具有机械能力,被抓住即难逃脱,可辅助长短兵器之不足。何良臣《阵记》亦提到明有抓枪与抓子棒,说明「挝」与抓」是有明显区别的兵器。清代有一种飞爪,脱胎於棉绳套索,《中国兵器史稿》说:「此器仅一绳一爪,爪以铁制,与人掌同;惟而略短,每指除大指外,亦均三节。第一节之端锐利有如鸡爪,每一节相连之处,皆活络,装有极小及灵活之机关,能使各节伸缩活动,盖每节小机括,亦有弦索通於总索也。飞爪著人,将索一抽,小机括使爪深陷入人体,敌挣奔则愈深,万难逃脱。」估计,飞爪可能是承袭《武备志》之双飞挝而制,而且因明之双飞挝不便,而改为单爪。

17、拐子
短兵械.拐俗称"拐子",由民间老人之拐杖而演变成的一种武术器械。由铁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长拐一般长四尺。拐柄为圆柱形。在其柄端垂直处,有一突出之横拐。使用时可双手持柄,也可一手持柄一手持拐。端拐多为丁字形,长不足三尺。短拐可双拐同使,也可以与刀剑之类兵器同使。

18、流星锤

同属镐种。链子锤。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代谢肇 《五杂俎》,清代褚人获《坚 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不同的说法。
  据《五杂俎》和《坚 集》两书所载,“十入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
  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
  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刀   刀的种类很多,有青龙偃月刀、二郎刀(即三尖两刃刀)、风嘴刀、眉尖刀、屈刀、戟刀、笔刀等。其中的青龙偃月刀,就是常说的大刀。俗语说:“大刀为百兵之帅”,乃大刀实兵器中的佼佼者。《三才图会》器用卷六载:“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此外还有单刀。其中,刀头宽大者名鳝鱼头刀,刀窄形如柳叶者名为柳叶刀,形如雁翎者名雁翎翅钢刀。戒刀为僧门护法防身所用,有单有双。其次根据各门别派系的不同,所用的刀形也有不同。
  单刀为“百兵之胆”,又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单刀要勇猛有力,灵活便利,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乾净俐落,四要杨柳临风。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枪   枪是四大名器之一(刀、枪、剑、棍),种类很多,有尖枪、花枪、双头枪、钩镰枪等。虽然种类多,但现在主要以练花枪的人居多。
  枪以大枪为主,过去曾有“大枪乃百兵之王”的说法。枪杆古有铁制、有攒竹制,现在为练习用的皆为白蜡木杆。白蜡木杆以直而无疤,上细下粗者为佳。枪尖为钢铁制,其形如柳叶者名柳叶枪尖,其形如鸭嘴名鸭嘴枪尖,也有三棱枪尖的名三棱透甲锥。枪缨又名血挡,有棕制,有头发制,有犀牛尾制。
  “七尺花枪八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花枪虽说七尺长,但一般是根据人体高矮而定,如枪在身边立直,一臂上举五指伸直,枪尖与中指同高即可。其舞动起来灵活迅速,神出鬼没,故有人说花枪是“百兵之贼”。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剑   剑有单剑、双剑、短剑之别。剑被称为“百兵之君”,君是君子的意思,古时文人学者都讲究配剑,一方面舞剑以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用于防身。过去剑有文武之说,所谓文剑配带有剑袍(即剑穗),武剑则不带。
  剑的尺寸约三尺左右,所以有“三尺龙泉”之称。其由三部分组成:一剑身,包括剑尖、剑上刃(阳刃、外刃)、剑下刃(阴刃、内刃)、血槽(血线)。二剑柄,包括剑柄、剑镦。三吞口(护手)。
  俗语说:“剑走美势”,练起来真是龙飞凤舞,飘洒大方、有刚有柔,有快有慢、有虚有实、有音有律、闪展腾挪、身法矫捷、高低起伏、变化莫测,形象优美动人。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戟   戟的种类不一,有长杆单戟,有短柄双戟。长戟又分为方戟和青龙戟,以及蛇龙戟,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青龙戟和蛇龙戟只有一个月牙。蛇龙戟与青龙戟不同之处,是其前端之刺为弓形。
  戟有“百兵之魁”之名,意思是兵器中的魁首。“剑无缠头戟无花”,练法不同于刀枪,故有“戟本一条龙”的说法:龙头能攒,龙口能刁,龙身能靠,龙爪能抓,龙尾能摆。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斧   斧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用于车马之战,可斫马劈车。因斧前有刺,可用扎法,但与枪的札法不同,枪扎出时要求后把碰前把,而斧是前后两把同时用力扎出,这谓“死把”,就像戳棍一般。因其头重,练斧多为左把,有时亦可换把使用。斧顶不可太厚,厚则重,练斧需要相当大的臂力。
  短柄双斧,柄长不可过肘,为步下所用。因其斧大,刃为月牙形,斧顶薄,其形似板,故又叫板斧。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钺   子午鸳鸯钺是把两个月牙组合而成的兵器,和拳合为一体使用,所以拳法高手使用,便威力倍增。有了这种兵器,在遇上带有兵器的敌人时,可攻可守,就比赤手空拳好多了。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钩   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因钩的形式不同而得名,有鹰嘴钩,其钩尖如扁担头;有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挠钩长杆杆端有两钩向下弯曲。
  练钩时不可有缠头裹脑的动作,也不可以舞花。俗语有“钩走美势”、“钩走浪势”的说法,练起钩来形如波浪,起伏转折很是优美。练单钩的很少,因为其既不同于单刀,又不同于单剑以及单鞭,各部份的使用和表达,要做到恰到好处,是比较难的。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叉   叉有牛头叉,中锋刃长而直,两旁叉锋成牛角形,俗称虎叉,按《三才图会》上载名为钢叉。有三股叉,即三须叉,又名三角叉,其形与牛头相似。有两股叉,又名龙须叉。还有五股叉,其中锋长又名飞鱼叉,古时为舟战兵器。此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叉。
  叉的种类之多,是由于年代久远,逐渐演变,才有如此之多,其实只不过有两股叉、三股叉与五股叉而已。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鞭   鞭有单双之分、软硬之别。单鞭有两种,一名“竹节钢鞭”形如竹节;一种叫“水磨钢鞭”,有十三个方形疙瘩,鞭柄和鞭头皆可握,能两头使用。双鞭又名雌雄鞭,左手较轻,右手较重。
  软鞭有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等,每节有铁环相连,并有两个配环,是较难练的兵器。这种鞭携带方便,可以缠在腰上,或折叠起来放在袋里。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锤   锤有长杆单锤,短柄双锤,链子锤等。根据锤头的形状,又分为立瓜、卧瓜、四方、八楞锤等。
  长杆锤又称“金瓜”,可分为两种,一为立瓜锤,锤头如瓜形立于杆端。二为卧瓜锤,锤头则横卧于杆端。
  短柄双锤,根据其形状可分为两种,一为八楞锤,锤头是八楞的。一为瓜形锤,锤头是瓜形的,都是短柄,柄长不可过肘。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动起来很费力气,多硬砸实架,所以有“锤棍之将,不可力敌”之说。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简   简是一头兵器,形与双鞭略同,但简身无节,端无尖,体成棱形,四面向内凹陷,所以称为“四面金装简”,或“凹面简”。
  另有一种叫铁尺的兵器,其形如简,四面不内陷,上粗下细,为衙役捕快专用,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挝   挝,即是抓。抓有长、短、单、双、软之别。长杆抓有“金龙抓”,杆长约六尺,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挠。又有一种叫“笔砚抓”,中指与食指并拢伸直,形如剑指,掌中握一笔,又名手槊。还有一种短柄双抓,长三尺左右,柄端是一只手,手指微屈,名为“虎爪双抓”。
  另有几种软抓,一种是一根绳索,绳端有一铁抓形或鹰抓,名鹰抓飞挝,另有一种两端各有一抓,名双飞抓。还有一种,绳端有一形如蟹钳的抓,名为闭雁飞抓。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镋   镋有凤翅镋、雁翅镋、牛头镋、溜金镋、锯齿镋和流星镋等几种。镋不可以舞花,主要是捻转,其中又有转大转小之分,故有“镋扎捻势”、“镋不离肩”之说。
  镋多是两手交换使用,有时左把在后,有时右把在后,舞动起来两手捻转,真是龙飞凤舞。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棍   棍的种类较多,有大棍、齐眉棍、短棍、三节棍、大梢子棍、两节棍、流星棍等。大棍长八尺至八尺五,是棍中最长的,演练时不可舞花,显得姿势雄伟,刚劲有力。
  三节棍又名太祖棍、蟠龙棍,是用三节木棍,中间以铁环相连,全长七、八尺,两手可握两端之棍根部使用,或握中间一节舞花;更可握中间与前端两节,用另一端抽打;甚至单手握一节,用两节往前抽打。棍法勇猛,动作泼辣。
  俗语说棍为“百兵之主”,是指大棍与齐眉棍而言,且为四大名器之一。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槊   槊是一种重兵器,有狼牙槊、枣阳槊、指槊、掌槊、权槊、衡槊等,皆为长兵。
  狼牙槊长约六尺,杆端装有长圆形锤,锤上密排铁钉八行或六行,形似狼牙,杆下有三棱形铁钻,所以得名狼牙槊。而枣阳槊与狼牙槊略同,只是槊头呈头形,以铁制或坚木制。
  练槊这种兵器,需要很大的力气,所以说:“镋、钯、锤、槊,力猛之人始能使用。”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棒   棒有狼牙棒、行者棒、五花棒、哨棒、杵棒、杆棒等。狼牙棒形似狼牙槊,只是短柄。
  行者棒长与头齐,比较粗,棒的两端各按一铁箍或铜箍,与棍法相似。《武备志》载:“棒与棍一也,而棒有殊,今之棍即古之杆棒、白棒也。”
  哨棒长约四尺,比齐眉棍短,硬藤制,为古时军营中巡哨和更夫所用。杆棒如齐眉棍,但亦短。俗语有“棒齐胸、棍齐眉”之说,但因棒的种类不同,说法各有所异,故不全如此。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拐   拐俗称“拐子”,有大小之分,大拐为单拐,小拐是双拐。
  大拐名“牛心拐”,杆长四、五尺,杆端之上有一横杙形似牛角,有人称为“牛角拐”。双拐有丁字拐、李公拐、苏勒拐等。丁字拐长约二尺六寸左右,柄上有一横杙,因形似“丁”字而得名。
  李公拐,拐身同丁字拐但较短,形如卜字。其用法复杂,姿势新颖,动作奇特,有时拄杖一跃而起,如弃岸登舟。 [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流星   流星是一种软兵器,分为单流星和双流星。单流星绳索长约一丈五尺,绳端有一小铜锤,形似甜瓜,大如鸭卵,舞动起来如飞龙穿雾、彩凤撩云,有时把绳缠绕到自己身上后,猛然一抖,锤则一窜而出,其快如飞,有如天上流星。
  双流星绳长约五尺,两端各有一小铜锤,是一种较难练的兵器,舞到急处,如疾风骤雨,刻不能停,故有“如插翅飞虎,似过海蛟龙”之说。

  • 中国的兵器(比如十八般兵器)代表什么含义
    答:[编辑本段]十八般兵器—槊 槊是一种重兵器,有狼牙槊、枣阳槊、指槊、掌槊、权槊、衡槊等,皆为长兵。 狼牙槊长约六尺,杆端装有长圆形锤,锤上密排铁钉八行或六行,形似狼牙,杆下有三棱形铁钻,所以得名狼牙槊。而枣阳槊与狼牙槊略同,只是槊头呈头形,以铁制或坚木制。 练槊这种兵器,需要很大的力气,...
  • 谁知道十八般兵器各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十八般乃: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1、刀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初学记·武部·刀》:历代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昆吾割玉刀、鸣鸿刀、百辟宝刀...
  • 中国的兵器(比如十八般兵器)代表什么含义
    答: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
  • 古代“十八般兵器”都是什么?
    答: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1、刀 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刀)。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
  • 十八般兵器有哪些
    答:13. 戈:古代一种横刃兵器,通常用于勾割。14. 戟:戈与矛的结合体,具有刺击和勾割的功能。15. 牌:即盾牌,用于防护的装备。16. 棒:粗木制成的武器,简单而有效。17. 枪:长柄武器,尖端装有枪头,适用于刺击。18. 扒:一种多勾的兵器,适用于抓挠和锁敌。以上所述,十八般兵器的具体...
  • 十八般兵器,都是哪十八样?
    答: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期间诞生的武器,蔚为大观,也有十八般兵器一说。十八般兵器一般泛指多种技艺,但也有人将其解释为18种具体兵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十八般兵器有个顺口溜 :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本回答...
  • 十八般兵器简介
    答:十八般兵器简介 十八种兵器是中国武术和兵器的象征。民间传说,古代的高手是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式武林有四个版本:(1) 指“刀、枪、剑、钻、棒、叉、耙、鞭、狼牙棒、锤、斧、钩、镰、镐、拐、弓箭、藤牌”。(2)排列同(1),只是后三项变为:岱、爵、弓箭。(3)指“九长九短”。九...
  • 十八样武器指的是什么
    答:十八样武器指的是:刀、枪、剑、戟、斧、銊、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1、刀: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2、枪: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武术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
  •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
    答:十六、抓:抓是一种古代兵器,通常用于捕捉和撕裂敌人的武器。十七、拐子:拐子是一种古代兵器,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两个弯曲的臂,可用于击打和防御。十八、流星:流星是一种古代兵器,类似于钩,但形状更为独特,可用于勾挂和旋转攻击。以上是对“中国古代18般兵器”相关内容的改写,每个条目一段,...
  • 中国古代说的十八般兵器,指的是什么??
    答: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