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简答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初三 文言文 出师表

概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评:
这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安邦定国的一种策略:以攻代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弊大于利。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也导致了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天妒英才!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出 句┃ 古今异义词 ┃古 义┃今 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否 ┃ 恶,坏,批评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 ┃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晓畅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痛恨 ┃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布衣 ┃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 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任务 ┃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实现 ┃效果
不宜异同┃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速度快
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
[编辑本段]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通“拣”,挑选)
必能裨补阙漏 (阙 通“缺”,缺点,疏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整数后面的零头 )
[编辑本段]重点字(应区分)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大。)
3、名词作动词
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光”作动词,发扬光大)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
[编辑本段]倒装句
①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陈述句: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
④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
文章理解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
。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 ,其原文是 。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 文中 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
这些中考都有可能考

1如果偏私的话就会是“内外法异也”所以不宜偏私。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3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又:现写做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4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就是后汉颓废的原因。 远 形容词作动词 远离 远离,疏远 疏远 5一是忠心,二是心性平和,三是才能。忠心是基础,心性平和,智虑忠纯才能维持内部团结,才能则是人才的特点 6是指从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以来一直到诸葛亮5次北伐之时。7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从作者对形势的分析中,当时蜀国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作者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处罚和奖赏的分别是哪些人?
3.在选文中,诸葛亮是怎样劝说刘禅的?
4.作者主张执法“不宜偏私”的根据是什么?
二.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作者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第三段写到,“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共两点)
3.从文中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又:现写做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3.在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哪三件事?回顾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决定出师北伐的原因有哪些?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诸葛亮“涕零”的原因。
6.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 初三和诸葛亮有关的文言文是
    答:初三和诸葛亮有关的文言文是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
  • 中考文言文《出师表》的一道题目..
    答:通过向刘禅分析当今蜀国的危急形势的危急形势的不利因素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总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的有利因素,告诉刘禅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以致堵塞了总臣们向自己竭诚进谏的道路。
  • 出师表文言文古今异义
    答:出师表文言文古今异义  我来答 1个回答 #活动# 《请回答2022》答题瓜分现金奖池 承吉凌8580 2022-09-27 · TA获得超过26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出师表的所有古今异义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古今异义...
  • 初中文言文全方位解析:出师表
    答:初中文言文全方位解析:出师表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zhyqman1 2015-01-24 · TA获得超过1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前出师表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诸葛亮 ...
  •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答: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2、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 (1)鞠躬尽瘁,死而后...
  • 初三语文《出师表》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5年与226年)曹魏前,上呈...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
  •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
    答: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
  • 初三上册的文言文<<出师表>>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是不是"此臣所以报先...
    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心句。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 求文言文《出师表》第一段至第三段
    答: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 初三文言文
    答: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