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的师资力量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大学思想政治包括那些内容?

大学思想政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中央十六号文件是一个追寻教育真理、揭示教育真谛的纲领性文件,自始至终贯穿着以人为本和以人性完善为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四书——大学》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根本上说,教育本质上是作用于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是塑造心灵和滋润心灵的。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灌输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生命与心灵的再造的过程,一个人格提升、心性拓展的过程。要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对大学教育的目标。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到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内化为我们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而作为从事人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担子无疑更重。 对当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做出冷静而客观的判断是我们开展这一工作的基础。《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意见》又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这一判断值得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思。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一些”而不是“少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我们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一个在某市电力局工作的朋友曾很生气地“质问”我:“你们是怎样教育学生的?”今年他们单位引进了两个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其中一个因为没有电梯不肯上楼领取劳保用品,另一个借口单位发给他的工资和奖金太少,拒不归还向单位借的几千元出差款。我告诉朋友,这是特例。我在对朋友做如此辩解时没有丝毫的心虚,因为我心里明白这绝对是极个别的现象。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特例就足以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痛心疾首了。 我们虽然置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下,但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精英人才的使命。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失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那么人才的培养就会沦为一句空话,更遑论精英。 特别想说的是,在这一宏大的战略工作中,我们这些身为人师者该做什么?又做了什么?《意见》指出:“广大教职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那么全体教职工都扛起这个责任了吗?毋庸讳言,有人漠视了它;有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思政工作者的事;更有甚者,“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意见》)。 综合性素质的形成主要依托综合性的校园文化,换言之,高品质的校园文化给学生的浸润和滋养是学生综合性素质形成的关键,而教师的思想观念、人格修养、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乃至行为习惯等等都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质素,都能够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带来重大的影响。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其知识之外的人格魅力等因素对学生的人格提升、心性拓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实现人的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那些不能为人师表者的不良言行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解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矫枉之举刻不容缓。 因此,直面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须拷问自己: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又做了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初建于1949年6月中原大学政治系国际政治组,由陶军教授讲授《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史》等课程,并编写了在当时全国高校中具有首创性的国际关系史教材《国际三十三年(1914~1945年)》。后经过老一辈学者40多年的建设,于2001年成立了国际政治研究室,2002年开始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第一批博士生,2004年9月更名为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事务研究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7名,其中3名教授及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1名讲师;他们均有到国外知名高校学习和参会的学术经历。
国际事务研究所学科方向齐全、学科特色鲜明、学位类别完整。自研究所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共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近20本,在CSSCI上发表文章100多篇。研究所在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合作、国际政治研究方法、东南亚区域与国别研究等方面均有较强实力,在国内国际政治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在新时期,国际事务研究所将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在区域与国别研究上争取有突破性进展。
国际事务研究所现有专业及研究方向如下:国际政治——国际政治理论、国别政治和区域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亚太地区国家间关系、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对外政策;外交学——外交学理论、中国外交和外国外交。设置的主要中文课程有:国际关系(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学名著导读、中国外交、大国外交、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国际政治(关系)前沿问题研究、方法论研究、世界经济专题研究等。另外,我所还开设了对应的全英文课堂,深受留学生们的欢迎。
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除了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之外,每年还招收了来自亚、非、欧、美和大洋洲地区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30余名。 :
政治学研究所以地方治理为主攻研究领域,以制度创新为研究重点,以比较政治为研究视域,对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创新及国际比较进行团队合作研究。同时,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人才培养为主旨、队伍建设为主线、基地建设为依托,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外政治制度国家重点学科,并以中外政治制度为主干,形成“一主四副”(即地方政府学、政治社会学、国家治理与考选制度、社会工作)学科群发展新格局。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社会服务能力,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
本所目前建三个研究平台:(1)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研究基地“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2)湖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3)与人民日报社等机构合作共建的“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本所承担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亚洲开发银行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4项一般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还承担完成了民政部、文化部、中央编译局、湖北省委工作领导小组、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湖北省民政厅、温州市政府等部门各类大小项目40余项。经初步统计,近三年本所老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主编教材4部;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各类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吴理财教授参著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对接——新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荣获2009-201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一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2014年7月),吴理财著《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入选2012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在咨政服务方面,本所研究人员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政策咨询报告50余篇,其中获得中央和省部领导人批示4次,研究报告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2项获得教育部优秀“专家建议稿”;先后4次参与湖北省、温州市等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活动,积极服务地方政府决策;举办社区社会工作能力训练25场,共培训社区书记、主任和骨干分子近2000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所实施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目前本所在读硕士研究生114名,博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外国博士留学生1名(蒙古),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三年以来,在读博士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项,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12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名硕士研究生创新团队获全国第十三届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课外作品竞赛特等奖。
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人,(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小组办公室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专家1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乡地方和基层治理研究、城乡社区及村民自治研究、文化治理与文化政策研究、农村公共服务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乡镇财政及村级财务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外及大陆与台湾基层治理比较研究等,并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户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污染防治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政治学研究院规章制度汇编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政治学研究院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实施细则
二、政治学研究院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
三、政治学研究院教师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四、政治学研究院教师聘期基本职责及考核规定
五、政治学研究院科研任务年度考核细则
七、政治学研究院关于拔尖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
八、政治学研究院2014年教学津贴计算方案
九、政治学研究院廉政风险防范实施方案
十、政治学研究院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
十一、政治学研究院院级集体决策会议议事规则
十二、政治学研究院考勤规定
十三、政治学研究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十四、政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教育、管理条例
十五、接受申报挂靠政治学研究院各学位点研究生导师的规则
十六、政治学研究院接受提前攻博的实施规定
十七、政治学研究院办公室工作规定
十八、政治学研究院资料室管理规范
十九、政治学研究院阅览室规章制度
二十、政治学研究院文书档案规章制度
二十一、关于规范政治学研究院机构、荣誉牌照挂牌的通知
二十二、政治学研究院接受社会捐赠奖励办法
二十三、政治学研究院党员管理制度
二十四、政治学研究院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办法
二十五、政治学研究院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办法
二十六、政治学研究院优秀研究生评选办法
二十七、政治学研究院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实施细则
二十八、政治学研究院管理岗位职责



  • 胡宗山的介绍
    答:胡宗山,男,安徽庐江人,1972年5月生。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1-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读书,获学士学位;1999-2002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读书,获硕士学位;2002-2005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读书,获博士学位;2002年起在华中师...
  • 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怎么样?
    答:华中师范大学的政治学类是很不错的,日后的发展前景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它的师资力量,也是挺雄厚的。
  • 贺东航的介绍
    答:贺东航,1967年生,出生福建厦门。1989年本科毕业,1998年、2004年先后在厦门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政治发展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1,国家林业局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研究...
  • 邓大才的介绍
    答:邓大才,男,1970年10月生,湖南省汉寿县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从事农村问题研究已有18年,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方面。2005年师从著名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徐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资力量
    答:政治理论系的教师队伍涵盖了陈国清、丁俊萍等资深教授,以及曹亚雄、范卫青等年轻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经验丰富。讲师们如陈世锋、杜蘅等,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总的来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深厚,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教学,都能...
  • 胡宗山从业经历
    答:胡宗山的学术生涯始于1991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开始了本科的学习,于1995年获得学士学位。接着,他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进一步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02年至2005年在该校政治学研究院深造,最终取得博士学位。自那时起,他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开始了他的教学...
  • 华中师范大学的哲学导师信息在哪里找?
    答:吴国振 王先霈 刘安海 孙文宪 张三夕 王齐洲 高华平 戴建业 马承五 谭邦和 黄曼君 王庆生 沈振煜 聂针钊 刘守华 陈建宪 黄永林 刘九洲 周晓明 许祖华 王又平 张永健 王泽龙 邹建军 政治学研究院 徐勇 李会滨 聂运麟 程又中 唐 鸣 项继权 陈伟东 俞思念 高秉雄 韦 红 黄红发 廖平胜 鲁卫群 肖友英 ...
  • 唐鸣的介绍
    答:唐鸣,男,1957年10月出生于武汉。作为华师的子弟,在华师读了幼儿园、附小、附中、本科、硕士和博士。虽然曾经离开过华师,如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半、在中南民族大学工作十三年,但自1995年调回华师,就一直在华师工作。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理论作者简介
    答:另一位活跃在国际政治理论教育前沿的是靳新华,他作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讲师,正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深造。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同样专注于国际政治的理论探讨,为学生和同行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国际关系的宝贵资源。两位学者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共同在国际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领域贡献力量...
  • 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作者简介
    答:复旦大学的汤蓓博士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领域有所建树。徐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的博士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在学术争鸣中发出声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的王玮博士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合作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的徐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