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科学提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初中一年级科学

1.在北极附近的星座,围绕北极星做 (逆时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原因是 地球是逆时针运转,想想看,看到的事物就是顺时针运转)。
2.四季星空图中,我们北半球的人群观测到天赤道以北的(星座),图中的圆圈表示(在所在地内看到的星座)<像北纬30度啊,等地方》。
3.银河系的运动速度一般为————每秒到————每秒。
(我也不知道,这是我COPY 这个上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902870.html

银河系在运动,甚至整个宇宙都在运动,我们通过一定方法可以证明其运动,但是无法算出他的速度.如果要计算他的速度则必须在银河系外找一参考系,但这个现在无法精确的办到.这就像计算地球的速度,我们需要在地球以外找一个参照物来描述地球.当然现代的光学望远镜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宇宙和银河系的信息,但这有很大误差!现在对银河系速度的估测都是根据多普勒效应来算的

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地方区你是指时区吧?“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像我们中国就是东八区的,现在20:46是我所在地的地方时。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 我们身边.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 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 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
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 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 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 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 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
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
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 调节.
(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 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
(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 将砝码逐个放回 砝码盒内.
17. 在自然界,任何有 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 的原理发明的,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 原理来工作的.(免做)
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
第二章 观察生物
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 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
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 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
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 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 藻类 植物. 被子植物 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

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 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
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其中种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
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透镜, 使用时应正对被观察物体. 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使用时操作步骤: A. 取放: 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放在体前略偏左.
B. 上镜: 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 取出目镜装在镜筒上.
C.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 用手转动反光镜,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D. 观察: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 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 镜筒上升, 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双手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E. 移像: 反向移动装片.
(2)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12. 生物体的结构: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生物整体
13.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 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细胞核.
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膜 ,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具保护作用的是细胞膜;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
17. 组织: (1) 定义: 形态 相似, 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2)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其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1)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 等.
(2)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是细胞不断分裂. 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8. 细菌和真菌: 统称微生物 .
细菌: 属_单细胞生物, 有球菌 , 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形态.
真菌:酵母菌的结构. 食用菌由地下的 和地上 组成. 食用菌食用部分是地上菌丝形成的 .(免做)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 两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对分成东西两半球。
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地图三要素是 图例、方向和比例尺。
3.太阳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球体,他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多,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5.星座是为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星座。较著名的区域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 ,一年四季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
6.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 ,有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轨道绕太阳公转而构成。日地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7.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多个,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8. 月相(1)月球和地球一样不能 发光,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 则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 月相形成的原理: A.是月球不能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B. 是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
(3) 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垂直;当看到新月,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
(4) 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望)和月食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下弦月.
(5)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11. 日食和月食
(1) 地球上某地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种现象称为日食.
(2) 日全食: 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全部 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日偏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一侧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日环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中间部分 就发生了日环食.
(3)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原因是: 月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
(4) 月球发生月食时并非全黑,而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的反射光造成的.当海洋对月球时,月球呈 , 当陆地对月球时,月球呈 .(免做)
(5) 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当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逐渐遮掩,就发生了月食现象.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1。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之一,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冰熔点是0℃。硫代硫酸钠的的熔点是48℃。金属钨的熔点在金属中是最高的。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放热。
4. 液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吸收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液体的温度高低,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应用是可以作致冷剂用于降低温度. 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并且沸点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逆过程,也叫凝结. 会放出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6. 升华和凝华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状态转变. 升华会吸热.
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8. 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强弱不同,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还会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9. 物质的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 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_强弱也不同.用紫色石蕊试液以测定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用PH试纸可以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PH值的范围是0—14, PH值越低, 物质的酸性越强; PH值越高, 物质的碱性强.
测定的方法是: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10.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别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欧洲的古罗马帝国被中国称作“大秦”。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 初中一年级科学问题
    答:1.将烧杯装满水 2.将鸡蛋放入烧杯,注意:烧杯会因为放入鸡蛋而溢出水.3.使用量筒量测溢出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
  • 一年级第一节科学课怎么上
    答:展示教师自己的探究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您需要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思路。在第一节科学课上,您可以向学生们展示自己对于某个科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并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并为他们树立榜样。总之,一年级第一节科学课需要激发兴趣、建立基础概念、强调科学方法、鼓励...
  • 谁会初中一年级的科学小制作?
    答:谁会初中一年级的科学小制作?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顽石玩世 2010-10-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绒线娃娃 五颜六色的绒线娃娃美丽可爱,因为是你的巧手和爱心给了她们美丽的形象,她们也会是你最好的朋友...
  • 急急急!!!初中科学~~~
    答:我也是初三了,我翻了一下初一的书,里面的实验不多,基本上是如何使用显微镜作为重点,把几个注意事项背一下就行了。重点基本上是老师上课让划得东西,你没有做笔记的话找同学的抄一下就行了,初一内容基本上都是背得不会很难。
  • 初中一年级(上)历史、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答:2010-10-25 七年级上册历史、地理、政治以及生物的复习资料 88 2011-01-28 有没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生物.地理复习资料,要很完整... 26 2012-07-10 七年级下册地理,历史,生物的复习资料提纲 2012-05-2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期末复习资料 12 2008-01-20 七年级上册历史,生物...
  •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答: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
  • 初中一年级科学题目 寻答案和解释
    答:刻度均匀,则从4度到94度实际上是0度到100度,按比例来,有:(22-4)/(94-4)=(X-0)/100 实际度数X为100×18÷90=20度 ,也可以这么算,94-4=90格,相当于100度,每格是10/9度 所以实际度数为0+10/9×(22-4)=20度 因为显示4度的时候,实际是0度。
  • 关于科学的一些问题(初中一年级的下册科学)
    答:1;北,6.22 2;南回归线,短,极昼 3;赤道,春分,秋分 4;C 5;春季 第五个不是很确定
  • 初中科学包括哪些内容?
    答:初中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官方中物理、化学叫物质科学,生物叫生命科学,地理叫地球、宇宙、空间科学。中考180分中物理占35%,化学占35%,生物占23%,地理占7%。从2017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科学课(未分科);在小学,科学课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世界的兴趣...
  • 初中一年级科学
    答:答案:向手上“哈气”属液化现象,液化时放热,所以感到暖和。向手上吹气属蒸发现象。蒸发时吸热有致冷的作用。分析:手冷,说明手的温度低于正常体温。刚从嘴里呼出的气,其温度近似于体温。嘴里呼出的气体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包括水蒸气。当温度较高的这种气体与温度较低的手相遇时,就与手发生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