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的散文,文采越飞扬越好,字数在300到500字,高手赐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有关杭州景色的 散文

[散文]杭州游记   终于要去杭州了,一个我曾经非常想去,不,应该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我曾经无数次想像那里的湖光山色,那里的人文景观,在我想来,那里应该是美仑美奂的。今天,终于要去了,虽说是跟着仇总出差,属于典型的打秋风的情况,但是,有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错过的,有的机会,也许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算你再跪下来求,也不会再有了,所以,有机会,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再错过的。
                 
  为此,我昨晚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去剪掉我那一头人见人憎的头发(除了我妈妈,在她看来,所有的都是好的,母亲对儿子都是这样的心态,不能怪她,呵呵),剪了一个板寸,虽说以前还残留的一点文人色彩彻底的终结了,活像一个屠夫,但我觉得,抛掉过去不好的东西,也是一种新的开始,改变,需要从头开始,也许是对的。虽然今天公司里的人大都以诧异和可笑的眼神在看我,但我一点也不悔恨,他们怎么知道我放弃的不仅仅是头发,还有过去我自以为豪的古典文人的劣恨性呢。
                 
                 
  坐了两个小时的飞机。感受不错,虽然今天很多云,害得我想从天上看黄河的梦想不曾实现,但看到洁白的云层,那绚丽的阳光,心中已经没有一丝尘埃了。觉得红尘在远去,留下的躯壳虽说还属于自己,不过,已经有点飘飘欲仙的境界了,这有点夸张,但却是心中真实的想法。
                 
  飞机降落在萧山机场,快降落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对,才5点,地面上怎么那么暗,唯一的可能就是下雨,一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有点痛惜了,觉得来得不是时候,怎么赶上下雨呢,一下飞机,果然是在下雨,雨很小,但从地面的湿润程度来看,应该下过大雨,而从天空的景象来看,可能这两天都不会放晴。赶紧给QQ发了个短信,说我已经到了,并且将心中的担忧说出来,短信很快就回了,说让我好好滋润一下,我一听,确实啊,亏我平时自命清高,下点雨不是更有诗情画意么?平日爱以饱读诗书自诩的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一点呢,这些书真都是送给狗读了,丢人。于是摆正心态,开始欣赏雨中江南的冬景。
                 
                 
  坐在出租车上,望着外面的萧山市,可能是高速公路旁边吧,不是特别繁华,但是民居大都具有江南特色,不似北方。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见这样的房子了,颇有一些故地重游的感觉,虽然我从未到过这里。
  经过钱塘江的时候,天色比较昏暗,钱塘江已经看不太清了,大约能看见水面以及两旁的堤岸,从宽阔的江面,能想像钱塘江涨潮时的样子,那应该真是万马奔腾,呼啸如雷。不过,这种景象只有每年的特定时节才有,这次来是绝对不可能看见的,不过,看到钱塘江,已经心满意足,世界上的事情不会总是完美的,有一丝遗憾也许是美的,就像一钩弯月,也许就赛过团团圆月,虽说残缺会有一丝痛惜,不过,既然改变不了残缺的可能,那就让它残缺得美丽吧。
                 
  过了钱塘江,就是杭州市了,虽说萧山现在属于杭州的一个区,不过,从历史上来说,萧山是萧山,杭州是杭州,我对萧山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只知道她是杭州边上的一个城市,只是不知道跟杭州这么近而已。
                 
  到了杭州,车在弯弯曲曲的路上蜿蜒而行。杭州的路不像北京的路面那样笔直的,受地形制约,都是曲折的,路的两旁到处是山,还有高大的树木,有光秃秃的树,但更多的是四季常绿的绿林,加上两边高出路面的路基上垂下的灌木,根本感觉不到车子是行进在城市中,而是感觉在一个什么自然区穿行。路上,除了车,还有稀稀落落的行人,人不多,这一点跟北京很不一样,北京不管到哪儿,总是一堆堆的人,根本察觉不到中国搞计划生育已经有了这么多年了。说实话,我也不想拿北京跟杭州做比较,因为北方平原与江南水乡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不过总是不自觉,也许我呆过的大城市只有北京,所以只能拿北京打比方,抱歉我的首都。
                 
  透过车窗,仇总不时的给我讲述外面的风景,这是哪儿,这儿再过去一点又是哪儿,他所谈到的地方我百分之九十都听过,不过都是看地图(我曾仔细研究过杭州的地图,呵呵),或是看书看来的,仇总对这儿很熟悉,毕竟在这里读了四年书,加之他本身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后来又经常来过,所以如数家珍一般,那神态也颇有几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味道,呵呵,不过确实值得高兴呀。忽然,我透过车窗,看到前面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塔,我以为是电视塔,后来仔细一看,不像,是古塔呢,我赶紧问他这个是什么塔呀,因为隔得远,仇总也看不清楚,说不是雷锋塔就是六和塔,我一听可能是雷锋塔,立即仔细的端详起来,不过仇总还没过30秒就确认这是雷锋塔,并说,这就是雷锋夕照,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雷锋夕照啊……   下雨天,是没有夕照的,雷锋塔只所以金光熠熠,那是塔顶的灯光,映衬着金顶,所以显得绚丽多姿,婀娜多彩,仇总告诉我这个金顶花了多少吨黄金,费了多少人民币才弄好的,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修饰也许不是当初建塔人的本心,当然,我们难以用现代人的心理去衡量古人的心态,也不可能以古人的心态来约束现代人的心理,毕竟,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这样看起来,也确实很漂亮,不像鲁迅所写的是破破烂烂的塔。
                 
  车穿过杨公堤,两边都是各种景点,十步一景,所言非虚,很快,车便到了我们要去的目的地,仇总的同学开的一家旅馆,不大,但是相当有特色,一进入为我们准备的房间,我便十分钟意,木制的顶屋,类似于阁楼的形状,用桐油刷过的木板,在灯光下散发着黄色和谐的色彩。前面的小厅里铺着一大坪塑料垫子,中间有一个小方桌,有点意思。出门有一个露天的大阳台,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要是夏天来,在这里摆上几罐啤酒,几块西瓜,绝对是一个好享受的地方。不过仇总说这里晚上可能有点冷,说实话,这也没有什么,南方的冬天都差不多,湿气重,到哪儿都一样。
                 
  上网跟苏明说了几句话,就该出门吃饭了,在楼下的服务台问了一下大致方位,出门走了十几分钟,便到了一个叫做“观味居”的连锁小吃店,听仇总说这个地方以前的生意是很好的,吃一顿饭还要排队等上很久,不过,今天里面没有几个人,我猜测可能是下雨天的缘故吧,不过,坐下来后,我便把开始的想法推翻了,这个店可能已经衰败了,屋子里放着过时的刀郎先生的歌曲,服务生的态度也是一付卖牛肉的相,爱理不理,一点也没有饭店应有的礼节,刚才我们点了几样小吃,东西还没送上来,不过这里没有包子卖,隔壁一个什么地方有,仇总马上跑过去买了四个,一人两个,瞬间下肚,味道还不赖,像包子,这就已经够了,不像北方的包子,跟馒头的区别不大,呵呵,这是我的看法。
                 
  小吃店的东西送上来了,有皮蛋瘦肉粥,有肉丝炒年糕,有烧麦,有油炸粽子,还有田螺。我尝了一下皮蛋瘦肉粥,味道跟我在眉州小吃吃的完全不一样,眉州小吃里的皮蛋瘦肉粥皮蛋多,肉少,没有盐味,而这里的咸肉多,皮蛋却很少,味道很不错,可惜最喜欢吃皮蛋瘦肉粥的人却不在这里,而这个东西又没有办法带回家,可惜了。炒年糕也挺有滋味,烧麦与油炸粽子的味道也不错,田螺就不敢恭维,我做的应该比他们的好吃一点。不过,吃完这些东西,已经相当撑了,腆着肚子出门,决定走走,一是看看晚上的风景,另外就是消化消化刚才的肚子的进货。
                 
  在雨后的路上漫步,偶尔会有几点雨丝洒落在脸上,我真庆幸我剃了一个头,要不然,这几点雨丝会被我的头发抢跑,而不会落在脸上,我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碰到过雨丝了,感觉是惬意的。
                 
  路边的房子不高,没有超过10层的,而且也不紧密,感觉不到压抑,我的感觉就是,我又找到了生活。在北京,繁忙的都市,每个人都是那么匆忙,似乎都在进行国家决策,都是国家总理,那似乎是一个工作的城市,一个没有生活的城市,而这里,夜晚就是夜晚,是有生活的。
                 
  走了一阵子路,穿过几条街道,我忽然看到旁边有一块指示路牌:曲院风荷,这可是杭州一大景,过门而不入,似乎是说不过去的。于是便拐进去,有人守门,但没有人要票,仇总告诉我,杭州绝大多数的景点根本就不用买票的,都是开放的,都可以随便进去看。我想,那人应该很多,进去之后,却非常惊讶,一个人也没有,非常的静谧,一种深层次的宁静,虽然置身于城市之中,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弯曲的小路边上都是古色古香的灯笼,很有感觉,不过天黑,看不清楚风景,只能欣赏这种宁静。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景点不收费,却没有什么人来,而像一些门票买得很高的景点,却总是爆满,是这里的景色不好吗?答案肯定是不对的。这就是我想像中的公园,一点也不拥挤,不像北京,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都人满为患,让人觉得还不如呆在家里。
                 
  从曲院风荷出来,往前再走几步,便是有名的苏堤了。一条大道,直通到西湖对岸,路面却不是平坦的,一上路,便是一个很大的下坡,路上还有好几座桥。据我读书而来的知识,苏堤是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取西湖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当时的西湖,被淤泥塞得不像样,杭州的城市也因为缺水,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很差劲,苏东坡一个文人,无辜的陷入政治漩涡以后,被谪官到此,上任以后,苏东坡便召集民夫对西湖进行疏浚,并且在城市中开凿了若干口水井,改善生活用水,使杭州形成了人间天堂的格局。可以说,没有苏东坡,便没有今日的杭州。我对苏东坡是很欣赏的,不仅仅是他的诗文,更是他做人处事的态度,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处处有政绩,处处得民心,为官做人,不应该是这样么?我想,这种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尤其是今日之我。   从苏堤上看过去,便是西湖了,晚上只能看见茫茫一片,远处有灯火,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有几点,就足够了,太繁华,也许不是西湖应有的景色。仇总指着前面不远一片黑乎乎的东西跟我说:“看,那就是楼外楼!”,“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到了杭州,到了西湖,如此的风景,如此的氛围,真有可能会让人将雄心壮志消失,换上一种平静致远的心态,也无怪南宋的统治阶级了。自有汉以后,南方的国家就很少有能统一中国的,我觉得除了各种政治原因以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占据着中国最富庶美丽的地方,心愿已足,不思进取,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从苏堤转回来,路对面便是岳王庙,因为路两边都有护栏,所以须从地下通道过去,地下通道有电梯,晚上人少,没有开,不过,这已经可以说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行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了。地下通道没有人,两边有风景画,所以我在那里停留了一阵子。在北京,过地下通道时,能有多快,便走多快,因为即使是白天,也感觉地下通道不怎么安全,可我在这个陌生城市,却没有一点害怕的感觉,感觉相当安全,一个城市能给一个陌生人一种安全感,想想可笑,可是事实,但却不知道原因,这也许是城市文化所在。
                 
  从地上通道出来,便是岳王庙,晚上关着门,门口两个大石狮子,很是庄严肃穆。我以崇敬的眼光看着这一切。汉民族有两个军神,一个是韩信,一个便是岳飞,都是战场上战无不胜,后来都死在自己人手里,尤其是岳飞,自他死后,汉民族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复兴过,并且两次被异族所征服,这是岳飞的悲哀,也是汉民族的悲哀。据说岳飞的神像前是用生铁铸成的跪着的秦氏夫妇,我想,真正的元凶并不是跪着的人,而是幕后的指使者。岳飞无功而返,天下人都以为是秦桧,可岳飞没有说,因为他知道,仅凭秦桧,是不可能连下十二道退兵金牌的,也许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岳飞冤狱而死。聪明人往往是这个下场,难怪苏东坡说人皆生子盼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样,历史也是这样。忽然想起岳王庙里的那副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听说岳王庙盖好后,很多文人墨客写对联,可是谁也不服谁,只好都挂上,后来的文人也写,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后来,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春游至此,看到此景,挥笔写下了上面那副楹联,从此,文人至此辍笔,以前写的也都自己跑过去偷偷的取了下来……我想,那些文人在取下楹联的时候一定会哀叹上天怎么给了这么一位不知名姓的女子如此的天赋与修养,呵呵,这个情景一定相当有趣吧……
                 
  看完这些,便该回旅馆了,因为还有事情要做呢,没有看到的,改天再来看过,不过说实在的,就算现在回家,我也觉得不亏了,毕竟我已经体会了另一种城市风格,另一种文化氛围,而这,是我所倾慕的。

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秋季游人已暂少,入冬后,则更形疏落了。这当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间,气温和暖,湖上风物,应时佳胜,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或“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于此时节,往来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情趣中,谁说不应该呢?但是春花固可爱,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欢么?四时的烟景不同,而真赏者各能得其佳趣;不过,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罢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揽景会心,便得真趣。”这是前人深于体验的话。
自宋朝以来,平章西湖风景的,有所谓“西湖十景”,“钱塘十景”之说,虽里面也曾列入“断桥残雪”,“孤山霁雪”两个名目,但实际上,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的景致的,怕没有很多人吧。《四时幽赏录》的著者,在“冬时幽赏”门中,言及雪景的,几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霁策蹇寻梅”,“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扫雪烹茶玩画”,“山窗听雪敲竹”,“雪后镇海楼观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读了不禁移人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此间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点钟时才出去。一个人从校门乘黄包车到湖滨,下车,徒步走出钱塘门,经白堤,旋转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桥,折由大道回来。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时间太迟,山野上盖着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没有什么动人之处。现在我要细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二十四日。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目前两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不匀的地方了。并且都厚厚的,约莫有一两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虽然铺满了屋顶,但于木樨花树,却好像全无关系似的,这回它可不免受影响了,这也是雪落得比较大些的明证。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迟的。有时我上了两课下来,才看见他在房里穿衣服,预备上办公厅去。这天,我起来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犹带着几分睡意的问我道:“老钟,今天外面有没有下雪?”我回答他说:“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怀疑着,直待我把窗内的白布幔拉开,让他望见了屋顶才肯相信。“老钟,我们今天到灵隐去耍子吧?”他很高兴的说。我“哼”的应了一声,便回到自己的房里来了。
我们在校门上车时,大约已九点钟左右了,时小雨霏霏,冷风拂人如泼水。从车帘两旁缺处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顶,都撒着白面粉似的,又如铺陈着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上的已经大半变成雪泥,车子在上面碾过,不绝的发生唧唧的声音,与车轮转动时,磨擦着中间横木的音响相杂。
我们到了湖滨,便换登汽车。往时这条路线的搭客是相当热闹的,现在却很冷落了。同车的不到十个人,为遨游而来的客人还怕没有一半。当车驶过白堤时,我们向车外眺望内外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几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原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亻叔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近前时,再回望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我不禁联想起《陶庵梦忆》中一段情词幽逸的文字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沅砀,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心想这时不知湖心亭上,尚有此种痴人否?车过西泠桥以后,暂暂驶行于两边山岭林木连接着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积着很厚的雪块,虽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样铺填得均匀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了。常绿树的枝叶上所堆着的雪,和桔树上的很有差别。前者因为有叶子衬托着之故,雪片特别堆积得大块点,远远望去,如开满了白的山茶花,或吾乡的水锦花。后者,则只有一小小块的雪片能够在上面粘着不堕落下去,与刚著花的梅李树绝地相似。实在,我初头几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几株错误了。野上半黄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压在两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条软弱的树,也被压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时见有衣着破旧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围着火炉取暖。看了那种古朴清贫的情况,仿佛令我暂时忘怀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纷扰、繁遽了。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买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它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的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的跟着我。以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都大些,在径上的雪,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的繁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低地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增冷。”这种风味,我们是没有福分消受的。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客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那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笑它是无味的词句呢。文艺的真赏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在酒杯里混着喝。堂馆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其淋呢。”
半因为等不到汽车,半因为想多玩一点雪景,我们决意步行到岳坟才叫划子去游湖。一路上,虽然走的是来时汽车经过的故道,但在徒步观赏中,不免觉得更有意味了。我们的革履,踏着一两寸厚的雪泥前进,频频地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有时路旁树枝上的雪片,忽然丢了下来,着在我们的外套上,正前人所谓“玉堕冰柯,沾衣生湿”的情景。我迟回着我的步履,旷展着我的视域,油然有一派浓重而灵秘的诗情,浮上我的心头来,使我幽然意远,漠然神凝。郑綮对人说他的诗思,在灞桥雪中,驴背上,真是懂得冷趣的说法。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地下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支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
舟将驶近断桥的时候,雪花飞飘得更其凌乱,我们向北一面的外套,差不多大半白而且湿了。风也似乎吹得格外紧劲些,我的脸不能向它吹来的方面望去。因为革履渗进了雪水的缘故,双足尤冰冻得难忍。这时,本来不多开过口的舟子,忽然问我们道:“你们觉得此处比较寒冷么?”我们问他什么原故,据说是宝石山一带的雪山风吹过来的原因。我于是默默的联想到智识的范围和它的获得等问题上去了。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经变成了泥泞,除了极少数在等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量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红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大谈其闲天,——以享受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这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惯受的寒冷了!

来到久负盛名的杭州西湖,心情分外激动。登上船,立于船头,极目远眺,环顾。三面翠绿的山,一面高楼林立的城市。西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其中。难怪古老的神话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诗句,西湖真配得上“明珠”这个雅号。西湖的水,清澈透明,游鱼嬉戏。六点零三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波澜不惊。连绵的山,翠绿的树,别致的桥,四角高挑的湖心亭......倒映在湖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畅游其中便有“人在湖中游,船也画中景”的感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不愧为“西子湖”的美称。悠长的白堤是系在西湖腰间的轻柔的飘带。青翠欲滴,婀娜多姿的垂柳掩映在澄澈的湖面。游于此,给学生讲了好多遍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终于由想像变成现实。“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早春时节,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贴近水面,早莺飞鸣,燕子呢喃……早春美景尚且如此,那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更令人叹为观止了!

白堤的尽头就是断桥,在铺琼砌玉的断桥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仙境般画面——白娘子与许仙相识相爱,借伞定情,同舟归城…… 西湖的水波荡漾,预示着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烟雨的空朦、山水的灵秀、诗歌的婉转、管弦的悠扬。西湖风月无边,爱情也风流无限,最出名的三段爱情,便与三座桥紧紧相连——断桥,长桥,西泠桥,并称西湖的三座情人桥,据说这三座桥,象征着爱情的三生三世,在七夕之夜把这三座桥都走遍,就能得到圆满的爱情。导游如数家珍地娴熟地讲解,为西湖美景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顺着导游手势与解说,远眺“三潭印月”的美景,耳畔荡起张也《33个月亮》那甜甜的歌声。“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曲院风荷”、“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等“西湖十景”尽收眼底,只是觉得有点目不暇接了。

七月初,正值夏荷清幽之季,荷花相继绽放,看到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和盛开怒放的荷花,顿觉灵秀满目,陶然几分醉意。夏日的西湖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花之君子者也”,它的品质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其盛放的荷花之美丽让世人永远的惊叹。花的娇艳需要绿叶的陪衬,除了美丽的荷花,硕大的荷叶也有着独特的韵味。特别是晶莹的水珠在宽宽的荷叶上滚动,充满了诗情画意。绿叶的品质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凝视它,品味它,使人肃然起敬。还有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的镜头,令人叫绝。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叶在风中飘忽,在雨中畅饮,还有那绿的荷叶、红的白的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更是迷人。看着雨打在荷叶上、打在湖中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更是让人遐想翩翩……也难怪画家,诗人,散文家,摄影艺术家都钟情于荷。欣喜之际,让导游为我们全家拍摄了以荷花为背景的照片。经大家再三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花红叶绿,满眼绚烂的荷花“海洋”。

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我们没能看到,但雷峰塔为什么倒掉经导游讲解释然了;保chu塔是上海“金茂大厦”设计借鉴的原型,我们惊叹于设计者的眼光与匠心。好多优美的景致都在我们坐船观景中一闪而过。我们恨时间过得太快,埋怨行船的速度为什么不慢一点。

西湖,给世人谱写了一幅纯天然图画,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是一份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龙井”,“杭州丝绸”等闻名于世,不正说明这里还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吗?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那些匆匆而过的游客,无不为之所倾倒。走进西湖,犹如步入一座艺术殿堂;品味西湖,意蕴深远,风韵独具,情趣无限。冥冥中,幸福、甜蜜、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天下无双的西湖,不愧为“人间天堂 ”!随着“新西湖十景”的开发,西湖这颗东方明珠会更加绚丽夺目!

登上回南京的旅游车,我默念着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西湖,用不了几年,我还会重游,再睹你的风采!

平湖秋月
文/月影

《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平湖秋月》曲作以抒情为主旋律,全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 绿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进行起伏徐缓,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现。音乐连绵且内涵丰富,令人联想起月明风清、湖光水色、曲径通幽的秋夜美景。那平和与细腻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如梦般的朦胧和优美的意境。

月影曾有幸踏入古越的土地,亲眼目睹平湖秋月的婀娜,遗憾的是,月影赏平湖秋月时不是在秋天,而是在阳春三月。阳春三月赏平湖却别有洞天,湖畔柳绿风摇,红楼亭台点缀其中。晚间闲步于平湖赏月,当然,因为是阳春三月,我看到的是平湖春月。华灯映入湖中,令游人如醉如痴......
平湖湖畔有个西泠书画院,为湖山凭添了一份书卷气。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有人说杭州的美丽犹如一个美丽的女人。确实,这是一个秀丽的城市。处处皆风景大概是杭州城的一大特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都有特别的韵味。每次去杭州,总是可以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她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美丽、太多的传说、太多的遐想,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沿着湖畔前行,一个悠悠的下滑音传入我的耳膜,似曾熟悉这样的旋律,如行云流水,潺潺而清脆。我驻足仔细聆听,乐声来自西泠书画院对岸的湖畔,这是哪位高人在拔古筝?循着这古筝的乐曲声我找到了古乐坊,一古越女子正娴熟地用五指拨动着《平湖秋月》的旋律,旁边是着一身唐装的女子执长笛为其伴奏,乐声始终在轻柔的慢步中进行着,无不使游人驻足享受这天籁般的妙音。

听着由古筝演奏的《平湖秋月》,你会忘记时间的概念,那音乐会引领你进入一个曼妙的中华民族音乐王国,那音乐会使凌波仙子坠入凡尘,那音乐会使平湖之水翩翩起舞......
香径清轩古调幽,佳人对月倚红楼。
痴心倦抚知音曲,入梦随君泛小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一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句吧。的确,我很喜欢这句诗,因为我同作者一样深恋着那西子湖畔,深恋着西子湖畔那一潭无以伦比的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浏览过西湖,写过多少令人痴醉的文章,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而我也独恋那西子湖畔的一潭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水……  西湖之水是很绿的,也许是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苍翠欲滴的树木的缘故吧,使得这水那么绿,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春姑娘就住在湖底,摇动的水草呈现出翠绿颜色,闪亮闪亮的,太阳光一照,便活跃起来了,像一群舞者穿着闪亮的裙子在跳舞,舞姿那样整齐。那样优美,令人沉醉。  西湖之水是很静的,像一面光滑的大镜子,静静地照耀着,点点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微波,很快便倏地一下又不见了,让人猜不着,看不透,不知不觉中,湖水又恢复了平静,几条小鱼游过来,轻轻地,柔柔地,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游动,这种意境,清静幽深,能让人忘掉一切烦恼,尽情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撒娇,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由自在地去翱翔……  西湖之水令人心醉,它的绿,它的静将你紧紧包围,让你忘记现在,忘记世俗,忘记烦恼,回到纯朴,回到自然,你会发现,自然的魅力是多么伟大,它又将你从喧嚣中拉回,离开城市那片狭小的区域,感受自然的广阔与清丽,感受那纯粹的美,没有人不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它是最圣洁的象征!  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景色是最优美的,让我们敞开心扉,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洗净一切世俗的尘埃,在这个晶莹剔透的风景秀丽的世界里自由徜徉吧!  感谢大自然赐予人类美景,这一潭水,不正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吗?这一潭水,不正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吗?  西湖之水,绿如碧玉,让人忘记烦恼、痛苦;  西湖这水,静如明镜,让人忘记世俗、悲哀;  西湖之水,清丽晶莹,让人的心如同净化了一般纯洁;  西湖之美!

20太少,要文采飞扬需要多给分~谢谢

  • 平湖秋月的散文
    答:平湖秋月的散文 篇1 船从阮公墩和湖心亭中的湖面穿越而过,在平湖秋月处靠岸。与妻登上湖岸,映入眼帘的是柳荫中的小亭。小亭琉璃黄瓦红色廊柱,亭内有一碑白底黑字,用楷书写成。笔锋遒劲笔顺酣畅,上书“平湖秋月”四字。平湖秋月是杭州十景之一,十景指的是: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南屏晚钟、...
  • 游什么为题写作文6
    答:在散文《敬亭山之思》中我表达了这个情绪和观点;滁州琅琊山相对幽寂,醉翁亭一带的景致与箫声,总让人的记忆挥之不去,只是醉翁的酿泉与文章太不相称了.其实,一个人的旅游,全在他此时此地的心情与感受,名声太大的地方人太多,人流推着欲望向前走,全然
  • 求 朱自清 的文章
    答: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便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
  • 曾是惊鸿照影来散文
    答:曾是惊鸿照影来散文 曾是惊鸿照影来散文1 当我准备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我已经万劫不复了。 很难想象初识的那个夏天,我用怎样的心情和他说第一句话。“你叫什么名字?”我轻轻地在纸上写下递给他。也许我没有意识到,从那刻开始,我可能已经沉沦了。那时的我,还未明白,同性的恋爱究竟是怎样一回事。我只...
  • 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
    答:2、欲把西湖比西子, 3、横眉冷对千夫指, 4、大江东去,浪淘尽, 5、有心栽花花不活, 6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六、读下面的诗句,想一想诗句描绘的是什么事物,再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一朵会飞的鲜花,/一朵长眼睛的鲜花,/托梦青山,/寄情绿水/以美为家。悄悄地,悄悄 地,/把爱的芬芳,/播到海角天...
  • 关于鸣鹤古镇的诗句
    答:1. 写鸣鹤古镇的作文200字 我的家乡在慈溪东部的鸣鹤古镇,这里没有大草原的一碧千里,没有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也没有玉龙雪山的冰天雪地,但是,它可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古镇,山水之乡。 鸣鹤古镇,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在此凝聚,呈现出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从远处眺望古镇,明清时代的房子重重...
  • 关于月亮的摘抄
    答: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如今的文坛并不多见。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这对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诗词 “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
  • 电视散文 100篇名家经典散文朗诵_100篇名家经典散文朗诵
    答:电视散文的基本创作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 电视散文把散文和什么结合在一起 一只白色的海鸥,以为自己长大了,想要离家远行,终于有一天它离开了家,飞往远方。 海鸥从家的地方起飞,飞呀飞呀飞呀越飞越远,飞得好远好远,经历艰难疲累的海鸥累了,好像找一个地方歇息片刻,但茫茫的大海哪有歇息的地方啊!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