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总之,要好好保护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在被破坏的太厉害了

要加强宣传,加强教育

历史文化传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离不开传统历史文化

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不仅直接影响过去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那些保留至今不同时代的城镇或历史街区,不同风格的建筑和历史古迹,以及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文艺、戏剧、服装等传统文化还构成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我国现有660多座设市城市,1800多座县城,还有上万个建制镇。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历史已有城镇、集市、村落而发展演变过来的。

对完全新建的城市而言,无论规划构思、选址布局、建设标准、建筑风格等,也都深受过去已积累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历史文化传统对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城市发展选址立地奠定了基础。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代就总结提出相当科学的城市选址原则。

如《管子·仲马篇》讲,“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要求城市选址或要近山,或位于广阔的平原;城址的高度既要保证用水,又要便于防洪等原则。

古代许多城市都经过“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科学选定的。

北京建城3000多年,从永定河畔,卢沟桥头,向北、向上移到南自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以故宫为中心展开,自元朝以来迄今基本未变。

苏州古城至今2500年,号称地上天堂,城址至今不变。

这些历史上成功选址,延续发展至今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古城历史文化为现代城市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规划建设经验。

如始于《周礼·考工记》而后逐步发展完善的城市规划制度,一直因革沿用至明清。

它规定的天子王城城墙边开三门;城中道路,横竖九条(九经九纬);道路宽度,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宫城居中,左祖(庙),右社(庙),突出轴线,对称发展等规划原则,从周到隋唐,乃至明清,都是比较严格遵循的。

周代末期管子提出了另一种着眼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城市规划分区原则,也对后世城市的规划建设影响很大。

《管子·小匡》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柱石)也,不可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

是故圣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实际上,我国许多城市自古就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

如历代王城、诸侯城一般都有内外两城,内城是诸侯与国君的王宫和重要官署,外城则分布有官吏王府区,平民、商人居住区,还有冶炼制作等工业作坊区,明清的北京城,除官署、书院、会馆区之外,还分别设置有珠市、灯市、花市、菜市、布市、缸瓦市、骡马市等,有的作为街道名称延续至今。

这种分区规划的思想,虽然不能与今日的规划原则相提并论,但作为古代的规划思想和历史遗产对现代城市规划仍有重要的启迪。

至于我国古代的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其独特的风格和完整体系,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研究发展古代建筑技术,推陈出新、继往开来,都有珍贵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第三,古城历史文化凝聚形成的城市的特色与风貌,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许多历史文化古城地下地上都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名胜古迹、文物连同那些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戏剧、文艺、服饰、语言、饮食等文化等传统,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构成了这些城市的传统风貌与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启迪现代城市发展。

试想如果北京没有故宫和众多皇家园林,没有极富特色的四合院民居及胡同道路系统; *** 没有布达拉宫;敦煌没有延续千年的石窟壁画,这些城市就失去了它们独特的精神风貌。

如同彩绘褪去了色彩,名人丢掉了灵魂。

而它们的留存却不仅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一是为我们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传统文化基础和规划建设的宝贵经验;二是为我们向人民特别是青年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与历史教材;三是为我们提供了促进国际交往的纽带和发展现代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

二、继承传统特色,保护文物古迹,发展建设现代城市

我们已迈进二十一世纪。

经济国际化,工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正在更广阔的空间,更高的水平上展开。

现代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

如何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现代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保持民族特色的关系,显得十分迫切。

城市是一部连续的历史,城市今天的建设,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已有的基础。

发展不能割断历史。

对城市中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与民族传统精华,我们必须保护、继承和发扬。

这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是有特色的、有生命力的。

无论新城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应该坚持这一总原则。

为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更好的继承传统,借鉴历史,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正确处理好现代城市建设与保护传统历史文化的关系,国际社会在20世纪20年代就制订通过了《雅典 *** 》,到80年代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华盛顿通过了《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 *** 》,其间还有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组织,多次就保护和修复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古老村镇、古建筑、古城景观风貌、古园林遗址等,通过决议,发表宣言,要求各国 *** 、各地人民,都应把保护历史遗产作为自己的义务。

强调这不仅是为了本民族的利益,也是为了国际社会的利益。

遵照我国 *** 颁布的有关法令,我们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

概括起来这些基本原则是:

1.确认任何地方的历史城镇与域区,都是人类整个遗产的组成部分。

保护这些遗产,是当地 *** 与人民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历史传统,开创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我们履行国际义务,保护人类文明史,保护我们民族的长远利益应尽的一份责任。

保护是义务,保护应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列入当地城市或区域规划。

2.保护古迹,保护传统,保护环境,要形成一体。

历史城镇与城区的保护不是孤立的,它应包括位于城镇地区内的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落、以及地上地下古迹群,还包括古迹古建筑或古遗址的周围环境与空间结构,特别是以街道和街区来体现的城市结构和形制,古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绿地和空地,建筑物或遗址的体量、风格、色彩、外貌,城镇和城区周围的人工的或自然的环境空间等。

对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统一规划,划出绝对保护区和相对保护范围,分别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保护办法。

3.要保护、恢复和利用相结合。

对历史城镇、历史街和古建筑,要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恢复和利用。

如辟作旅游景点等,使之具有现代经济意义,具有新的生命力。

关键是要确保避免不适当的利用,不必要的添建,甚至改变其历史真实性的重建、新建。

坚持在保护前提下,吸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予以维修,适当利用,使之具有经济价值。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利用中保护。

保护不要影响发展,发展亦不得破坏保护。

4.开辟新区、保护旧城。

在工业技术飞速进步,现代城市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建筑密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避免在迅速城市化过程中,历史城镇或历史街区遭到破坏,在规划上宜采取离开旧城,开辟新区的原则,以达到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目的。

要避免拆掉有历史意义的旧城区,建现代化新城,也要避免新城繁荣,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区衰落。

旧城改造应慎之又慎。

在仔细调查地上地下历史建筑、历史古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保护区与保护地段范围,并给于财力上的保证。

要以新区的开发,为古城老区的维护提供财力帮助。

5.鼓励民众参与历史城镇和有特色街区的保护。

历史城镇文物古迹集中,那些反映传统风貌,体现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以及有纪念价值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生地等,深居于群众之中,构成当地民众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涉及当地民众的民情、民风、文脉,要制订措施,鼓励民众参与保护。

三、坚持历史文化传统保护与利用的协调

在保护历史古城或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最经常的矛盾,是如何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

比如历史上的老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导致老区添建翻建、新建建筑不断增加,破坏了老区的风格与面貌。

现代化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不断增加,占用了大量历史古建筑,使其遭到破坏,现代化高层建筑的插建、现代交通的发展、填埋古河道、拓宽旧街巷,破坏了历史古城的形制和布局等等,都是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古城矛盾的具体表现,还有经济财力上的矛盾。

保护维修古迹、古建筑,历史街区,往往需要注入可观的资金,还要限制其发展,似乎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所有这些都成为把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开拓对立起来的理由,但国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思路来思考、换一种方法来处理,也许上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千年古城苏州,实行保护古城、开发新区并进的原则,古城内工业(十年动乱时不大的古城内有工厂500多家)搬迁出城,古城人口加以疏散,古城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加以控制,加上整修开放古园林、整理古街巷,使古城风貌局部得以恢复和延续,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位于古城以西的新区古城以东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起来。

甘肃的敦煌,古汉朝时期的边陲城镇,历朝历代累积雕塑绘画,使敦煌壁画成为广大民群众和各界专业人士的观光胜地,成为研究古代文化、宗教、建筑、绘画的百花园,该市财政的直接收入1/3来自旅游。

保护敦煌壁画这座千年文物圣地,成为当地 *** 与人民的自觉行动。

意大利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又是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以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庞贝古城遗址为代表的众多名胜古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保护古城古迹、发展旅游经济,成为意 *** 重要经济来源。

其旅游人数接近该国总人口的一半,旅游收入已占到该国财政1/3以上。

意历届 *** 都将保护古城古迹与发展经济融为一体。

中外经验都证明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与发展现代经济、保护历史旧城与开发建设现代化新城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只要我们采取辩证的思维,又有灵活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本地特点的具体形式。

我们要吸取一些国家,一些地区在发展的初期,只重现代经济,不重视民族传统;只重物质建设,不重视精神文明;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与未来持续发展的教训。

须知,历史城镇、老街区、古建筑,一切历史上的文物古迹是不可再生的。

也许一时经济发展了,面对不复存在的珍贵历史文物,已无计可施了。

现在一些地方不惜巨资造假文物、假古城、仿古街、仿古建,以此来 *** 旅游,这一方面说明保护古迹与发展现代经济可融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类认识,经过曲折与教训后的遗憾与无奈。



  •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答:1. 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为了推进“文化中国”的建设,我们需要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给予更多关注。2. 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素质,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融合日益紧密,与科技发展也息...
  •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总之,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流传下去,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化积淀。人们今天的创造活动,明天就会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形成新的文化遗存的同时,又以自己的历史存在影响着未来的文明。像石器文化遗存孕育了青铜文化,进而又催生出铁器文化一样。这种互为因果的渐进传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以什么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更重要作者:吴国武八九十年代:碰撞与融合80年代:“全盘西化”抑或“中体西用”是当时最重要的两种主张和做法。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各界都开始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崛起之路。从官方层面来看,建国以来的大批判大体改弦易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综合创新论”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从思想界的总体情况...
  •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当中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完全摒弃掉,然后再把传统文化与现在的时代所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一、封建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虽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也并不能证明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积极正面的。在古代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儒家...
  •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答:则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以人为本、平等博爱、和谐友善等现代价值.将它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大力培育人们的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精神,形成相互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造.“天人合一”体现古代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古代先民认为:天人关系犹如父子关系,人...
  • 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答:面对传统文化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行动中培养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发展观,规范言行,以实际行动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 如何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思想?
    答: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千百年来凝聚、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
  • 如何看待和对待传统文化
    答: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
  •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众多方面的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周礼、音乐、诗词、书法、绘画、民族舞蹈、武术、中医等等。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对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