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到南阳出自哪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中“南阳”的解读

石小生

石小生,1953年生人,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原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资料室副主任、《中州今古》杂志社长兼主编。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河南名胜古迹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大辞典》(常务执行主编,新华出版社),《闲话诸葛躬耕地》(中州古籍出版社)等专著。

诸葛亮躬耕地问题是一个中国史学界长期存在的见仁见智的悬案。应当承认,因时代所局限,《三国志》对此问题的记载过于简略,加上在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中出现“闻见异辞,各生彼此”(裴松之语)的歧异史料在所难免,故在诸葛亮躬耕地的解读中出现有争议的、值得商榷的地方都是正常的。
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历来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谁也不能否定,那就是诸葛亮本人在《出师表》中讲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这段话是诸葛亮唯一一次回顾自己前半生的深切感悟。


诸葛亮自幼从琅琊阳都随叔父诸葛玄“避难荆州”、“躬耕南阳”,辗转数郡,但他只提及了南阳这一个地名,可见“南阳”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之重。所以研究诸葛亮,正确解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南阳”这个地名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仅从地名的角度去解读这个“南阳”,不涉及其他史实。
第一,“南阳”当时是郡名,即南阳郡,秦设36郡之一,郡治是宛县,也就是今天的南阳市区。《史记·货殖列传》有:“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三国志》也有“南阳户口数百万”的记载。很明显,这两个南阳就是指的是南阳全郡而不是南阳郡内的任何一个具体地点。但诸葛亮所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可能是南阳全郡,而只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自战国末期以降,用南阳、南阳城、南阳郡代指郡治宛县的记载很多。例如,《史记》有“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西汉另两个富豪是巴寡妇清和蜀卓氏,巴和蜀均是西汉郡名,孔氏却以郡治“宛”替代郡名南阳,同句中又有“迁孔氏南阳”之语,所以,这个“宛孔氏”的“宛”和“迁孔氏南阳”的“南阳”实指一地是毋庸置疑的。
此正如《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所言:“二十七年使司马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宛于是始兼南阳之名。二十五年置南阳郡,治宛。”《史记》还有“南阳西通武关”的记载,而《汉书》在引用同一句话时,直接将“南阳西通武关”改成“宛西通武关”,可见,这个“西通武关”的“南阳”也只能是郡治宛而不可能是其所辖的叶、方城,或者新野、邓县。
另外,《后汉书》有“(汉军)俱攻破南阳,斩莽前队大夫甄阜”,“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的“南阳”毫无疑问指的也是宛城,因为这个时候王莽已经将宛县改名“南阳县”了。《水经注》(淯水)记载“又南径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代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虽然东汉又将南阳县恢复为宛县,但把宛县称为“南阳”已经成为当时的习惯。《后汉书·天文志》就有“四年三月丁卯,安帝巡狩,从南阳还,道寝疾。至叶,崩。”帝“幸南阳,又幸章陵”。同一事件在孝安帝纪中记载:“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乙丑,自宛还。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这里边“从南阳还”和“自宛还”毫无疑问是同一个地方。同时,这两段记载还把“南阳”与南阳郡所属的叶、章陵等县名并列,进一步说明这个“南阳”指的就是郡治宛而不是南阳郡。其后晋《南雍州记》记载有“南阳县西七里,有梅溪”。晋代没有“南阳县”只有“宛县”,但《南雍州记》依然用“南阳县”指代宛县,可见当时把宛县称为“南阳”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习俗了,另外,《三国志》记载有孙坚“比至南阳”;甘宁“因居南阳”;诸葛亮《后出师表》记载曹操“困于南阳”;东晋郭仲产《襄阳记》记载“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等等都证明在汉晋时期,把南阳郡治宛县称为“南阳”在当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习俗和常态。
尤其是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收录的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及曹操“困于南阳”这个记载,“困于南阳”就是曹操在宛城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之事。
诸葛亮《前出师表》为汉兴五年(227),《后出师表》为汉兴六年(228),前后仅隔一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为军事家、政治家、地理学家的诸葛亮不可能将同一个地名分指相隔两百余里的两个地方。所以,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躬耕南阳”与《后出师表》中的“困于南阳”一样,所指都是南阳郡治宛城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 南阳有什么旅游景点?
    答:“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曾十年躬耕隐居于南阳,可以说南阳是诸葛亮开启传奇一生的起点,而千百年之后,人们竞相到南阳武侯祠祭奠凭吊,穿越波诡云谲的历史,进一步了解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距今已有1800多...
  • 有关 我的家乡南阳的文章
    答:全国最奇特的一脚跨三省--淅川荆紫关 四圣:医圣张仲景 科圣张衡 商圣范蠡 智圣诸葛亮 地理位置: 南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南阳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 南阳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南阳以南为长江水系,以北为黄河水系,以东为淮河水系; 南阳是中国的气候中心,南阳盆地风调雨顺,不象北方那么冷,不如...
  • 你去南阳荆紫关古镇旅游是一种什么体验?
    答:这里古色古香很好,离老家很近,只是当地政府没有修缮开发,太破旧了,但是人少安静,你可以静静的散步品味清代的古建筑,比那些旅游景点好多了。
  • 河南一脚跨三省的古镇,是朝秦暮楚的诞生地,明清时期的小上海
    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荆紫关古镇,地处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陆要塞。这里不仅一脚跨足三省,更是“朝秦暮楚”成语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原小上海”。荆紫关古镇在历史上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繁荣。水路有“丹江通道”,陆路有“商於古道”,使其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古镇在...
  • 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哪俩个...
    答: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虚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
  • 南阳一日游必去的地方
    答:生态环境十分不错。游客们来这里可以观赏到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5、内乡县衙 这个县衙是我国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极具观赏性。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年间,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关于这个景点游客们给出了“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的评价。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阳 ...
  • 南阳好玩吗?
    答:武侯祠-武侯祠以诸葛亮安,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的大型祠堂群。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来参观。卧龙岗,举世闻名的牡丹园,诸葛亮的居住地,以及南阳边霞县的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内乡县县衙保存至今,包括内乡宝天曼、淅川八仙洞、丹江大观园、三省一脚著名的荆紫关镇等等。这些...
  • 南阳一日游必去景点
    答:天下第一岗”。4.南洋大厦南阳府始建于公元1271年,历经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历史时期,共199任府尹。它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政府级衙门,现辟为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5.荆紫关古镇荆紫关古镇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右岸。因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古镇有“一脚三省荆紫关”、...
  • 关于初三语文= =
    答:不要着急,学语文就是一个素质积累的过程,你心里有墨水,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来把它挤出来罢了,所以首先你得相信你自己的能力。至于应试,平时该记的该背的一点都不能马虎,因为默写题那是得分最简单最没有压力的一部分啊。你说你的阅读部分不太好,那不是你读不懂,只是你还没有摸清楚答题...
  • 桃花源记中 诣太守,说如此中 如此包括那些内容?
    答:桃花源记中诣太守说如此的如此的内容,如下:渔人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讲了发现的经过,讲了那里的自然界环境、社会风尚,讲了桃源人的生活状况,讲了自己与桃源人的交往,并说明归途中做了标记,要求太守派人去看个究竟。满意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