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嗳气、打嗝、胃部不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经常胃不舒服,老是打嗝,口气也特别重是什么原因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孟捷-主任医师-经常胃胀、打嗝怎么办?

嗳气不一定是胃癌。

嗳气是胃和食管中的气体上行至咽喉部发出响声,俗称打嗝。嗳气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餐后嗳气是一种生理现象。嗳气与情绪变化、进餐过急过快、喝碳酸饮料或酒有关。当嗳气过于频繁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烧心、疼痛时,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
常见的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癌都可出现嗳气。可伴有反酸、烧心、胃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常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可通过共同进餐和共用餐具进行传播,具有家族聚集性。
五年来每天都要嗳气,饭后嗳气更加频繁,不管是否有烧心、反酸、胃部不适和疼痛等症状,都建议去医院做一下胃镜和碳-呼气试验。胃镜可检查胃部有无器质性病变,如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呼气试验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若为阳性,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患者连续服药14天,停药4周后复查。同时吃饭要进行分餐,单独餐具并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疫情还未完全消除,有的医院尚未恢复胃镜检查。有的医院虽可做胃镜,但患者需要登记信息、测温、戴口罩、做肺部CT,结果正常才可以完善相关检查后预约胃镜。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有些大医院可做胶囊胃镜,将医生和患者隔离开来,通过语音指导完成检查,就是价格有点贵。建议去检查前做好咨询,以免白跑一趟。
综上,嗳气不一定就是胃癌,建议你去医院做一下胃镜和碳-呼气试验。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最后总结一下,人人都会嗳气,一般改变饮食习惯,便可缓解,如果多年持续不能缓解,应考虑相关胃肠道疾病,及时就诊,查明病因,胃癌可能会出现嗳气症状,但往往不会是唯一症状,要想鉴别胃癌,可以行胃镜检查,可以发现大多数早期胃癌,一旦发现,及时治疗,提高生存率。

嗳气是指胃失和降,胃中浊气上逆,经食道由口排出的一种病证。《内经》无嗳气之名,称其为“噫”,《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气为病,心为噫”。《说文解字》释噫为“饱食息也”,即饱食之气。嗳气之病名首见于《丹溪心法》,并提出本证乃“胃中有火有痰所致”。嗳气一证有轻重之别,可单独出现,亦可与痞满、胃痛等症并见。若一时气逆而作,无明显兼证,病证轻微者,可不药而愈;若持续或反复发作,兼证明显者,则应用药治疗。嗳气为慢性胃炎的主症之一,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心、肺诸脏有关。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痰火内扰、七情内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乃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其疗法有:和降胃气、调达肝气、宣发肺气、清心降火,结合分时选药,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1.和降胃气慎用开破

嗳气一证,总由胃气上逆而成,故和降胃气为其基本治法。胃为水谷之海,嗳气之发生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多于进食后加重。胃为阳腑,与脾互为表里,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通为补,通降为其生理特点,降则和,不降则滞,滞则嗳气作。《景岳全书》指出:“嗳气多由滞逆,滞逆多由气不行”。《古今医统·脾胃不和有痰有火》曰:“嗳气多是胃气不和,窒塞不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嗳气的主病机。慢性胃炎患者出现嗳气时,多伴胃脘胀满或疼痛、早饱、纳呆等,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治疗应以和胃降逆为主。临证之时常用清半夏、瓜蒌、厚朴、枳实、橘皮、蒲公英、砂仁等和胃降逆、通腑化浊而不伤正之品;同时可加鸡内金、茯苓、炒谷麦芽、炒山药等顾护胃气之属。清半夏辛、温,主“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名医别录》),且能“大和胃气……进饮食”(《医学启源》)。蒲公英入肝、胃经,味苦泄降,甘寒解毒,有“解食毒,散滞气”之功(《本草衍义补遗》)。砂仁辛、温,归脾、胃经,“治宿食不消……下气”(《开宝本草》)。此时应慎用三棱、莪术等开破之剂,以防耗伤气血;且对于龙骨、磁石、代赭石等金石重剂,不宜妄用,恐重镇之品损伤胃气。

2.调达肝气忌用辛燥

嗳气虽病位在胃,但与肝亦密切相关,“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主疏泄,助中焦运化,即“土得木而达”(《素问·宝命全形论》);若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则易致胃气上逆而发嗳气;故疏肝理气为其常用治法。临床多见,嗳气、咽堵、胃脘不适、胸胁胀满、每因情绪变化而诱发或加重,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滑。此证与《伤寒论》中四逆散证病机同理,治以疏肝和胃、调达气机为主,即“治厥阴以舒其用,和阳明以利其腑”(《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三·木乘土》)。药选白梅花、八月札、香附、柴胡、青皮、荔枝核等。阳明胃腑易从热化,热则伤阴,故常配以败酱草、茵陈、沙参、麦冬、白芍等清热养阴之品。其中白梅花酸、涩,质轻气香而性平,入肝、肺二经,功在“疏肝和胃,止脘痛……进饮食”(《饮片新参》)。八月札微苦,性平,归肝、胃经,有“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下气”之功(《本草拾遗》)。香附辛、平,入肝、脾、三焦经,能“利三焦,解六郁”,“乃气病之总司”(《本草纲目》)。此时若因胃脘发凉或怕冷而臆断为“寒”,径投干姜、附子、肉桂等辛燥之品,则易耗气伤阴。

3.轻开上窍宣发肺气

肺为娇脏,易受邪侵,慢性胃炎患者常因感受外邪而致肺气郁闭,使胃气上逆,嗳气发作或加重。《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肺失宣降可影响中焦气机升降,为胃失和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肺气得宣亦是胃气得以和降的保证。《伤寒论·平脉法第二》云:“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若肺气失宣,浊气内留,胃气上逆,则发嗳气。临床可伴胸膈满闷、后背不适、咽喉不利、容易外感、自汗等症,舌淡红、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滑。治疗宜宣肺和胃,遵叶天士《温热论》之旨:“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肺居上焦,用药宜轻,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可选桑叶、苏叶、藿香、薄荷、荆芥、芦根等轻灵之品,以轻剂宣发郁闭之肺气;临证常配炒杏仁、枳壳、木香、百合、乌药等以理气和胃降逆。桑叶甘寒、质轻,横纹最多,走肺络而宣肺气,有“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之功(《本草求真》)。荆芥辛温、气香,归肺、肝经,轻扬透散,能“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本草纲目》)。“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长沙药解》),本品苦、温,主入肺经,其味能降,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中兼有宣肺之功。

4.火土之郁清心降火

常法不治虑其变,《内经》云:“五气为病,心为噫”,临床上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发生嗳气是由于“火土之郁”所致。心为火脏,乃君主之官,胃属中土,为五藏之本,心与胃经络相通,胃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心,而心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胃。“心下为阳明之部分,乃心火宣布其化之地……火降血行,气上水布,则此地廓然。设若火不降,则血不下,而滞于此矣。设若气不布,则水不散,而结于此矣”(《血证论》)。故心火不降、心气不行,而滞结于阳明中土,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则发嗳气。正如张琦所言:“噫为脾病而出于心,子传母也,火土之郁,气不得伸,则噫出之”。此种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脘腹疼痛、心胸满闷、心悸、失眠、多梦、口咽干燥,舌尖红、舌质暗、舌苔薄黄,脉细或弦细。临床上药用石菖蒲、郁金、连翘、黄连、栀子等物,并配以合欢皮、合欢花、酸枣仁、夜交藤、玫瑰花等养心安神之品。尤其是石菖蒲,辛苦而温,入心、胃经,“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本经》),不但能芳香化浊,开窍通闭,且能和中开胃。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药性赋》)。连翘味苦、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其用有三:“泄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珍珠囊》)。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我们吃饱的时候,打嗝是常有的事。打嗝通常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只是感觉有点不舒服而已。但是,如果最近不停地打嗝,这时必须要认真对待,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需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才能确诊。
胃胀总打嗝是什么原因?主要是这4个原因导致!
第一、膈肌周围组织发生了病变导致
由于呃逆反射弧,也会因为向心路径受到刺激而引发,常见的膈神经刺激因素有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其它是由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的,如肺炎、胸膜炎和心包炎、心肌梗塞等,迷走神经刺激包括胃直肠、胃炎和胃癌、胰腺炎等。
第二、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认为,坏的情绪也会导致打嗝,如生气的情绪会伤害肝脏,也会造成体内的逆气,还会导致胃气上的逆膈膜。也有一些患者因脾虚肝郁,或过度担心脾,引发打嗝。
第三、由于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失控时,会导致呃逆反射弧的抑制功能异常或丧失。大多数患者是由有机病变引起的,包括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脑炎等脑病因素和脑膜炎都是由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包括尿毒症和酒精中毒。
第四、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导致
当饮食不当时,如你平时吃得又快又太饱,或吃了一些过冷的食物,含有药物、或软饮料中有气泡、吃热食时吸入过多的空气等等,都有可能会导致胃胀并打隔不断
那么,胃胀并打嗝不断怎样进行缓解?
第一、要避免暴饮暴食
一定要注意培养有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不能太太饿,但也不要一次吃得太饱,一般正常人吃7-8分饱为宜。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胃负担过重,从而影响肠胃蠕动。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打嗝】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
也有外界物质
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如迷走神经兴
奋、幽门痉挛)
、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而胃肠神经官能
症、胃肠道慢
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时则发病率频繁且治疗时不易改善。
发生打嗝时不要心焦气燥,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因慢性病导致者在
解痉、加强胃
动力治疗后也无大碍。不过不要在打嗝时服冷饮,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打嗝家庭紧急处理:
(1)尽量屏气,有时可止住打嗝。
(2)让打嗝者饮少量水,尤其要在打嗝的同时咽下。
(3)如打嗝难以止往,倘无特殊不适,也可听其自然,一般过会儿就会停止。如果长时间连续打
嗝,要请医生诊
治。中老年人或生病者突然打嗝连续不断,可能提示有疾患或病情恶化,需引起注意。

导致嗳气、打嗝的原因有:

1.进食过饱。由于进食速度过快或者边进食边讲话,导致胃内气体增多,没有办法排出,出现打嗝症状。
2.胃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能力减弱,出现嗳气、打嗝症状,建议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神经受损。由于外伤或者肿瘤导致神经受到损伤,出现打嗝、嗳气症状。
4.寒凉因素。由于长时间受到冷风刺激,导致膈肌收缩,出现打嗝、嗳气症状。

胃老是不舒服,考虑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内科比较常见,发病的原因与患者的受凉感染和进食不规律有关,胃酸分泌增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酸、胃胀和胃部的疼痛等不适。可以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确诊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克拉霉素分散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铝碳酸镁咀嚼片进行对症治疗。生活上规律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跑步跑到一半感到胃部不适,感觉反酸嗳气,打嗝,怎么回事?
    答: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是跑步时反酸,打嗝等,这是与吸入凉气有关的。突然运动过量造成的,还会有头晕症状出现,运动要循序渐进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用生理学角度解释一下:运动剧烈时,一般会采取张口呼吸,吸入胃肠道的气体大量增多,而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又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气体不能顺利往下输送自然就会向...
  • 嗳气胃胀气打嗝的原因
    答:胃胀气和打嗝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胃动力的不足。这种动力不足可能源于精神压力,当我们的心理负担过重,可能会影响到胃的正常运作。消化系统的不顺畅也可能导致胀气。例如,当我们吃饭时,如果边吃边说话或者张嘴咀嚼,空气就会随着食物一起进入胃部,这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发胀...
  • 打嗝嗳气,经常性腹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第一,是肠腔内的气体增多导致的腹胀,主要是由于消耗功能的不良,食物在肠道里边吸收少,食物的残渣比较多,经过细菌的分解产气较多,出现腹胀。第二,是腹腔出现了腹水,腹腔正常情况可以有少量的润滑液,如果出现水,病人就会出现腹胀,甚至腹部的膨隆。腹水的原因有很多,结核、肝硬化、长东西,甚至心...
  • 胃嗳气是怎么回事啊?总觉得很不舒服。
    答:你好,嗳气作为比较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关于”胃嗳气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饮食不良。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油炸油腻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甜食和碳酸饮料等容易产气的食物都会容易造成胃部不适,影响胃排空。2.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肠胃是...
  • 经常打嗝,肠胃不适,是什么原因?
    答:出现胃部不适老打嗝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肝胆、胰腺疾病等。1、不适当的饮食:如吃太多、吃油腻食品、豆类等产气过多的食物或者碳酸饮料等,都会导致胃功能紊乱,对膈肌造成刺激,导致胃部不适、打嗝。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戒酒,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劳累。2...
  • 经常胃痛嗳气,胃胀。请大家帮帮忙
    答:年轻人胃痛多数因为生活不规律造成,建议注意饮食忌辛辣。如果提醒瘦的女性很可能胃下垂,导致腹胀,蠕动不加,消化不良。另外怀疑可能有胃炎或者消化性溃疡,确诊的话最好去做胃镜。
  • 请问胃嗳气是怎么回事啊,这肠胃不舒服怎么办?
    答:胃嗳气患者一般表现为腹胀、嗳气、打嗝。导致胃嗳气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患者经过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或肿瘤器质性病变,仅仅是一种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建议患者清淡规律饮食,平时可服用消化酶和促进胃肠道动力的药物...
  • 经常胃不舒服,时不时要打嗝是怎么回事儿?
    答:其发病的原因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有关。并且还常常伴随上腹部胃疼、食欲不振,或者是吃一点点就有饱腹感,症状一会轻一会重,没有规律性。虽然打嗝、嗳气和胃癌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幽门螺杆菌时导致患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肥胖引起的腹腔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打嗝。三、打嗝也很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