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解小故事散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1

一、情与法的融合之道

第一次打电话给他时,他拒绝了我的采访。在电话里他很谦虚地说,他没什么好值得宣扬的,他也没做过什么值得宣传的事情。听得出他是个低调厚实的人,这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觉得他越是这样,我越觉得要去好好跟他聊聊。

他叫裘军立,是环山乡调解委司法专管员,一名专业军人。在我见到他时,我证实了我的想法。中等个子,一张诚实的面孔,让人感觉踏实。说起来意后,他对我笑笑说: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要说调解工作,其实也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当中的事情罢了。但我不依不饶,一定要他说说一些在调解过程当中的所谓普普通通的事情。

他给我切了一杯茶,我们很随便地聊了起来。他觉得作为一个农村基层调解工作人员,在调解过程中,最难的是如何做到情与法的融合。虽然调解必须依法为主,但在农村如果生硬地用法律来调解,不用策略,有些时候也会适得其反,所以许多情况下,法律跟情感要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调解各方心服口服,令人满意。

闲聊中,裘军立回忆起一件很普通、很琐碎的调解事例来。去年夏天,属于环山乡的中埠村,有一对邻居为了一些鸡毛碎皮的事情,闹起了矛盾。有一村干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造房子,他的自留地旁边是一个孤寡老人自己江堤边挖出来的土地。当时双方谈好,出一点钱问老人买下土地建围墙。等建起了围墙,老人却又反悔。为了这件事,两家人一直吵闹。后来政府开展“三江两岸”整治,因为涉及到赔偿,老人更加觉得吃亏,于是去村里、来乡里大吵大闹。最后闹到双方多次争吵,老人又信访,又到纪委投诉。说调解干部不公,有偏向。在这样的情况下,调解干部只能苦口婆心地劝双方各自谅解。最后造房子的村干部主动让出一部分土地,缩进了围墙。老人也在劝慰之下,做了让步,事情终于圆满解决。

相对于上面说的琐事,有些事情却一点也马虎不得,必须坚持法律,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调解。

裘军立又跟我说起了另一件事情:这是一件特大的人身伤亡事件。2014年11月,一名河南籍民工,在环山工业园区一家公司的钢架房维修过程中,不幸坠落身亡。接到村干部报告消息时,乡调解干部迅速赶到村里。这时村委大楼前已经聚集了死者老乡及亲属上百人,情绪激愤,稍有不妥随时可能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时调解人员马上出面稳定这些死者老乡及亲属的情绪,一方面会同派出所民警核实情况,调查死者伤亡过程,一方面动员死者家属,把死者送往殡仪馆安放。然后答应众人一定妥善处理这起事故,给大家一个满意交代。

在处理过程中,调解人员始终以法律为依据,不偏袒,不护短。以事实为准绳,实事求是,合理合法,又于情于理。最后经过调解人员的努力,终于在短短十天之内得以调解成功,各方当事人都表示满意,化解了一起因人身意外死亡而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起身告辞时,我忽然对这个面相和善,看上去又忠厚踏实的专业军人裘军立充满了敬佩。在他看来极其平凡的调解过程,在我心里却是刻骨柔肠,惊心动魄,每一次调解都是一个充满大爱情怀的故事。

二、委屈与欣慰

在电话里我听到一个爽朗的声音:好!欢迎!第二天我就去龙门找到了他。

马力,龙门镇综治委专职副主任,一个很精干的干部。在他办公室我们很随便地聊了起来,说到民事调解,他首先觉得在每一桩事情中,既要讲法,又要讲情,要做到情与法的结合。特别是农村,有些事情还要做到换位思考,当然要以劝导为主;同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没有偏向;还要充分利用村干部的人际关系。他根据实际例子,对我说出了作为一个基层调解干部的许多无奈、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

龙门是一个著名的古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最多。特别是一些老房子的纠纷,就比较难处理。有一回一个老人来反映,在老街上有一开小店的店主,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一个涉及5、6户人家的过道上打围墙。当时城建办认为,这围墙不在街面上,不属于违章,于是就让一个调解员去调解一下。因为龙门的许多老房子,基本上是几户人家公用一些地方的,调解员下去看了房子的分单,直接说要拆除,但那个店主就是不肯拆。当时可能镇里有另外事情,拖了几天。过了几天,那个老人又来反映。于是又下去调解,还通过村里干部做工作,还是没用。那个老人第三次又来,这次来说了许多难听的话,还骂骂咧咧,甚至还敲了办公桌。在后来的调解过程中,老人又多次来吵闹,说镇里干部处理不公,有偏向,还说镇里的'人拿了好处。但调解干部们始终忍住,不予计较,尽管心里很是委屈。最后又通过村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一起,努力做工作,终于让那个店主拆掉了围墙,事情圆满解决。

在马力的调解工作中,有些事情也让他感觉很欣慰和开心。前年的一件案子,就让他感到很高兴。在有一个村里,一对邻居矛盾尖锐,已经十多年不理不睬,甚至经常打吵,每次调解都以失败而终。那一次为了出路问题,进而大打出手,都被请进了派出所。十多年来就这样一直打打吵吵,从未解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光镇里干部烦心,连村干部也很头疼。最近一次吵闹,竟然闹到住在前面的邻居,要在门口砌起台阶。这下后面那户人家,不光拖拉机,摩托车进不去,甚至连起码的运些农作物都困难,这下调解干部们觉得这个问题必须彻底解决。想来想去,马力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这两户邻居的儿女着手,毕竟年轻人思想开放一些。于是通过村里干部,分别找当事人的几个儿子谈心,跟他们交朋友,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经过几次谈心,当事人的儿女之间,渐渐地成了好朋友。自然这十几年的恩怨也随之化解,多少年来的冤家变成了好邻居。后来他们两邻居说一起要来感谢,但调解干部们觉得化解矛盾,化解恩怨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看到邻里和睦相处,他们也就非常欣慰了。

在离开龙门镇政府时,我的心情有些波澜起伏。一个普通的基层调解干部,其实最不简单。他们要面对的不光是领导的任务,还要面对的是许多什么也不懂得的普通群众,有的甚至连一点法律知识也没有。就像马力一样,他们所要承担的是一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担啊!



  • 散文神打美文摘抄
    答:我读大学时,正好是“古惑仔”盛行。一个暑假回家,我听到了一位练过“神打”的大哥的故事。据说,村里两位大哥,遭十多位“古惑仔”围攻。他们两人,一位练过“神打”,另一位没有练过。经过一番苦战,两人力挫对方,取得胜利。练过“神打”的大哥神奇般的没有受伤,没练过的那位却躺在了医院。
  • 防人之心不可无散文
    答:他:我昨晚喝多了,在KTV里跟人家打架了,把那人的头都打破了,被派出所的人抓了,但是经过派出所的人调解,被打的人说可以私了,给三万块就好。我还在惊吓中,一下子缓不过神。他话题一转: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你可以帮我不?我出去之后就把钱还你。我说:小刘呀,我现在没钱,去年12月工资...
  • 卑微母爱散文
    答:他最喜欢躺在母亲温暖的臂弯里,听母亲讲那些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小故事。他以为,这样幸福的日子会一直持续。 可在他七岁那年,母亲却把他送进了乡镇一所封闭式小学,而后不顾他号啕大哭,狠心离去。 从此,他半个月才能被大伯接回家一次。可每次回家,却再也见不到母亲,每当他哭着喊着向大伯要母亲时,大伯总是对他...
  • 散文欣赏:城东旧事
    答:若推门进屋,就得伏着身,低着头的,屋里都显得很小,很拥护,常常门里套门,一间屋子连着一间,能住五六口人。这儿院子大的,能住十几户人家,小的就...这便是一种隔阂,在那个刚刚度过饥不裹腹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便会引来许许多多的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千古讲堂话沧桑散文
    答:据讲堂老一辈的人给我们讲,他们小时候在箕神庙附近地里或是山上都能挖到为数众多的铁制或铜制箭头...可是老鳖精的故事在讲堂村家喻户晓,代代相传,而在讲堂的历史上却没有一个白姓的有名望或有功德的...二十年前父亲是讲堂乡的法官,那时候常跟随父亲来此调解民事纠纷。每到一家,那家主人必定孩子长孩子短...
  • 三姐那些事散文
    答:三姐上有大姐、二姐,下有四妹、五弟,她就成了一块夹心饼,但个中滋味并不是甜的,长大后,三个姐姐经常打架,为了分工干活,经常起争执,大姐可以打二姐,二姐可以打三姐,三姐却打不到四姐,妈妈要插手了,四姐比三姐少四岁,她偏小了,不在一个重量级,睡觉时争睡床里面也经常打起来,三个都怕鬼,最后三姐打不过,她...
  • 二爷散文随笔
    答:这谷花酒真的很香,只有三十度左右,喝完小半碗(约一俩),二爷的海碗已经底朝天了,他自己又倒一海碗...谷子收进仓房,养父也回来了,又重复他昨天的故事,能说会道的嘴又讲得你心花怒放。听得多了,已经习惯
  • 玉水寨,人与自然调和之美散文
    答:东巴什罗派金翅大鹏神鸟休曲强行调解人与自然关系,人类承诺从此爱护自然,不再任意毁林烧荒、乱捕滥杀;不再污染水源和空气侵害自然,并定期举行“署古”仪式(祭拜自然神仪式),偿还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所欠的债;自然神答应只要人类信守诺言,可以适当利用一些自然资源,并重新获得他的庇佑,消灾免难。人类...
  • 我的空巢家乡散文欣赏
    答:(四)酸楚故事 “这是朝林吧?”,我抬头看,是后院的秀娘在喊我。秀娘老多了,当年,秀娘是村里最漂亮的媳妇。她提着菜篮子,扣一顶草帽。岁月是把杀猪...永孝爷是村委委员,兼职调解员,我和他谈起村里养老、敬老问题,他摇摇头,说这是个难事,每家都有一部难念的经。我说,村小撤销了,校舍空着,如果村委会...
  • 小巷的散文随笔
    答:小巷一门一户零散开来,屋檐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故事、锅里稀稠,但是有的时候,表现出震撼人心的合力来...小巷的散文随笔6 巷,胡同,里弄,说法不同,实质都是指的小街道。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