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问题的内涵成因和解决的途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我国贫困问题的内涵成因和解决的途径?

我国扶贫问题的内涵成人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的途径,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帮助贫困户

B
试题分析:发展是硬道理,在我国,解决一切问题最根本的途径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因而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因而应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为高频考点,学生在审题中需重点把握关键词——“最根本的途经”,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不难作出正确选择。

我国贫困问题的内涵成因:

1、自然环境原因

贫困人口很多集中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贫困的发生与贫困程度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区农业的生产条件极差,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生产技术落后。而且由于山区、内陆等地形因素,导致与外界联系不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反过来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2、结构不平等原因

制度的不平等、社会政策的不平等、资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都有可能导致贫困,农民本身就处在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倾向性就可能不利于农民。比如在农村内部乡村干部成倍地增加,间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经济原因

在整个经济波动中或者萧条的经济背景下,农民受到双重压力,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业收入大幅度减少。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农民工受到排斥,使打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减少。

解决的途径: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比如最基本的交通。对于一些河流的治理、农业器具、基础教育校舍等都应由政府承担起来。政府要逐渐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减少效率损失和浪费。

2、加大教育力度

教育是治国之本也是扶贫之本。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及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长期化的差距使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长期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之下,其差异长此以往就在经济和社会中显现出来。

加大教育,同时降低贫困文化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兴办中小学校,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建立专项资金等等。

扩展资料:

要在根子上想办法,以思想文化建设来引领脱贫致富;生产力发展是解决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要持续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应当思考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性。

要继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就是要继续解决人民的发展权问题。从解决贫困问题的主体力量看,多元主体的作用得到发挥。

我们依靠党的领导,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发展的角度看,除了上述优势以外,如何依靠社会力量,以及激发人民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落后地区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自己。



城镇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贫困现状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在 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从中国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两个视域,对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 剩存贫困的治理对策。关键词:贫困;农村贫困;城镇贫困;原因;治理对策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C913(9

贫困是某人、某家缺少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贫贫困是世界著名的‘‘三P’(即POLLu?研 q一 困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又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 污染、POPI丁I,ATION- 一人口、PO?Rn卜贫

经济、社会、文化等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人造成的困)问题之一。贫困一直在困扰着各国政府,发达国 家城市有10,的贫民区,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0,以 缺乏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

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 内容。中国政府一向上。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 贫困线的标准因各个国家发展水平、社会文化 重视对贫困问题的解决,但面 临庞大的贫困人口群体,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并提 和制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绝不能用别国的贫 出合理对策。 困线标准作为我国的衡量标准。中国国家统计局对

贫困线下的定义是:所谓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 一、中国贫困问题的现状 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是从物质层面和 存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 些家庭或某些群体不能获取社会公认的、困标准。 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把贫困理解为某些人、某 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线确定的方法是目前国 一般都能 际上广泛采用的并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比较先进的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

1990年的《世界发展报告》贝0把贫困定义为缺少达到 研究方法一马丁法。它可以大致表述为:计算食 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例如健康、教育和营养等,并 物贫困线,计算非食物贫困线,将最低的食物贫困线 指出衡量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 和非食物贫困线相加,就可得出一定时期内中国农 出,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如医疗卫生、 村绝对贫困标准。这种确定农村贫困线的方法,优 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产资源 点是集中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 的获得情况。十年后,该报告进一步扩充了贫困的——食物消费,同时以合理的比例考虑了衣着、住房、 概念,把贫困定义为物质匮乏、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 交通、燃料、用品以及医疗、教育、娱乐、服务等消费, 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我国学者对贫 而且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其评估结果与其他比较复

质生活上的困难,缺 困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贫困是物 杂的方法估计的结果很接近。

从1993年开始,中国城市陆续制定自己的贫少维持基本生活的资料;另一种 线。由于我国城市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和社 观点则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而且还包困 会发展差距,因此难以制定全国统一的贫困线标准,括精神上的贫困。尽管各种表述不一,但可归述为: ? 收稿日期:2007—06一04 作者简介:李鸿(1965-),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

万方数据

1/5页

12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在实际工作中以各市为单位制定贫困线更为合理。 发部分工资,从而使部分在岗职工和多数下岗职工 生活陷人贫困。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40— 但中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一方面,在经济 岁年龄段,或者是体力和智力素质较差的职工50 增长、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构成和物价指数变 其中尤以女性职工为群体, 动很大;另一方面,城市人口收人分化趋于显著,贫 代以甚。显然,进入20世纪90年 富差距不断扩大。这又显示出制定一条科学、合理、 来,在农村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同 动态的城市贫困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时,城镇贫困问题又出现了,而且城镇贫困群体规模 越来越大,从而使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 标中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如果按照官方统计 贫困问题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另外,原先的 准,目前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为人年收入683元 脱贫人口在旧有的生产、生存条件下,遇到自然灾害 以下,相对贫困标准为人年收入958元以下。据此 或疾病等情况,极易重新返回贫困状态。因而,如何 标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调研显示,到2006 减少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扶贫成果,继续消除贫困, 年底,全国农村绝对和低收人贫困人口总数是5700

我们贫困问题的内涵成因最主要是 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而且还存在着很多因病返贫问题。解决贫困最主要的就是帮助人们选择致富项目, 推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这个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在这一点上做得是很好了。

  •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答:高水平的扶贫投入背后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的经济基础不断巩固。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将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保障社会资源投入与社会财富增长相适应,从而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支撑。2、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视...
  • 结合所学内容,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答:3、 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视贫困群众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主体。贫困治理不仅要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还要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4、坚持协同推进。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成因包含微观与宏观、个体与社会、经济与政治诸要素,单一的贫困治理手段往往收效有限。
  • 城市贫困的原因
    答:因病因残是城市贫困人口最主要的致贫或返贫原因。这部分贫困户中有的本人丧失劳动能力,靠低保生活,有的靠年迈父母的退休金接济,有的借钱治疗造成债台高筑。还有不少家庭仅因一名成员得病,就直接或间接导致全家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代际转移”的“危险信号”。如何解决好城市贫困问题、遏制其高发事态,...
  • 趋势·挑战与对策:欠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实践与探索目录
    答:第二章回顾了贫困的理论框架,包括贫困的内涵、分类、成因分析,以及国际反贫困经验。中国农村扶贫历程从标准变迁、阶段回顾、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贵州农村反贫困的具体案例,如产业开发、小额信贷等扶贫模式,展示了其独特的实践探索。第四个部分详述了贵州的扶贫历程,从体制改革到现代扶贫策略...
  • 我国努力消除贫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象征着人格与尊严,没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而贫困严重制约着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是人们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需求的障碍和壁垒。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 困难类别有哪些?
    答:广义的贫困大大扩展了狭义的贫困的内涵。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的理解就是广义的。报告认为,贫困除了物质上的匮乏、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外,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缺乏影响力。 其次,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
  • 单选题 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其内涵落脚点是?
    答: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其内涵落脚点是精准理念。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针对贫困人口差异化的致贫原因分类施策,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基本问题,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 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基本信息
    答:它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308063029,于2008年10月1日首次发行。本书共分为266页,采用平装版设计,开本为16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它属于经济类图书,特别是关注行业经济部分,对于理解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对策以及进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针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所...
  • 试论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内涵是什么什?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绝对贫困应该是综合性的,各方面都贫困,而相对贫困主要是某一方面或相对性的贫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生成,特点就相对和绝对了撒!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答: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比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 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按照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