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做过官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杜甫做过最大的官是什么?

杜甫当过最大的官是“左拾遗”。“拾遗”是捡起遗漏的东西的意思。左拾遗:负责指出皇帝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是七、八品的小官。杜甫仕途经历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冒险逃到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左拾遗。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皇帝对他已经没什么好感了,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扩展资料:
诗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公元755年,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县尉,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765年他自己请求解除严武幕府中的职务,十年间杜甫断断续续做过好几次官,但每一次时间都很短,总时间加起来不到两年。我们先不妨来梳理一下杜甫的为官经历: 755年,任河西县尉,河西即今天陕西省合阳县,河西县尉的职务相当于县委办公室主任,但杜甫未到职; 755年,由于不肯就任河西县尉,通过朝中朋友的帮忙,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管武器仓库的小官,正八品下。就任一个多月后,“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在逃难路上被叛军抓住,抓到了长安; 757年,杜甫从长安逃出,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当时新皇帝唐肃宗所在地凤翔(今陕西凤翔县)。当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出现在唐肃宗面前时,唐肃宗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在这年的5月,任命他为左拾遗,这是一个正八品下的谏官,经常可以见到皇帝。杜甫在这个职位上做了约一年的官,由于替打了败仗的房琯辩护,被唐肃宗贬到了华州(今陕西华县); 759年春,杜甫任华州司功,这是一个管当地文教工作的小官。这一年关中遭遇旱灾,上任不到三个月,杜甫即弃官逃难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去了; 764年秋,在成都期间,杜甫曾在自己的世交,当时的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中做过大约五个月的参谋工作,后借口身体有病,于765年正月辞去了这份工作。在此之前,严武还推荐杜甫担任京兆功曹,但他当时想回洛阳便谢绝了。在严武幕府工作当中,严武还为他争取到了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即源于此,但这只是一个虚职。

工部侍郎,人称杜工部

做过

  • 流亡时期杜甫的官职是什么?
    答: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 杜甫当过最大的官是什么?
    答:左拾遗。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
  • 杜甫当过最大的官是什么
    答:杜甫当过最大的官是“左拾遗”。“拾遗”是捡起遗漏的东西的意思。左拾遗:负责指出皇帝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是七、八品的小官。杜甫仕途经历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
  • 杜甫的从官经历和他为什么不做官了
    答:大诗人杜甫就生活于唐王朝由盛到衰急遽的历史时期。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在武则天时代做过膳部员外郎,是个著名诗人。杜甫颇引以为荣,说“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这对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
  • 谁知道杜甫的资料
    答: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
  • 杜甫曾担任过什么职务?
    答:)“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 杜甫的资料,请回答,要
    答: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
  • 一生忧国忧民的杜甫,他当过的最大的官是什么?
    答:杜甫呢,是出生在官二代家里的,老爸是当官的,祖父也是当官的,所以呢,杜甫从小呢,家境还算优越,所以就衣食不忧呀,跟着唐朝时期的诗人一样,游山游水,陶冶情操,杜甫在20 岁的时候就出门游走四方,他去过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沪一带,还去过山东,登过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
  • 杜甫的资料
    答: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
  • 杜甫年轻是当过官吗
    答:应该是当过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