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 花草虫鸟的资料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法布尔的简介,要很简单的啊!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其父安杜瓦纳·法布尔能言善辩,好打抱不平;其母维克陶尔·萨尔格性情温顺,和蔼可亲。但他们是个山乡穷户。法布尔四岁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暂时减轻家庭衣食负担。天真的孩子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长到七岁,父母接他回家,送他进了村里的小学。校舍条件极其简陋,一间正规房间,一间房顶阁楼。正规房间既当教室,又作厨房、饭堂和睡房,门外就是鸡窝猪圈。老师虽有责任心,却经常无法正常教书,因为他还兼任着本村的剃头匠、旧城堡管理员、敲钟人、唱诗班成员和时钟维修工。
初入学堂,法布尔很不适应,26个法文字母让他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小法布尔求知欲望格外强烈。他常有机会跑到乡间野外,每次回来,兜里装满了蜗牛、贝壳、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大人一心向往城市生活。
法布尔十岁时,小学还没读完,只好随全家迁到本省的罗德茨市去住。父母在那里开了个小咖啡馆,同时安排酷爱学习的小法布尔去罗德茨中学,只随班听课,不在校食宿。这期间,为交足学费,法布尔每逢星期日便去教堂,为弥撒活动做些服务工作,挣回少许酬金。整个中学阶段,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又先后在上加龙省的图卢兹市和埃罗纳省的蒙彼利埃市落脚。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强记勤问。
到了15岁那一年,他只身报考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结果被正式录取。从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法布尔谋得同省卡庞特拉中学初中教员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
起初,他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被城市生活禁锢了八九年的“虫心”突然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细读之后,一种抑制不住的强大动力萌生了,他立志要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那一年他不足19岁。
研究昆虫的决心下定了,但维持生存的职业是教书,法布尔仍须为现实问题苦斗。他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资格的业士证书。以后又坚持业余自修,通过各门考试,取得大学资格的物理数学学士学位。
24岁的法布尔,由政府教育部门调派到科西嘉岛,担任阿雅克修市中学的教员。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四年后,他被调回阿维尼翁市,担任中学教员。他心目中有个理想:有朝一日能在大学讲课。两年后,法布尔仍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两篇论文的题目分别是:《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法布尔出色的观察才能令人折服,人们公认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疏漏,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
法布尔的昆虫学文章,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34岁那一年,他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过变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肯定他在活态昆虫上的研究具有不同于昆虫结构解剖学的价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年轻的法国人;待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时人们读到,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博学的法布尔老师,又发现一种从茜草中提取红色染素的工艺,当地政府准备采用他的技术。可是没想到,经过数年周折,工厂主最终建造的是一个人工合成茜红色染料的车间,没有实现他想利用茜草自然资源的“工业化学梦”。这期间,帝国教育部曾以杰出教师的名义为他授勋,主要表彰他在教师岗位上也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他为此还受到拿破仑三世几分钟的接见。
放弃化工计划后,为实施教育部长教学改革方案,增设自然课内容,法布尔给女大学生不定期作了一些讲座,听课者越来越多。出于保守、偏见和妒嫉,一群有身份的政界、教育界人物无端指责他是“具有颠覆性的危险人物”,宗教界顽固派攻击他“当着姑娘的面讲植物两性繁殖”。最后由房东出面,强令法布尔全家搬走。
法布尔决定离开阿维尼翁这座城市,决心今后再也不想登什么大学讲台。这一年是1870年,法布尔已经46岁。法布尔携妻室子女进入沃克吕兹省境内,在奥朗日市找到一处安身的家。先丢了饭碗,再花销路费,生活没了着落。一向腼腆的法布尔破天荒开口“求钱”,向只有几面之交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密尔(旧译“穆勒”)诉苦,这位英国朋友几年来在阿维尼翁侨居。密尔先生慷慨解囊,法布尔一家度过难关。
此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文才开始显露出来。他出版了不少读本,其中包括《天空》《大地》《植物》等讲解性作品,也包括《保尔大叔谈害虫》这样的系列故事性作品。
1875年,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加紧实现整理旧资料、开展新研究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小镇各方面条件较差,甚至没有像样的学校。他鼓励小儿子:在这里能锻炼出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头脑,比在故纸堆里更能发现美和真。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的宿愿终于实现: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尖镐平铲刨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好了。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一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的优势,在这部巨著中得到充分发挥。十卷二百二十余篇,内容丰富自有公论;可其工程之艰难,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
法布尔这样说:“散文写作”比求解方程根来得“残酷”。第十卷脱稿时,他原来不打算把《菜青虫》《萤火虫》两篇编进去,因为这两篇是为计划之中的第十一卷写的。就在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85岁的老身子骨支撑不住了,而且耳聩眼花,手指僵到难以正常写作的地步。最后,他心中埋没了“第十一卷”的念头,毅然将两篇文章定为第十卷的增补篇。1910年,他已过86岁,第十卷问世了。他抱着书,拄着拐杖,装上放大镜,一步三摇,流连在“荒石园”中,仍想再把《昆虫记》写下去……但老人的心愿难以实现了。
就在这一年,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集法布尔的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法布尔倍感安慰,热泪盈眶。
消息传出,舆论界大哗大惊:法国人居然把隐居“荒石园”中的这位值得骄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轻松!法布尔不在乎这“疏忽”,他正开始筹划出版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并亲自为这一版本写下一篇短短的序言。序言结尾是这样几句话:“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新闻界造起宣传声势,“法布尔”的名字四处传扬;“了不起”“最杰出”“伟大”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伏,荣誉桂冠一个接一个飞向老人;“荒石园”热闹非凡,赶往参观、慰问、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其中有普通读者,有学界要人,也有轿车成行的政府官员。能令法布尔为之动心的消息只有一个:那一年里,自己作品销出的册数,是此前20年的总和。后来,法布尔的小石膏像四处出现;再后来,法布尔的大型塑像相继剪彩揭幕。
老人一辈子未识光彩荣耀为何事,此时下意识地摇着头,颇有莫名其妙之感。近90岁的老翁,操着诙谐的口吻对老朋友说:“这些作法,也太‘神乎’了。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离9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法布尔卧在床上,静候生命里程这又一标志性日子的到来。那是1915年11月的一天,他平静得像一位藐视死神的勇士。这时候人们发现,他已悄悄地长眠了。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从此消失。法布尔去世不到十年,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出齐。
他的女婿勒格罗博士,将介绍他一生的文章结集出版,续作《昆虫记》第十一卷。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世的消息。然而,这一光荣称号被人们传颂开来。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扩展资料:
创造背景:
法布尔31岁时,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他就先后创作了《植物》、《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生物学作品。1854年,法布尔在法国的《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节腹泥蜂观察记》。三年后,他又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变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其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终于问世。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直到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虫记

一个人并不孤单,周围景物都是可爱的“演员”:娇艳的花儿迎风招展,青青的草儿吐露芬芳,不甘寂寞的虫儿低声鸣叫,向往天空的鸟儿自由飞翔……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在展示看家本领,仿佛自然界正上演一幕幕舞台剧。

  诗海漫步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出处:唐·温庭筠《达摩友曲》

  释义:将麝香捣成粉末,其香气还在;把莲藕折断成一寸长的几节,它的丝却连绵不绝。比喻坚韧不拔。麝(shè):哺乳动物,形状像鹿,小,无角。雄的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出处:唐·虞世南《蝉》

  释义:待的地方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着秋风才传远的。用知了自比,比喻自己的高洁。自己高洁又有才华,所以名声较响,并不是借助别人的力量。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出处:唐·白居易《天津桥》

  释义:那些随风摇摆的细长的柳丝像是春风一根一根抽出来的,那些又软又短的密密的嫩草像是细雨一点一点剪出来的。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出处:唐·元稹《菊花》

  释义: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

  释义: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出处:唐·杜甫《水槛谴心二首》

  释义:细雨轻落,鱼儿欢快地游到水面;微风吹拂,燕子倾斜着身子轻捷地掠过湿雾蒙蒙的天空。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出处: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释义:柳絮发狂似的任凭狂风卷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桃花轻飘飘地落在江河里,随着水波荡漾漂流。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处:唐·刘禹锡《秋词》

  释义: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将我的诗兴引发到蓝天上了。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处: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释义:微风吹来,飘过阵阵荷花的香气;竹露盈圆,落地时清脆有声。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出处: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释义: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石榴之艳美、之珍贵,并不在于其万紫千红、妖娆多姿,纵叶稀疏而少,而那花却越发显得鲜艳妩媚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释义:竹林外边的桃花已有两三枝开放,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的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出处:宋·秦观《春日五首<其一>》

  释义:有情的芍药,含着伤春的眼泪;无力的蔷薇,躺在清晨的枝头。诗人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雨后百媚千娇的情态。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出处:宋·范成大《碧瓦》

  释义: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飞舞;地上梨花铺垫,洁白如雪。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出处: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释义:海棠的新生枝叶又多又密,一片惹人喜爱的新绿色,还没绽开的花蕾带着微微的红隐藏在枝叶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释义:红花飘落不是它对树无情,而是要变成春天里的泥土,更加呵护花朵。

  名句拾遗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

  释义:看见叶子落了就知道快要到年底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处:《论语·子罕》

  释义: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凋:凋零,零落。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释义:羽毛未长成的鸟,不能够飞得高远。喻指国家的实力不强大,就无法征服四方。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学识修养不够,无法担当重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释义: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它不必向人打招呼,人们也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欣赏它的花朵和果实,以至于走出一条路。比喻实至名归,人应注重实际,不要图虚名。

  【草木秋死,松柏独在】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

  释义:秋天草枯木凋,而松柏昂然挺拔。比喻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中,才能显出英雄本色。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出处:汉·桓宽的《盐铁论》

  释义:茂密的树林里,不会长出丰茂的草,有大土块的地里,长不出好的秧苗。大块:大土块。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

  出处:《后汉书·徐稺传》

  释义: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比喻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释义:暮春三月,江南到处芳草遍地,树上鲜花丛生,成群的黄鹂四处飞舞。诗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为描写江南风景的千古名句,成语“草长莺飞”即来源于此。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出处:《商君书·修权》

  释义:蛀虫太多了,树木就会折断;墙上的缝隙大了,墙就会倒塌。

  【葵藿有心终向日,杏桃无力漫随风】

  出处:《元诗纪事》

  释义:向日葵心志专一,始终向着太阳,杏花、桃花没有意志,只是随风飘飞。

  【未忍无声委地,将低垂又飞还】

  出处:清·张惠言《木兰花慢》

  诗句:(杨花)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掉在地上,花瓣垂落将要接近地面的时候,它又乘风向上飞回树上。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释义:一根根碧绿青翠得好像要滴下水来,一片片竹叶透出丝丝清凉。竿,竹子的主干,一棵称为一竿。个:竹叶的形状像一个个“个”字。

  谚语集锦

  【打兔的不嫌兔多,吃鱼的不怕鱼腥】

  释义:比喻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嫌多或嫌不好。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比喻经常接近什么就会对它了解、熟悉。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释义:只有一朵花开放还不是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开放时才是满园春色。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释义:比喻环境影响个人的成长。

  【三分种,七分管,栽树不成怨人懒】

  释义:意谓一棵树成长起来,种植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照顾它。如果懒于照顾,树很难成活。

  【爱花花结果,惜柳柳成荫】

  释义:爱护花朵,花就结出果实;爱惜柳树,柳树就可生成树荫。

  【梨树杏树寿命长,都能活到百年上】

  释义:梨树和杏树的寿命很长,都能存活百年以上。言外之意,劝告人们注重环保,爱护树木。

  歇后语荟萃

  【长白山的春光——鸟语花香】

  释义:鸟叫得好听,花开得馨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雨后彩虹——五光十色】

  释义: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千年的大树——根深叶茂】

  释义: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核桃树旁种棉花——软硬兼施】

  释义:兼施:同时施展。比喻利诱、威胁、拷打等软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

  【中秋菊花盛开——花好月圆】

  释义: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真可惜】

  释义:比喻对美好的事物被糟蹋感到惋惜。

  【抓着荷叶摸藕——追根到底】

  释义:比喻一直追查到底。根:原指高等植物茎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这里比喻事物的本源。

  【昆仑山上的灵芝草——无价之宝】

  释义:昆仑山上的灵芝草是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无价:无法计算价值。比喻极为珍贵。

  趣味阅读

  【谜语驿站】

  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

  不管见到谁,总爱叫妈妈。

  谜底:山羊

  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

  下水捉虾子,不湿花褂子。

  谜底:鸭子

  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

  背了一身刺,遇敌呈球形。

  谜底:刺猬

  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

  整天打埋伏,专捉飞来将。

  谜底:蜘蛛

  远看一朵花,近瞧满脸麻,

  围着太阳转,整天笑哈哈。

  谜底:向日葵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红衣裳,撑船不用桨。

  谜底:荷花

  【幽默看台】

  放生

  一只鹞子追一只麻雀,麻雀飞入一个和尚的袖子里藏起来。

  和尚用手把麻雀握住,说:“阿弥陀佛,我今日有肉吃了。”

  麻雀闭目不动,和尚以为麻雀死了,便放开手,手一放开,麻雀就飞走了。

  和尚说:“阿弥陀佛,我放生了你吧!”

  小羊冒充小狗

  有一个新官上任,一名里长要一百只狗交给新官。里长动员所有的人去买,结果只买了九十九只狗,还少一只,实在买不到了。无奈之下,他便将一只羊锯去双角,混入狗中交官了事。

  羊是反刍动物,嘴里不断咀嚼食物。

  新官见羊嘴一动一动的,就问:“这只狗的嘴怎么老动?”

  里长答道:“此狗正在嚼蛆。”

  【妙联巧对】

  鹦鹉能言争似凤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七八岁的时候就能诗能文,擅长对对子。

  当时有一位名叫毕士安的郡长,上任不久就听说这个神童才华过人。便派人把他找来,问他家的情况,原来王家以磨面为生。毕士安就让他以《磨》为题作首诗,小小王禹偁不假思索,当场吟道:

  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

  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不但写出了磨的特点,而且富有哲理。毕士安“大奇之”,马上把他留下来,请他为子弟讲学。

  有一次,毕士安宴请知州。知州在席间出句让人对:

  鹦鹉能言争似凤

  在座的客人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谁也对不出来。毕士安便将这句话写在了屏风上。

  王禹偁看见后,在旁边写出了对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后来,这成了一个以动物为对的著名的对子。其巧妙之处在于“鹦鹉”与“蜘蛛”都

  是联绵词。

  毕士安见了,不禁赞叹:“果然是经纶之才呀!”从此称王禹偁为“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