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制作工序是怎样的?软硬程度依靠什么来决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0
豆腐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有硬有软?

用黄豆做的,
因为做法不对导致有硬有软。

1、泡黄豆:做豆腐之前要把黄豆泡涨,方便研磨出豆浆
2、磨豆浆:传统的方法是用手工磨豆浆,现在改用机器了。
3、加水稀释:加水的目的就是稀释,以便获得原始豆浆,分离豆渣。
4、过滤:也就是把豆渣和豆浆分离
5、煮豆:把豆浆煮开,用于点浆
6、点浆:加入石膏,使豆浆凝结
7、压板成:将放置好的豆脑放入木质模子中,压出水分,做出豆腐
8、取下模板,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营养价值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1、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
2、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
3、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4、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吃豆腐的注意事项

1、豆腐不能和菠菜同食,菠菜含有草酸钙,豆腐和菠菜同食,不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2、豆腐不能和蜂蜜同食,蜂蜜的促进消化,润肠功能很好,和豆腐同食容易导致腹泻。

3、豆腐不能和茭白同食,容易形成胆结石。豆腐可以和生菜搭配,有利于减肥健美;豆腐可以和金针菇搭配,有利于增强抵抗力;豆腐可以和海带搭配,有助于预防碘缺乏等等。

4、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5、痛风患者、尿酸结石患者忌吃豆腐。豆腐含嘌呤较多,易使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尿酸结石或痛风发作。

6、大豆蛋白过敏者忌吃豆腐,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应如何挑选豆腐

在购买豆腐时一定要注意挑选,不要买到劣质豆腐,劣质豆腐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1、 看表面,正常豆腐的表面略带黄色,如果是过白的豆腐,大部分是漂染过的;

2、 闻味道,正常豆腐的味道带有豆香味,如果味道发异常的酸味,多属于变质豆腐。

豆腐的软硬程度和制作工序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且有两种工艺,比较常用的是生浆工艺:1.浸泡大豆,大豆需要泡到内部没有硬芯;2.研磨大豆,研磨出来的豆浆豆渣混合物进行收集;3.将收集的混合物进行挤压过滤,留下豆浆,豆渣可以当饲料,也可以做一些豆渣饼;4.煮豆浆,煮开,充分沸腾;5.静止豆浆到85°-90°左右再去点浆,根据豆腐不同点浆所需材料也不同,北方一般为卤水,南方一般为石膏,当然点出来的豆腐软硬度也有所区别,北豆腐较硬,南豆腐较软;6.静止点浆完的豆腐脑,待豆浆充分凝固为豆腐脑后进行破碎;7.将破碎的脑花放到成型容器中进行挤压成型;8.最终形成豆腐。

纯手打,豆腐大体的软硬是根据点豆腐的材料决定的,而同种豆腐内的软硬需要根据经验,对点豆浆时候的卤水的量的控制,挤压成型时的力度有很大关系,还有豆浆的浓度,一般能磨出浓度高豆浆的豆子原来我们都用东北的,约束条件挺多的,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探索,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东西。

1、配料
大豆5公斤,石膏0.22公斤,水40~45公斤。
2、出品率
每50公斤豆制得老豆腐22板。
老豆腐的做法
(1)点浆(凝固、点脑):
把煮沸的豆浆,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余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热浆捅里,准备冲浆用。经过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浆温度在75℃时,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浆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时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浆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内的豆浆上下均匀搅和。然后静置3分钟,豆浆即初步凝固为豆腐花。
(2)胀浆(蹲脑、养花):
点浆后初步凝固的豆腐花,应在缸内继续静置15~20分钟,使大豆蛋白质进一步凝固好。冬季,由于气温低,胀浆时还应加益保温。通过胀浆后的豆腐花,在浇制时有韧性,成品持水性也较好。
(3)摊布:
取老豆腐箱套1只,放置平整后,再加嫩豆腐箱套1只。箱套内摊好豆腐布,使之紧贴箱套内壁,底部要构成4个底角,4只布角应露出在套圈四边外,布的四边贴在箱套四角沿口处。

(4)浇制:
为使者豆腐达到一定的老度,必须在浇制前将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先行排除,排除水分的方法是用竹剑将缸内的豆腐花划成6—8厘米见方的方块,使一部分水·分泄出。然后用大铜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两只箱套高的沿口处,再将豆腐包布四角翻起来覆盖在豆腐花上,让其自然沥水约1小时。
(5 整理(收袋):
经自然沥水后的豆腐花,渐向底部下沉,但由于泄水不一致,会出现高低不平。这时应揭开盖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铜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然后再从箱套的四边起,按边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紧覆盖好。包布收紧后,整块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时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
(6)压榨:
为使豆腐进一步排水,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还需在整理完毕后,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榨约30分钟。豆腐经压榨后,会在四周结成表皮,使产品坚挺而有弹性。
老豆腐老豆腐中含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成分主要是亚油酸、卵磷脂、异黄酮、胆碱、皂苷、硒、胰蛋白酶等。我们吃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的人体促进消化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有三高的朋友,经常食用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的。

老豆腐的制作方法,首先准备原料大豆五公斤,石膏。200克。水。45公斤。这样的话。就能得到老豆腐22板。第一步点将。点姜又包括凝固和点脑。把煮沸的豆浆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剩下的三分之一现在热浆桶里准备葱姜用经过淹没的石膏乳液,肾在石膏桶里带豆浆温度在75℃的时候把三分之一的时候将和提桶里石膏乳液。同时倒入剩三分之二。豆浆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里的豆浆上下均匀搅和,然后静置三分钟豆浆寄出不凝固为豆腐花第二部就是湛江。点浆后出不凝固的豆腐花应在缸内继续静置15到20分钟使大豆蛋白质精液不凝固,冬季由于气温低,脏姜时还应加。保温的措施通过湛江后的豆腐花在教窒的时候,有忍性成品,持水性也较高,第三步就是贪不缺老豆腐,吸。姜套一只。放平整后加嫩豆腐香套一只。箱套内汤好豆腐不使之紧贴箱套内壁底部要构成四个底角四肢不缴,应露出在圈套四边外部的四边贴在箱套四角檐口处。第四步胶质。为了使豆腐豆腐达到一定的老杜必须在浇筑之前将豆腐花所含的一部分水分排除。具体方法是用逐渐将缸内的豆腐花儿。华城6到8厘米,见方的方块是一部分水分解出,然后用大铜勺将豆腐花舀入香套至两支香套高的咸口处再将豆腐包布四角翻起来覆盖在豆腐块上,让自然水水一个小时。第五部就是整理将沥水后的豆腐花,而已,剑底部下沉。第六步就是压榨为了使豆腐进一步排水达到规整的质量还需要整理完毕后用豆腐压豆腐的方法进行压榨压榨半个小时。会在四周形成表皮使产品坚挺有弹性。



豆腐的制作工序是怎样的?软硬程度依靠什么来决定?

制作过程:

第一:首先准备500g的黄豆,然后将里面的豆子挑出来,清洗干净,放在清水中浸泡,大约浸泡一晚上即可,然后将泡好的黄豆冲洗干净。

第二:将清洗好的黄豆倒入破壁机中,然后加入清水,水和黄豆的比例大约是6:1,然后用果蔬键打碎。

第三:在盆中放入一个笼布,将打碎好的豆浆倒入笼布上,将豆渣过滤出来;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中火慢慢煮开,中间要不断的搅拌,防止糊锅,撇去表面的浮沫,烧开之后继续煮2分钟。

第四:碗中倒入准备好的石膏粉,加入20ml的清水,搅拌均匀备用。

第五:将准备好的石膏水加入豆浆中,轻轻的搅拌,直至煮成豆花,关火,将里面的清水撇出来,将豆花放入笼布中,过滤出多余的水分,放入模具中,用笼布包扎整齐,上面压一些重的东西,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要点:

(1)做豆腐时,先将黄豆提前一晚上浸泡,天热差不多浸泡七八个小时,冬天的话大约浸泡十二个小时,泡好的黄豆营养会更容易吸收,并且口感更加的细腻。

(2)打好的生豆浆用笼布过滤一下,将豆渣过滤出去,做出来的豆腐更光滑,也没蜂窝眼,口感也更好。

(3)煮豆浆时,将豆浆表面的浮沫撇出来,做出来的豆腐气孔比较少,非常细腻。

(4)做豆腐时,石膏粉不需要太多,一般500g的黄豆大约需要石膏粉6-7g左右,这样做出来的不影响口感,水和石膏粉的比例一般是10:1。



豆腐的制作工序挺复杂的,而且有两种工艺,比较常用的是生浆工艺:
1.浸泡大豆,大豆需要泡到内部没有硬芯;
2.研磨大豆,研磨出来的豆浆豆渣混合物进行收集;
3.将收集的混合物进行挤压过滤,留下豆浆,豆渣可以当饲料,也可以做一些豆渣饼;
4.煮豆浆,煮开,充分沸腾;
5.静止豆浆到85°-90°左右再去点浆,根据豆腐不同点浆所需材料也不同,北方一般为卤水,南方一般为石膏,当然点出来的豆腐软硬度也有所区别,北豆腐较硬,南豆腐较软;
6.静止点浆完的豆腐脑,待豆浆充分凝固为豆腐脑后进行破碎;
7.将破碎的脑花放到成型容器中进行挤压成型;
8.最终形成豆腐。

纯手打,豆腐大体的软硬是根据点豆腐的材料决定的,而同种豆腐内的软硬需要根据经验,对点豆浆时候的卤水的量的控制,挤压成型时的力度有很大关系,还有豆浆的浓度,一般能磨出浓度高豆浆的豆子原来我们都用东北的,约束条件挺多的,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探索,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的东西。

大豆腐的制作相对于干豆腐制作简单一些,主要过程一是制浆,利用磨浆机把豆子磨成豆浆;二是点脑,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三是压制成形,利用物理作用使模具内的豆花变成豆腐。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豆腐制作的技术与原理。

△泡豆

1、原料处理与浸泡

制豆腐的原料以原大豆为佳,大豆经分选、除杂和清洗后进行浸泡,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一般要求吸水后的大豆质量为原来的2·2一3·5倍。

展开剩余83%
△单磨组合磨浆

2、磨浆与滤浆

传统上采用石磨进行磨浆,磨好的豆浆需要用滤布实现浆渣分离,生产效率较低。目前,较大规模的生产采用浆渣分离磨浆机,长庆隆三连真空吸豆磨浆机,可自动上豆磨豆,直接浆渣分离,生产效率非常高。

△豆浆锅搭配柴油锅炉煮浆

3、煮浆

煮浆的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的肤链由有序的球状结构转向无序伸展的线性结构,从而形成凝胶原。另外,大豆蛋白质在煮浆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巨大的分子及其线性的伸展结构都有利于大豆蛋白质分子交联形成牢固的蛋白质凝胶,这为后面的凝固成形打下基础。

煮浆过程中主要的工艺参数为煮浆温度和时间。豆浆在70℃下加热在凝固成形阶段不会凝固;80℃下加热凝固极嫩;9O℃加热通常豆腐略带豆腥味;100℃加热所得豆腐弹性理想,豆腥味消失;超过100℃加热豆腐的弹性反而不够理想。所以一般认为加热到10O℃并保温最为理想。

传统的煮浆会形成假沸现象,让人误认为温度已经达到最高,实际温度可能在80℃左右,这样做出的豆腐很不理想,煮浆时间过长会出现糊锅现象,做出的豆腐也会带有焦糊味,所以现在一般都用专业的豆浆锅搭配专业的锅炉来煮浆,例如长庆隆的外入式豆浆锅与柴油锅炉搭配,煮浆快,温度时间可控可调,避免了糊锅或假沸现象。

△点脑

4、点脑,

即按一定的比例向煮过的豆浆中加入凝固剂,使豆浆从溶胶转变成凝胶(豆腐脑)。传统豆腐的生产使用钙盐和镁盐作为凝固剂。镁盐常用的形式为卤水,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形式,卤水是北豆腐常用的凝固剂。

点脑时主要的工艺参数为温度、豆浆浓度和pH。点脑时的温度一般控制在70一90℃。如果要求豆腐含水多一些,点脑温度要低些;如要求豆腐含水少一些,点脑温度可适当提高。

△上脑

5、压制成形

凝固后的豆腐脑中保持有许多水分,因而强度小易破碎,不能被切成块。成形就是将柔嫩的豆腐脑转变成具有一

  • 豆腐的制作工序是怎样的?软硬程度依靠什么来决定?
    答:2. 每50公斤大豆可以制作出22板老豆腐。3. 老豆腐的制作过程包括点浆(凝固、点脑):将煮沸的豆浆分三次倒入豆腐花缸中,每次倒入三分之一,并在豆浆温度降至75℃时,加入石膏乳液进行凝固,随后静置3分钟,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花。4. 胀浆(蹲脑、养花):在点浆后,让豆腐花在缸内静置15至20分...
  • 制作豆腐过程
    答:传统豆腐生产工艺过程,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软化,浸泡后的大豆磨浆,然后过滤将豆渣分离获得豆浆,蒸煮豆浆,再加入凝固剂等使大豆蛋白质胶凝成型得到豆腐。 [4]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 [4](1)清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
  • 豆腐的制作工序是怎样的?软硬程度依靠什么来决定
    答:第一步点将。点姜又包括凝固和点脑。把煮沸的豆浆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剩下的三分之一现在热浆桶里准备葱姜用经过淹没的石膏乳液,肾在石膏桶里带豆浆温度在75℃的时候把三分之一的时候将和提桶里石膏乳液。同时倒入剩三分之二。豆浆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里的豆浆上下均匀搅和,然后静置三...
  • 做豆腐的步骤
    答:将熬开的豆浆一飘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
  • 豆腐的制作方法怎样做才高产
    答:压2小时左右。7.折包:折包后划成方块,洒上冷水,使豆腐温度下降后,再放在工具盒内用凉水泡浸。凉水要超过豆腐面,与空气隔绝。浸泡时间长短,根据所需软硬程度而定。产品特点 豆腐洁白细嫩,有弹性,块形整齐,软硬适宜。做豆腐的数量、质量,除加工技术外,还与水质、豆质不同有关。
  •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答:4煮浆,用猛火煮沛,起盖时准备半胍冷生浆,以备浆水溢出,沛后用余炭煮半小时,增加其香味,刚沛的浆水口感不好 5点浆,这个最关键,用一碗生豆浆调和三两石膏粉,这个大豆店有卖,不要用水调,这个很关键,把调好的石膏水放入豆腐缸中,把豆浆快速倒进去就好了,这时豆浆温度就决定了豆腐的老...
  • 豆腐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答:一、豆腐制作过程包括:1、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卤(石膏悬浮液)→压榨成型。2、过滤过程采用滤布过滤研磨豆浆中的豆渣,使豆腐口感更加细腻;3、豆浆点卤后形成絮凝沉淀,豆浆逐渐稀稠起来,形成糊状、块状(豆腐花);4、将此豆腐花装在一定的模具中进行压榨,脱除多余的水分,成型为...
  • 简述豆腐的制作工艺与特点?
    答:4、过豆浆,用纱布过滤掉豆浆,滤出的浆液就算是真正的豆浆了;5、点卤水或者是加石膏粉,带豆浆聚沉得到豆花;6、将豆花放到专用的模具中(事先铺好纱布),用重物压去水分即可。以上就是大致流程,至于豆腐的软硬(我一般加豆腐的老或者嫩)于很多东西都有关。比如豆子和水的比例、豆子的种类、豆浆...
  • 豆腐的制作工序
    答:豆腐制作方法如下第一:首先准备500g的黄豆,然后将里面的豆子挑出来,清洗干净,放在清水中浸泡,大约浸泡一晚上即可,然后将泡好的黄豆冲洗干净第二:将清洗好的黄豆倒入破壁机中,然后加入清水,水和黄豆的比例大约是6:1,然后用果蔬键打碎第三:在盆中放入一个笼布,将打碎好的豆浆倒入笼布上,将...
  • 我想学作豆腐工艺流程
    答:制作豆腐用凝固剂,一般使用盐卤(氯化镁),用量占原料3%左右(固体),用时兑水稀释1∶2,波美度16~18°,过滤后使用。用盐卤制的豆腐质地略粗糙发硬。又名为北豆腐或大豆腐。使用石膏(硫酸钙)作凝固剂制豆腐,成品小分大,色泽洁白,质地软嫩,又名水豆腐或南豆腐。石膏在使用前按1∶1.5比例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