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练习就能成为大师?你真的理解了刻意练习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刻意练习》:你以为只要坚持日更就能成为写作高手吗

坚持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要内容言之有物,真实,感人,不能流水账。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兴奋,因为我找到了通往优秀、卓越的路径,那就是刻意练习。在我求知欲高涨的这个阶段,我了解到有这样一本书,买来,马上看,大概使用了6个番茄中的时间读完,当然我是跳读的,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多,每页上的文字比较满,逻辑思路比较严谨,不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很轻松的书。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采用的浏览,封面、封底、目录,然后扫读了书中的内容,接着又回到目录,当我发现我不是太喜欢书中的紧密排版和一些生僻的词,难理解的句子时,我首先是划出了目录中我感兴趣的小标题,打算先读这些,边读边寻找我的答案。

我将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引出刻意练习,什么是刻意练习;第二部分,在工作、生活中如何运用刻意练习;第三部分,描述杰出人物的路径及解释各类“天才”;最后,指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定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进一步挖潜自身潜能。
我们所知道的莫扎特等“天才”,他们天生就是天才吗?不是,本书介绍音乐家、运动员、超强记忆者等杰出人物的故事和经历,向我们阐明所谓“天才”都是经过后天大量的、正确的、有目的的练习才达到“天才”标准的。在大量的练习之中,他们的大脑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我又学到一个新名词“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又是什么呢?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有点难理解是吧,举个栗子吧,当别人一提到蒙娜丽莎,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脑海中出现了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我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这些杰出人物经过了年复一年的练习,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创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
既然“天才”是经过后天努力做到的,那么我们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大量的、正确的练习走向优秀和卓越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必须进行“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练习,并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
下面我们看看,普通人应该怎么刻意练习?
首先、找位好导师,辅导你,监督你,帮你纠错。没有导师也没关系,因为一切在于自己。
第二、设定感兴趣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能够足够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后期自觉自愿的为其投入、付出。
第三、认真对待你的目标。认真而且要严肃对待,根据目标设定一步步的行动计划,严格的去执行,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四、全力且专注的投入。在进行大量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全身心专注的投入,这里推荐使用“番茄钟”,关注练习25分钟,然后小憩5分钟。
第五、反馈、纠正、创新。在自己练习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心理表征来监测自己的表现,并确定可能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对,然后将不对的进行纠正,在新的基础上创建起新的、更有效的表征,继续练习,进而达成目标。
刻意练习,你会了吗?步骤看似很简单,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比如因为外界因素打乱计划了怎么办?所有这些能够打断你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唯一不足的是的动机,问问自己我达成目标的动机强烈吗?
如果你的动机不强烈,很小的理由都会把你拉回原点。这个时候还得靠你自己。对,走出舒适区去,逼自己一把,你的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通过刻意练习,去创造属于你的全新的世界吧。

自从1万小时理论出现以后,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找到了成为专家的方法。可是真正实践时,往往也会对这个理念产生质疑。

如果1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那为什么自己吃了这么多年饭没有变成美食家呢?为什么很多人做了一辈子饭,还是很难吃呢?

后来“刻意练习”的概念兴盛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是简单的重复并不能变成天才,我们需要的是刻意地去练习。

之前我从字面上理解刻意练习,认为只要是有意识地去练习就可以,只要去做就好,量变早晚会产生质变嘛,可是当我看到《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以后,觉得之前很多理解都是错误的。

不断地去重复,并不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那只是一种天真的练习而已。

书籍目录

在《刻意练习》当中,就明确说明了1万小时的不严谨性,它只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没有了1万小时的企盼,那我们还要不要去练习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没有谁天生就是大师,即使在基因上有少许的区别,在后天的不断努力中也会渐渐弱化。

作者将练习分成了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和刻意练习三种。

大部分人的练习还停留在“天真的练习”阶段,也就是反复地去做某事,并且期待通过那种反复可以提高表现和水平。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重复做某事,很多年都没有什么成就的原因吧。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甚至有些能力已经退化了,因为行为本身甚至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就可以完成。

而如果想要达到某种效果,我们必须要开始有目的的练习。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努力更加聚焦,才可能产生出更多的成果。

那怎样的练习才能称之为“有目的的练习”呢?书中给出了以下几种判断要点。

1、明确的目标

首先练习一定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练习的过程就是逐一完成目标的过程。

2、专注的练习

另外练习的过程一定是专注的。如果我们以时长来衡量练习的程度,会发现同样是一小时,东张西望的一小时和专注沉浸的一小时所产生的效能一定是不同的。

这个理念其实可以运用到很多事情上,很多书籍我们快速地浏览完和逐字逐句地读完效果一定有所不同;一些微课只是靠耳朵听听和边听变做笔记然后再输出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其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

这所有的区别就是过程的专注程度。

3、不断的反馈

有目的的练习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需要不断地获取反馈,以便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计划。

这也是我不鼓励很多新写作的小伙伴自己默默写文章,等到满意了再发出来的原因。我们写文章其实是需要在不断的反馈中进行调整的。这个反馈可能是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

如果一直放在日记里不发布出去,那其实反馈者只有我们自己,即使有一天觉得满意了可以发布了,那反馈也只是自己认为满意而已,并不代表市场的需要,也不代表其他人的评价。

我们不光要专注于写这件事,也要注重反馈和调整,这样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

4、走出舒适区

其实很多人的练习在外人看来是艰苦的,但当事人可能很享受其中的过程。如果一件事你虽然在重复,但自己却乐在其中,每天可以轻松完成任务,那这种只是在舒适区内的重复而已。

刻意练习其实也是有目的的练习的一种,不过它还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以及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所谓的练习即使算是“有目的的练习 ”,但也还远远达不到“刻意练习”的程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己觉得已经够努力了,但却还是没有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原因。说明我们练习的方法还是不对。

书中给出了普通人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成长为杰出人物的步骤。

首先我们要在某个领域内寻找到一个杰出的人物,然后去分析他和其他人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思考他做了什么,当然更重要的是去分析他是通过怎样的练习实现了当前的效果。

然后记住这些,有目的的去模仿练习。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个优秀的导师的话,那对我们的成长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导师的反馈是非常具有针对性,并且有价值的。

这也给我们指出了方向,如果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那首先要确定一个领域,然后找到领域的大师,拆解他、模仿他,找到行而有效的方法去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在不断的反馈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步伐,再加上时间的效应,我们才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你会发现这里每个步骤都是有章法可循的,而时间只是衡量的一个维度而已。如果你练习的过程是漫无目的的,三心二意地去执行,只是在乎数字的累积,机械地重复某种步骤,那可能只会给自己造成进步的假象,并不能产生实质的精钻。

而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天真的练习的阶段,那真的不如停下来好好享受下生活。把自己弄得很忙碌最终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事情,这并不是在刻意练习。

书中举了大量数学、音乐、象棋等领域杰出的人物的例子,我们会发现每个想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他练习的过程都不是那么舒适的。

所以如果我们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那真的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且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好玩。

而如果一旦下定了决心,那就还是要注意下练习的方法,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去做事。

不以成为大师为目的,只为让自己的练习更有意义,花费的时间更有价值。

寻找模仿对象,分析成功方法,专注地练习,不断寻求反馈,在不断积累中寻求个人的成长。

-END-

专注于个人成长与效率提升



刻意练习可不是一般的练习,不是简单重复噢,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设计出来的,可以重复多次,刻意练习中对效果的反馈是刻意持续得到的。

刻意练习是有很多条件的,比如形成正反馈

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比如将练习理解为简单的重复,虽然重复是刻意练习的基础,然而不断的简单重复、不走出舒适区的一般练习无法带来真正的进步,有时候反而更加强化了错误习惯,不进反退。

在刻意练习中,练习是否达到目标和效果?如果达到了怎么进一步巩固和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达到怎么进行矫正和改进?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会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正反馈,刻意练习才能成为刻意练习,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我们的技能水平。

刻意练习的另一个条件是:避免自动性。

科尔文特别提出刻意练习要避免自动性,这是因为刻意练习与通常理解的“熟能生巧”恰恰完全相反。所谓自动性,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埋头练习后近乎本能的自动化反应,某人不假思索的反应使得他乍看上去非常像一个行家里手,但一个严酷的事实却是:自动性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反应,也不能保证达到专家的水平。


微信公众号:认知升级内参



刻意练习首先需要我们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整个训练过程都必须以“目标”作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作为导向,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如果想要在数学学科上取得好的成绩,你就要以成为“全班数学第一”为目标,而不是以“我要精通代数和集合”为目标,因为在成为最强的过程中,你自然回去获取所需要的知识,而获取知识却不一定能够把你变成最强。

刻意练习法还需要即时回馈,身边都是比你厉害的人,和他们比较过后,你就能发现我们自己的弱势在哪个位置,接着通过向厉害的人请教,并通过他们的建议,总结出克服弱势的练习方法,就能非常精准的针对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加以练习。也就是说,让自己处在一个高手如云的环境,并且找到一个好老师,让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能得到即时的回馈。高手能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而老师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强化自己的优势,补足自己的劣势。即时回馈是刻意练习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后刻意练习需要我们高度专注,我们要做很多各种枯燥,重复性很高,但是却是很必要的练习。拿考试为例:优等生和差等生有很大的差别,原因就在这里,优等生每天都要做大量而且高度专注的训练,像针对性的刷题,背公式,每天练习这个题目好几遍,直到吃透;而成绩平平的人就是刷题刷题刷题,没有高端专注的训练。

刻意练习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脱离舒适圈,有时候也不是我们本身的意愿,而是因为对手实在比我们强大太多了,让我们不得不去提高自己,也是因为这样,才能让我永远处于不停学习的一个状态,为什么业余爱好者永远是业余的,一个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安于现状。比如说打球,业余的人觉得我打球打得开心,有运动到就好了,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你本来就是打球,提高身体素质,有没有要成为职业球员,但是很多人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上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仍然是使用业余爱好者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专业,尤其是在领域里呆的越久的人,就越容易调到这样子的陷阱之中。我们现在也经常说一个网红过气了,所谓的过气,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安于现状了。换成任何一个领域都是一样的,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不断地持续进步。在舒适圈和恐惧圈之间,还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学习圈,找到那个学习圈,并且待在那边,这就是持续进步的秘诀了。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光酱语言研究所



刻意练习,不断输入。给自己定个闹钟,先从15分钟读书开始。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你向上的台阶。持续输入地越多,成长就越快。

作家杨大侠杨科描述,你的学习,就是成长。



  • 普通人如何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答:1万小时的练习并不一定就可以成为专家,因为这里的练习并不是无差别或是简单的练习,而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那些普通的足球运动员也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
  • 刻意练习有用吗?
    答:2、建立良好的目标感,脱离舒适圈。首先,要想赢。从村到县到省到全国最后到世界级的比赛,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进步、不断的突破,这就是一步一步的脱离舒适圈的结果。3、化难为易专注的训练/练习。如果没有心甘情愿的心态,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只有在我们心甘情愿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愿意为...
  • 学画画是天赋重要还是练习重要?你怎么看?
    答:然而,当你勤奋多年,少有成就,但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代宗师时,请你相信,原来勤奋练习的确有作用,但他只能到达某一高度!绘画是一种艺术,更是种技术,学绘画有天赋自然是更容易些,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那点天赋远远不如勤奋努力对学习更有帮助,要想成为大师,不仅需要你画得好,更需要对艺术文化...
  • 要想进步,就得做自己不会的事情
    答:  一个人要在一个行业内练习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那个行业的大师。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但是,一个小提琴大师的诞生,却远不止一万个小时。书中提到,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练习一万个小时才能成为大师。 毕竟裁缝出师并不是他已经练习了一万个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
  • 插画高手是怎么练成的-如何成为插画师成为插画师的条件
    答:的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插画师,那首先就要问自己一下,肯不肯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的去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即便你是零基础,你也一样可以征服插画,即便你现在年龄大了,也一样可以玩转插画,即便你没有学历,如果你肯真正的努力,那么你也依然可以成为插画大师,努力就是最好的条件,努力就是最好...
  • “100小时法则”,一年练就3个硬本领
    答:辉哥在公众号里多次提到这个概念,意思是,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时间。哪怕是戴着耳机,一边跑步一边练习英语听力,只要你是不受打扰的,就可以算作是“第三空间”。我自己的体会是,通过早起可以创造完美的第三空间。在舒适区里不断重复练习,练到海枯石烂也未必成为大师。所以我们的100小时得...
  • 在同一领域花同样的时间,有人平庸,有人成为大师
    答: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是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人的差距。所以你发现有的人,他有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技能的时间可能10个小时都不到;而...
  • “世界记忆大师”真的是记忆天才吗?
    答:目前的记忆术更多是以表演为主,有一定实用性,但达不到广告中的效果,就跟速读一样,效果被过分夸大了。这个行业还是靠忽悠为主,只要你敢说、能吹,再练一段时间就是大师。实际上很多人连大脑、记忆方面的原理和常识都不了解。有不忽悠的,但不多,这个行业就是靠知识不对等来骗钱。有个最简单的...
  • 这些极品翡翠玉雕告诉你,玉雕大师要怎么练成?
    答:要成为玉雕大师,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对翡翠材质的深入了解、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以及极高的艺术审美和精湛的雕刻技巧。首先,成为玉雕大师的基础是长时间的刻苦练习。任何技艺的精湛都离不开时间的积淀,玉雕尤其如此。初学者需要从基本的雕刻技巧学起,例如如何握刀、如何磨刀、如何切割等。通过反复练习...